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为给安徽省四化(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提供参考,针对安徽省四化发展现状,分析了安徽省四化同步发展中存在工业带动力不强,农业优势特色不明显,城镇化水平偏低,四化区域发展不平衡,信息化与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不够等制约因素;并依据安徽的发展特色和相关政策,提出加快城镇化进程、发展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的互动发展、深化信息化与其余三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和不断推进体制创新等促进安徽省四化同步发展的路径,实现具有安徽特色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发展,推动城镇化进程,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信息化发展引领工业化,助推城镇化,支撑农业现代化;城镇化依托信息化,仰赖工业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依赖信息化,协助工业化,加速城镇化。同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协调互动的必然选择。惟有"四化"同步发展,才能促进城乡一体化,加快现代化进程,实现社会和谐稳定和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目标。  相似文献   

3.
基于“四化同步”的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八大报告提出,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即"四化同步"。"四化同步"的关键是如何实现"同步",根本问题是解决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业发展的诸多"不同步"的突出问题。在正确认识"四化同步"科学内涵的基础上,分析明确了河北省"四化同步"中存在较低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水平,带动农业现代化动力不足;工业化与农业发展缺乏联系;信息化尚没有装备农业;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等的"不同步"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提出:要强化优势主导产业集群发展,培育拓展多功能农业产业,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强化农业市场体系建设,推进农业经营与组织方式创新、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加大力度培训现代农民,切实转变农业生产方式,逐步推进"四化同步"。  相似文献   

4.
农业现代化     
《新农业》2015,(8)
<正>党的十八大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为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和"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四化同步"发展战略,再次突出了"三农"的重中之重地位,强调加快农业现代化是"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然要求。@国务院: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八大领域值得长期关注:农业现代化、农业信息化、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与信息化不断融合,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四化同步发展,关键在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本文基于在四化同步发展背景下,认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按照统筹一体化发展思路,要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用新型城镇化的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用农业现代化的理念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以及用现代信息化的理念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四个重点方向。并结合四化同步理念与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崔凯  冯献 《广东农业科学》2013,40(16):201-206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并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支撑作用,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协调发展",是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整体思路。建国以来我国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有鲜明的历史特色和阶段特征,"四化"同步的演变随政府策略变化而发展。"四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关系表明,"四化"的同步协调发展具有规律性、阶段性和趋势性,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必要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四化”同步提出的背景出发,阐述了“四化”的内涵与历史关联,并分析了四化同步在中国的现实选择和作用机理。认为“四化”同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化,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理论在新时期的应用,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融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而“四化”相互协调,整体推进现代化建设。提出今后必须协调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破解城乡要素不公平交换因素,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新农业》2012,(18):31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幕,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四化"同步的概念,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四化"同步发展是我们党立足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的重大战略决策,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最新成果,是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发展任务的科学把握,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指明了航向.从十八大各界代表们的发言中,我们更能加深对"四化"同步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四化")同步发展的道路。文章阐述了"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内涵,并对"四化"之间的相关系系做了论证,在对我国"四化"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信息化进程,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毕节市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新四化)的协调发展,对毕节市的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现状进行调研,并运用熵值法对毕节市"新四化"协调性进行定量分析,找出毕节市"新四化"协调发展存在的问题,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毕节市"新四化"协调发展措施主要包括:牢守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走绿色发展的新型工业化强市之路;以"双百"为契机,构建新型城镇体系;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三大产业相互融合,加快"数字毕节"建设;构建龙头带动、体系完善的农业发展新格局。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必须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以下简称“四化”)同步发展的道路。文章阐述了“四化”同步发展的科学内涵,并对“四化”之间的相关系系做了论证,在对我国“四化”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信息化进程,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对策措旋。  相似文献   

12.
赵琳 《广西农业科学》2013,(6):1055-1058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区域差异化发展问题,为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波特"钻石"模型的竞争力结构,从生产、需求、产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着手,构建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农产品竞争力指标体系,通过DEA模型定量分析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结果】三峡库区各区(县)食用菌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效率呈现空间上的差异性,整体形成"重庆主城向渝东北地递减分化"的格局。【建议】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食用菌产业,优化区际间的投资资源配置、促进食用菌产业均衡发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以实现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赵琳 《南方农业学报》2012,44(6):1055-1058
【目的】探讨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区域差异化发展问题,为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波特“钻石”模型的竞争力结构,从生产、需求、产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着手,构建基于波特“钻石”模型的农产品竞争力指标体系,通过DEA模型定量分析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发展情况。【结果】三峡库区各区(县)食用菌产业竞争力的发展效率呈现空间上的差异性,整体形成“重庆主城向渝东北地递减分化”的格局。【建议】发挥区域优势、发展特色食用菌产业,优化区际间的投资资源配置、促进食用菌产业均衡发展,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以实现三峡库区食用菌产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三峡库区发展生态产业是库区实现生态环境与区域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是库区后续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基于三峡库区农业产业发展水平和农民收入水平不高的现状,分析了三峡库区三大产业比重的变化,对三峡库区、重庆和全国的农业产业结构进行比较;并以秭归县农业产业变化状况为例,构建了以蔬菜、柑橘、生猪、沼气等产业为主的生态产业链循环体系。提出了建立完善生态补偿、沟通信用、风险共担等稳定机制,保证三峡库区生态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对中原经济区农区范围界定的基础上,运用多指数综合分析法,从农业现代化、生态环境、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协调性5个方面,对中原经济区主体河南省农区"三化"协调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评估,据此诊断出中原经济区农区"三化"协调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研制出了传统农区实现"三化"协调发展路径必须要走的3个阶段:一是通过发展农业产业化,形成优势主导产业链,启动工业化进程。二是引导这些以食品工业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集中布局在城镇及产业集聚区,提高城镇化水平。三是以产业集聚促人口集聚,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深化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16.
农业现代化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进而扩大农业对城市发展的贡献,推动城市化进程。根据农业对城市化发展的贡献,本文构建农业生产力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经济结构、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生态环境发展水平6个维度的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1990—2019年间西藏农业现代化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探讨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由1990年的1.22上升至2019年的17.65;与此同时,西藏城镇化水平从1990年的16.36提升至2019年的31.54。西藏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起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提升农业贡献和改变城乡推拉力实现的;西藏农业现代化各维度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效果不一致,该异质性根源于农业贡献对城镇化作用的社会发展阶段差异。因此,为了进一步提升西藏农业现代化水平,强化农业贡献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本文建议加强西藏农业现代化方面的援藏投入,深化农业机械化普及以提升西藏农业生产力水平和农业产出水平,发展西藏特色农牧产品加工业以提升西藏农业产业化水平,活跃农村商品市场、扩大农牧民增收以提升西藏农村社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河南作为全国人口和农业大省,不能走传统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必须探索“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三化”协调发展是指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河南省实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新型工业化的主导作用、新型农业现代化的基础作用,通过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组建新型城镇体系、打造产业集聚区、加大先行先试和对外开放步伐、集约节约利用资源、自主创新和以人为本,保障“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路径及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寻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路径,研究该路径中的关键问题。【方法】运用灰色系统GM(1,N)模型,分析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的驱动因素和影响因素。【结果】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驱动指数为负值,城镇化驱动指数最低,工业化驱动指数最高。【结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路径应以城镇化带动三化协调发展,并同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在新型城镇化为引领的三化协调过程中应加强城镇化与产业集聚协同;保持适当的土地流转速度,合理分配收益;循序渐进城镇化,保障农户权益;整合各类资金,破解资金瓶颈。  相似文献   

19.
河南省农区发展特点和“三化”协调发展路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阐述有关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理论及其内涵的基础上,对河南省农区的发展特点及其在"三化"协调发展中面临的障碍进行了剖析,提出农区必须通过大力发展农业现代化,走出一条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支撑、以城镇化为依托,工农互促、产城互动、城乡融合的"三化"协调发展之路。包括以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为纽带,推进工农互促;以集聚发展为载体,推进产城互动;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推进城乡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