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提取和硅胶柱层析分离技术,从黄瓜炭疽病菌Colletotrichum orbiculare代谢物中获得一个抗真菌化合物,采用高分辨质谱、核磁共振波谱和红外光谱等技术鉴定了其化学结构,并评价了其对番茄灰霉病菌、西瓜枯萎病菌、烟草赤星病菌、苹果炭疽病菌和玉米弯孢病菌的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间二羟基苯甲酸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根赤壳菌素;其对所有供试真菌的孢子萌发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抑制活性,但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的菌丝生长表现出很强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牛蒡叶内绿原酸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牛蒡叶内绿原酸经聚酰氨层析法纯化后,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的影响及其对黄瓜枯萎病和辣椒疫病的防效研究表明,绿原酸对7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的萌发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制效果因病原菌的不同而存在着明显差异。绿原酸对疫霉菌和葫芦刺盘孢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最为明显,在较低浓度时即可造成孢子萌发的明显畸变;对葡萄孢菌孢子萌发的影响最小,只能在较高浓度下延长其孢子萌发时间。盆栽防治试验表明,绿原酸对黄瓜枯萎病的相对防效可达50%以上,显著高于对照;大棚防治试验表明,绿原酸对黄瓜枯萎病和辣椒疫病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3.
植物内生放线菌Fq24和Lj20对番茄早疫病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测定了2株植物内生放线菌在离体条件下对番茄早疫病菌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植物内生放线菌Fq24和Lj20的3种不同处理液对番茄早疫病痛原菌分生孢子萌发都有抑制作用,Lj20无菌发酵滤液的抑制效果最好;Lj20皿内和发酵液对番茄早疫病病原菌的抑制作用要好于Fq24;诱发接种后2株植物内生放线菌对采收后番茄果实上的番茄早疫病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在30℃条件下的防治效果优于20℃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内生短短芽胞杆菌011菌发酵滤液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短短芽胞杆菌011菌株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中的应用潜力,采用平皿打孔法测定011菌发酵滤液抗菌谱及其活性稳定性;采用孢子萌发法测定011菌发酵滤液对番茄早疫病菌最低抑菌浓度MIC及EC50;并显微观察其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及孢子抑制作用.结果表明:011菌发酵滤液对8种植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番茄早疫病菌抑制作用较强,抑菌带宽度为5.5 mm;对番茄早疫病菌菌丝及孢子均有致畸作用;对番茄早疫病菌最低抑菌浓度MIC为30%,有效抑菌中浓度EC50为9.64%;其活性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100℃处理1h活性保持在95%0),耐酸性及抗紫外线(pH2.0处理及紫外20 W,30 cm照射120 min,活性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当归内生真菌中筛选抗小麦赤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水稻纹枯病菌等植物病原菌的有益菌株,并筛选代谢产物中的抑菌活性部位.[方法]采用平板拮抗法对抗性菌株进行初步筛选,采用抑制菌丝生长法以及抑制孢子萌发法筛选有益内生真菌代谢产物中的抑菌活性部位.[结果]抗小麦赤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的内生真菌较多,分别占24.3%和28.6%.对小麦赤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以及水稻纹枯病菌生长抑制作用较强的内生真菌包括5个属8个菌株,其中6个菌株只对1种病原菌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此外,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具有抑制作用的内生真菌超过20%,其中内生真菌Myxormia sp.2和Myxormia sp.4的提取物对4种植物病原真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显著,抑制率达到90%以上.通过对有益内生真菌代谢产物的分析表明,乙酸乙酯提取部位对植物病原真菌菌丝体和孢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相对较强.[结论]具有抗菌活性的当归内生真菌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两种新型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的抑菌活性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孢子萌发法和幼苗法比较了吡唑萘菌胺和氟吡菌酰胺对23种病原菌的毒力。结果表明,吡唑萘菌胺对黄瓜褐斑病菌、黄瓜炭疽病菌、辣椒炭疽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苹果斑点病菌、辣椒疫霉病菌、马铃薯晚疫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菌核病菌、水稻稻瘟病菌和苹果轮纹病菌菌丝生长均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其EC50值为0.10~9.52μg/mL,EC90值为1.87~62.23μg/mL。吡唑萘菌胺对花生白绢病菌、苹果腐烂病菌、棉花黄萎病菌、棉花立枯病菌和镰刀菌属病原菌的抑制活性均高于氟吡菌酰胺,而氟吡菌酰胺却对黄瓜褐斑病菌、番茄早疫病菌、苹果斑点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菌核病菌和苹果褐斑病菌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其EC50值为0.39~3.98μg/mL,与吡唑萘菌胺相当。吡唑萘菌胺对玉米丝黑穗、花生冠腐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的孢子有较高的毒力,其EC50值分别为0.002 9、0.07和1.38μg/mL。氟吡菌酰胺仅对花生冠腐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的孢子有较高的活性,且它与吡唑萘菌胺活性相当。吡唑萘菌胺和氟吡菌酰胺对黄瓜白粉病菌均有较高的毒力,EC50值分别为0.04、0.05μg/mL。因此,吡唑萘菌胺比氟吡菌酰胺更加广谱,且抑菌活性相当或更高。  相似文献   

7.
一株放线菌次生代谢产物抗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从秦岭山区土样中筛选得到一株放线菌,编号为NO.24,对其产生的次生代谢产物的抑菌活性进行了测定。生测结果表明,离体条件下发酵液浓度2 000 mg/L时对烟草赤星病菌、马铃薯干腐病菌、玉米大斑病菌、番茄灰霉病菌、番茄早疫病菌、番茄晚疫病菌、小麦赤霉病菌、小麦根腐病菌菌丝生长或孢子萌发均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玉米大斑病菌和番茄灰霉病菌菌丝生长抑制中浓度为240.1 mg/L和350.5 nag/L;对玉米大斑病菌和马铃薯干腐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中浓度分别为155.0 mg/L和124.1 mg/L。盆栽试验在浓度为6 000 mg/L时对小麦白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为76.13%和70.78%,对黄瓜霜霉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分别为63.93%和59.66%。对NO.24菌株代谢产物进行了粗分离,其抑菌活性成分主要为水溶性物质。  相似文献   

8.
不同浓度苦参提取物对蔬菜病原菌的抑菌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生长速率法和悬滴法室内测试了不同浓度苦参提取物对葱菌核菌、番茄早疫菌、菜豆根腐菌、辣椒枯萎菌、黄瓜枯萎菌、茄子黄萎菌等6种蔬菜病原菌的抑菌活性。结果表明:苦参提取物对供试病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在供试质量浓度10mg/mL时,对辣椒枯萎菌、葱菌核菌、菜豆根腐菌、黄瓜枯萎菌菌丝生长的抑制率均在61%以上;在供试质量浓度30mg/mL时,对辣椒枯萎菌、菜豆根腐菌、黄瓜枯萎菌、番茄早疫菌的抑制率均在70%以上,对葱菌核菌的抑制率达81.61%。试验表明,随着苦参提取液浓度的升高对供试菌孢子萌发抑制作用增强。在供试质量浓度30mg/mL时,孢子萌发抑制率均在77.04%以上。  相似文献   

9.
薇甘菊柄锈菌生物学及其寄主专一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检疫温室条件下对外来入侵植物薇甘菊的寄生菌——薇甘菊柄锈菌的生物学及其寄主专化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薇甘菊柄锈菌可以侵染植物叶片和叶柄等营养器官。受侵染部位起始出现褪绿斑,12~15d,自叶背产生黄色冬孢子堆,并逐步坏死和脱落,最终致寄主死亡。冬孢子黄至暗褐色,包埋在寄主组织中,无明显休眠期。高湿条件下,冬孢子易萌发产生担孢子进行再侵染。采用悬挂法对29个科、62个属的72种植物进行了寄主专化性测定,结果表明,薇甘菊柄锈菌在菊科植物天门冬、紫茎泽兰、向日葵、地胆草上形成褪绿斑,但未发现菌丝和吸器。薇甘菊柄锈菌可成功侵染薇甘菊和同属植物假泽兰。  相似文献   

10.
生防细菌BMY-1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和滤纸片培养法测定细菌BMY-1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Botrytis cinerea)、辣椒疫霉病菌(Phytophthora capsici)、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a maydis)、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Curvularia lunata)等11种植物病原真菌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BMY-1菌株对供试病原菌生长具有很好的抑制效果。平板对峙培养法中,BMY-1菌株对番茄灰霉病菌、玉米弯孢霉叶斑病菌、玉米小斑病菌的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宽度分别达到15.0 mm,14.0 mm,13.0mm。滤纸片培养法中,BMY-1菌液对番茄灰霉病菌抑制效果最好,抑菌带宽度为8.0 mm。BMY-1菌液及其无菌发酵液对病原菌孢子萌发也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其中对辣椒疫霉病菌和玉米小斑病菌孢子萌发的抑制效果最好。BMY-1菌液处理后,孢子萌发率分别为0.97%和1.00%,而对照萌发率为分别为96!29%和93.04%。  相似文献   

11.
利用多源遥感数据,通过与SPI-3的线性相关分析及实际旱情的对比,研究了三种复合干旱指数(PADI、OVDI、TVDI)在我国三类(冬小麦、夏玉米、水稻)农业主产区的适用性。结果表明:三种复合干旱指数不适用于水稻区的干旱监测;在三类农业区的干旱监测中,指数PADI、TVDI对干旱量化结果较为准确(干旱持续时间、严重程度、空间分布等),OVDI对旱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偏重;指数TVDI、OVDI适合大范围的旱情监测,且TVDI监测结果更为准确;PADI指数由于结合了作物信息,对干旱的量化更全面,适宜于小范围的旱情监测,但对输入信息的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2.
The persistence of bromoxynil octanoate has been studied in clay loam, fen peat and sand soils. Application of the herbicide at 1.12 kg/ha (16 oz/acre) active ingredient, as the octanoate, produced mean initial residues of 0.91,0.53 and 0.35 mg/ litre in the clay, peat and sand respectively, but declined to below the level of detection, 0.11, 0.09 and 0.14 mg/litre in the clay, peat and sand after 28, 44 and 14 days respectively. The rate of decline was inversely related to the sum of the organic matter and clay components of the soils.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3种复配增效剂对灭草松、草铵膦、高效氟吡甲禾灵的增效作用及其增效机制,并筛选出表现较好的增效剂,分别测定了以顺丁烯二酸二异辛酯磺酸钠(渗透剂T)、异构醇醚和油酸甲酯为主要成分的3种复配增效剂以及分别添加了这3种复配增效剂的除草剂的静态表面张力(static surface tension,SST)、动态表面张力(...  相似文献   

14.
三种稗草对二氯喹啉酸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辽宁省沈阳、东港两市稻田的长芒野稗、水田稗、无芒野稗对二氯喹啉酸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抗性。产生抗性后,很难用二氯喹啉酸进行有效地防除。  相似文献   

15.
为明确双唑草腈在环境中的降解行为特性,采用室内模拟试验方法,分别研究了积水厌气、好氧和灭菌条件下,双唑草腈在紫色土、水稻土及红壤3种典型土壤中的降解特性。结果表明:双唑草腈在3种土壤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好氧条件下,其在紫色土、水稻土及红壤中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13.4、10.1和31.1 d,且降解速率与土壤中有机质和黏粒含量呈正相关;不同条件下的降解速率依次为积水厌气 > 好氧 > 灭菌,说明双唑草腈在土壤中的降解一定程度上受水解和微生物活性的影响;在一定的土壤持水量范围内,双唑草腈在土壤中的降解速率随土壤含水量增加而加快。研究表明,双唑草腈在稻田淹水条件下施用降解较快,残留期较短。所得结果可为双唑草腈的合理使用及其环境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三种气象干旱指标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近五年(2006~2010)内蒙古地区的气象观测资料,对降水距平百分率(pa)、相对湿润度干旱指数(M)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三种气象干旱等级指标的适用性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在作物生长季,pa指标和SPI指数对旱情的评判结果高度一致,而冬春季节则是pa指标和M指数的评判结果比较一致。在多雨季节,可能蒸散量通常比同期降水量小,因此M指数对内蒙古夏季旱情评判等级偏低,不宜使用。同时指出应该将不同时间段干旱影响上的差异,以及干旱灾害的累积效应问题,加入到干旱等级指标的改进中。  相似文献   

17.
3种新型杀虫剂对苹果黄蚜的毒力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浸叶法在室内测定了3种药剂对苹果黄蚜的毒力,并在田间进行了防治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供试3种新型药剂中,双丙环虫酯和氟吡呋喃酮对苹果黄蚜的毒力较高,LC50分别为3.16 mg/L和23.58 mg/L,三氟苯嘧啶毒力较低,LC50为329.92 mg/L。田间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苹果黄蚜均有较好的速效性和持效性。17%氟吡呋喃酮可溶液剂和10%三氟苯嘧啶悬浮剂各处理3~7 d防效为82.19%~93.45%,药后30 d防效达到78.91%~87.92%;50 g/L双丙环虫酯可分散液剂2.5 mg/kg和4.2 mg/kg处理药后3~7 d防效为94.64%~97.04%,药后21 d防效仍可达88%以上。因此,3种新型药剂均可以用于防治苹果黄蚜,田间使用时推荐有效成分用量为双丙环虫酯2.5~4.2 mg/kg,氟吡呋喃酮113~170 mg/kg,三氟苯嘧啶28~80 mg/kg。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建立了基因芯片检测我国检疫性细菌水稻白叶枯病菌、水稻细菌性条斑病菌和柑桔溃疡病菌。以RNA多聚酶西格玛因子(RNA polymerase sigma factor,rpoD)基因为靶标,设计了一对通用引物和3条特异性探针能够同时检测这3种重要的病原菌。检测结果表明:建立的基因芯片检测方法特异性强,能实现上述3种黄单胞菌的准确检测,为植物致病菌的检测提供了理想手段,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3株放线菌对致病疫霉抑制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对峙培养法、菌悬液混合法和块茎切片法分别比较了3株拮抗放线菌Sy11、NB8和A5295对致病疫霉(Phytophthora infestans)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预防效果。结果显示,放线菌活体菌株以NB8对致病疫霉菌丝生长的抑制作用最强(87.18%),Sy11次之(76.92%),A5295无明显抑制作用。3株拮抗株菌对致病疫霉游动孢子释放和孢子囊直接萌发的抑制作用均随菌液浓度下降而减弱。其中,Sy11的抑制作用最强,A5295最弱;其原液对游动孢子释放的抑制率分别为92.3%、79.0%和63.7%,对孢子囊直接萌发的抑制率分别为75.8%、72.4%和55.8%。在块茎切片上对马铃薯晚疫病的预防效果也以Sy11最高(75.90%),显著优于NB8和A5295。受Sy11和NB8抑制致病疫霉部分菌丝体形态发生畸变,而A5295对菌丝形态未表现出明显的致畸作用,表明Sy11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潜力最大。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