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玉米穗部性状配合力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敏  刘静 《玉米科学》2004,12(4):012-015
以分属四大杂种优势群的8个典型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28个双列杂交组合(不含反交)为试材,对玉米植株穗部性状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穗粗、穗行数、百粒重等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穗粒重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穗长、行粒数、秃尖等各性状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对于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亲本一般配合力与其在杂种中的特殊配合力间无必然联系;对于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表现一般配合力高,则特殊配合力也高的趋势.对于既受加性效应影响又受一定非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一般配合力影响特殊配合力,实际杂交组合的表现受二者共同影响.②要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对于穗部性状,大多数性状是与产量密切相关的,而且将带来较大的正效应,在自交系选育中,应以穗较粗且长,穗行数、行粒数较多,百粒重较大为主要选择指标。  相似文献   

2.
8个玉米自交系主要穗部性状配合力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杨引福  郭强  钱劲华 《玉米科学》2008,16(3):031-033
以8个典型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28个双列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对玉米植株穗部性状配合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穗粗、穗行数、百粒重等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穗粒重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穗长、行粒数、秃尖等各性状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共同影响。对于主要受非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亲本配合力与其在杂种中的特殊配合力间无必然联系;对于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表现为一般配合力高则特殊配合力也高的趋势;对于既受加性效应影响又受一定非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一般配合力影响特殊配合力,实际杂交组合的表现受二者共同影响。②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时,穗部各性状大多与穗粒重密切相关,而且将带来较大的正效应,在自交系选育中应以穗较粗且长,穗行数、行粒数较多,百粒重较大,各因素协调为主要选择指标。③穗行数和行粒数的狭义遗传力与广义遗传力接近,说明二者的显性效应较低,而主要是加性效应起的作用。穗长的遗传力则有较大的差异,说明单株产量的选择要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不能仅仅根据亲本的单株产量来确定子代的单株产量。  相似文献   

3.
玉米植株形态性状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敏  刘静  赵辉  张喜华 《杂粮作物》2004,24(3):133-135
以分属四大杂种优势群的8个典型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28个双列杂交组合(不含反交)为试材,对玉米植株形态性状配合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穗位、雄穗分枝数、全株叶数、穗上叶距、穗上第一叶夹角、叶向值各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株高、雄穗主轴长、穗上第一叶长各性状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对于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表现一般配合力高,则特殊配合力也高的趋势;对于既受加性效应影响又受一定非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一般配合力影响特殊配合力,实际杂交组合的表现受二者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分属四大杂种优势群的8个典型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28个双列杂交组合(不含反交)为试材,对玉米植株形态性状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穗位、雄穗分枝数、穗上叶数、全株绿叶数、全株叶数、穗上叶距、穗上第1叶夹角、叶向值各性状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株高、雄穗主轴长、穗上第1叶长各性状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对于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表现一般配合力高,则特殊配合力也高的趋势;对于既受加性效应影响,又受一定非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一般配合力影响特殊配合力,实际杂交组合的表现受二者共同影响。②要组配强优势杂交组合,对亲本的株高、穗位的选择将会带来对产量的直接影响,应注意选择株高、穗位适中的类型。  相似文献   

5.
选用6个引进的玉米自交系,按照NCⅡ遗传交配设计配制了9个杂交组合(3×3),研究了8个穗部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1)同一自交系不同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不同,不同自交系同一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值表现也不相同。穗行数、行粒数、轴粗受母本一般配合力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穗行、秃尖长、穗粗、轴粗受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也都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2)不同组合同一性状和同一组合不同性状的特殊配合力效应值也不尽相同。一般配合力不能够完全决定组合的特殊配合力,一般配合力都高的双亲配组,得到高特殊配合力组合的概率较大:(3)所研究的8个穗部性状的广义遗传力由大到小顺序是:行粒数、穗行数、千粒重、轴粗、秃尖长、穗长、穗粗、穗粒重。狭义遗传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穗行数、轴粗、穗粒重、秃尖长、穗长、千粒重、穗粗、行粒数。其中,广义遗传力和狭义遗传力都较高的性状有穗行数和轴粗,均在75%以上,它们可以作为进行早代选择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选用6个三系不育系和8个红米恢复系,按6×8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配制48个杂交红米组合,分析与产量相关的9个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及遗传力。结果表明:除不育系单株产量外,其余性状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受基因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亲本一般配合力和组合特殊配合力无明显的相关性;千粒重、株高、糙米率、结实率、有效穗数的狭义遗传力较高,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作用,可在低世代选择有效;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穗长和单株产量的狭义遗传力较低,须在高世代进行选择。18Rr174在9个主要农艺性状上的一般配合力均达到正效应值,育种应用价值高;广8A×18Rr250、品红1A×18Rr175、荃9311A×18Rr175、品红1A×18Rr174和野香A×18Rr178的产量性状具有较好特殊配合力,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10个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遗传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选用国内10个基础种质自交系,采用GriffingⅣ双列杂交设计组配45个杂交组合。对穗长、秃尖、穗粗、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单穗粒重、出籽率等8个性状进行配合力和遗传参数分析。研究表明:穗粗、穗行数、穗长、行粒数主要由基因的加性效应起作用,穗粒重主要是受非加性基因作用;旅大类群的丹340、丹360,P群的齐319、沈137表现优良,杂交组合的穗粒重特殊配合力较高;不同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在同一性状上差异很大,同一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在不同性状方面差异也很大。  相似文献   

8.
玉米品质性状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以分属四大杂种优势群的8个典型玉米自交系及其组配的28个双列杂交组合(不含反交)为试材,对玉米自交系及杂交一代产量与品质性状的遗传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脂肪含量、淀粉含量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影响;而蛋白质含量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共同影响.对于主要受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表现一般配合力高,则特殊配合力也高的趋势;对于既受加性效应影响又受一定非加性效应影响的性状,一般配合力影响特殊配合力,实际杂交组合的表现受二者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9.
常用玉米自交系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按 (P1×P2 )不完全双列杂交设计 ,分析了 1 6个玉米自交系的株高、穗位、穗长、穗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单穗重 8个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结果表明 :株高、穗位、穗行数、单穗重主要受加性基因控制 ,而穗长、行粒数、百粒重主要受非加性基因控制。株高、穗位、行数、百粒重、单穗重应注重早代选择 ;穗长、行粒数应注重晚代选择  相似文献   

10.
伍少云  孙荣  奉有壁 《玉米科学》2006,14(3):030-033
以云南黑甜玉米种质材料20份,按Griffing(4)双列杂交法配制的90个测交种或组合为材料,采用朱军QGA软件及加性-显性模型(AD模型)分析被测试材料的鲜果穗重、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和行粒数6个性状的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结果表明,鲜果穗重和穗粗主要受基因加性效应控制,穗长和穗行数受加性-显性效应制约,秃尖长和行粒数的加性与显性作用不明显,6个性状遗传力均偏低。综合被测试材料6个性状的加性效应值(一般配合力)和组合或测交种显性效应值(特殊配合力),筛选出2、7、8和11号4个优良材料及2×8、8×10、8×9、4×5和4×8共5个优良组合或测交种。  相似文献   

11.
小麦冠层叶片性状配合力与环境互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小麦冠层叶片性状的配合力与环境互作.随机选用7个亲本.连续3年组配成21个双列杂交组合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旗叶的开张角、长、宽、叶鞘长和倒二叶的宽、叶鞘长的一般配合力与环境互作显著,冠层各叶片性状的特殊配合力与环境互作均显著;各叶角性状和旗叶鞘长以加性效应为主;叶长和倒二叶鞘长环境效应作用最大.加性效应次之;叶宽环境效应作用最大。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都具有较高的稳定程度.而特殊配合力的稳定程度相对较低。最后讨论了配合力的测度和冠层叶片性状遗传改良的亲本选配与后代选择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马铃薯品种块茎性状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Mira等 10个马铃薯品种的 2 2个杂交组合无性一代的块茎产量等 8个块茎性状的群体遗传参数和配合力效应进行了试验研究 ,结果表明 :淀粉含量的遗传受母本加性效应和亲本间非加性效应控制 ;单个块茎重的遗传受父本加性效应的控制 ;皮色、结薯数和块茎产量的遗传受非加性效应控制 ;薯形、肉色和块茎外观的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同等重要。两个亲本 (至少有一个 )的一般配合力高的杂交组合后代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 ;而双亲具有一般配合力平均值的杂交组合的群体表现优于双亲一般配合力都很低的杂交组合。根据一般配合力选择亲本配制大量杂交组合 ,并从中筛选优良单株和优良TPS组合的方法非常适合于马铃薯育种  相似文献   

13.
Lancaster群体改良自交系株型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完全双列杂交,分析8个含有Lancaster血缘的自交系与4大类群代表系中5个自交系的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结果表明:株高、穗位高、茎直径、雄穗长、雄穗分枝的GCA和SCA方差均达极显著水平;一般配合力及小区产量较高的自交系有N305、N575、N583、吉853、丹340、丹988;N575×丹340的总配合力效应值最高,是最好的杂交组合。在供试的8个自交系中,N575、N583、N305与各父本所配杂交组合产量较高,是比较理想的自交系。株型性状间的相关分析表明,株高与穗位高、雄穗长度有较大的正相关,穗位高与茎直径相关性较大。  相似文献   

14.
玉米远缘选系主要性状的遗传及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目前生产上使用的7个骨干自交系为母本,以19个玉米远缘杂交选系为父本,按7×19不完全双列杂交模式配制133个杂交组合,分析其主要性状的配合力效应和遗传参数。配合力效应分析表明,不同材料及其不同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效应表现复杂。在19个选系中,1183的单株产量、穗粗和穗行数一般配合力(GCA)效应表现突出,均为正向值最大,其次为1164、1157和1193。不同组合及其不同性状的特殊配合力(SCA)效应差异也较大,其中组合K389×1162和156×1193单株产量SCA效应较大。遗传参数研究表明,产量及产量组成性状加性效应远比非加性效应重要,在实践中应注意选用一般配合力效应较高的亲本来配制组合,此类性状中穗粗和穗行数的狭义遗传力最高,达70%以上;穗长和秃尖长相对较低,低于40%,其余性状居中,界于50%~70%。因此在实践中对穗粗和穗行数进行早代选择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15.
弱筋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的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给弱筋小麦蛋白质含量的改良提供依据,以7个弱筋小麦品种双列杂交的F1及其亲本为材料,研究了弱筋小麦蛋白质含量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在7个小麦品种中,宁麦9号蛋白质含量的一般配合力最高,能极显著地降低杂种后代的蛋白质含量.小麦蛋白质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显性程度为完全显性到超显性.控制蛋白质含量的增效等位基因为隐性,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中的分配无明显差异.宁麦13和宁麦9号控制蛋白质含量遗传的显性基因最多,蛋白质含量可能受2~3对主效基因的控制,狭义遗传力中等.  相似文献   

16.
为给大麦抗白粉病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1个感白粉病、4个抗白粉病大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的双列杂交法Ⅰ配制20个杂交组合,在田间自然条件下研究了大麦白粉病抗性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大麦白粉病抗性在杂交组合间存在显著差异。5个亲本中,木石港3号和CM72的一般配合力较好,均表现为较大的负向效应,能极显著提高杂种后代抗白粉病能力;S096的一般配合力中等,也表现为负向效应,能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抗白粉病能力,因而这三个品种在大麦抗白粉病育种中利用价值较高。大麦白粉病抗性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加性效应更重要。大麦白粉病抗性的狭义遗传力较低,早代选择不宜太严。  相似文献   

17.
糯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按Griffing双列杂交方法Ⅳ对9个糯玉米自交系进行组配,将获得的36个杂交组合进行鉴定,对自交系的单株产量、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进行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参数估算。结果表明:组合间各性状的GCA和SCA均达极显著差异;主要性状的加性方差大于非加性方差,加性方差占基因型方差比例的大小顺序是株高>穗粗>千粒重>单株产量>穗位高>穗长>穗行数>行粒数;综合各性状表现,自交系YWL1、YWL7利用潜力最高。综合利用潜力较高的自交系大多是来自糯玉米起源中心的热带、亚热带玉米种质的自交系,说明来自糯玉米起源中心的热带、亚热带糯玉米种质的利用潜力高,而且地方糯玉米种质也具有相当的利用潜力,对我国糯玉米育种及糯玉米种质改良、扩增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玉米耐旱性的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Griffing方法Ⅰ,分析不同耐旱性双亲组合类型对后代耐旱性的影响及其亲本间耐旱性的一般配合力(GCA)、特殊配合力(SCA)和反交效应,同时对耐旱性主要遗传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耐旱性的GCA效应存在显著差异,SCA效应存在极显著差异,反交(R)效应的差异不显著,6个亲本之间的耐旱性存在明显差异,其中郑58耐旱性最强,PH4CV最差.用郑58、吉853、新自8717作耐旱亲本改良对后代耐旱性提高具有增益优势.基因的加性效应对后代耐旱性的提高因亲本和组合而异.因此,耐旱性遗传基因的表达仅取决于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而与反交效应关系较小,玉米耐旱性的选择宜在高代进行.  相似文献   

19.
小麦赤霉病的抗性遗传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给小麦抗赤霉病遗传改良提供参考,利用苏麦3号及5个当地推广小麦品种为亲本,按Griffing双列杂交法Ⅱ配制15个杂交组合,以赤霉病病小穗率为抗性指标,研究了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结果表明,在6个小麦品种中,苏麦3号和扬麦9号赤霉病抗性的一般配合力最好,能极显著地提高杂种后代的赤霉病抗性。小麦赤霉病抗性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同时受加性和显性效应的作用,且加性效应更重要,显性程度为部分显性。控制赤霉病遗传的增效等位基因为显性,增减效等位基因频率在亲本中的分配存在显著差异。苏麦3号具有最多的控制赤霉病抗性遗传的显性基因,而宁麦8号则具有控制赤霉病抗性遗传最多的隐性基因。小麦赤霉病抗性可能受2~3对主效基因的控制,狭义遗传力较高,早代选择有效。论文最后还就小麦抗赤霉病育种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19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数量性状配合力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叶雨盛  曾桂萍  李哲  戴保威  王灏 《玉米科学》2007,15(Z1):086-089
以19个贵州地方玉米自交系为亲本,按不完全双列杂交(9×10)配成90个杂交组合,对株高、穗位、穗粒重等10个主要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在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上,各亲本的不同性状的效应值不同,选出了1、12、14、17等4个比较优良的自交系;在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上,所有组合不同性状的各个效应值的排名不同,其中12、34、26等是比较优良的杂交组合。总配合力分析得出,穗粒重总配合力相对效应值的前10位的组合分别为68、3、35、33、85、81、38、53、9、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