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是农产品加工业增长加速化。农产品加工企业已经发展到7万多家,创造的产值接近4.2万亿元,从业人员已经占到全部工业从业人员的近1/3。“十五”期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每年增速达14%。二是加工程度精深化。农产品加工的比例、比重在逐步提高,  相似文献   

2.
天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从产值和规模企业两方面阐述了天津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并结合数据总结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特点,最后对产业未来发展提出几点措施意见。  相似文献   

3.
一、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情况 目前铜仁地区共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57家,2007年完成产值3.2亿元,占全区乡镇企业总产值的5%。产值5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加工企业39家,100万元以上的36家,1000万元以上6家。 铜仁地区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大致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2012年,福建省学习贯彻十八大会议精神,深入落实"下基层、解民忧、办实事、促发展"要求,创新思路,扎实工作,稳步推进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一、发展情况1.农产品加工业规模稳定增长2012年,全省规模以上(年总产值20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总数约3613家,从业人员77.1万人,实现产值6277.24亿元,同比增长20.9%。截至2012年,全省共有国家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51家,省重点企业299家;福建省农业厅农牧业龙头企业120家,林业、水产龙头企业85家。2012  相似文献   

5.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到2007年底,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值已超过5万亿元。农产品加工业在促进"三农"发展上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对保障粮食安全也有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2012年是上海市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一年,面对国际国内严峻形势,上海市农产品加工业克服种种困难,采取多种措施,保持农产品加工业的平稳发展。一、基本情况2012年,上海市共有农产品加工业企业2190家,从业人员43.6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2384.4亿元,销售产值2425.5亿元,营业收入2054.5亿元,利润130.6亿元,上缴税金113.9亿元。全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388家,其中国家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0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5家,国家级全国农产品示范基地7家、示范企业12家,农产品加工出口示范企业7家,全国农产品加工创业基地4家,农产品加工业企业技术创新机构3家。  相似文献   

7.
程海 《今日农村》2006,(4):11-11
一提到新疆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业,人们首先会想到“新疆屯河”(新疆屯河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简称),因为他是新疆众多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中的龙头。新疆屯河立足新疆特色优势资源,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目前已在南北疆18个县市投资15亿元,初步形成了年产番茄酱及其系列产品33万吨、果业产品3万吨、食糖18万吨的生产能力。每年消化利用天山南北的农产品超过336万吨,支付原料款超过8亿元,带动20万农户增收。新疆屯河1998年开始涉足新疆番茄加工业,先后在新疆最具番茄种植优势的天山北坡和焉耆盆地投资番茄加工业,形成了从品种研…  相似文献   

8.
<正> 随着我国加入WTO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在农业经济中的作用变得更为重要,农产品加工业直接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目前我国粮食、油料、蔬菜、肉类、禽蛋产量均已达到或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但我国农产品加工产值仅为自然农产品产值的38%,农产品采后处理能力不到产量的20%,而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值达60%以上。因此,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对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农产品加工业是构成北京市轻工业的主要部分,对就业和产值增长的贡献比较大,但总体不具有竞争优势.个别行业如医药制造业和饮料制造业和食品加工也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构成了农产品加工业的主导产业,但不同行业之间的差异显著,说明北京市要进一步优化农产品加工业的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0.
近日,记者从第三届中国果蔬加工砀山论坛暨砀山酥梨交易会上获悉,农产品加工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总量最大、发展最快、对“三农”带动作用最大的产业之一。据测算,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产值的比值,每增加0.1个百分点,就可以带动230万人就业,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93元。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尤其是"十一五"以来,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已经成为影响最大、发展最快、推动作用最大的产业之一.尽管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尤其是当前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农产品加工企业出现一些新的困难.我国农产品加工业整体水平还比较低,农产品加工企业规模小、技术装备差、生产方式落后的局面仍没得到根本改观.  相似文献   

12.
杨军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621-12622
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性,从科技含量、政策环境、农村企业经营情况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的不足,并从农村区域合作、政府政策、农产品加工业自主创新3个大方面提出推进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十一五"以来农产品加工业呈现健康的发展势头,2006年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超过6万亿元,2007年突破7万亿元,已经提前实现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到2010年农产品加工业产值突破7万亿元的目标.农产品加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实施,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但我国农产品加工业仍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是生产成本增加.  相似文献   

14.
基于江苏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状,探讨分析了江苏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加工专用品种及原料生产基地缺乏,产加销严重脱节,资源综合利用率低,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不够健全等。提出了建设区城特色农产品加工区,提升农产品加工技术创新,加强农产品加工专用原料基地建设,搭建农户与企业稳定的利益平台等促进江苏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 农产品加工业在发达国家是极其重要的主导产业,也是我国21世纪的朝阳产业。近年来, 江苏农产品加工转化产值不断提高,但农产品加工整体水平不高,不仅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也落后于我国沿海兄弟省份。新时期江苏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应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强化对农产品加工业的宏观调控力度,优化产业运行的社会环境;加强组织创新,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的良性循环;完善技术市场,增强农产品加工企业技术创新活力;以集团战略和品牌战略将农产品加工业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6.
<正> 1国内外农产品加工业和技术发展现状 农产品加工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位置,美国、日本、西欧等工业发达国家由于农业资源条件不同,工业发展水平不等,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各有千秋。  相似文献   

17.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是按产业化组织农村经济进入市场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市农产品加工业有了较快发展。据统计,到去年年底,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共有565个,其中,年加工销售能力在500吨以上、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136个。总的说来,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还处在起步阶段,加工量仅占农产品总量的20%。就种类而言,仅局限于生姜、香肠、果脯、植物油等食品。加工产品多为初级产品,设备陈旧,技术落后,销路不畅,普遍缺资金、人才、技术,限制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加强农产品加工业是发展国民经济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迫切需要,要坚持多层次多成分并举的方  相似文献   

18.
畅红周  刘娜娜 《北京农业》2014,(27):275-276
农产品加工业的健康快速发展,产业规模扩张步伐的不断提速,与此同时,农产品加工业从业职工的劳动素质普遍不高,专业技术水平有限,成为制约山西省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如何提升农产品加工业从业职工的专业技术水平,开发职业技能,促进企业提档升级,实现跨越发展,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饲料博览》2006,(4):45-45
为了促进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鼓励和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竞争力,农业部开展了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的认定工作。经企业申报,各省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推荐,农业部严格审查后,公布了第一批全国农产品加工业示范企业名单,湖南正虹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湖南正虹海原绿色食品有限  相似文献   

20.
我国农产品加工业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现状与成就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农业的不断发展和温饱问题的逐步解决,我国农产品加工业得以迅猛发展.以农产品加工业为主体的食品工业总产值平均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到1996年食品工业总产值达4741.44亿元,比1978年增长约9.1倍,在全国工业部门中首次上升为第一位.2000年我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达到7830亿元,比"九五"末期(1995年为4133.05亿元)增长89.45%;农产品产后加工程度超过30%,比"九五"末期增长10%;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达到0.48∶1,比"九五"末期增长20%(1995年约为0.40∶1).目前我国农产品加工企业超过5万家,其中"三资"企业5000多家,从业人员近600万人.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