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贵州省黔南州长顺县苹果园实蝇种群及发生危害进行系统监测,并探索绿色防控技术。结果表明:苹果园实蝇有橘小实蝇、南亚实蝇、具条实蝇共3个种群,其中只有橘小实蝇在果实上产卵危害。橘小实蝇成虫发生时段为8月上旬至10月下旬,产卵高峰期为9月上旬至9月下旬。橘小实蝇具有迁移习性,不在苹果园中越冬,每年苹果近成熟时迁入采果结束后迁出。绿色防控措施为产卵前挂板诱杀成虫,该技术可将虫果率控制在5%以下。  相似文献   

2.
橘小实蝇寄主范围极广,卵和幼虫生活并蛀食于果内,严重影响果实商品价值,且防治难度大。为加强桃园橘小实蝇的防控,降低虫害对果实的危害,降低农药残留,本研究在千岛湖镇青溪村长岭自然村山地桃园开展了橘小实蝇防控试验。结果表明,桃果实膨大之后园地橘小实蝇发生情况明显加重,果实采收完成发生情况逐渐减弱。同时果实成熟程度越高,橘小实蝇发生情况愈加严重。聪绿橘小实蝇膏状饵剂和3F实蝇饵剂袋等生物防治方法与噻虫嗪、乙基多杀菌素等化学农药对橘小实蝇防效相当,均超过80%。生物防治更加安全环保,省工省力,有益于桃园橘小实蝇防控。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橘小实蝇在宁波市象山县的发生危害规律,有效控制危害,在象山县庄穆镜村柑橘园开展了性诱剂对橘小实蝇的监测与诱捕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在象山县第1次发生高峰期是在8月下旬至9月初,第2次发生高峰期是9月中旬至10月上旬。本试验所用性引诱剂对橘小实蝇有显著的诱捕效果,可用于监测与诱杀橘小实蝇。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大理宾川地区果实蝇的发生危害情况。[方法]以大理宾川县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安全质量示范区内果园为调查基地,于2014年3—10月采用引诱剂诱捕的方式对该地区果实蝇的种类及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调查,并就气象因子对实蝇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宾川地区危害水果的果实蝇种类有4种,即番石榴实蝇(Bactrocera correcta)、瓜实蝇(B.cucurbitae)、橘小实蝇(B.dorsalis)和南瓜实蝇(B.tau);其中以橘小实蝇数量最多,为优势种,而南瓜实蝇数量最少,是劣势种。4种实蝇在整个调查期间的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呈单峰型。从不同样地的果实蝇发生情况来看,3块样地果实蝇种群数量的变动也具有基本相同的规律,仅呈现1个种群数量增长高峰。相关分析表明,果实蝇种群数量与月平均温度和相对湿度相关性较显著,其次为月平均最高温度、月平均最低温度、月降雨量。通径分析结果表明,月平均最高温度、月平均温度、月降雨量对果实蝇种群数量有直接影响,而月平均最低温度和相对湿度是通过间接作用来影响果实蝇种群的数量。[结论]试验结果为果实蝇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自2003年在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首次发现橘小实蝇以来,后发生程度逐年加重。对橘小实蝇在苏州市的发生规律进行了连续监测。结果表明,橘小实蝇在苏州地区1年发生4代左右,一般在5月下旬开始羽化,6月下旬明显查见,8月中旬至9月上旬虫口密度增加迅速,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达到高峰,11月开始减少,12月基本查不见,全年以秋季危害最严重。加强预测预报,采用应用性诱防治为主的防控措施,是有效控制橘小实蝇为害、保障苏州地区水果产业生产安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6.
湖北武汉果实蝇害虫种群动态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华中区域果实蝇害虫的发生规律和气候因子影响,以武汉市南湖地区的华中农业大学校内果园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内蔬菜基地为调查地点,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使用诱蝇醚和诱蝇酮为性引诱剂开展了诱捕调查,并结合华中农业大学当年的气象记录开展了气象因子分析。结果发现,果园和蔬菜基地内诱捕的果实蝇种类为南亚果实蝇和橘小实蝇,不同调查点的种群动态模式基本一致。南亚果实蝇于5-6月初开始出现,7-8月初达到第1个高峰期,随后呈现锐减趋势,并于9月下旬-10月出现第2个小高峰(梨园和蔬菜基地除外);而橘小实蝇主要于6月下旬之后开始出现,8月下旬-9月上旬达到高峰期,且未出现第2个小高峰(橘园除外);表明这2种果实蝇的发生呈现明显的错峰现象。通过相关性和主成分统计分析,推测气温条件(包括平均气温、平均最低温、平均最高温)和平均日照时数为影响果实蝇种群动态的关键气候因子。  相似文献   

7.
杨桃果实性状与橘小实蝇危害严重度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调查分析不同成熟度杨桃果实对橘小实蝇为害影响的基础上,运用相关性分析,逐步回归分析、通径分析及决策系数计算的方法,探讨成熟期杨桃果实性状与橘小实蝇危害严重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杨桃果内橘小实蝇幼虫数量随着果实成熟度的增加而增加,果实越成熟,硬度值越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高,果内橘小实蝇幼虫数量越多,橘小实蝇危害程度越重;果实主要性状与果内橘小实蝇幼虫数量的相关程度依次为:果实硬度(X4)>酒石酸(X7)>还原性总糖含量(X3)>pH值(X2)>氨基酸总量(X5)>草酸(X6)>粗蛋白(X1);运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法,筛选出作用显著的最优性状,得出最优回归方程为Y=459.2219+91.6060 X1-91.2226 X2-100.8494 X4+0.4432 X11(X11为柠檬酸),决定系数R2=0.999 83,表明这4个性状对果内橘小实蝇幼虫数量的相关影响达到99.983%;4个入选性状的决策系数依次为硬度>粗蛋白含量>pH值>柠檬酸,表明杨桃果实的硬度和粗蛋白含量是影响橘小实蝇危害严重度的主决策性状,pH值的决策系数最小,是主要限制性状,柠檬酸为适当限制性状。  相似文献   

8.
以橘小实蝇入侵果蔬混栽橘园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橘小实蝇对不同蔬菜寄主及柑橘品种之间的为害差异,结合蔬菜生育期和柑橘果实成熟期,明确了橘小实蝇转主寄生的种群动态,在柑橘果实转色期之前,橘小实蝇在蔬菜区继代繁殖;在柑橘果实转色后,橘小实蝇转主入侵到柑橘为害。橘小实蝇可因各蔬菜寄主成熟与否选择性为害;橘小实蝇对温州蜜柑为害严重,本地早和四三九品种为害较轻,哈姆林及刘本橙在本地不为害。同时给出了果蔬混栽园内橘小实蝇自柑橘瓜果期至采收期期间的种群动态。  相似文献   

9.
为了掌握金沙江干热河谷区芒果园和青枣园橘小实蝇的发生规律,2018年在云南省元谋县苴林基地选择10 a生芒果园和5 a生青枣园采用实蝇粘胶板和性诱剂开展橘小实蝇的发生规律和诱捕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元谋县芒果园和青枣园橘小实蝇种群发生的高峰期分别在7月上旬—8月下旬和6月下旬—8月上旬,实蝇粘胶板和性诱剂的诱捕效果显著高于蓝色和黄色粘胶板,可用于果园橘小实蝇的监测与诱杀。  相似文献   

10.
<正>橘小实蝇以成虫产卵于寄主果实(成熟膨大、果皮变软的果实),刚产卵的果面有水渍状症状,中央有针状小孔,之后果实腐烂发霉、脱落。橘小实蝇在湖南1年发生5~7代,4—6月主要在蔬菜瓜果作物上产卵为害,6月份开始转移到梨园、桃园进行危害,7月份转移到柑橘园、枣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