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7个抗虫杂交棉组合F_1与F_2代间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抗虫杂交棉F1与F2代间,籽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籽指、比强度、马克隆值及伸长率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单铃重、不孕籽率、纤维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株高、果枝数、结铃数、烂铃率、脱落率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F1的籽棉、皮棉产量的竞争优势与其F_2优势的衰退率之间仅存在弱的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要想获得产量具有竞争优势的抗虫杂交棉F_2,首先必须获得产量具有竞争优势的F1组合。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7个抗虫杂交棉组合F_1与F_2代间经济性状的相关性。结果显示:在抗虫杂交棉F1与F2代间,籽棉产量、皮棉产量、衣分、籽指、比强度、马克隆值及伸长率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单铃重、不孕籽率、纤维长度均呈显著正相关,株高、果枝数、结铃数、烂铃率、脱落率均不存在显著相关性;F1的籽棉、皮棉产量的竞争优势与其F_2优势的衰退率之间仅存在弱的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要想获得产量具有竞争优势的抗虫杂交棉F_2,首先必须获得产量具有竞争优势的F1组合。  相似文献   

3.
棉花杂交抗虫棉F1、F2生产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F1选用自配的14个杂交组合,F2选用自配的10个杂交组合,对各组合杂交种F1、F2及主要经济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种F1、F2的皮棉产量竞争优势显著,其经济性状也有较强的杂交优势.  相似文献   

4.
抗虫棉品种间杂交组合F_1和F_2的产量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杂交棉二代的生产利用价值,于2002~2003年在临清对6个抗虫棉杂交组合的F1 和F2代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参试6个组合的F1 代皮棉产量皆表现出显著的优势,其中H3和H4比对照鲁棉研15显著增产,说明利用现有常规抗虫棉品种(系)可以选配出产量超过鲁棉研15的组合。6个组合的F2 代也表现出一定的产量优势,其中H3和H4比对照鲁棉研21显著增产,说明有些抗虫杂交棉的F2 代仍有生产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陆地棉杂交种F1代主要经济性状的杂种优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个高产优质陆地棉品种(系)为父本,6个抗病品种(系)为母本,按NCⅡ遗传设计配制了24个杂交种.对杂交种F1代主要经济性状(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霜前花率、纤维长度)进行了杂种优势分析.结果表明(1)供试24个杂种F1代普遍表现出竞争优势,其优势大小与性状有关,因组合而异.其中鄂抗6号×384,鄂抗7号×051006杂交种F1代综合性状较好;(2)有一个相同亲本的各个组合,其杂种优势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6.
对双亲显性低酚抗虫杂交棉F1、F2代的产量、纤维品质、棉酚含量等性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2个杂交组合籽、皮棉产量均具有明显的中亲优势;其中组合WU082×WT188与有酚杂交棉对照苏杂201相比,它的F1代籽棉、皮棉还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且F2代的皮棉产量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2个组合的F2代与F1代相比,其纤维长度略有变短,纤维比强度略有变弱,马克隆值略有变大.至于棉酚含量,2个组合F1、F2棉籽仁的游离棉酚含量均在100 mg/kg以内,远低于饲料国际安全标准.表明只要亲本选择得当,完全可以培育出棉酚含量在国际安全标准之内,且其杂交F1、F2代的产量均具有竞争优势的新一代显性低酚抗虫杂交棉.  相似文献   

7.
以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种鄂杂棉3号为材料研究产量性状,结果表明:①鄂杂棉3号杂种F1代皮棉产量比对照增产极显著,杂种F2代虽然优势程度有所下降,但与对照相比仍增产显著,且与亲本比较杂种后代增产达显著水平,均表现出增产效应。②鄂杂棉3号杂种后代皮棉产量的增加主要是由于单铃重的增加,其次是衣分。③明确了鄂杂棉3号F2代生产利用的产量优势,且能采取正反交法杂交制种,并初步探讨了强优势组合的亲本选配和筛选及杂交棉的F2代利用问题,提出了全面利用F1代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8.
新疆北疆特早熟杂交棉F2代利用表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新疆北疆特早熟杂交棉F2代14个杂交组合的利用表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F2群体较F1群体优势衰退,F1代霜前皮棉产量越高的组合,F2代较F1代霜前皮棉产量下降幅度越大;生产上利用F2代具有一定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杂交棉新陆早70号F_1、F_2代纤维品质之间的差异性,为新陆早70号F_2代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以自育早熟杂交棉新陆早70号为试验材料,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其F_1、F_2代不同果枝层位的纤维品质表现。[结果]新陆早70号F_1、F_2代不同果枝层位的棉纤维均以棉株中部4~6层第1果枝节位纤维品质最优。在各个组内、组间F_1、F_2代纤维品质差异表现均不显著。[结论]若仅从纤维品质角度考虑,在大田生产上推广种植新陆早70号的F_2代还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按照品系产量比较试验标准,对两类亲本10个组合进行正反交试验,研究棉花F2的杂种优势以及正反交F1的产量和纤维品质指标差异。结果表明:姊妹系F1产量杂种优势存在显著差异;F1杂种优势越高,F2优势降低的幅度越大,其中皮棉的减产幅度小于籽棉;F2较F1衣分增加和子指降低的趋势明显,其中衣分比子指有更大的稳定性,比强度和麦克隆值的变化大于绒长、整齐度、伸长率的变化。正反交F1的衣分和子指都表现了母性效应,以早熟、高衣分亲本做母本时皮棉产量有3%左右的优势;正反交对F1麦克隆值和伸长率的影响大于对比强度、绒长和整齐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李艳军  张小均  孙磊  孙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124-8125
[目的]比较新疆不同年代棉花品种光合特性与干物质积累的差异。[方法]以新疆不同年代的4个棉花主栽品种(kk-1543、新陆早1号、新陆早8号和新陆早13号)为研究材料,研究各棉花品种在盛花期、盛铃期和始絮期的光合特性与干物质积累的变化规律。[结果]早期品种kk-1543在盛花期具有明显光合优势,而现在品种新陆早13号在盛铃期和始絮期具有明显的光合优势。3个时期中,新陆早13号的单叶日平均光合速率较高,新陆早1号较低。从苗期至初花期4个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速度为:kk-1543>新陆早13号>新陆早8号>新陆早1号。各品种的经济系数次序为:新陆早13号>新陆早8号>kk-1543>新陆早1号。[结论]近期品种和现在品种在盛铃期和始絮期光合速率较高,是其早熟不早衰及皮棉产量较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2002年,在玛纳斯县就种植密度对棉花生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选用北疆自育的新陆早13号、新陆早10号两个品种,用高密度优化栽培技术措施,试验结果表明:收获株数在18万~24万株·hm-2范围内皮棉单产随密度、总铃数的增加而提高,呈极显著的正相关。新陆早13号在20万~22万株·hm-2,皮棉单产2483kg·hm-2。新陆早10号在22万~24万株·hm-2,皮棉单产2442kg·hm-2。缩节铵用量195~232g·hm-2,株高控制在60~65cm,果枝台数7~8台。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抗虫杂交棉慈抗杂3号和湘杂棉3号的F1(A1、B1)、F2(A2、B2)和应用硫酸卡那霉索在苗床期鉴别并剔除非抗虫株的R(A3、B3)等6个处理,进行重复对比试验,结果表明F1抗虫杂交棉在皮棉产量、群体抗虫性、生长整齐度等方面比F1表现出明显优势,其中皮棉产量增产10%以上,但F2与F1在皮棉品质上无明显差别。应用硫酸卡那霉素在苗床期鉴别并剔除非抗虫株的F2比未经处理的F2在皮棉产量、群体抗虫性、主要经济性状等方面有所改善,但品种间的提高程度有所不同。该方法为抗虫杂交棉F2在生产上的应用提供了新途径,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陆地棉杂交F_2代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对2个陆地棉组合百棉1号×TM-1和百棉1号×中棉所12的杂交F2代进行了主要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除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在不同组合中表现出正负相关的明显差异外,其他性状与皮棉产量均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2个组合中,株高、总果节数、有效果枝数、单株铃数、铃重、衣分与皮棉产量的相关系数、偏相关系数、直接通径系数均为正值,对这些性状直接选择是有效的;总果枝数、主茎节间长度与皮棉产量的偏相关系数和直接通径系数虽均为负值,但总果枝数可通过单株铃数对皮棉产量起较大促进作用,主茎节间长度可通过单株铃数或株高对皮棉产量起较大促进作用。经回归分析,不同组合单株铃数、铃重和衣分均对皮棉产量有正向显著影响,主茎节间长度、总果节数和总果枝数对皮棉产量的正向影响因不同组合存在差异,进一步明确了棉花产量育种的主攻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不同棉花品种在新疆塔里木棉区的养分积累量及产量特性。【方法】设置3种基肥用量,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比较6个棉花品种在3种基肥设置下养分积累差异及产量影响。【结果】6个棉花品种中新陆中55号品种的氮素利用率最高(36.11%),具有较高的氮素吸收能力。新陆中22号、新陆中55号、锦棉Z1112品种的磷积累量显著高于新陆中82号、新陆早74号、新陆早77号品种,磷肥利用效率表现为新陆早77号>新陆中22号>新陆中82号>新陆中55号>锦棉Z1112>新陆早74号。新陆中22号、新陆中55号、新陆中82号、锦棉Z1112、新陆早77号品种的钾含量显著高于新陆早74号品种,钾肥利用效率表现为新陆中55号和新陆中82号较高,新陆中22号品种最低,新陆中55号和新陆中82号品种具有较高的钾素吸收能力;锦棉Z1112、新陆早77号品种的单株铃数显著高于新陆中22号、新陆中55号品种,新陆中22号品种的单铃重显著高于其他5个品种。新陆中22号、锦棉Z1112品种的衣分要显著高于新陆中55号、新陆中82号、新陆早77号品种,新陆早74号品种籽棉产量和皮棉产量均显著低于其他品种。【结论】不施基肥处理棉花株养分吸收积累量少、产量偏低。基肥全施处理下产量最高,基肥半施处理下,基肥施用量减少50%,棉花平均产量减少9%,其中新陆中22号品种和新陆中55号品种的减产最少,为5%和1%。  相似文献   

16.
化杀杂种小麦F_2优势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7~ 1999年 ,选用化学杂交剂SC2 0 53(津奥啉 )配制的杂交种 5个组合的F1,F2 及其相应亲本为材料 ,鲁麦 14号为对照 ,研究了F1,F2 各性状的优势表现。结果表明 ,有 3个组合F1和F2 均较其亲本和对照表现出较高的产量优势 ,F2 超标优势达 7%以上 ,在生产上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郑新疆  徐宇强  陶志柱  张静  李萍  王小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357-3358,3365
研究7个强优势的陆地棉品种间杂种F2代的竞争优势,并对F2代在生产上的应用价值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F2代3个主要经济性状中,单株铃数竞争优势最大,是F2杂种优势主要来源,单铃重和常规对照相比仍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皮棉产量和对照相比,增产幅度可达10%以上。因此,好的杂种F2代在生产上仍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陆地棉主要性状杂种优势与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2个陆地棉品种(系)为亲本,采用6×6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对所得的F1代13个性状的杂种优势和配合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始节位、铃数、伸长率的平均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值均为负值,生育期、始节高、果枝数、绒长、整齐度、比强度的平均中亲优势值为正值、平均超亲优势值为负值,铃质量、衣分、子棉产量都存在正向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新陆早42号、26-5、44-5多个性状一般配合力效应值综合较高;新陆早33号×GK26、新陆早33号×sGK321、新陆早33号×新垦09、新陆早36号×GK26多个性状特殊配合力效应值综合较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旨在进一步明确该杂交棉F2代与F1代相比在产量和品质方面的下降趋势和程度,为更好地发掘和利用F2代杂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在南疆广适种植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中棉所57号的F1和F2代为试验材料,设置3种种植密度,分取6个铃位,按照《棉花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数据标准》对其进行农艺经济性状与纤维品质的调查、鉴定和评价,最终对F1和F2代杂交种进行产量比较。[结果]在铃重、衣分和子指空间分布上,F2代比F1代丰产株型的竞争优势略有减弱;纤维品质表现上,也有R代分离造成的下降趋势,但均没有达显著性差异。[结论]最终皮棉产量,F2代则以22.5万彬hm^2高密度种植为最高,F1代以18.0万株/hm^2。种植密度次之。  相似文献   

20.
陆地棉杂种F1代主要经济性状的通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陆地棉品种间杂交的 2 8个组合为对象 ,研究分析了F1 代主要经济性状的优势表现 ,并对F1 代中的 6个主要经济性状进行了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杂种F1 代中皮棉产量、单株铃数、单铃重和衣分都有较强的优势表现 ;对皮棉产量直接作用较大的性状为衣分、单株铃数和单铃重 ,且它们间的相关都达到显著水平 ;同时F1 代纤维品质与皮棉产量间的负相关已经不同程度地被打破。因此在F1 代中选择时要协调好产量三要素间的关系 ,也可以通过对单铃重的选择来协调产量和品质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