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正>据全市各区(县)调查,综合当前油菜菌核病发生实况、天气预报、全市油菜品种布局以及常年菌核病发生情况等因素进行分析,重庆市种子管理站预计今年油菜菌核病发生程度3级,局部4级,发生面积约110万亩,发病高峰期为3月中旬至4月上中旬。针对油菜菌核病在全市可能流行的态势,重庆市种子管理站要求,各区(县)植保部门务必高度重视,要加强监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中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需求,利用安徽省江淮、沿江和皖南3个区域代表站1991—2010年油菜菌核病观测数据和气象资料,通过相关分析,确定影响菌核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时段和气象因子,再通过归一化处理、加权等方法得到影响油菜菌核病发生发展的综合气象条件指数。以综合气象条件指数为自变量,以油菜菌核病加权平均病株率为因变量,采用曲线回归方法,建立不同区域代表站油菜菌核病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模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江淮、沿江和皖南地区拟合准确率分别为80%、70%和75%;利用模型对2011—2013年发生情况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江淮地区代表站全部正确,沿江和皖南地区代表站均为2年正确,一年与实际发生情况误差一个等级。建立的模型基本上能满足油菜菌核病气象等级预报业务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正>油菜是江苏省南通市主要夏熟作物之一,2015年种植面积达40万亩左右。油菜菌核病属典型的气候性病害,近几年来,此病在该地连年偏重至大发生,成为威胁油菜高产优质的关键因子,严重影响油菜的增产增收。据江苏省植保站预测,2015年全省油菜菌核病将达偏重程度发生,如果油菜花期遇连续阴雨天气,油菜菌核病将大发生暴发流行,将导致油菜产量和品质大幅度下降。因此,抓住适期,选准药剂,认真  相似文献   

4.
及时地开展好油菜菌核病的防治工作,是夺取油菜优质高产的关键。阐述了南阳市油菜菌核病的发生规律,并提出具体的农业防治措施,为南阳市油菜科学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与气象因素关系及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菜菌核病是中国油菜上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明确气象因素与发病间的关系,提高预测能力,利用嘉兴市1980-2010年的气象因子与油菜菌核病田间实际发生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3月下旬-4月上旬降雨量、4月上旬的雨日数与病害呈极显著正相关,4月中旬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气温对油菜菌核病影响较小。在相关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逐步回归分析法,利用降雨量、雨日、日照、气温等气象因子组建了6个病害预测模型,历史回测检验结果:模型5和模型6发病程度(级)拟合程度高,预测能力强,适宜于嘉兴本地乃至浙北地区。  相似文献   

6.
油菜不同早熟品种菌核病抗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鉴定抗菌核病早熟油菜品种,筛选油菜菌核病常发区主导品种,减轻菌核病危害,有效控制产量损失。通过2010-2011年在云南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进行全国早熟油菜品种筛选试验,对其参试的13个油菜品种进行菌核病抗性研究。结果表明:13个供试品种菌核病发病率分布在2.37%~29.99%之间,病情指数介于1.5~22.75之间,供试早熟油菜品种病情指数与生育期呈正相关,随着生育期推迟,发病加重;田间湿度大,油菜成熟期氮素肥料偏重的前提下,明显加重菌核病为害,显著降低油菜最终收获产量。菌核病从苗期始为害油菜、成熟期为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最重。供试的13个品种抗菌核病能力大体可分为5个类群,S0013、C868、‘10棚63育19’ 3个品种全生育期均表现出较强的抗菌核病能力,可作为油菜菌核病常发区主导品种和育种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7.
南充油菜菌核病发生流行成因分析及综合防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对1998-2008年油菜菌核病田间系统调查和病情普查分析表明,南充市油菜菌核病具有单年流行的菌源量基数和长达18~25d的病菌孢子最适侵染期,而适宜的气象条件则是菌核病重发的决定性因素。根据11年来2~4月的气象因子,结合最终茎秆发病面积比、最终茎病株率和最终病情指数建立了三个数学模型,并取得较好回检效果。利用稻草覆盖、适当调整播栽期等轻简化栽培控病措施,对油菜菌核病的综合防治效果可达50%以上;用50%多菌灵100g/667m2 2次防效可达85%以上,菌核病在本地尚未对多菌灵产生明显的抗药性。  相似文献   

8.
油菜菌核病是我省低热地区油菜作物上的主要病害之一。它严重地影响着油菜生产的进一步发展,近来由于耕作制度的改进,在高水肥高密度的栽培条件下,菌核病发生普遍,对油菜的产量和品质的威胁尤其严重。以低芥酸油菜新品种81008为例,在低热地区一般发病率已在50~90%以上,病情指数在30~70之间,严重地影响了这个地区的油菜生产。而且,这一现象已蔓延到了我省的中部地区,如81008在遵义、绥阳、湄潭等县的发病率已在50%以上,并有波及高寒山区的可能。所以重点搞清油菜菌核病在低热地区气候条件下的发病规律,筛选出部分能控制菌核病发生的有效药剂,对提高我省油菜的产质、增收创汇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自1983年来我们在这方面作了初步的研究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正油菜菌核病是影响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根据浙江省当前油菜病虫害的发生情况,结合油菜长势和未来气候条件等因素,经综合分析,浙江省植物保护检疫局预计今年油菜菌核病为中等发生,局部偏重发生;油菜霜霉病、蚜虫为中等发生。具体发生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10.
当前小麦和油菜病虫发生动态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业导刊》2010,(3):16-16,20
近期小麦和油菜病虫害在我国西南、江准和黄淮等地由南向北相继发生和发展,小麦病虫害以条锈病、纹枯病、白粉病、蚜虫和麦蜘蛛为主,油菜病虫害以菌核病和蚜虫为主。西南地区虫害重于病害,小麦、油菜蚜虫发生较重,小麦条锈病、白粉病、油菜菌核病缓慢扩展;江淮和黄淮等地病害重于虫害,小麦纹枯病普遍发生、病情上升快,麦蜘蛛和蚜虫大部零星发生、局部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1.
河套灌区向日葵菌核病发生的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向日葵是巴彦淖尔市的主要经济作物,占全市作物总播面积的30%以上,而菌核病制约着向日葵产业的健康发展。根据气象指标,提前判断向日葵菌核病出现早晚、发生程度的轻重,对于指导生产与科学防治至关重要。根据河套灌区向日葵菌核病中心病株出现期、始盛期与同期气象资料的相关性分析,研究其与气象条件的关系,确立向日葵菌核病发生的农业气象指标。结果表明,确定的13个指标中,有7个是4月下旬以前的指标。而这些指标大都直接、间接影响到土壤湿度,通过土壤湿度变化影响向日葵菌核病发生的早晚、发生程度的高低。6月份是关键时段,6月大风每增加1天,菌核病中心病株出现期和始盛期分别提前12.1天和2.5天,6月中旬平均最低气温每升高1℃,菌核病始盛期提前1天出现,6月中旬平均最高气温每升高1℃,菌核病发生程度提高0.09级。根据菌核病发生期和发生程度平均状况,可确定农业气象指标。为降低菌核病孢子存活的土壤条件,变秋灌为春灌,使菌核病存活的条件降低,待播种前进行灌溉,灌后播种,降低菌核病发生程度。加强农田防护林带建设力度,减缓大风对作物的伤害,推迟菌核病发生期。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油菜品种对江西省油菜菌核病的田间抗性表现,以‘中油杂200’、‘赣油杂108’和‘华油杂62’等30个不同遗传背景的油菜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南昌市、宜春市和九江市开展了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结果】不同的油菜品种在同一地点具有不同的抗性表现,同一油菜品种在不同地点也存在较大的抗性差异;综合各地的抗性表现,‘中油杂22’、‘赣油杂108’、‘富油668’、‘中油589’、‘圣元77’和‘赣油杂1009’对核盘菌有较高的自然抗性且稳定性相对较好。【结论】本结果可为江西省油菜菌核病抗性品种的推广应用及油菜抗性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明确离体条件下硒能否抑制油菜菌核病病原菌——核盘菌的生长,采用平板培养和液体培养基培养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硒对核盘菌菌核的萌发、生长、抑制或致死效果以及菌丝细胞蛋白质和核酸物质外渗的影响。结果表明:硒对核盘菌的生长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其抑制中浓度(EC50)为2.23 mg/L;外源硒仅抑制了核盘菌的生长,并未使其致死;低浓度的硒(<5 mg/L)未显著抑制核盘菌菌核的萌发,当硒的浓度达到50 mg/L时,菌核的萌发抑制率达100%;硒作用下培养基中蛋白质(OD280)和核酸类物质(OD260)的含量增加,且二者的含量均随硒浓度的增加呈现递增的趋势,反映出外源硒显著增加了核盘菌细胞膜的通透性。研究结果证实,适量的外源硒可显著抑制油菜菌核病原菌的生长。研究结果将为促进微量元素硒在农业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开发新的抗菌核病基因,针对抗病相关的脂滴包被蛋白基因8-3,设计了分别带有酶切位点Xba I和BamH I的一对引物,从克隆载体pMD19-T-8-3中扩增到基因8-3,双酶切8-3并连接到植物表达载体pBI 121上;将重组质粒导入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 LBA4404中,通过其介导将8-3基因转化到烟草中;获得了35株抗性转化株,PCR及测序分析鉴定阳性植株为21株,RT-PCR检测到基因8-3在其中能够表达;通过接种核盘菌和草酸处理试验,表明8-3基因可使烟草提高了草酸耐受水平,从而对菌核病具备一定的抗性。本实验研究了潜在功能基因8-3的抗病性,为植物抗菌核病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明确核盘菌种群内致病力分化现象,采用离体叶片菌饼接种方法,以向日葵品种‘丰葵杂1号’为供试寄主,对采集自黑龙江省6个地区18个县的大豆和向日葵两种寄主植物的93个核盘菌菌株进行了致病性测定。结果表明,除14个菌株不能致病外,其余79个菌株均能引起向日葵叶片发病,但所致病斑直径的大小差异很大(0.2~5.3 cm),中等致病力菌株数量较多,共占总菌株数的66.7%。来源于同一地区以及同一地块的菌株其致病性也达到了极显著差异,说明在所测定的核盘菌分离株内确实存在着致病力强弱明显不同的菌株,这种致病力强弱明显不同的现象与菌株来源地区和寄主来源间均无明显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向日葵菌核病拮抗菌株的分离与筛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春  王芊 《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3):346-350
为筛选出黑龙江向日葵菌核病的有效生防菌株,采集向日葵根围土、病株残体74份,采用土壤稀释平板法分离菌株和平板对峙培养初筛,共分离筛选出38株对向日葵菌核病有拮抗活性的生防菌株。通过菌核萌发抑制、离体叶片测试、温室盆栽试验复筛。结果表明,M1M2菌株表现最好,菌核萌发抑制效果和离体叶片防效均超过90%,其100 mL发酵原液处理土壤在温室盆栽中防效达83.52%,具备进一步研究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核盘菌诱导下甘蓝型油菜防御相关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田田  彭琦  陈松  张洁夫 《作物学报》2014,40(3):416-423
菌核病是油菜主要病害, 至今尚未在油菜及相关植物中找到抗性基因。本研究利用qRT-PCR法比较了抗病品种宁RS-1和感病品种APL01在接种核盘菌后0~48 h内11个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 以揭示抗病品种宁RS-1的抗病机制。结果表明, 4个基因(PGIP、Cu/ZnSOD、OXO和GLP)在核盘菌诱导前后抗、感品种内表达量均较高, 且抗病品种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 尤其是PGIP基因, 抗病品种宁RS-1在24 h的表达量为诱导前的170.4倍, 而感病品种仅为诱导前的3.5倍, 该时期抗病品种PGIP的表达量为感病品种的1299.4倍;2个基因(LOX2和PDF1.2)在诱导前后抗、感品种内的表达量均较低, 但抗、感品种间表达量差异显著;5个基因(FeSOD、PAL、EDS1、PR1和EIN3)诱导前后抗、感品种内的表达量均较低, 且抗、感品种间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推测抗病品种宁RS-1对菌核病的抗性可能是由于PGIP的上调表达, 抑制了核盘菌PG蛋白对侵染部位油菜组织细胞壁的降解, 从而抑制了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