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以大颖针禾7个不同地理种群100个样本为研究对象,利用SSR技术从群体水平进行遗传结构的研究。结果表明:大颖针禾遗传多样性丰富,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2244,Shannon多样性指数I=0.3355,这2个指标都在YT种群最高,MSS种群最低;大颖针禾种群的遗传分化系数Fst=0.5475,即在总的遗传变异中有54.75%存在于种群间,种群间遗传距离GD变幅为0.0871~0.2441,地理距离和遗传距离之间无相关性;通过聚类分析,以遗传距离0.14为标准,大颖针禾种群可划分为4个类群。  相似文献   

2.
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广西甜茶(Rubus suavissimus S.Lee)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14条引物在4个广西甜茶种群总共85个个体上共检测到164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48个,多态位点百分率(PPL)为90.24%,物种水平Nei氏基因多样性指数(H_e)和香农多样性指数(H_o)分别为0.2514和0.3875,表现出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在种群水平上,PPL为57.32%~68.90%(均值为61.74%),H_e为0.1831~0.2161(均值为0.1958),H_o为0.2776~0.3264(均值为0.2956),遗传多样性为中等偏低水平。Nei氏遗传多样性分析和AMOVA分析表明,广西甜茶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种群内,但其种群间存在极显著的遗传变异(P0.01),其种群遗传分化达到极大水平(Φ_(st)=0.2620.25)。Mantel检测表明,种群间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967,P0.05)。UPGMA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结果一致,4个广西甜茶种群可分成2个遗传分支。鉴于广西甜茶在种群水平上表现出中等偏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且其生境受到破坏以及野生资源受到滥挖乱采,广西甜茶面临种群退化的威胁,对其应加强保护,做到保护和利用并举。  相似文献   

3.
采用荧光SSR分子标记对来源于中国9个省的苹果属山荆子8个种群和楸子9个种群共288份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9对SSR引物对288份种质共扩增出416个多态性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等位基因21.895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PPB)为100%。山荆子和楸子共计17个种群总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有效等位基因数(N_e)为9.284,平均期望杂合度(H_e)为0.862,Shannon’s多样性指数(I)为2.432;种群水平上,楸子的遗传多样性水平(H_e=0.870,I=2.412,N_e=9.019)高于山荆子(H_e=0.848,I=2.350,N_e=8.652)。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种群内(95%)。种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F_(st))为0.278,基因流(N_m)为5.031,表明楸子和山荆子均为异交的混交类群,各个种群在过去的某个时间都可能相互发生过基因交流,抵制了由于基因漂变而导致的种群间遗传分化。通过NJ聚类和Structure分组划分类群,种群间遗传距离和类群归属与地理位置不完全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我国枣树干腐病菌群体的遗传特点,探究其遗传变异的规律。【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的方法,对影响ISSR-PCR扩增的4个因素进行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161株供试病原菌进行PCR扩增,通过Pop Gene和Arlequin软件对其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分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从40条ISSR引物中筛选到10条扩增多态性良好的引物,建立了适合枣树干腐病菌ISSR-PCR扩增的体系。采用该体系共在132个位点扩增出条带,其中多态性位点129个,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97.93%。Pop Gene结果显示,在物种水平上,供试病原菌的基因多样性指数和Shannon信息指数分别为0.256 3和0.397 8。分子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地理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量的7.94%,不同地理种群内的各自然种群间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量的24.46%,自然种群内各分离株的遗传变异占总变异量的67.58%。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19时,可将9个病原菌自然种群划分为6个不同的聚类群。【结论】我国枣树干腐病菌(B.dothidea)群体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群体内多样性大于群体间多样性。自然种群内各分离株的遗传变异是我国枣树干腐病菌遗传变异的主要来源。我国枣树干腐病菌的各自然种群之间的遗传亲缘关系与其地理来源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广西野生濒危植物掌叶木遗传多样性的ISSR与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ISSR和SRAP技术对中国野生濒危植物掌叶木[Handeliodendron bodinieri(Lévl.)Rehd.]的5个野生居群的95份材料进行分析,10条ISSR引物共扩增得到114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8个,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59.65%,掌叶木在物种水平上的Nei’s基因多样性(H)为0.1817,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2792;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5965,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2984,居群间基因间分化度(Gst)为35.17%。15组SRAP引物共扩增出292个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269个,多态性条带百分比为92.12%,物种水平上,掌叶木的Nei’s基因多样性(H)为0.3171,Shannon’s遗传多样性信息指数(I)为0.4758;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1.9212,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380,居群间基因间分化度(Gst)为23.17%。结果显示两种标记均能检测到掌叶木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掌叶木不同居群间存在一定的遗传分化和基因流动,但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居群内。  相似文献   

6.
五十八份菊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SRAP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58份菊芋种质资源为试材,利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对其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为选育耐盐新品种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从110对引物中筛选出16对多态性好的引物,共扩增出123条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90条,多态性比率为72.7%。利用NTSYS软件统计分析出菊芋资源间遗传距离为0.01~0.52。应用UPGMA聚类可将58份菊芋资源划分为三大类群,第一大类群分为4个亚类群。表明利用SRAP技术更能充分揭示菊芋资源间的遗传差异,可作为种质鉴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野生天门冬遗传多样性的ISSR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ISSR技术对19个野生天门冬居群共67个个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用13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125条清晰条带,其中92条具多态性,平均多态性位点比率为73%,建立了不同居群的ISSR标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19,Shannon,s多样性指数I=0.30,遗传分化指数Gst=0.8206.聚类分析表明,青海、云南和贵州省的5个居群聚为一大支,其它居群为另一大支.野生天门冬种内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间;ISSR标记可以作为研究天门冬遗传多样性及居群鉴定的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8.
新疆野苹果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采用SRAP标记,对中国新疆野苹果4个种下居群的群体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0对SRAP引物总共扩增了209条带,其中206条是多态性带(98.56%)。巩留群体、新源群体、霍城群体和裕民群体分别扩增了180、169、178和165条多态性带,巩留群体的随机交配杂合度(hs = 0.3037 ± 0.0058)最高,其次为霍城群体。UPGMA聚类分析和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显示,巩留群体和新源群体之间,以及霍城群体和裕民群体之间,遗传关系最近,群体间遗传变异最低。新疆野苹果群体内遗传变异高于群体间,占总变异的87.9%,主坐标轴分析显示4个群体是相对独立,其中巩留群体和新源群体,霍城群体和裕民群体之间,有较高的基因交流。所有参数分析表明,巩留群体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故在制定新疆野苹果原地和异地种质保护计划时应优先考虑巩留群体。  相似文献   

9.
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桂花品种亲缘关系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梅  侯喜林  郝日明 《园艺学报》2009,36(11):1667-1675
 利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 SRAP) 分子标记, 以柊树[Osmanthus heterophyllus ( G. Don. )P. S. Green ] 和华东木犀(Osmanthus cooperi Hemsl. ) 为对照种, 研究了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 )88个品种、1个野生种的亲缘关系, 18对SRAP引物共获得296个位点, 其中248个为多态性位点, 多态性比率达83.78%。平均每对引物组合产生16.4个位点和13.8个多态性位点。其中, 银桂品种群的Shanon信息指数( 0.3412) 和遗传多样性指数( 0.2191) 最高。遗传变异估算表明: 桂花遗传分化系数为52.95% , 大部分变异存在于品种群之间, 说明品种群体间遗传分化高。聚类分析结果表明, 以遗传相似系数0.762为截值, 可将91份种质分成6类; 各品种群的品种往往聚在一起; 四季桂品种群与其他品种群遗传距离较远; 色质较深的金桂往往与丹桂品种群的多个品种聚在一起。基于SRAP分子标记的聚类结果与基于形态的传统分类学的结果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10.
胡菀  罗意  阳亿  张志勇  范邓妹 《园艺学报》2014,41(7):1427-1435
 利用细胞核微卫星(nuclear microsatellite,nSSR)标记对中国4 个省的7 个野生桂花[Osmanthus fragrans(Thunb.)Lour.]群体139 个个体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11 个微卫星位点揭示了 野生桂花等位基因多样性(A)平均为6.039,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3.769,平均预期杂合度(He) 为0.673。所有群体均显著偏离哈温平衡,近交系数FIS 介于0.313 ~ 0.580 之间。群体间遗传分化系数FST = 0.143,AMOVA 分析表明群体间遗传分化占总遗传变异的12.69%,群体内的遗传变异为87.31%。Mantel 检验表明野生桂花群体间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相关性(r =–0.277,P = 0.214)。STRUCTURE 聚类 分析显示,所有个体被划分为3 个理论群体,庐山群体和浏阳群体中谱系较为单纯,而其他群体则存在 一定程度的遗传混杂。瓶颈效应分析显示,除浏阳群体外所有群体经历了种群衰退。  相似文献   

11.
 采用SSR 分子标记技术对四川野生中国樱桃5 个居群共133 株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及居群的 遗传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0 对SSR 引物共检测到78 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位点等位基因7.8 个。 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6112 ~ 0.6689,Shannon’s 信息指数(I)为1.1984 ~ 1.3786。基于分子方 差分析(AMOVA),92.53%的变异来自居群内,7.47%的遗传变异来自于居群间。居群间遗传距离(GD < 0.2416)、遗传一致度(GI > 0.7854)、遗传分化指数(Fst = 0.0844)以及较强的基因流(Nm = 2.7125)均 表明居群间的遗传分化水平较低,居群内存在显著近交现象(Fis = 0.3986),且居群在大多数位点上偏离 Hardy-Weinberg 平衡。基于上述结果,分析讨论了居群较高遗传多样性和居群间较低遗传分化形成的可能 原因,并提出野生中国樱桃的保护利用策略。  相似文献   

12.
高天翔  蔡宇良  冯瑛  赵晓军 《园艺学报》2016,43(6):1148-1156
以中国樱桃14个自然居群280个个体为材料,采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结果显示:11对SSR引物共检测到80个等位基因,各引物扩增条带在4 ~ 13条之间。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5431 ~ 0.7151,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9057 ~ 1.4684。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居群内(70.00%),Mantel检验显示总群体的遗传距离和地理距离显著相关(r = 0.472,P = 0.011)。因此,中国樱桃在居群水平(PPL = 100%,h = 0.643,I = 1.207)和物种水平(PPL = 100%,h = 0.743,I = 1.591)上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相似文献   

13.
中国野生白灵菇遗传多样性的SCoT 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梦然  陈强  黄晨阳  张金霞  邬向丽 《园艺学报》2012,39(12):2475-2482
 对来自新疆裕民、托里、青河等3个县的63株野生白灵菇(Pleurotus eryngii var. tuoliensis)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SCoT分析。9条SCoT引物共产生147条带,多态性条带比率为92.52%,平均多态性条带数为15.11。总样本的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61,Nei’s遗传一致度0.612 ~ 0.932,平均为0.772,这表明中国野生白灵菇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和主坐标分析结果高度相似,几乎将供试样本完全按地理分布划分为3大类群,表明野生白灵菇的遗传多样性与地理分布密切相关。遗传距离分析表明,3个居群中,裕民居群与托里居群的亲缘关系最近,遗传距离为0.086;托里居群与青河居群的亲缘关系最远,遗传距离为0.156。相关性分析表明,遗传距离与直线地理距离和经向地理距离均不存在相关性,而与纬向地理距离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三叶悬钩子自然居群遗传多样性的ISSR 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ISSR分子标记对云南特有植物三叶悬钩子(Rubus delavayi Fanch.)的12个居群共248个个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6个ISSR引物共扩增到199个位点,其中185个是多态性位点,占92.96%。三叶悬钩子居群具有很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在物种水平上平均每个位点的多态位点百分率(PPB)为97.99%,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1.427,Nei’s遗传多样性(H)为0.267,Shannon’s多态信息指数(I)为0.417;在居群水平上PPB为62.10%,Ae为1.289,H为0.177,I为0.275。居群间基因分化系数Gst = 0.3351,与AMOVA分析的居群间遗传变异量占总量的33.03%相近,说明三叶悬钩子居群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居群间遗传分化占总遗传变异的33.51%,居群内的遗传变异为66.49%,基因流(Nm)为0.9923。通过Mantel检测,居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不存在相关性。UMPGA聚类分析和二维主成分分析(PCA)结果一致。导致居群内高遗传变异水平原因主要是有限的基因流,而居群间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可能与生态破坏和生物入侵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仁用杏品种SRAP遗传多样性分析及指纹检索系统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鹏飞  苏姗  靳占忠 《园艺学报》2014,41(6):1191-1197
利用SRAP标记对24份仁用杏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15对引物共扩增出280条带,其中241条为多态性谱带,多态性比率为85.34%;每个引物组合扩增谱带数在13 ~ 24条之间,平均为18.7条;多态性信息含量(PIC)在0.28 ~ 0.65之间,平均为0.51。基于引物Me4-Em4扩增的多态性谱带,构建的指纹检索系统可以区分24个仁用杏品种。根据SRAP扩增结果,利用UPGMA法构建树状聚类图,在相似系数为0.70处可将24个仁用杏品种分为4组,聚类结果与形态分类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6.
10 个山茶岛屿天然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立  胡仲义  李纪元  祝志勇  倪穗 《园艺学报》2012,39(8):1531-1538
 采用ISSR 分子标记对舟山群岛、长门岩岛、鹿儿岛、四国岛和五岛的10 个山茶(Camellia japonica)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程度进行分析。20 条随机引物扩增出210 个可分析位点,多态性百分比(PPL)为90%。试验结果显示,山茶居群水平的Nei’s 基因多样性指数为0.2732,Shannon 信息多态性指数为0.4003,表明其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鹿儿岛、四国岛和五岛的居群相对于舟山群岛和长门岩岛居群而言,遗传多样性水平更高。10 个居群间遗传分化系数Gst = 0.2028;地理距离与遗传距离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r = 0.9081,P < 0.05),表明岛屿地理隔离对山茶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具有重要影响。UPGMA 聚类显示了居群间的亲缘关系,同岛内居群间亲缘关系更近,长门岩岛居群与舟山群岛居群亲缘关系近于和鹿儿岛、四国岛以及五岛居群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17.
芍药野生居群父系分析与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AFLP分子标记,对中国芍药(Paeonia lactiflora Pallas)代表居群——山西省交城县嵛岭山居群半同胞家系进行了父本组成、繁殖适合度、花粉散布、代际间遗传多样性水平和空间遗传结构的分析。9对引物共得到清晰判读的AFLP扩增带255条,其中多态性条带113条。对半同胞家系的父系分析结果表明,25个候选父系亲本在95%的可信度内检测出总的雄性繁殖贡献率为78.07%。芍药仅存在微弱的自交(自交率为2.25%),花粉散布以5 m为中心呈现尖峰分布,最远可达50 m,平均花粉散布距离23 m。亲代的多态性比率(P)为42.75%,平均Nei’s基因多样度指数(He)为0.1683 ± 0.2083,Shannon指数(I)为0.2462 ± 0.2982;子代P为52.94%,He为0.1921 ± 0.2055,I为0.2855 ± 0.2920。0 ~ 32 m距离范围内呈现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研究结果表明,芍药作为一种异交植物,花粉散布尺度小,受地理距离的影响显著,花粉散布符合邻近距离散布模式;遗传多样性水平不高,亲本和子代代际之间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差别不明显;近距离范围内存在显著的空间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18.
对中国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Lindl.)G.Don](地方种质35份,野生资源35份),欧洲甜樱桃[C.avium(L.)Moench](18份)和毛樱桃[C.tomentosa(Thunb.)Wall.](7份)共95份材料的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TS,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序列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以期从ITS的DNA序列变异角度揭示种内遗传多样性及种间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96条ITS序列比对后长度为712 bp,G+C含量为58.1%,检测到71个变异位点(9.97%),共定义了37个单倍型;中国樱桃、欧洲甜樱桃和毛樱桃的单倍型多样性和核酸多样性分别为0.840和0.00466、0.928和0.00396、0.905和0.00564,中国樱桃中栽培种质遗传多样性明显低于其野生资源;(2)种间遗传关系显示,中国樱桃与欧洲甜樱桃之间的遗传距离较近(0.019),而与毛樱桃遗传距离较远(0.048);(3)邻接聚类和单倍型网络分析显示3个种分别聚为3个分支,种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分化。同时,选择3个种的代表单倍型进行其ITS序列的二级结构预测分析,3个种之间ITS1区、ITS2区的二级结构差异较大,最小自由能差异显著,进一步揭示了3个种间的遗传关系较远。综合分析认为,3个樱桃种内均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种间具有较大的遗传分化,遗传关系较远,其中毛樱桃与中国樱桃和欧洲甜樱桃的遗传关系均较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