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保靖黄金茶大棚轻质穴盘扦插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黄金茶阳光大棚轻质穴盘扦插育苗示范,总结出保靖黄金茶阳光大棚轻质穴盘育苗技术,包括苗床整理,育苗基质配制,穗条培养、扦插、扦后整理,茶苗出圃等内容,不仅增加扦插育苗密度,提高出圃率,也缩短扦插育苗时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茶树优良品种繁育中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短穗、不同扦插时间和不同遮荫材料等对茶苗成活率和出圃率的影响,得出了茶树短穗秋季扦插宜早不宜迟,不宜采用地膜覆盖表土再盖遮荫网作为遮荫材料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茶树优良品种繁育中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短穗、不同扦插时间和不同遮荫材料等对茶苗成活率和出圃率的影响,得出了茶树短穗秋季扦插宜早不宜迟,不宜采用地膜覆盖表土再盖遮荫网作为遮荫材料的结论。  相似文献   

4.
兜唇石斛扦插繁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兜唇石斛一年生鲜茎为插穗的扦插试验结果表明:4-7月是抽芽期,其中5月抽芽最多,占总抽芽数的69.64%,6-10月是出圃期,7月出圃的扦插苗最多,达总出圃数的53.93%;2月份扦插的插穗生长最好,插穗健壮、整齐,出圃时间集中,出圃率达91.44%;底部茎节是最好的扦插材料,可以获得优质扦插苗,扦插成本较低;参试的植物激素和扦插基质对插条抽芽生根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茶树扦插密度的生物学效应与经济效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中叶种碧云为材料,设计了15种扦插密度,对扦插密度的生物学效应和经济效益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扦插密度与成活苗数呈正相关,与成活率、出圃率呈负相关,对茶苗的质量影响不显著。在穗价和苗价分别为1.2元/500区和10.09元/株,行距为10 cm 时,以每666.7m~2扦插29.92万株的利润最高,扦插26.98万株的成本产值率最高,扦插12.59万株的插穗利润率最高,扦插25.54万株的综合效益最优。穗价和苗价对经济效益都有一定的影响,以苗价影响较大。在穗价和苗价发生变化后,最佳扦插密度也将改变。文中  相似文献   

6.
虞富莲 《中国茶叶》2005,27(3):34-34
短穗扦插育苗是目前最好的育苗方式,但茶苗出圃率低,“三分在于插,七分在于管”,其中的越冬防冻措施又是管理中的重要一环。在中小叶种茶区,扦插苗越冬情况对茶苗翌年的长势和出圃率有着重要的关系。在无任何防御措施下,越冬后一般因冻伤造成的减苗率可达10%-20%,尤其在10月份左右扦插的,由于穗苗多数未能长根,  相似文献   

7.
茶树短穗扦插繁育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母本园选择与培育、苗地准备、设置遮荫、扦插时期与方法、苗圃管理、茶苗出圃与装运等方面系统介绍了茶树短穗扦插繁育技术。  相似文献   

8.
夏成鹏 《中国茶叶》2005,27(1):31-31
采用以苗育苗方法进行茶树良种繁育.可充分利用苗圃资源.加快茶苗繁育速度并降低扦插成本。若其成活率与使用母本园的插穗扦插相当.则能大大提高茶苗出圃量,可解决优质茶树良种母穗不足的矛盾。2002年9月至2004年4月.笔者在浙江省苍南县五凤乡半山茶场进行以苗育苗扦插试验,就插穗新鲜度和叶位对扦插成活率的影响进行分析.以求进一步提高以苗育苗短穗扦插的繁育效果。  相似文献   

9.
江平 《中国茶叶》1993,15(3):25-25
众所周知,夏季短穗扦插一般约需15个月茶苗方能出圃。在这较长的时间里,需经常进行烦琐的管理工作。根据安徽省东至茶树良种场的试验和生产实践,秋季采用薄膜覆盖扦插育苗具有管理方便,茶苗生长迅速,成活率高等优点(表1)。  相似文献   

10.
茶树品种、土壤营养和扦插效果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6月对本所实验茶园上年秋茶期间扦插茶苗生长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茶树品种与扦插效果密切相关,以碧香早扦插成活率最高,与白毫早、槠叶齐比较差异达显著水平。施有机肥的比施用化肥的效果好;速效养分含量不同的土壤茶苗生长有较大差异。土壤含水量对扦插的影响大于土壤营养成分含量。  相似文献   

11.
白玉仙茶扦插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刘饶  朱焕明  刘慧平  吴锡金  毛昌会  叶有奇 《茶叶》2010,36(1):19-20,18
通过对时间、扦插基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插穗部位4个因素对白玉仙茶两个品系进行扦插繁殖研究。结果表明白玉仙茶Ⅱ扦插成活率比白玉仙茶Ⅰ高15%,且生长势明显;夏季嫩枝扦插,分别比白玉仙茶Ⅰ冬季和春季扦插成活率提高13%和23%,但对白玉仙茶Ⅱ作用不明显;扦插基质为1/2普通苗床土+1/2黄沙的成活率比全部用黄心土的约高5%;合适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IBA对扦插成活促进明显,但高浓度反而有抑制作用;插穗部位几乎不影响扦插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对华南124、华南7号、华南205和南植199等4个木薯品种种条在苗床育苗和田间直接扦插繁殖时的生根效果、芽萌发情况进行了比较试验,同时对木薯在育苗移栽后与田间直接扦插种植时植株的成活率也做了比较。结果显示,在采用苗床育苗时,木薯种条的生根与萌芽情况皆优于田间直接扦插,苗床育苗后移栽田间的木薯苗木成活率显著高于田间直接扦插的木薯种条。  相似文献   

13.
以中苎1号、湘苎3号、多倍体一号(Tri-1)和新品系R057四个苎麻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扦插密度对苎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成苗率、单株根干重、主茎高度增加量及分枝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4个处理间,4个苎麻品种(系)低位分枝扦插苗的成苗率、主茎高度增加量和单株根干重都表现为差异显著,且分枝数、最低和最高分枝位长也表现...  相似文献   

14.
本文比较研究了气雾栽培对碧早香、福鼎大白、丽早香和惠明茶1号4个茶树品种短枝扦插的成活率、叶绿素SPAD值、生长势和根系吸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气雾栽培条件下4个茶树品种的扦插成活率均达到96%以上;叶绿素SPAD、生长势、根系形态和根系活力在各品种间差异显著;叶绿素SPAD、生长势和根系形态均随栽培时间增长而增加,均表现为碧早香>福鼎大白>丽早香>惠明茶1号;根系活力在生根后30 d整体出现高峰期,表现为生根后30 d>生根后40 d>生根后20 d>生根后10 d,根系活力最高的是碧早香。  相似文献   

15.
不同基质配比下米老排组培苗移植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基质配比对组培苗移植效果的影响,以黄心土和泥炭土为基质,按照体积比设置5种基质配比处理,即T1(100%黄心土)、T2(80%黄心土+20%泥炭土)、T3(60%黄心土+40%泥炭土)、T4(40%黄心土+60%泥炭土)和T5(20%黄心土+80%泥炭土),分析不同基质处理对米老排组培苗移植成活率、生长量和苗木质量指数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T1和T3处理有利于提高米老排组培苗移植后成活率,移植1个月的苗木成活率以T1最高(83.33%),T3次之(81.11%);随着泥炭土比例的增加,米老排组培苗的株高、叶片数、地径均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规律,并在T3时达到峰值,移植6个月的株高、叶数与地径分别为30.93 cm、8.1片和5.04 mm,均极显著高于其他4个处理(P<0.01),分别是T1的2.11、1.82和1.67倍;6个月的苗木地上干重和地下干重大小均为:T3>T4>T5>T2>T1,T3的地上干重和地下干重分别为T1的8.51和5.56倍;T3的苗木质量指数达到了1.13,显著高于T5、T2和T1P<0.05)。60%黄心土+40%泥炭的混合基质是米老排组培苗移植的理想育苗基质。  相似文献   

16.
戴炜  唐宇翀  喻娜  陈垚 《园艺与种苗》2021,(4):52-53,64
[目的]为丰富四川地区宿根花卉品种,从云南引进马利筋至四川地区,研究其引种栽培繁殖方法。[方法]采用扦插、播种、分根等繁殖技术,比较马利筋引种扩繁的成活率。[结果]从云南引种的马利筋能够在四川种植并进行繁殖。在秋季对马利筋进行扦插繁殖,成活率为100%;在春季对马利筋进行播种繁殖,成活率高达91%;冬末春初时,对马利筋进行分根繁殖,成活率为88%。通过这些不同的繁殖方式可以迅速增加马利筋的繁殖数量。[结论]研究为马利筋引种繁殖提供了理论支撑,为其规模化种植提供了数量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以高EGCG茶树新品系为杂交亲本,利用“剪花瓣显花丝、剪花丝去雄蕊”的人工杂交授粉法,获得了1619个茶树新种质。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的杂交授粉技术,操作简便,座果率较高,平均为28.28%±16.26%,最高达46.34%,能够顺利实现茶树杂交育种目标,克服了杂交座果率低的难题;杂交亲本组合对座果率影响最大,其次是杂交苗炭疽病感染率和成苗率,而对种子饱满率和果实种子数影响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8.
茶树扦插的关键是不定根的形成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调控,研究茶树生根机理对了解不定根形成及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国内外关于茶树不定根形成机理的解剖学、生理生化(植物激素、酶、营养物质)、分子生物学3个方面的研究进展.通过对茶树生根机理的综合研究,可以为加快茶树扦插生根速率和提高其成活率提供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