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稻米是我国南方居民的主食,通过查阅大量文献和调查研究发现,稻米质量与水稻栽培技术有着很大关系,因此,水稻栽培技术在国内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只有做好在水稻栽培期间各环节的技术优化,才能够提升稻米品质,为民众带来优质稻米。文章从水稻栽培技术措施对稻米质量的影响出发,提出相关注意事项,以优化稻米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
薛应征 《种子科技》2010,28(7):40-41
沿黄稻区是我国著名的优质稻米产区。光热水资源充裕,尤其是水稻灌浆结实期气温适宜.昼夜温差大,极有利于稻米的高产优质,造就了享誉华夏的“原阳大米”。随着广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稻米品质的要求向营养健康无公害方向发展,因此对水稻栽培也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笔者根据多年研究与实践.总结出沿黄优质粳稻高产栽培技术,供有关部门和广大稻农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打造农业品牌是实现我国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首要任务,是实现农业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辽宁省丹东市发展品牌农业具有良好的基础,虽然全市耕地面积只有17.6万hm2,仅占全省耕地总量的4.3%,但农产品出口在全省位居第2位。优质稻米、板栗、草莓、柞蚕、水产品等在辽宁省乃至全国都占据重要地位。据丹东市农村经济工作委员会统计,2013年草莓产量19.9万t、柞蚕2万t、无公害板栗5 777 t、绿色板栗9 300 t、无公害稻米23.8万t、有机稻米2 500 t、无公害食用菌3 200 t、绿色食用菌1 000  相似文献   

4.
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既有利于提高水稻产量,还可以保证水稻安全。基于此,结合绿色无公害水稻的含义以及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的应用现状,提出水稻栽培前的准备工作、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应用要点等,为进一步强化绿色无公害水稻高产栽培关键技术的应用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朱安  高捷  黄健  汪浩  陈云  刘立军 《作物杂志》2020,36(2):1-417
水稻根系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重要器官,也是合成和分泌植物激素、有机酸等物质的重要场所。根系形态和生理对水稻产量和品质形成有重要影响。本文综述了水稻根系主要形态生理指标及其与稻米品质的关系,并提出了未来加强水稻根系形态生理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根系调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水稻强化栽培下的稻米品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协优527为材料,对水稻强化栽培下的稻米品质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在同一栽培条件下,因单株不同位次分蘖抽穗的早迟,稻米品质有较大差异,即随抽穗时期的推迟,稻米品质降低;(2)强化栽培抽穗历时比常规栽培相对较长或相当,其所产稻米品质显著改善,特别是精米率、整精米率提高,垩白粒率、垩白度降低,但对籽  相似文献   

7.
干旱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用13个杂交水稻组合及恢复系,研究了水稻开花与灌浆结实期持续干旱对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干旱可降低稻米加工品质,其中对整精米率的影响最大;干旱对粒形影响不大,但极显著增加垩白米率和垩白度,从而降低稻米的外观品质;干旱还可影响稻米的蒸煮和食用品质,使稻米的糊化温度提高,胶稠度变硬,直链淀粉含量降低。提出优质米生产首先应选用优质品种,同时,应选择温光条件和水源条件均好的生产基地,栽培上应搞好灌浆结实期的水分管理,特别注意保持后期的田间水分,不能断水过早。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连年规模化稻鸭共养对稻田土壤性状、水稻产量及品质的影响,设置连续10年(2010—2019年)大田规模化稻鸭共养和常规水稻高产栽培的2组处理,调查研究了稻田土壤养分含量、水稻产量结构、稻米品质、重金属含量以及农药残留等指标,进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水稻种植相比,多年稻鸭共养后土壤容重降低5.65%,0~10 cm耕层土壤中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了8.71%、14.29%、9.68%和8.34%,提升了稻田土壤肥力;稻鸭共养的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分别提高了11.3%、2.9%和3.2%,有利于形成大穗,但有效穗减少使水稻产量降低16.4%;稻鸭田稻米的糙米率和精米率分别提高了4.8%和3.6%,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下降,蛋白质含量提高7.5%,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与常规田差异不显著,总体来说稻米品质得到了改善;稻鸭田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及稻米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农药残留均符合绿色标准。因此,连年稻鸭共养能够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提升稻米品质,但有效穗的减少使水稻产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9.
利用五大连池丰富的矿泉水资源,开发无公害稻米,建立了矿泉稻米生产基地。并介绍了矿泉稻米营养成分的形成机制和含量及其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优质水稻新品种绿色栽培模式,提高水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引进了5个优质稻新品种进行绿色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华优18、天优华占在产量、抗性上表现均优于其他品种。  相似文献   

11.
积极发展优质杂交水稻是当前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城乡人民生活需求的重大举措。优质稻是近年来水稻科技工作者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国内外已有不少学者在稻米的品质遗传、品质改良及保优栽培技术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取得了积极的成果,实现优质稻的产业化、无公害、绿色生产将是未来水稻发展的方向。概述了优质稻在品质的遗传育种和保优栽培方面取得的进展,对稻米品质的遗传,优质杂交水稻品种的选育与育种方法,影响优质稻米品质的环境因素及保优栽培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优质稻研究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今后优质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总结"十五"期间我国水稻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水稻生产因稻米消费市场变化引起的结构调整、品种多元化、增效简化栽培等重大变革带来的痛虫害新问题,按照生产无公害稻米、保护生态环境、提高水稻生产效益等协调并重的总体思路,提出了与此相适应的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的研究方向和突破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大田水分管理对控制稻米镉含量的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旨在为降低稻米镉含量的大田水分管理最佳模式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大田试验,分别在四川三界镇、濛阳镇和军屯镇采用农户常规管理(CK)、关键期水分管理(模式1)和全生育期淹水(模式2)3种水分管理措施对稻米镉含量控制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3个试验地3种处理间水稻株高无显著差异(P0.05),与CK相比,模式1和模式2处理水稻产量均有所降低,其中模式2条件下水稻产量降低达显著水平(P0.05);与CK相比,模式1和模式2条件下稻米镉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但土壤p H和碳酸钙含量均显著增加(P0.05)。水稻关键期淹水技术是一种既节约用水,保证水稻产量同时又能有效降低稻米镉含量的农艺措施。  相似文献   

14.
水稻(Oryza sativa L.)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优质稻的需求日趋增加。氮是水稻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氮肥是稻米品质的重要影响因素,全面解析氮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对优质稻育种具有重要意义。对水稻氮肥利用研究现状和氮肥对稻米品质的影响进行了介绍,就提高氮肥利用率提出了改良策略,并对水稻氮肥高效利用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提高氮肥利用率和稻米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正>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优质高产作物之一,尤其是生产绿色无公害稻米,更要注意杂草和病虫危害的防治,严格遵守并按说明使用绿色食品生产中允许使用的绿色农药,以保证绿色稻米的生产质量标准。一、稻田杂草的防治 1.水稻育秧田化学除草 (1)去草胺加扑草净封闭:每公顷绿色面积用60%去草胺2升混25%扑草净1公斤(每平方米苗床用去草胺0.2毫升混1.2克)。兑水225公斤,均匀喷在苗床覆土上,也可拌毒土2~3公斤,均匀撒在覆土上。 (2)杀草丹加扑草净封闭:每公顷  相似文献   

16.
早晚季水稻耐光氧化反应特性及其与品质稳定性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耐光氧化反应特性和品质性状具有明显差异的9个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在早、晚季不同温光栽培条件下,水稻品种的耐光氧化反应特性和品质性状表现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水稻的耐光氧化反应特性与稻米品质的优劣不呈显著性相关,但与垩白米率,垩白度,精米率,整精米率,磨损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等品质性状在早晚季的稳定性密切相关,即耐光氧化反应特性强的品种在不同季节栽培其米质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水稻生产在达州市粮食生产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常年种植面积17.3万hm2.长期以来水稻生产主攻单产忽视品质,随着高产品种推广应用,宽窄行定距条栽规范化栽培技术、半旱式栽培、旱育秧技术、地膜全程覆盖等技术普及,水稻单产不断提高,总产在种植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稳步增长.但与稻米质量矛盾日益突出,不同消费结构所需的品质差异没有很好地结合,致使中、高档优质米欠缺,并且加工技术落后,满足不了市场要求,严重制约了水稻种植效益的提高,随着国内、国际稻米市场竞争加剧,提高稻米品质和档次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发展优质稻米业,振兴达州市米业,已迫在眉捷.  相似文献   

18.
邹青蓉 《种子科技》2023,(10):28-30
现代农业要坚持走绿色、高质量、高效发展道路,通过发展科技创新型、绿色发展型、质量导向型农业,不断强化绿色稻米生产基础,持续优化稻米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构建高水平的稻米全产业链。推进绿色稻米产业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文章论述了绿色优质稻米生产技术的应用示范,提出了优化绿色稻米生产技术应用的策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陆丹丹  叶苗  张祖建 《作物杂志》2022,38(2):28-891
稻米蛋白质是决定其食味品质的重要因素,稻米蛋白质含量通常与米饭的食味品质呈显著负相关。作为典型的数量性状,稻米蛋白质含量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然而,稻米蛋白质含量及其构成的决定机制及环境因素对其的影响等方面还有诸多不明之处,其影响食味品质的机理也不清晰。本文综述了稻米蛋白质的种类、结构及其分布,稻米蛋白质的合成与积累过程以及蛋白质含量的遗传控制和影响因素,概括了稻米蛋白质及其组分含量与稻米品质关系的研究进展,为优质水稻的品种筛选及调优栽培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不同栽培因子对稻米加工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志根 《耕作与栽培》1994,(3):56-57,60
不同栽培因子对稻米加工品质影响的初步研究杨志根(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稻米品质主要与遗传特性及生态条件有关,但与栽培因子也有密切相关。因此,我们于1992、1993年设置了不同栽培因子对稻米加工品质的影响试验以为改善稻米加工品质及优质高产栽培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