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畅平 《草业科学》2015,32(2):174-181
本研究在综合分析天然草地的生态状况、可再生产能力和经济条件3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天然草地分类评价的递阶层次指标体系;在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天然草地分为温性荒漠类、温性草原类和草甸类3个类别,并选用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地区的18个天然草地样本作为训练样本,建立了突变级数判据;选用另外13个天然草地样本作为判别样本,以检验该突变级数判据的可行性和可靠性。结果表明,该突变级数判据对判别样本的分类结果合理,突变级数法可以很好地反映不同类型天然草地间的资源属性,且分类结果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投影寻踪法、投影寻踪动态聚类法、集对分析法和自组织特征映射(SOFM)神经网络法的分类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
基于SOFM网络法的天然草地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组织特征映射(SOFM)模型是一种无监督的人工神经网络计算方法,适用于解决多种分类和识别问题。本研究首次将SOFM网络法用于中国新疆准噶尔盆地西部地区的天然草地分类中,基于该法的聚类功能,依据草地生产、生态、经济等方面的6个天然草地分类指标,结合Matlab软件对神经网络进行权值训练,将这31份草地样本数据分为温性荒漠类、温性草原类、草甸类3类。并将分析结果与集对分析法、灰色关联度分析法、投影寻踪法做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SOFM网络法与上述3种方法分析基本一致,可以很好地反映和提取样本中复杂的信息,分类效果较好。说明了SOFM网络法对不同类型草地之间草地资源的整体性有很好的区分度。由此得出SOFM网络法对草地进行分类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可以在聚类分析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科学评价天然草地类型及牧草饲料的质量,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青海省海南州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牧草饲料,在常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质量评定和量化评估,通过对各天然草地类型牧草饲料品质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进行对比,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的优劣。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各类型中高寒草原类牧草饲料品质最好,其次是低平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温性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草原类。  相似文献   

4.
为了科学评价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中牧草饲料品质的质量,在常规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青海省海南州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中的牧草饲料进行了综合质量评定和量化评估,通过对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牧草饲料品质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进行对比,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了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的优劣。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中高寒草原类牧草饲料品质最好,其次是低平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温性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温性草原类。  相似文献   

5.
为了研究青海省天然草地牧草营养成分,对其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粗灰分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温性荒漠类天然草地牧草营养成分综合得分最高,这说明该类天然草地牧草营养价值优于其他天然草地类。  相似文献   

6.
龙羊峡库区天然草地动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美国陆地卫星T.M图象,对龙羊峡水库库区的天然草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天然草地面积减少7084.09hm^2。其中减幅较大的为温性草原类和温性荒漠类,10年中分别减少了7299.27hm^2和1015.65hm^2。另外,草地盖度,牧草高度和草地产量也有下降,其中草地盖度下降5%-15%;牧草种数减少4-20种;牧草产量下降73.5-1090.05kg/hm^2。并对变化原因作了分析,提出了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青海省海南州天然草地及牧草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铁瑛  王海霞 《草业科学》1998,15(1):10-13,44
通过对海南州天然草地牧草多样性分析,进一步了解其天然草地的生态环境,为合理利用、改良和保护草地提供参考依据。据分析,温性草原类牧草多样性指数在3.2 ̄4.6之间,多样化程度较低;高寒草原类、高寒草甸类牧草多样性指数在3.3 ̄6.6之间,多样化程度高于温性草原类。从总体而言,海南州草地牧草多样化程度较低,主要是水、热两大因子分配不均所致。有些草地型虽然牧草种类较多,但由于分布不均匀,导致了牧草多样化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草地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天然草地面积696.9万公顷,依据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系统,可分为温性草原类、高寒草原类、温性荒漠类、高寒荒漠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高寒草甸类及沼泽类等8类、38个草地型。主要由于水分、热量条件的变化,导致柴达木盆地草地类型在东半部以温性草原类为主,西半部以温性荒漠类为主。受地形地貌特征及海拔高度的影响,草地类型垂直分布格局明显,从盆地中心至边缘呈现沼泽类、低地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温性荒漠类或温性草原类、高寒草原类、高寒草甸类或高寒荒漠类。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青海省共和县天然草地牧草产量结构特征,对其经济类群产量进行了分析和相关性计算。结果表明,共和县天然草产量最高的为高寒草甸类天然草地,优势种植物多为莎草科植物;除温性荒漠类、低地草甸类天然草地外,其他天然草地类优良牧草产量占总产量比重较大,这说明共和县天然草地整体退化程度较轻,可以通过生态工程进行修复。  相似文献   

10.
通过围栏封育草场,并对监测点内、外牧草的生长状况资料进行了分析,发现监测点内、外牧草的高度和产量有显著的差异,围栏草地较未围栏草地平均高度高出4cm,多度高出80个株丛,投影盖度高出33.7%,频度高出160%,产草量高出180.9g/m2;说明在牧草生长季节内,禁牧有利于提高天然牧草的产量和高度,表明禁牧有利于恢复退化草地并有利于草地生态环境的改善。同时对封育禁牧2年的温性荒漠草原类草地的植被结构、产草量变化以及围栏的投资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阿克苏地区天然草原有11个草地大类,温性荒漠类草地是其中之一,其面积134.19万hm2,占全地区天然草地总面积的37.92%。温性荒漠类草地生态系统脆弱性,是草原生态补奖机制重要的禁牧区,是天山南坡平原绿洲的保护屏障,在草地生态系统中占有重要位置。查清温性荒漠类草地的分布、特征,为该草地的利用、保护和维护温性荒漠类草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2.
以内蒙古天然草场为研究区域,利用2004~2008年生长季牧草产量观测资料和能够综合反映光、温、水对牧草生长影响的气象条件指数,分析了内蒙古主要天然草场牧草产量与气象因子之间的关系,并分别建立了适用于不同草地类型(温性草原类、温性草甸草原类、低地草甸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的牧草产量气象估算模型.经过验证,所建产草量估算模型具有良好的估测能力,准确率较高,可以满足应用需要.  相似文献   

13.
采用不同类型天然草地的优良可食牧草产量、生物产量、化学营养成分、载畜量等定量指标,应用新型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天山北坡中段地区的7个草地类和33个草地型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天然草地质量类的综合评价效果较好,但对复合型不易明确区分,可适用于对不同草地型一级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以指导草业生产和安排合理的载畜量.  相似文献   

14.
青海省深居内陆,地处高原,气候寒冷,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是我国生态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草原广阔,牧草品种丰富。根据中国草地类型分类的标准和中国草地分类系统,青海省天然草地可划分为9个草地类、7个草地亚类、28个草地组、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青海省9个天然草地类产草量、可食饲草量及其在时间、空间分布差异分析,表明青海草地的主体是高寒类组草地,面积占全省天然草地总面积的85.83%,草地总产草量和可食产草量也占全省草地总产草量和可食产草量的85.54%和83.99%;近40年来,高寒草原类、高寒草句类和温性荒漠草原类等3个草地类,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退化趋势,其中退化最为明显的是高寒草甸类,其次是温性荒漠草原类,居第三位的是高寒草原类.从分布区域看,全省牧区6个藏族自治州可食饲草总量为206.06×108kg,占全省可食饲草总量的91.67%,表明青海藏区六州是青海天然草地的主要分布区域,是高寒类草地的主产区,也是青海草地畜牧业生产的基础所在.  相似文献   

16.
尚新刚  李建龙等 《中国草地》2001,23(6):16-20,44
采用不同类型天然草地的优良可食牧草产量、生物产量、化学营养成分、载畜量等定量指标,应用新型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天山北坡中段地区的7个草地类和33个草地型质量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天然草地质量类的综合评价效果较好,但对复合型不易明确区分,可适用于对不同草地型一级进行科学准确的评价,以指导草业生产和安排合理的载畜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12~2019年对尼勒克县禁牧区温性草甸草原类草地8个样地的监测,对其牧草生长高峰期样方内的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可食牧草鲜草产量、可食牧草干草产量及优势植物的盖度、频度及生殖枝高度进行分析,探讨尼勒克县禁牧区温性草甸草原类草地生产力变化。结果表明:2012~2019年禁牧区温性草甸草原类草地植被总鲜草产量、总干草产量、可食牧草鲜草产量、可食牧草干草产量逐年增加。2012~2019年,老鹳草、早熟禾、赖草、鸭茅的分盖度、生殖枝高度、频度有了显著提高;地榆的分盖度、生殖枝高度、频度虽有提高,但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青海草业》2006,15(3):61-61
海南州目前拥有草原工作站6个,其中州站1个,县站5个。共有职工90人,专业人员47人,非专业人员43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1人,初级职称14人,本科学历的有16人,大专学历的有32人,中专学历的有19人。全州现有天然草地面积338.00×104hm2,其中可利用草地面积299.11×104hm2,占全州天然草地面积的88.5%;冬春草场165.20×104hm2,夏秋草场200.58×104hm2,分别占可利用草地的55.23%和44.77%。天然植被主要由森林、灌丛、草原、草甸、荒漠等组成。草地类型主要有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草原类、高寒草原类、高寒草甸类、温性荒…  相似文献   

19.
用主成分分析评价青海湖流域各类型天然草地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海南州草地资源调查的基础上,对各类型天然草地的盖度、可食牧草产量、牧草利用率、草群中优良牧草比率等指标,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海南州天然草地典型的23个草地型进行综合评价,将海南州天然草地分为3个等级,并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评价方法得出的结论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20.
为了科学评价天然草地类型牧草饲料的质量,应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青海省海南州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牧草饲料,在常规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综合质量评定和量化评估,通过对各天然草地类型牧草饲料品质主成分分析的综合得分进行对比,较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的优劣.结果表明,天然草地各草地类型中高寒草原类牧草饲料品质最好,其次是低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