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贫困山区构建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加权累加法和ArcGIS叠加功能,分析了重庆市酉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及其空间分异情况.结果表明,在影响居民点整理潜力的因素中,居民点利用因素、社会因素大于经济因素和自然因素,且整理潜力呈现中部高、东西两侧低的总体分异特征;结合空间连续性,以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综合评价分值为主要依据,将全县划分为4个潜力类型区,并提出了各区适宜的整理模式.研究对于贫困山区的农村居民点整理及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背景下,采用高、中、低3种人均建设用地标准预测模型,对德令哈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目标年潜力、挂钩供给潜力、增减挂钩潜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德令哈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分为3级,即Ⅰ级潜力区为德令哈市;Ⅱ级潜力区为尕海镇、怀头他拉镇;Ⅲ级潜力区为柯鲁柯镇、蓄集乡.采用高、中、低3种农村人均居民点指标模型,预测德令哈市在2015年和2020年农村居民点的整治潜力分别为999.7hm2和1 292.2hm2,2010年~2015年、2015~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治挂钩供给潜力分别为617.29hm2、667.82hm2、718.36hm2和791.78hm2、826.76hm2、861.74hm2,2015年和2020年德令哈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挂钩潜力分别为667.82hm2和826.76hm2,挂钩率分别为0.45和0.44.说明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建设用地需求也在不断增加,通过农村居民点整治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建设用地面积供需不平衡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进行合理的评估,是指导农村居民点整理及落实增减挂钩政策的重要步骤。该研究以东乡县为例,建立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模型,从自然因素、整理需求和整理能力3个方面选取地形、交通条件、地方财政收入等8个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综合修正系数,求取全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结果表明:东乡县各乡镇综合修正系数介于0.220~0.881;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为1 066.78 hm2。研究认为,农村居民点整理顺序,应按照现实潜力的大小在时空上进行合理安排。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我国城乡建设用地增加挂钩项目中存在的居民点整理潜力及"挂钩"能力评价问题,本文建立修正系数指标体系测算现实潜力,在面积加权方法的基础上测算整理产能潜力;叠加图层确定新增城镇用地净占耕地规模,测算净占耕地产能损失。比较分析现实潜力规模和净占耕地规模以及产能潜力和产能损失,在数量和质量上综合评价区域"挂钩"能力。结果表明:窝北镇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为60.98 hm2,建新区净占耕地规模为58.35hm2,产能潜力为645294.3 kg,产能损失为712752.3 kg;在耕地占补规模上窝北镇"挂钩"能力充足,在耕地质量上"挂钩"能力不足;从数量和质量不同的角度分析,"挂钩"能力是不同的。以此方法为我国"挂钩"工程中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和区域"挂钩"能力评价方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综合考虑了影响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自然、经济、社会等方面因素,构建了河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了评价分级研究。最终确定了河北省11个地级市的综合潜力评价值,将全省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区划分为3级,并针对不同级别的潜力区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在新一轮土地整治规划和城乡统筹大背景下,以典型的川中丘陵地貌地区——遂宁市大英县为研究对象,根据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基本理论,运用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法、城镇规划目标法和改进城镇规划法3种方法分别测算大英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结果,用德尔菲法确定上述3种方法的权重,测算出大英县农村居民点的综合整理理论潜力值为1 972.30 hm2。从自然、经济、社会和土地利用4个方面中选取12个因素建立综合评价体系,计算出各乡镇的限制指数,测算出在多因素限制下大英县农村居民点综合整理现实潜力为826.79 hm2。综合考虑各乡镇实际情况和农村居民点的整理条件,根据限制潜力测算结果及层次分析法的计算结果,将大英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为4个等级和3个区域。该研究考虑了多个限制因素的的影响,应用了综合限制指数模型,使测算出的现实整理潜力更能反映出当地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潜力大小。  相似文献   

7.
容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罗蕊  黄鹄  余婷 《现代农业科技》2010,(12):384-385,390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对某地区现有农村居民点内部空间结构调整和村庄归并等,可增加的用于置换城镇建设用地的有效耕地及其他农用地面积,是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方案的重要依据。容县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分析主要是对在各种标准要求下的农村居民点建设用地达到何种水平时,可以满足城镇建设用地需求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以桥林新城为研究区,采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测算得到桥林新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为2 923.77 hm~2;综合考虑自然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三方面因素,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理论潜力进行修正,得到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的现实潜力为1 315.70 hm~2。建议高度重视桥林新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综合考虑整理的资金约束、自然约束和社会可接受等因素,推进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节约利用。  相似文献   

9.
在对城镇建设用地增加与农村建设用地减少挂钩的基本内涵、应遵循的原则及意义进行理论探讨的基础上,以清远市佛冈县为例,对研究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进行了测算,最后得出规划期间佛冈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可以满足新增城镇建设用地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深入开展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时序研究对于指导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河南省固始县为研究区,以乡镇为评价单元,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计算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理论潜力;在理论潜力的基础上,再从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资源集约性、经济可行性和农户接受性等构建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实际潜力评价指标体系,综合修正取得各乡镇实际潜力;根据实际潜力计算各乡镇的节约用地系数,采用聚类分析法将农村居民点整理在时间上分为四期,分别为近期整理区,中期整理区,远期整理区和暂不整理区。研究结果为固始县城市化进程中,城乡统筹发展中农村土地整治规划及合理安排土地整理项目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为支撑,研究乌鲁木齐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潜力规模测算方法。基于研究区农村居民点腾退规模的测算,从城乡建设用地需求出发,运用需求与腾退平衡体系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的潜力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腾退规模满足建设用地需求,建设用地增加挂钩潜力系数为1.02,增加潜力面积为40.40hm2。研究立足于缓解城乡建设用地需求压力,反映地区实际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为区域城乡建设用地动态平衡提供科学依据,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与流转奠定理论基础,同时为进一步盘活农村存量建设用地资源探索新途径。  相似文献   

12.
以广东省高州市为例,针对农村居民点存在的建设缺乏规划、一户多宅、闲置土地比重高、空心村等问题,提出适合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分析方法,测算居民点整治潜力并进行分级,为科学指导农村居民点整治及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缓解高州市用地矛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以甘肃省临潭县为研究区,在定量测算了整理潜力的基础上,选取与县城、建制镇、聚居区、县级以上公路和河流的距离及引力值、坡度等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因素,构建区位评价指标体系,评价农村居民点的区位条件,并根据区位条件提出了不同的整理模式.结果表明:临潭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较大,理论潜力为718.06hm2,可实现潜力为361.49hm2;临潭县中部居民点的区位条件整体优于东部和西部乡镇居民点,各行政村内部居民点区位条件相应存在较大差异,且零散分布的居民点区位条件远劣于集中分布的居民点;临潭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可选择城镇转化型、迁村并点型、内部挖潜型和保留原貌型四种模式;根据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可诊断出不同行政村整理的优先顺序.  相似文献   

14.
农村居民点整治可以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可以调整土地资源利用结构,促进耕地向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转变,同时也是落实增减挂钩政策的重要环节,而整治潜力测算是农村居民点整治的必要前提;如何科学系统地进行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统筹考虑整治后耕地综合质量进行潜力分区,是当下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采用模型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熵权法,探索统一科学的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测算和潜力分区体系。结果显示,河北省涿州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巨大,整治数量潜力合计8 280.11 hm2,达到2014年涿州市现状农村居民点总面积的71.76%;整治后耕地质量状况较好,国家自然等别区间为10.45~15.00等,国家利用等别区间为7.81~12.00等,国家经济等别区间为5.00~5.56等,大多集中在中等地范围中,较有利于河北省涿州市开展耕地占优补优;涿州市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状况较好,主要是一级潜力区和二级潜力区,其中一级区分布在东城坊镇、松林店镇、刁窝乡、义和庄乡4个乡镇,面积总计320.02 km2,占涿州市总面积的42.59%,二级区分布在涿州市北部和南部,三级区位于涿州市城区范围。该研究能对农村居民点整治实践进行全局系统地把握,保证整治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达到最大化,同时,可以为指导涿州市农村居民点整治事业继续进步和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蒋梓淳  柳健 《北京农业》2013,(18):214-215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尤为关键的是如何测算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方法。基于此,结合我国现有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的现状,将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归纳为四种,并提出基于自然、社会经济限制条件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构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测算与评价指标体系,提出完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的相关建议,为土地整治规划的编制和农村居民点整理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以博白县为研究区域,从"挂钩"拆旧和"挂钩"建新项目区优选2个方面构建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挂钩"拆旧和"挂钩"建新评价单元进行等级划分,将综合分值>60分的20个行政村作为"挂钩"拆旧项目区优选的范围,然后将拆旧区优选范围内集聚度指数>0.2的7个农村居民点作为最终的"挂钩"拆旧项目优选区;将综合分值>17的区域作为最终的"挂钩"建新项目优选区。  相似文献   

17.
以行政村为单元,定量评价了曲周县的人地关系状态,采用统计分析法、层次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和限制条件修正系数法分析了人地关系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理论潜力转化为现实潜力的影响,并利用评价结果测算了曲周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结果表明:由于经济快速发展和用地扩张,人地关系紧张区域主要分布在县城周边及县域主要交通线两侧,而占研究区域面积77.14%的区域人地关系比较协调;由于研究区域为黄淮海平原典型农业县,只有26.99%的理论潜力得到释放,可以转变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现实潜力。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山东省农村居民点用地与人口变化的耦合分析,梳理了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现状特点和存在问题;系统研究了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测算方法,用地潜力调查与评价技术流程,并对山东省农村居民点用地潜力进行了科学测算;基于农村发展地域分异以及用地特点的分析,将山东省农村居民点整治划分为三种模式:城镇化引导型、中心村整合型、村内集约型;最后提出农村居民点综合整治的机制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治是解决我国农村居民点用地浪费、居住环境差和增加耕地面积的重要措施,而土地整治潜力分析与计算是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的基础。本研究以烟台市牟平区为例,以乡镇为单位,在社会经济条件和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对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进行了测算,得到各镇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及潜力系数,并分成四级整治潜力区。结果表明,一级整治区潜力系数为51.30%,距城区较近,经济条件好,应规划为重点整治区和近期整治区;二级潜力区和三级潜力区分别规划为中期整治区和远期整治区;四级区为暂不整治区。研究结果可为牟平区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区域内待整理农村居民点时序研究,对指导农村居民点用地的有序整理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以伊通满族自治县为例,选取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经济因素、整理迫切度、整理可行度等10个指标来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综合确定指标权重,采用综合评价法计算各乡镇综合分值,再根据综合分值的大小,将整理时序划分为三个时期.结果表明:伊通满族自治县农村居民点面积较大,整理潜力较大且各乡镇整理潜力存在差异.将综合分值区间为[60,100]的乡镇划分为近期,其整理潜力较大;[50,60]的划分为中期,其整理潜力一般;[0,50]的划分为远期,其整理潜力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