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采用GIS技术与方法,在耕地地力调查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对吐列毛杜农场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加后划分评价单元,确定参评因素,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法建立层次模型和隶属函数模型,确定各因素所占权重,最终获得地力等级。结果表明,吐列毛杜农场耕地总体水平较好,现将耕地共划分为五个等级,其中,一等地面积为962.18hm2,占耕地总 面 积 的7.65%;二 等 地 面 积 为3422.18hm2,占27.22%;三 等 地 面 积 为3840..56hm2,占30.55%;四等地面积为2683.49hm2,占21.34%;五等地面积为1664.76hm2,占13..24%。针对不同等级耕地的属性特征进行了描述性分析,指出了研究区耕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利用和改良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基于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的景泰县农业分区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是测土配方施肥补贴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摸清耕地资源状况,提高耕地利用效率,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工作。在景泰县县域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的基础上,依据农业分区的理论及原则,运用分区单元与中低产田分区对应的方法对景泰县耕地进行了农业适宜性分区。将全县耕地划分为景电(一、二期)特色经济作物区、黄河沿岸粮食作物与经济林区和高扬程提灌干旱畜牧农林区。农业适宜性分区结果不但扩充了县域耕地地力评价的应用范围,而且从农、林、牧三方面科学的、系统的、直观的为景泰县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及决策制定提供了可靠参考。  相似文献   

3.
【研究目的】为摸清珠三角典型平原的耕地地力现有基本情况,以广东中山市为例进行耕地地力的评价研究。【方法】运用GIS技术,采用模糊数学法、特尔斐法、加乘法则和等距法等进行评价。【结果】结果显示中山市耕地地力水平总体有所上升。高产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42.17%,中产田占53.72%,低产田仅占4.11%。不同镇区的耕地地力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一年多熟和一年两熟的高产田占比较大,一年一熟则以中产田为主。中低产田主要为灌溉改良型、过砂过粘型、瘠薄培肥型和渍潜稻田型,其中渍潜稻田型的面积最大。【结论】本次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符合实际,不仅能反映中山市耕地地力基本现状、指导当地农业生产,还能为中国珠三角典型平原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提供有益探索,助力提高耕地地力。  相似文献   

4.
县域耕地地力评价中土壤养分空间插值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耕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耕地地力评价是耕地质量建设重要手段,与之相关的土壤养分插值技术关系到耕地地力评价精度与可用性。以历城区为研究对象,将历城区划分为历城平原区和丘陵区,分析其采样点养分分布情况、评价指标中涉及的土壤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有效锌、有效硼的空间变异情况。分别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IDW)和普通克里格插值法(OK)对历城全区、平原区和丘陵区的土壤养分进行插值,通过交叉验证、叠加对比分析等方法比较不同情况下不同插值方法的精度,并对比分析基于不同插值方法的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结果显示,IDW和OK 2种方法都具有较高精度,其中IDW插值方法较适宜于丘陵区,而OK插值方法则适宜于平原区;对于有多种参评元素参与的县域耕地地力评价,采用2种方法的评价结果相差不大。基于实用性与精确性结合原则,IDW方法是县域耕地地力评价养分空间内插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东北黑土地保护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东北黑土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黑土地出现地力下降、水土流失等问题。研究旨在建立耕地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对东北黑土地保护状况进行评价和监督,以期达到提升黑土土壤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增加农田产出的效果。【方法】研究在东北黑土区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选取4个一级指标及15个二级指标构建东北黑土地保护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专家意见确定指标权重,构建综合评价指标模型。【结果】经过筛选与计算选取了农田肥力(权重0.4700)、农田环境(权重0.3093)、农田管理(权重0.1517)和农田产出(权重0.0690)一级指标及有机质(权重0.1773)、黑土层厚度(权重0.1590)、全氮(权重0.0955),沟蚀面积(权重0.0777),农田产出(权重0.0690)等二级指标评价黑土地的改善或恶化情况,并根据权重建立了综合评价指标。【结论】运用该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对东北黑土区的耕地保护效果进行评价,对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6.
为摸清珠三角典型平原的耕地地力现有基本情况,以广东中山市为例进行耕地地力的评价研究。运用GIS技术,采用模糊数学法、特尔斐法、加乘法则和等距法等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中山市耕地地力水平总体有所上升。高产田、中产田、低产田面积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42.17%、53.72%、4.11%。不同镇区的耕地地力水平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1年多熟和1年2熟的高产田占比较大,1年1熟则以中产田为主。中低产田主要为灌溉改良型、过砂过粘型、瘠薄培肥型和渍潜稻田型,其中渍潜稻田型的面积最大。本次耕地地力评价结果符合实际,不仅能反映中山市耕地地力基本现状,指导当地农业生产,还能为中国珠三角典型平原开展耕地地力评价提供有益探索,助力提高耕地地力。  相似文献   

7.
丘陵山地地区耕地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摘要:本文以重庆市梁平县为研究区域,在GIS及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利用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及行政区划图叠置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立地条件、土壤养分状况、耕层土壤理化性状、土壤管理等4个方面12个评价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模型,并采取专家打分和特尔斐法确定各评价因子的隶属函数,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研究区的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由于在丘陵山地地区,水田和旱地的种植制度和施肥模式存在显著差异性,这种差异性导致其耕地地力状况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因此本研究对水田和旱地分别进行地力评价,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进一步研究其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AE的耕地地力评价信息系统的研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进一步加强土地定量化与信息化研究,更好的将GIS与传统耕地评价相结合。在分析耕地地力评价流程的基础上,基于二次开发组件ArcGIS Engine开发了耕地地力评价系统,并以广饶县为例进行评价。研究得出利用AE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能力,CLFEIS系统的执行效率更高。利用其实现的空间数据的叠加、属性连接、属性提取、报表生成等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数据与广饶县实际地力状况相符,有助于管理者对广饶县耕地地力情况的深入了解和为下一步测土配方施肥工作提供技术与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对区域试验参试品种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采用模糊数学和信息熵理论,提出了作物品种模糊熵权综合评价方法。该法利用作物品种区试的综合性状指标,建立相应的评价指标矩阵,然后借助信息论中的熵权理论,利用各评价指标的变异程度计算权重,实现品种的综合评价。最后结合棉花区试资料,介绍了该法的应用,验证了其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GIS技术的平昌县域耕地地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了解全县耕地地力现状,为耕地资源的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提供科学依据,在GIS支持下,利用比例尺为1:50000的行政区划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壤图叠置划分法确定评价单元,选取立地条件、耕层理化性状、土壤管理3个方面12个影响因子建立耕地地力评价体系及其模型,采取专家打分和特尔斐法确定各影响因子的隶属函数,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对平昌县耕地地力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在平昌县40952 hm2耕地中,一至六等地分别占耕地的8.2%、20.3%、19.6%、35.4%、8.2%、8.3%,这一结果符合当地实际。  相似文献   

11.
耕地是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资源之一。耕地地力是表征农田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对农业生产发展具有直接的影响作用,因此,进行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分级是保证农田合理利用的关键所在,对耕地保护、地力提升和农业生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简述了国内外耕地地力评价的相关研究,进一步综述了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的8种主要技术及方法的发展历史和评价应用的优缺点。现有研究结果表明,传统评价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法律法规也亟待完善。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和GIS技术快速发展,人工智能方法以及以GIS为基础的数据挖掘方法将逐渐成为研究热点,GIS以及卫星遥感等技术的应用也将更为广泛,对提高农田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更为精准化。通过本文的综述比较,以期在一定程度上为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以及发展效益农业、绿色生态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以山东省高密市为研究区域,研究该区内耕地土壤肥力状况,摸清土壤肥力状况空间分布,通过对表层土壤进行网格化采样和分析测试,取得了土壤p 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等8项肥力指标,基于模糊数学隶属度函数模型确定各指标隶属值,通过主成分分析确定各指标权重,结合隶属值和权重,计算土壤肥力综合指数,并进行插值绘图。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以碱性为主,样本数占比37.77%,其次为中性,样本数占比29.52%。有机质、碱解氮、速效钾以较缺乏为主,全氮、全钾以中等为主,全磷、有效磷以丰富为主。有机质和全氮的隶属值显著低于其他指标,是耕地土壤肥力的主要限制因子。全氮的权重值最大,对土壤肥力的贡献最大,碱解氮的权重值最小,对土壤肥力的贡献也最小。研究区耕地土壤肥力综合指数空间分布以中等为主。  相似文献   

13.
基于GIS的明光市耕地地力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明光市测土配方施肥和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GIS建立明光市耕地资源数据库。针对明光市三大耕地类型区(平原潮土耕地类型区、稻田耕地类型区、山地丘陵耕地类型区)特点,分别建立其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在GIS 的支持下,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等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成功地实现了耕地地力自动化、定量化评价。评价获取了明光市各耕地地力等级面积及其分布信息,经实地调查分析符合当地实际,表明运用该技术方法对耕地地力评价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土地整理中土壤肥力保持价值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地整理不可避免地会对项目区的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影响,基于生态服务价值理论,对邛崃市孔明乡土地整理项目区不同整理类型土壤肥力保持价值进行了比较研究,可为该地区土地整理决策、土地整理质量与效益评价等提供定量依据。结果表明,土壤肥力保持每公顷累积价值土地开发区为1.51万元,土地复垦区1.85万元,土地整理区0.49万元。土地复垦区积累价值率达到147.2%,远大于开发区和整理区,这一结果与复垦区土壤全部通过客土改造有关。土地整理后项目区土壤肥力保持总价值增加了733.88万元,其来源一是新增耕地面积,二是农地地力的提高。土壤肥力保持效费比分别为开发区0.05,复垦区0.09,整理区0.46,效益以土地整理区最高。说明以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地力为主要特征的土地整理类型投资少,土壤肥力保持效益高,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5.
有机质水平常用作评价土壤肥力的首要指标,如何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对正确评估土壤肥力有重要意义。在探讨现行标准在新垦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分析中存在问题的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方法。结果表明,用现行NY/T1121.6-2006标准测定的是以<2mm土粒为基数的有机质含量;若以包括>2mm砾石为基数计算时,新垦耕地土壤有机质水平下降了22%(平均值从23.1g/kg降至18.0g/kg);按照耕地质量评定与分等定级技术规范(DB33/T895—2013),土壤有机质生产能力赋值由0.84分降低到0.4分,属于低水平。研究结果为准确评估新垦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基于格网GIS的伊通县县域耕地地力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耕地地力是指在特定区域内的特定土壤类型上,立足于耕地自身素质的地力要素的总和。目前通用的评价方法是采用矢量的方法,在评价单元的基础上建立县域耕地资源数据库,采用模糊聚类、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耕地地力综合评价。由于涉及较多矢量数据的叠加,采用该方法会出现大量碎小图斑和栅格挂接值的平均化。Grid方法将所有参评指标数据展布到一定尺寸的地理格网上,解决了矢量单元评价存在的缺点。以吉林省伊通县为例,采用Grid方法作为基本评价单元,以行政单元作为统计单元,对县域耕地地力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将伊通县耕地地力状况分为5级,与环境因子进行了耦合分析并对各级地力耕地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乡统计,结果表明:整个伊通县耕地地力状况总体水平比较高,中高产地主要分布在低河漫滩和平坦的河流低阶地上,占耕地总面积的82.12%,低产地主要分布在高丘陵和低山地区。该结果将为耕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保护与利用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7.
桐庐县耕地质量评价及其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倪中应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4):188-192
为了解桐庐县耕地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农作物高产的主要障碍因素,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应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成果资料,开展了桐庐县耕地综合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全县31002.3 hm2耕地中,一等地、二等地和三等地分别占耕地面积的10.0%、89.5%和0.5%,以二等地为主。耕地障碍因素主要有:(1)立地条件较差,地貌以丘陵为主,灌溉能力相对较弱;(2)土壤酸化明显,pH<5.5的土壤占40.30%;(3)有机质、全氮、有效磷、速效钾等主要土壤养分属于中等偏下水平,存在养分的不平衡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认为,桐庐县耕地质量提升中需要加强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增加有机肥料投入,重视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促进耕地土壤养分平衡,提高耕地基础地力水平。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宜春市本级耕地地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拾娇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0):270-275
为了摸清全区耕地地力现状,维护耕地数量和质量平衡。在GIS技术支持下,利用1:50000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和行政区划图等叠置分析确定评价单元737个,研究选取立地条件、剖面性状、障碍因素、耕层状况、土壤管理等5个层次的14个评价因子。结果表明:全区3543.18 hm2耕地可分为7个等级,其中一等地355.24 hm2,二等地533.64 hm2,三等地575.72 hm2,四等地738.09 hm2,五等地503.53 hm2,六等地445.06 hm2,七等地391.90 hm2;分别占宜春市本级全区耕地总面积的10.03%、16.25%、16.25%、20.83%、14.21%、12.26%、11.06%。通过研究可知宜春市本级耕地地力现状总体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