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教师信息需求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具体表现在:文献类型的利用呈多元化趋势;数字化资源使用率高于实体资源;潜在性信息需求超过现实性信息需求;专业性和综合性的信息需求增加.面对新形势,高职图书馆应加大服务创新的力度,为广大教师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信息服务.为此,应加强数字化资源建设,加强灰色文献信息资源的建设,积极开展信息导航服务,变潜在性信息需求为现实性信息需求.  相似文献   

2.
高校图书馆是广大师生学习知识、获取信息资源的主要途径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方式和方法逐渐显现出其弊端,不能满足广大读者的新需求。高校图书馆应该审视自身问题,探索新的服务策略,以满足读者个性化的服务需求。文章就此展开分析,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索春玲 《湖南农机》2012,39(3):160-161
随着知识经济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的用户信息环境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这些变化对图书馆的教育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图书馆阅览室的服务管理是图书馆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图书馆的前哨,搞好阅览室读者服务工作是图书馆的一项最基础的工作。  相似文献   

4.
赵远芳 《湖南农机》2016,(3):138-139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时代的进步,高校图书馆也在发生质的变化,逐步由重视馆藏转向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如何高效率地利用图书馆,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是高校图书馆阅览室的指导思想,本文阐述了图书馆开架阅览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相关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的普及程度非常高,并且随着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的结构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很多硬件和软件都在不断的升级,不仅在功能上出现了极大的提升,在组成结构上也有很大的变化。如何有效的开展计算机软件安装与维护教学,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相关知识,便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深入研讨。文章对计算机软件安装与维护教学进行分析~([1])。  相似文献   

6.
1职校图书馆关怀的内涵 职校图书馆是职校文献情报信息中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十一·五规划时期的到来,职校图书馆的职能发生了深刻变化,职校图书馆,不再孤立于校园的一角,不再墨守收藏与借阅的陈规.职校图书馆馆员走出馆舍,走到职校生中间,在心与心的沟通中唤起学生对知识的追求,对掌握技术能力的渴望,从而实现职校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高校图书馆的建立为广大师生的资料检索查阅、论文写作、学习深造等提供了有力支持。如今,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稳步推进,高校鼓励科研立项和科研攻关的力度越来越大,高校图书馆在服务科研信息服务方面的需求也越发迫切。文章对高校图书馆科研信息服务的发展趋势、短板,以及创新管理措施进行了分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好的服务,可有效地促进用户的需求,并能在周到的、人性化服务过程中,根据反馈信息不断地完善所提供的服务和提高服务水平。时刻为用户的需求着想,在满足用户的需求中开拓服务市场,扩展服务领域,是农机推广机构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在市场竞争环境中奠定社会功能地位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刘慧 《农电管理》2022,(5):68-69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电网是供电企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电力供应的物质基础,在促进经济发展、保障工业、服务民生等方面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各地经济结构调整的加速和社会建设的转型,全社会用电需求持续保持增长态势,各电压等级电网建设加快推进。与此同时,电网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维权呼声不断高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经济、科技、政治和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有效推动了我国的城市化建设,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使城市用水需求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变化趋势。水资源需求以及生活环境的不断增加使城市水资源利用的深度、广度以及速度等受到了一定影响,而水资源的利用结构也随之发生了明显变化。为了进一步分析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结构变化的关联性,本文引入灰色关联分析法,以M市为例,通过对M市的城市化及其水资源利用结构的关系进行研究,对城市化水资源利用结构的变化关联作了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1.
用水结构反映了一定时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差异,选取海南省2000~2016年用水数据,运用信息熵理论研究分析海南岛屿用水结构时空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近17年以来,海南省用水结构信息熵总体呈上升趋势,用水系统的稳定性和均衡性增强;(2)用水结构空间演变呈现显著的区域性差异,信息熵值从中部山区向四周沿海地区逐渐增大,用水结构系统的稳定性从中部山区往四周,特别是向南北两端增强,与其独特的岛屿地形地貌、水资源禀赋及经济社会发展特点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12.
浅析我国国际收支失衡的现状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瑞凤  李玲 《湖南农机》2007,(11):155-156
我国国际收支形成的双顺差盈余,国际收支不平衡矛盾加深,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为转变经济和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改变贸易顺差格局,就应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医疗、社保制度,扩大内需,建立以内需主导的市场消费体系,引导资金有序流出;才能保证我国国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在农业中的广泛应用,推动了农业农村现代化和智慧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业经营主体对科技与知识的旺盛需求,农业知识服务成为农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解决现有农业知识分散无序、更新不及时、面向经营主体的知识服务不平衡、供需脱节等问题,本文总结分析了国内外农业知识服务的研究与实践现状,提出了一套基于农业全产业链、按照农业数据的全生命周期、面向农业经营主体的农业智能知识服务体系框架,设计了基于智能物联网(Artificial Intelligence & Internet of Things,AIoT)的农情感知与大数据汇聚治理、基于知识图谱的农业知识组织与计算挖掘,以及基于多场景的农业智能知识服务三个层次。文中归纳了包括空天地AIoT全维度农情感知、多源异构农业大数据汇聚治理、知识建模、知识抽取、知识融合、知识推理、跨媒体检索、智能问答、个性化推荐技术、决策支持等农业智能知识服务涉及的关键技术,并举例了其研究应用。最后从农业数据获取、模型构建、知识组织、智能知识服务技术和应用推广等方面探讨了未来农业智能知识服务的发展趋势及对策建议。总结发现,农业智能知识服务是破解当前农业知识服务供需矛盾,实现跨媒体农业数据到知识的跨越,推动农业知识服务向个性化、精准化和智能化升级的关键,亦是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4.
在世界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能感受到国家各行业对英语需求的日益膨胀,伴着这种需求接踵而至的便是英语教学中师生共同肩负的重大使命与责任.学好英语,课本上的知识固然重要,可当代社会更需要对英语具有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导入西方各领域的文化背景知识就成了当代英语教学的一大关键.本课题以提高英语学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为研究目标,通过论述将西方文化知识导入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和可行措施,从而论证了文化背景知识对学者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对当代英语教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基于分类框架结构的汽车故障诊断专家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在Windows环境下开发的具有人工智能及多媒体技术的汽车诊断专家系统。重点介绍了在建立该系统时,基于分类框架结构的知识表示,知识获取和推理方法。通过多次试用,证明采用分类框架结构来表示汽车的功能性故障具有层次分明,推理过程简单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建立农业机械化知识管理系统,目的是为了农业机械化工作者方便、快速获得农业机械化相关信息和知识。规划出了农业机械化知识库的组成,根据建立的农业机械化知识管理系统目标,对系统进行了需求分析,提出了农业机械化知识管理系统未来运行模式和访问模式。利用SQL SERVER数据库技术、ASP.NET和CSS等信息技术建立了农业机械化知识门户和交互功能。通过TPI专业数据库制作系统进行数据资源库建设,规划出数据资源库流程。  相似文献   

17.
为了满足小型啤酒坊、酒店及家庭对自酿鲜啤酒的生产需要,研制了一种与小型啤酒生产线配套使用的麦芽辊式破碎机。通过solidworks建模运动仿真和生产试验证明,该机生产效率高,破碎效果好,结构紧凑,运转平稳,安全性好且整机振动小,噪音低。满足了市场需求,提高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8.
以拉萨河下游河谷地区为研究对象,依据1989-2010年拉萨、墨竹工卡气象站气象资料和Landsat卫星遥感影像提取的主要作物(青稞、冬小麦及油菜)种植面积,计算不同典型年份研究区总灌溉需水量;结合拉萨水文站1989-2010年径流序列资料,分析区域灌溉用水的供需平衡.结果表明:拉萨河谷地区的种植模式以粮食作物为主,河谷区种植面积在1990-2010年间增长约8%,作物种植结构没有发生显著性的变化.农作物种植面积的增加引致灌溉需水量大幅度增加,2010年的灌溉需水量达到16亿m3,比1990年增长约35%,青稞为灌溉需求最大的作物.河流径流量及灌溉用水需求的季节性变化存在差异,每年4-6月灌溉供需关系较为紧张,灌溉量占径流量近10%~20%,每年12月至次年4月正值河流枯水季,尽管该期间灌溉需水量较低,但对水资源造成的压力也是不容忽视的.拉萨河谷地区水资源供需关系较为紧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