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柿果脱涩机理及人工脱涩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柿的涩味主要来自果肉中的单宁物质(C14H20O9),柿果是诸多果实中单宁含量最多的水果。日本学者梶浦(1946)根据果实脱涩与果肉褐斑形成和种子数目的关系,将柿分为完全甜柿、完全涩柿、不完全涩柿和不完全甜柿4个品种群。我国传统产区主要栽培完全涩柿,自‘罗田甜柿’被发现和确认为我国第1个原产完全甜柿种质以来,又相继报道了‘宝盖甜柿’和‘秋焰甜柿’(鄂柿1号)等,但迄今尚未发现我国原产的不完全涩柿和不完全甜柿品种。本文主要对完全甜柿和完全涩柿2个品种群柿果的脱涩机理及完全涩柿人工脱涩方法进行阐述,旨在为果树生产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中国甜柿及其在世界甜柿基因库中的地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柿(Diospyros kaki Thunb.)原产中国,但绝大多数为完全涩柿,中国原产完全甜柿(简称中国甜柿)仅在湖北、河南和安徽三省交界的大别山区有分布。主要介绍中国甜柿的栽培历史、地理分布及其变异类型,并重点对其生物学特性、自然脱涩特点及遗传规律等进行总结;此外,还对中国甜柿在世界甜柿的起源与进化、自然脱涩机理和遗传改良研究中的价值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3.
杨思潮  张萌  张青林  罗正荣 《园艺学报》2022,(12):2659-2668
中国原产完全甜柿(简称“中国甜柿”或“C-PCNA”)与日本原产完全甜柿(简称“日本甜柿”或“J-PCNA”)具有明显不同的自然脱涩特点。在综述中国甜柿单宁细胞发育特点、单宁成分和单宁含量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总结近年来通过转录组学、蛋白组学等手段筛选中国甜柿自然脱涩关键基因及其功能研究的最新进展,以期为中国甜柿自然脱涩机理研究及其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日本甜柿在我省栽培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甜柿在我省栽培的前景高林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050061)我省是柿果生产地之一,1994年栽培面积达2.1万hm2(公顷)。但柿树种类单一,均为涩柿,即柿果采收后需人工或自然软化脱涩才能食用。而甜柿果在树上生长期自然脱涩,采收后即...  相似文献   

5.
张娜  莫荣利  张青林  罗正荣 《园艺学报》2016,43(11):2133-2140
‘雄株8号’是中国中部大别山区分布的完全雄性柿种质,可能源自中国原产完全甜柿(中国甜柿)的杂交后代或是其自然变异,其作为完全甜柿专用授粉品种的可能性已有研究报道,但其作为完全甜柿育种亲本的应用潜力尚不明确。以‘华柿1号’(不完全涩柿)ב雄株8号’的杂交后代单株为试材,以常见中国甜柿、日本甜柿和非完全甜柿为对照,对其果实进行可溶性和不溶性单宁含量、单宁细胞大小等指标测定,确认杂交后代单株H8-2为具中国甜柿自然脱涩特点的完全甜柿类型。现有完全甜柿自然脱涩性状遗传特点的研究结果认为,只有日本甜柿相互杂交,或者是亲本之一为中国甜柿时,F_1才可能出现完全甜柿单株。该研究结果首次证明中国原产完全雄性柿种质‘雄株8号’带有控制自然脱涩性状的显性基因,因此其在完全甜柿遗传改良中具有作为育种亲本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
日本甜柿品种介绍高林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050061)甜柿分为不完全甜柿和完全甜柿。甜柿到成熟期自然脱涩,是因具有涩味的单宁物质转化为不溶性状态,但与生长期的温度有密切关系。我省做为柿主产地,甜柿生产有待发展,近两年广大柿农也看好市场...  相似文献   

7.
《落叶果树》1992,24(1):39-40
甜柿能够在树上自然脱涩,与涩柿比较,可免去人工脱涩手续,保脆时间长,果实甜、脆,便于运输和携带,具有很大的潜在开发价值。目前国际上栽培最多的是日本,栽培面积占柿树总面积的50%以上,甜柿品种有40余个。中国甜柿产区仅限于罗田一带,品种为罗田甜柿。为了开展甜柿的引种栽培与研究工作,我们于1990年10月上旬柿采收季赴罗田甜柿产区进行了专门考察。 一、地理分布与生态环境 罗田甜柿产区从行政地理来看,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主要分布在湖北省罗田县、麻城市,河南省商城县,安徽省金寨县等县市。从自然地理来看位于大别山区东段,大致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甜柿遗传改良技术体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中国中部大别山区分布的中国原产完全甜柿(简称"中国甜柿"或CPCNA)及部分完全雄株是中国特有的柿属(Diospyros Linn.)资源,其与日本原产完全甜柿(简称"日本甜柿"或JPCNA)起源相对独立,且中国甜柿自然脱涩性状受显性单基因控制,因而在完全甜柿遗传改良中具有重大的利用价值。华中农业大学柿研究团队利用这两类种质与日本甜柿构成系列杂交组合,并将常规杂交与胚抢救培养、分子标记辅助自然脱涩性状和性别早期选择、嫩枝高位嫁接、圃地与产区同时评价等技术环节有机整合,建立了一套完全甜柿遗传改良技术体系。本文立足于该技术体系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报道,对中国甜柿遗传改良工作的研究进展作一系统总结和综合评价,以期为中国的柿品种遗传改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柿果色泽鲜艳,风味独特,营养丰富,是人们喜食水果之一。柿分为甜柿和涩柿。前者成熟时能在树上自然脱涩,采下即可食用;后者必须在采后经后熟过程或人工脱涩方可食用。我国栽培的多为涩柿。甜柿仅有大别山区的罗田甜柿,面积很小。山西柿树品种有七十多个,也都为涩柿。因此,农民朋友迫切需要了解柿子的脱涩原理及方法,现综合各地资料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阳丰甜柿砧木营养袋苗嫁接建园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果实成熟时能否自然脱涩及其性状遗传特点,柿分为完全甜柿(Pollination constant&non-astringent,PCNA;简称“甜柿”)和非完全甜柿(non-astringent,PVNA;简称“涩柿”)。甜柿不经处理即可脆食,是目前柿品种遗传改良的首要目标,也是产业发展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11.
祝庆刚  饶景萍  田红炎  韩叶 《园艺学报》2012,39(7):1278-1284
 为了进一步探索木葡聚糖内糖基转移/水解酶(XTH)在柿(Diospyros kaki L.)采后软化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 技术检测常温下丙烯和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的‘富平尖柿’果实中XTH 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显示,丙烯处理能够促进柿果实成熟软化,增加乙烯释放并使高峰提前到来,而1-MCP 处理能够延缓果实软化,抑制乙烯释放。随着柿果实成熟软化推进,4 个XTH 基因呈现不同的表达方式,且丙烯处理促进了4 个XTH 基因的表达,而1-MCP 处理则抑制它们的表达。其中,DkXTH1 和DkXTH2 在柿果实成熟软化过程中表达量较高,且二者表达高峰分别在果实成熟的初期和中期,说明DkXTH1 和DkXTH2 分别与采后柿果实初期和中后期的软化关系密切。结合乙烯释放量结果分析显示,柿果实XTH 基因的表达受乙烯调控,对柿果实的成熟软化中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柿树乙醇脱氢酶活性与可溶性单宁含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种不同脱涩类型柿(Diospyros kaki Thunb)果实和叶片中的可溶性单宁含量、乙醇脱氢酶(alcohol dehydrogenase, ADH)活性和ADH最适反应温度,以了解ADH在脱涩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不完全甜柿和完全甜柿果实发育前期,可溶性单宁含量逐渐降低,ADH活性逐渐增高,到果实基本完成脱涩后,ADH活性又开始降低,在不完全甜柿中变化较大;涩柿和不完全涩柿在果实近熟期,可溶性单宁含量有所下降,但不能完成脱涩,且ADH活性较低。叶片发育过程中,可溶性单宁含量的变化与ADH没有相关性。乙醇脱氢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在25℃左右。ADH与柿果实脱涩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3.
梁晋军  梁玉琴  傅建敏 《园艺学报》2014,41(12):2474-2480
 应用5对叶绿体DNA(cpDNA)特异引物对柿及其近缘的8个种共32个基因型的cpDNA进行PCR扩增。采用7种限制性内切酶对其扩增产物酶切位点变异分析表明,在供试柿属植物中存在丰富的种间多态性,但供试22个柿种内基因型未检测到变异位点。应用NTSYS中UPGMA法聚类和主坐标分析表明:柿与金枣柿最近缘,其次分别是油柿、云南野毛柿、浙江柿和君迁子,而与美洲柿和乌柿相距较远。野柿(浙江)为柿的变种,聚类结果也表明野柿(浙江)与柿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4.
柿果实采后软化中PG酶活性及其基因DkPG1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为了进一步探索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在柿(Diospyros kaki L.)采后软化中的分子调控机制,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和DNS比色法检测常温下丙烯和1–甲基环丙烯(1-MCP)处理‘富平尖柿’果实中PG基因DkPG1的表达量和PG酶活性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柿果实成熟软化,DkPG1基因转录水平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丙烯处理4 d出现表达高峰,比对照提前12 d且峰值极显著高于对照,而1-MCP处理的果实中的表达高峰出现在处理后28 d,比对照推迟12 d峰值极显著低于对照。丙烯处理果实PG酶活性迅速增加,活性峰与DkPG1表达高峰出现在同一天,1-MCP处理的果实PG酶活性明显降低,活性峰出现在DkPG1表达高峰前4 d。此外,对不同处理下乙烯释放量和果胶组分变化分析的结果显示DkPG1基因的表达受乙烯调控,进而影响果胶组分代谢。  相似文献   

15.
AIM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swimming on experimental endometriosis in rats. METHODS 80 female SD rats were divided into 8 groups, including control group, model group and animals performed light exercise (swimming once a week), moderate exercise (swimming 3 times a week), and intense exercise (swimming 5 times a week) before or after endometriosis induction,10 rats in each group.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s of fatty acid synthase (FAS),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 (MMP9) and 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 in endometrium of rats were detected. RESULTS The swimming before the induction of the edometriosis lesions did not prove to have aprophylactic role against endometriosis, whereas the swimming after induction of the lesions had a beneficial effect regardless of frequency, with a greater reduction in the groups practicing moderate and intense activity (P<0.05), an increase in FAS levels and a decrease in MMP9 and PCNA levels were also observed (P<0.05). CONCLUSION Swimming after induction of the edometriosis is beneficial for the treatment of endometriosis, the mechanism may be related to the expression of FAS, MMP9 and PCNA protein.  相似文献   

16.
柿野生雄性资源调查及其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柿(Diospyros kaki Thunb.)雄性种质资源非常稀缺,系统收集和梳理国内外现有雄性资源,阐明其遗传多样性并揭示其与主栽甜、涩柿品种及近缘种的亲缘关系,对雄性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有重要意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柿野生种质资源调查,在湖北、广西、江苏等地发现野生雄性种质资源共计90余份。利用15对SSR引物对47份柿完全雄性资源、2份雄全同株资源和11份中国雌雄同株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以67份完全雌性资源、38份日本资源(其中包括25份雌雄同株资源)以及28份近缘种为对照。结果表明:15对引物共获得144个等位基因和316个基因型,平均每个引物获得9.60个等位基因和21.07个基因型,其中位点ssrDK11/DQ097479 遗传变异程度最高。从地理分布来看,柿雄性资源在适生的野外山区普遍存在,其中湖北木兰山来源的雄性资源遗传多样性最高,陕西省来源的雄性资源遗传多样性最低。UPGMA和ME聚类方法分别将193份资源分为16组和12组,两种聚类结果反映的总体规律类似:(1)各来源地间的野生雄性资源存在着一定程度的遗传隔离;(2)湖北木兰山野生雄性资源被分为遗传关系较远的两类,一类与江西、江苏、湖南野柿及‘火晶’等主栽涩柿品种和‘耀县五花柿’等雌雄同株涩柿品种亲缘关系较近,另一类与云架山雄性资源和罗田甜柿(包括‘甜宝盖’)亲缘关系较近;(3)大部分日本来源的柿资源可被单独聚为一类。  相似文献   

17.
不完全甜柿‘禅寺丸’花性别分化形态学关键时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雌雄同株的‘禅寺丸’柿为材料,利用扫描电镜和石蜡切片法观察雌花和雄花芽发育进程,探究柿花性别分化的形态学关键时期。结果表明,‘禅寺丸’雌、雄花芽发育进程基本同步,均从6月持续到次年5月,可划分为11个阶段;花性别分化有两个形态学关键时期:一是6月中旬(阶段2)萼片原基发生期,此时雌花单生、雄花3朵合生的特点开始显现;二是次年4月中旬(阶段8)大小孢子发生期,此时雌花的雄蕊原基分化出花丝后停止发育,雄花的雌蕊原基在花柱和柱头结构产生后开始败育,从而产生单性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