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油菜抗根肿病品种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2009-2010年在云南根肿病重发病区保山市隆阳区板桥镇进行油菜抗根肿病品种筛选试验研究,对云南省近年来主栽的9个油菜品种和7个从国内各育种单位引进的品种进行根肿病抗性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模拟苗期渍害明显加重根肿病为害,显著降低油菜最终收获产量。根肿病从苗期始为害油菜、苔期最重、成熟期为害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略有下降。供试的16个品种抗根肿病能力大体可分为3个类群,‘A35’、‘花油7号’和‘云油双1号’3个品种全生育期均表现出较强的抗根肿病能力,可作为云南根肿病常发区主导品种和育种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2.
菌核病是由核盘菌引起的常年严重危害油菜生产的真菌性病害。通过收集贵州油菜种植区田间菌核,对其进行培养繁殖获得大量核盘菌;利用繁殖的菌核对2 000份甘蓝型油菜恢复系种质资源进行连续2年田间鉴定,从中筛选出51份抗菌核病恢复系材料,其中39份材料的菌核病发病率、病情指数和相对发病指数均低于抗性对照中油821。结合油菜种子品质分析,结果显示,种子芥酸含量与油菜菌核病抗性成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种子》2019,(8)
向日葵菌核病是油葵主要病害之一,严重影响葵籽产量及品质,筛选抗菌核病品种是油葵生产稳步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对18个引进油葵杂交种的一年多点试验,鉴定了品种的丰产性、稳产性和适应性。通过菌核病田间人工接种抗性鉴定,试验品种中未发现菌核病免疫品种,中抗品种3个,中感品种5个,感病品种8个,高感品种2个,分别占参试品种的16.7%、27.8%、44.4%、11.1%。试验筛选出2个中抗菌核病优良油葵品种,CN 701产量3 798.0 kg·hm~(-2)、ELVAS产量3 787.5 kg·hm~(-2),分别较对照S 667增产19.5%、19.2%,病情指数分别为25.0、24.2。  相似文献   

4.
为提高油菜菌核病抗性育种效率和合理利用资源,本研究运用本实验室筛选的40对多态性高、条带清晰的SRAP引物,分析汉中市农科所经过茎秆接种鉴定的菌核病抗性表现较好的43份油菜材料的遗传多样性。采用NTSYS-pc2.10e软件中的DICE法计算遗传相似系数,UPGMA法构建聚类图。结果显示,SRAP标记共检测到335个多态性条带,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8个多态性条带,每个SRAP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PIC)介于0.31~0.99之间,平均值为0.69。供试43份油菜材料遗传相似系数主要分布在0.65~0.77之间,遗传相似度较高,表明供试油菜材料间遗传差异较小,应进一步加强抗性资源筛选,拓宽现有油菜遗传背景,有助于抗菌核病油菜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5.
(上接第三期第124页)6油菜品种6.1中油63036.1.1审定编号:国审油2004001。6.1.2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6.1.3品种来源:8908A×R514。6.1.4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平均221d。平均株高170cm,分枝部位65cm,一次有效分枝8~10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10个,每角粒数20粒,千粒重3.5g。菌核病发病率平均7.25%,病情指数2.62;病毒病发病率2.52%,病情指数1.25%;低抗菌核病,低感病毒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区试抽样检测,芥酸含量0.33%,硫甙含量18.28μm ol/g,含油量41.27…  相似文献   

6.
(上接第三期第124页) 6油菜品种 6.1中油6303 6.1.1审定编号:国审油2004001. 6.1.2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6.1.3品种来源:8908A×R514. 6.1.4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全生育期平均221 d.平均株高170 cm,分枝部位65 cm,一次有效分枝8~10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10个,每角粒数20粒,千粒重3.5 g.菌核病发病率平均7.25%,病情指数2.62;病毒病发病率2.52%,病情指数1.25%;低抗菌核病,低感病毒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区试抽样检测,芥酸含量0.33%,硫甙含量18.28μmol/g,含油量41.27%.  相似文献   

7.
为掌握油菜菌核病抗性资源遗传多样性,揭示材料的遗传背景,明确材料间的亲缘关系,从而促进抗菌核病油菜育种。本研究利用40对SSR核心引物,对汉中市农科所经过茎秆接种鉴定的菌核病抗性表现较好的43份油菜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NTSYS-pc2.10e软件计算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研究表明,40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91个条带,平均每个标记检测到7个条带,每个SSR位点的遗传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在0.53~0.98之间,平均值为0.76。供试43份油菜材料遗传相似系数主要分布在0.66~0.76之间,遗传相似度较高。本研究表明油菜抗菌核病资源遗传多样性较低,亲缘关系较近,应进一步加强抗性资源筛选,丰富现有油菜遗传背景,从而促进抗菌核病油菜新品种选育。  相似文献   

8.
44份大豆微核心种质抗菌核病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豆菌核病又称白腐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由真菌 Sclerotini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侵染,是世界范围的大豆病害,也是我国大豆主产区的主要病害。本研究利用不同地区和寄主来源的4个菌核病分离物对44份大豆微核心种质进行连续2年的田间接种鉴定,筛选抗/耐菌核病的大豆种质资源,为大豆抗菌核病育种提供优异抗性种质。结果表明,(1)不同大豆种质对菌核病的抗性不同,在44份微核心种质中,中抗种质6份(13.64%),中感种质27份(61.36%),感病种质9份(20.45%),高感I种质2份(4.55%),其中合丰24、大天鹅蛋、倪丁花眉豆、牛毛黄、大黄豆和五月黄6个中抗种质可作为抗性亲本用于大豆抗菌核病育种。(2)不同地区和寄主来源的4个菌核病分离物致病性不同,分离物黑西5(黑龙江省,大豆),病情指数49.32,病斑长度达到5.93 mm,致病性最强;黑饶24(黑龙江省,大豆)与Qin 24(青海省,油菜)致病性次之;Hef 50(安徽省,油菜),病情指数为39.02,病斑长度为3.65 mm,致病性最弱。用黑西5鉴定和筛选抗菌核病大豆种质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9.
1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对菌核病的抗性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为探明不同类型的甘蓝型油菜品种对油菜菌核病的抗性差异,提供筛选抗耐病性的材料的新来源;【方法】选用1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材料,利用人工接种方法和病圃自然发病鉴定,研究了其青角期茎秆接种后病斑的扩展情况和成熟期自然发病情况以及在大田生产中的侵染发病;[结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甘蓝型油菜品种抗病性存在有明显差异,自然鉴定冬油菜材料Wanyou14的抗耐病要优于其他材料,抗病指数为0.36(对照Zhongyou821抗病指数为0),人工接种春油菜材料Ranger具有较好的病害抗扩展性,抗病指数为0.64,中晚熟的材料抗耐病强于早熟材料;【结论】冬油菜材料的抗耐病要优于春油菜材料,春油菜类型也具有较好的抗耐病性,抗性资源通过转育可提高冬油菜的抗病性;生产中油菜类型的选择以中晚熟的冬油菜品种为主。  相似文献   

10.
云南省罗平县油菜品种种植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鉴定在本县市场上销售的部分油菜新品种的生育期、适应性、丰产性、抗逆性、抗病性等综合性状,罗平县种子管理站选取49个油菜品种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比对照云油杂2号早熟的品种有4个,与对照生育期一致的有1个品种,43个品种比对照晚熟。比对照增产的有39个品种,减产的品种有8个,孝楠油168产量最高(294.75kg/667m~2),比对照增产41.48%;乐油王1号产量最低(153.96kg/667m~2)。通过调查分析各品种抗寒性、抗倒性、抗菌核病和根肿病效果明显。初步明确罗平县不同海拔地区适宜种植的品种。  相似文献   

11.
为明确不同油菜品种对江西省油菜菌核病的田间抗性表现,以‘中油杂200’、‘赣油杂108’和‘华油杂62’等30个不同遗传背景的油菜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在南昌市、宜春市和九江市开展了田间自然抗性鉴定。【结果】不同的油菜品种在同一地点具有不同的抗性表现,同一油菜品种在不同地点也存在较大的抗性差异;综合各地的抗性表现,‘中油杂22’、‘赣油杂108’、‘富油668’、‘中油589’、‘圣元77’和‘赣油杂1009’对核盘菌有较高的自然抗性且稳定性相对较好。【结论】本结果可为江西省油菜菌核病抗性品种的推广应用及油菜抗性育种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现代农业气象业务服务中病虫害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需求,利用安徽省江淮、沿江和皖南3个区域代表站1991—2010年油菜菌核病观测数据和气象资料,通过相关分析,确定影响菌核病发生发展的主要影响时段和气象因子,再通过归一化处理、加权等方法得到影响油菜菌核病发生发展的综合气象条件指数。以综合气象条件指数为自变量,以油菜菌核病加权平均病株率为因变量,采用曲线回归方法,建立不同区域代表站油菜菌核病发生发展气象等级预报模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江淮、沿江和皖南地区拟合准确率分别为80%、70%和75%;利用模型对2011—2013年发生情况进行预测,结果显示:江淮地区代表站全部正确,沿江和皖南地区代表站均为2年正确,一年与实际发生情况误差一个等级。建立的模型基本上能满足油菜菌核病气象等级预报业务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浙油50’油菜菌核病入侵扩散与灾变流行规律,更好地促进油菜产业的发展,通过采用人工接种与田间发病调查等方法,研究油菜菌核病发生规律与流行模型。结果表明:机直播油菜播期迟、密度大有利油菜菌核病发生,植株从出现水渍状病斑到萎蔫枯死为15天左右,自然菌丝入侵总体潜育期为8~17天,发病率可达13.0%,病情流行基本呈线性上升扩散规律,开花期是油菜菌核病的主要流行期,其病情流行呈Logistic函数模型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14.
为明确离体条件下硒能否抑制油菜菌核病病原菌——核盘菌的生长,采用平板培养和液体培养基培养的方式,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外源硒对核盘菌菌核的萌发、生长、抑制或致死效果以及菌丝细胞蛋白质和核酸物质外渗的影响。结果表明:硒对核盘菌的生长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其抑制中浓度(EC50)为2.23 mg/L;外源硒仅抑制了核盘菌的生长,并未使其致死;低浓度的硒(<5 mg/L)未显著抑制核盘菌菌核的萌发,当硒的浓度达到50 mg/L时,菌核的萌发抑制率达100%;硒作用下培养基中蛋白质(OD280)和核酸类物质(OD260)的含量增加,且二者的含量均随硒浓度的增加呈现递增的趋势,反映出外源硒显著增加了核盘菌细胞膜的通透性。研究结果证实,适量的外源硒可显著抑制油菜菌核病原菌的生长。研究结果将为促进微量元素硒在农业安全生产等领域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20年来我国冬油菜新品种产量和抗病性状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近20年来我国冬油菜区域试验的结果,对长江上、中、下游及黄淮4组油菜新品种产量性状及抗病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冬油菜新品种平均产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各组平均单株有效角果数变化不明显,而平均每果粒数和千粒重呈上升趋势,但长江流域各组每角粒数增量比黄淮组大,而黄淮组千粒重增量比长江流域各组高;新品种菌核病和病毒病发病率下降明显。今后一段时间内增加新品种每角粒数和千粒重是冬油菜遗传改良的重点,预计我国冬油菜新品种区域试验各组新品种产量水平仍将继续提高。  相似文献   

16.
油菜是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由核盘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引起的菌核病(sclerotiniastemrot)是油菜的主要病害。针对当前与菌核病相关研究的新进展,本研究从4个方面对其进行了概括:(1)核盘菌的侵染方式以及在侵染过程中核盘菌分泌的草酸与寄主中钙离子的动态关系;(2)油菜通过合成植保素、酚类化合物、木质素、几丁质酶和β-1,3-葡聚糖酶等来抵抗核盘菌入侵的抗病机理;(3)现有综合防治技术中抗性种质筛选、无花瓣育种和生物防治;(4)利用与草酸代谢相关基因、抗病相关基因、防御相关转录因子基因和抗菌肽基因开展的油菜基因工程研究成果。并且进一步提出了未来油菜抗菌核病研究的可能方向,这些总结与建议为今后油菜抗菌核病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核盘菌诱导下甘蓝型油菜防御相关基因表达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田田  彭琦  陈松  张洁夫 《作物学报》2014,40(3):416-423
菌核病是油菜主要病害, 至今尚未在油菜及相关植物中找到抗性基因。本研究利用qRT-PCR法比较了抗病品种宁RS-1和感病品种APL01在接种核盘菌后0~48 h内11个防御相关基因的表达差异, 以揭示抗病品种宁RS-1的抗病机制。结果表明, 4个基因(PGIP、Cu/ZnSOD、OXO和GLP)在核盘菌诱导前后抗、感品种内表达量均较高, 且抗病品种的表达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种, 尤其是PGIP基因, 抗病品种宁RS-1在24 h的表达量为诱导前的170.4倍, 而感病品种仅为诱导前的3.5倍, 该时期抗病品种PGIP的表达量为感病品种的1299.4倍;2个基因(LOX2和PDF1.2)在诱导前后抗、感品种内的表达量均较低, 但抗、感品种间表达量差异显著;5个基因(FeSOD、PAL、EDS1、PR1和EIN3)诱导前后抗、感品种内的表达量均较低, 且抗、感品种间的表达量差异不显著。推测抗病品种宁RS-1对菌核病的抗性可能是由于PGIP的上调表达, 抑制了核盘菌PG蛋白对侵染部位油菜组织细胞壁的降解, 从而抑制了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蔓延。  相似文献   

18.
摘要:8063属半冬性甘蓝型油菜杂交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等优点。其粗脂肪含量42.98%,芥酸含量0.31%,硫甙含量16.10µmol/g饼,品质达到国家对双低杂交油菜攻关的品质要求;产量与秦油2号持平略高,比常规双低优质油菜豫油2号增产5%以上,达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9.
高低淀粉木薯品种光合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探讨高低淀粉木薯品种不同生育期内光合特性的变化,以SC124和‘辐选01’两个块根淀粉含量不同的木薯品种为材料,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仪,研究高、低淀粉木薯品种的光合特性。结果表明:在整个生育期,高低淀粉木薯品种净光合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木薯的苗期,‘辐选01’的净光合速率明显低于SC124;在块根膨大期,‘辐选01’的净光合速率明显高于SC124;在块根形成期、块根成熟期,差异不明显。在整个生育期,高低淀粉木薯品种蒸腾速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木薯的苗期、块根形成期、块根成熟期,‘辐选01’的蒸腾速率明显低于SC124;而在块根膨大期,‘辐选01’的蒸腾速率高于SC124,但差异不明显。在整个生育期,高低淀粉木薯品种气孔导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木薯的整个生长时期,‘辐选01’的气孔导度都低于SC124。在整个生育期,高低淀粉木薯品种胞间CO2浓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木薯的苗期、块根形成期,‘辐选01’的胞间CO2浓度都低于SC124,但差异不明显;在块根膨大期,‘辐选01’的胞间CO2浓度明显高于SC124;在块根成熟期,‘辐选01’的胞间CO2浓度明显低于SC1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