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肉鸭啄癖俗称“偏食症”,是一种恶癖的生态行为,是鸭对周围刺激的反应。常多发生在24日龄以上肉鸭生长新羽毛阶段,或中鸭转成鸭换羽时,造成毛稀、毛囊出血残伤严重影响生长发育,频繁追啄扰乱鸭群正常饮食和休息。肉鸭啄癖的原因很复杂,因此,要查病源,对症防治,方可见良效。  相似文献   

2.
肉鸭啄癖俗称“偏食症”,是一种恶癖的行为,是鸭对周围环境刺激的反应。多发于24日龄以上中肉鸭阶段生长新羽毛,或中鸭转成鸭换羽时。啄癖造成毛稀,毛囊出血,残伤严重影响生长发育,频繁追啄扰乱群鸭正常饮食和休息。肉鸭啄癖的原因很复杂,因此要查明病因,对症防治,方可见效。一、啄癖的原因1.营养缺乏配合饲料不当,饲料单一不全价,日粮中缺乏蛋白质或某些必需氨基酸;含硫氨基酸缺乏、氨基酸不平衡、饲料中缺少蛋氨酸及胱氨酸、色氨酸,尤其是缺乏维生素A和烟酸时,容易发生啄羽癖。钙磷含量不足或比例失调;缺乏无机盐,特…  相似文献   

3.
正1病因1.1环境因素饲养空间小,养殖密度过大,光照过强可引起发病。1.2营养因素饲料蛋白质缺乏,特别是含硫氨基酸缺乏及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青绿饲料匮乏可引起发病。1.3疾病因素肉鸭感染螨虫、虱或受蚊、虻叮咬可诱发啄癖。肉鸭感染蛔虫、前殖吸虫,白痢杆菌、大肠杆菌,皮肤出血、直肠脱出时均可诱发啄癖。2临床症状2.1啄羽癖啄羽癖多发生于中鸭或后备鸭转到成鸭舍时,这个阶段正是肉鸭生长新羽或换小  相似文献   

4.
鸭啄癖症是圈养鸭群中有时会见到的现象。啄癖种类较多,包括啄肛、啄趾、啄羽、啄蛋等现象。引起啄癖的原因很多,管理不当,如鸭舍饲养密度过大、运动量不足,饲料单一造成蛋白质缺乏或饲料中缺乏含硫氨基酸,饲料中矿物质和维生素不足,长时间不喂给食盐,饲喂时间不固定,以及运动场过小,圈舍内通风不良,光线过强等都会造成啄癖症的发生。1 鸭常见的啄癖症1.1 啄肛这是养鸭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啄癖。雏鸭多是在拉稀时,而鸭舍内又缺少饮水,其他雏鸭就啄拉稀雏鸭的肛门,啄破出血后,更多的雏鸭又去啄,常常会导致死亡。成鸭多见于母鸭产蛋,肛门外翻…  相似文献   

5.
珠江三角洲是水网地带 ,鱼塘众多 ,养鸭业发达。但是 ,长期以来 ,肉鸭的啄羽癖常有发生 ,有的养殖场发病率达 90 %以上 ,极大的影响肉鸭的生长、发育 ,延长上市时间 ,增加饲料消耗 ,给养殖户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 ,正确认识该病的发病原因 ,进行科学的预防 ,可有效的减少该病的发生。1 啄羽癖发生的原因1 1 品种、生长阶段及季节快大型肉鸭 (如樱桃谷、北京鸭等 )发生啄羽癖的机会大 ,地方麻鸭较少出现 ;品种不纯 ,个体生长发育不均匀 ,以大欺小是诱发该病的原因之一 ;该病初发于中鸭期 ,新翅羽刚长出时是发病的危险期 ,如果此阶段发…  相似文献   

6.
啄癖是家禽及鸟类的特性 ,啄癖有很多种类型 ,如啄羽、啄肛、啄蛋、啄趾等。鸭啄羽常见于家鸭和饲养密集的鸭群。不同的品种表现略有不同。北京鸭及樱桃谷肉鸭似乎比轻型品种的蛋鸭严重。不同的年龄表现也不相同 ,与季节 ,饲养方式也有一定的关系。肉鸭啄羽是指肉鸭养殖过程中鸭群中的 1只或多只鸭所表现出来的啄击其它个体羽毛的不良行为。多发生在肉仔鸭阶段 ,鸭开始生长新羽毛或换小毛时。啄羽主要是啄食鸭背后部与翅部羽毛 ,可见被啄鸭背后部与翅部羽毛根出血 ,羽毛稀疏残缺 ,而后生的新羽 ,毛根粗硬 ,不利于屠宰时拔毛加工 ,并影响品质…  相似文献   

7.
鸭啄癖又称为异食癖、恶食癖或啄食癖,多发于集约化养鸭,是养鸭业中常见的病症,是多种营养物质缺乏及其代谢障碍所致非常复杂的味觉异常综合征。鸭啄癖多指鸭群互相啄食引起损伤,影响生长发育,严重时啄出内脏,引起死亡或者胴体质量下降等等。它的发生,不分季节,不分日龄,无论蛋鸭、肉鸭或种鸭,无论平养或笼养,均可发生。鸭群中一旦发生,诸鸭效法,较快蔓及全群。严重时,啄癖率可达80%以上,死亡率可高达50%,给鸭场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笔者现将鸭啄癖的种类、原因及防治措施简述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啄癖是家禽的一种代谢机能紊乱综合征,多见于饲养条件不好的情况。禽表现有啄食异物的癖好,如啄羽、啄肛等,啄癖首先往往在个别禽只发生,以后迅速蔓延。引起啄癖的原因很多,如鸭饲养密度过大,运动量不足,饲料成分单一而造成蛋白质或饲料中的含硫氨基酸、矿物质(如钙、磷、锌等)和维生素(如维生素D、维生素B12等)不足,饲料中的食盐缺乏或粗纤维含量不足,饲喂时间不固定,圈舍内通风不良、光线过强及鸭体创伤等会造成鸭啄癖的发生。啄癖多发生在育成鸭转为成鸭阶段,即开始生长新羽毛或小羽毛阶段,易造成鸭的伤残,严重影响肉鸭生长。本试验采用…  相似文献   

9.
从21 d后到出栏为肉鸭的育成期,此阶段是饲养肉鸭的关键时期,重点是促进肉鸭快速增长.首先要对鸭群进行分栏饲养,每栏饲养200只左右,每平方米3~4只,公母鸭要分开饲养,弱小鸭要挑出单独饲养.经常打扫鸭舍,保持清洁、干燥.此外,还应增加全价饲料供给,并补充青绿饲料.公鸭体质量达到3.5 kg左右,母鸭体质量达到2 kg左右就可以上市.由于此阶段开始换羽,易出现啄癖现象,应注意断缘和遮光.  相似文献   

10.
1原因分析鸭啄癖是鸭之间相互啄食羽毛或器官的疾病,任何日龄及品种的鸭都可发生。鸭啄癖主要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而引起的。密度过大易导致啄癖,光照强度过大,光线不均匀或光照制度不合理以及光色不宜等都会诱发啄癖。在产蛋初期光照强烈会使鸭肛门紧缩,微血管出血引起啄肛。引起脱肛的因素较多,鸭性成熟早,提前开产的易脱肛;因营养、疾病导  相似文献   

11.
鸭啄癖症的原因很多 ,管理不当 ,运动量不足 ,饲料单一 ,长时间缺盐 ,圈舍环境恶劣 ,光线过强等都能造成啄癖症的发生。啄肛是常见 ,最严重的一种啄癖。其次还有啄趾、啄羽及啄卵等对此病的防治 ,依据发病原因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首先要确保饲料品种多样化 ,尤其是要保证充足的蛋白质、矿物质及维生素供应 ;其次 ,要做到饲喂时间、次数固定 ,第三要经常保持舍内外卫生 ,通风干燥、空气新鲜 ,运动场宽敞 ,使鸭能够自由运动 ,必要时要分群饲养。一旦发生啄癖 ,可在饲料中加入硫化钙。用量为每只鸭每天喂给 1~ 4g。对受伤部位用高锰酸钾水冲…  相似文献   

12.
蛋鸡的啄癖症是指由于营养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及饲养管理不当等引起的一种非常复杂的多种疾病综合症.主要包括啄羽癖、啄肛癖、啄蛋癖、啄趾癖等,是禽类生产养殖中危害较严重的恶癖,同时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3.
啄物是鸭天生就有的生理本能。鸭利用这种本能来饮水、采食,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维持生存。但当这种生理本能的行为表现出其不利的一面时,就成为养鸭生产中常见的病态行为——啄癖。啄癖又称异食癖、恶食癖或互啄癖,是由于饲养管理不当导致营养缺乏或疾病等诸多因素引起机体代谢机能紊乱,  相似文献   

14.
鸡啄癖是鸡群中出现的不良行为,该病是异食癖中的一种,即鸡相互啄伤或啄鸡蛋,造成严重的经济的损失.根据啄癖发生的条件和被啄的部位,一般分为啄肛、啄羽、啄头、啄趾和啄蛋五种类型.任何年龄的鸡都会发生啄癖.啄羽癖幼鸡多发生在生长新羽毛或换小毛时,成年鸡多发生在产蛋高峰期或换羽期,轻则啄去羽毛,有时被啄得大部分体表无羽毛,犹如"光鸡";啄肛癖多发生在产蛋鸡的产蛋后期,严重的能将被啄鸡的肠道从腹腔中啄出或流血不止以致死亡;啄蛋癖多发生在产蛋旺盛的季节;啄趾、啄头癖多发生在幼鸡阶段.  相似文献   

15.
在养鸭生产中,啄癖是鸭的一种的异常行为。啄癖鸭生长缓慢,健康受损,给养鸭业生产经营造成很大经济损失。对鸭的啄癖病要对症治疗、对因治疗相结合。如何防治啄癖的发生是养鸭生产的重要而实际问题。1啄癖的形式啄癖的形式有强迫叼啄它禽、相互叼啄和自行叼啄等三种形式,其中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番鸭养殖业发展迅速,广大养殖户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也有不少养殖户由于饲养管理方法不当,雏鸭的啄癖现象时有发生,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笔者曾多次给养殖户进行啄癖防治方法的技术指导,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啄癖发生的时间与后果   雏鸭饲养至 40~ 50日龄后,背羽、尾羽和翼羽相继长出。特别是翅膀羽毛刚从毛孔出来,尚未见到羽毛的管状,有如韭菜的茎,呈白色,毛管内充满血液,此时最易发生啄癖。   雏鸭啄癖先是啄羽毛,然后再啄破皮肤而出血。其他鸭见到皮肤出血的鸭,群起而啄之。常啄的部…  相似文献   

17.
鸭啄癖是鸭群中1只或多只鸭表现相互啄羽、啄肛的不良行为,是由于某些营养物质缺乏、代谢机能紊乱、味觉异常、管理不当等原因引起的属于恶癖的一种疾病。成鸭和雏鸭均可发生,一旦鸭群发生该病,如不及时采取措施,会造成较大损失。现将鸭啄癖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啄癖症是由营养、环境、疾病、管理等因素引起的一种在蛋鸡生产中常见的疾病之一。鸡群一旦发生啄癖症,将导致产蛋率的下降,造成养殖户的经济损失。现就啄癖症的主要症状、诱因及防治措施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19.
肉鸭啄羽是指肉鸭在养殖过程中,群体中一只或多只鸭自啄或啄击其他个体羽毛的不良行为。肉鸭啄羽常造成毛稀,毛根毛囊出血,同时还导致肉鸭变得骚动、损伤、食欲减退,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和正常鸭群饮食休息。肉鸭啄羽的原因很多,因此发生该现象后要认真查明原因,对症防治,减少因该现象带来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0.
肉鸭啄羽是指肉鸭在养殖过程中,群体中一只或多只鸭自啄或啄击其他个体羽毛的不良行为。啄击部位多为背后部及羽翅尖部,致羽毛稀疏残缺毛囊出血,甚至皮肤撕裂,羽毛被连根啄出后常被吃掉。啄羽行为发生,使鸭群变得骚动、损伤和食欲减退,严莺影响鸭的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