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对河北某免疫鸡场采集疑似感染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鸡的肺脏进行病毒分离,并通过鸡胚接种和全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对分离病毒进行鉴定和遗传变异分析。分离到1株IBV,命名为CK/CH/HD/190716,该病毒接种鸡胚后可产生IBV特征性的侏儒胚。该病毒基因组总长为27 680 bp,其中Ploy A尾含有16个A。将分离株基因序列与不同基因型的IBV毒株进行同源比对,构建遗传进化树进行基因分型,证实该毒株属于QX型。选取我国分离的14株QX型IBV与之比较同源性,发现该型病毒全基因组的同源性在93%~97%,但是5a基因的同源性最低,只有80%,表明IBV各基因之间的进化具有显著差异。随后通过多个重组软件分析证实,该毒株的1a基因部分区域由QX型野毒KX425847和KU317090重组产生。本试验揭示了我国流行的QX型IBV存在基因多样性,需要对该型病毒的遗传演化进行密切监测。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变异情况,对2018—2019年多次发生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的广西某公司发病鸡群进行IBV的分离鉴定,并对分离株进行S1基因序列测定、同源性、系统进化树和重组分析。结果显示:共分离到5株IBV,其S1基因核苷酸相似性为85.2%~99.9%;5株IBV中3株S蛋白裂解位点为HRRRR,2株为RRFRR;2018年分离的2株IBV属于LX4型中的QXⅡ亚型,与疫苗株QXL87处于同一个分支;2019年分离的3株IBV为LDT3-A型,且均为重组毒株,来源于分离株GX-YL161022(QXⅡ亚型,主亲本)与参考株CK/CH/LSC/99I(次亲本)的重组。研究表明这5株IBV主要为LX4型毒株及其参与的重组株,未及时免疫与流行株基因型相同的疫苗以及重组导致的变异可能是造成该养殖场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调查辽宁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流行及遗传演化情况,从辽宁某鸡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料中分离得到1株病毒,经分子生物学检测、鸡胚矮小化试验、新城疫病毒血凝特性干扰试验和动物回归试验,确定该毒株为IBV,并命名为CH/LN/2019。扩增该毒株S1基因并进行序列分析发现,分离株S1基因全长1 620 nt,编码540个氨基酸,S1蛋白裂解位点为HRRRR,属于基因Ⅰ型(QX型)毒株;同源性比对发现,分离株与基因Ⅰ型代表毒株QXIBV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最高,分别为95.6%和94.8%;与国内常规型疫苗H52、H120和Ma5毒株的同源性较低,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仅为77.2%~76.9%和75.4%~76.2%。本试验为辽宁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明确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分离株CK/CH/HD/171018的生物学特性,本研究对所分离IBV CK/CH/HD/171018株首先进行了HA检查阴性、侏儒胚阳性检查及致病性试验;随后设计了23对引物进行全基因组内部序列扩增及使用cDNA末端快速克隆技术获得3'和5'的精准序列,并与不同基因型的参考毒株全基因组进行同源性比对、构建遗传进化树进行基因分型及重组分析。结果显示:该毒株自然状态下无血凝性,接种SPF鸡胚可导致鸡胚发育迟缓并产生典型的侏儒胚现象,对3日龄SPF雏鸡的致死率为100%;CK/CH/HD/171018基因组全长为27 688 bp,结构为5'Cap-Replicase-S-3a-3b-3c/E-M-5a-5b-N-poly(A)3',其中3'有14个A;CK/CH/HD/171018属于QX基因型,该分离株在Gene1的2个位置有QX型野毒株和CK/CH/LSC/99I型野毒株的重组痕迹,属于QX强毒型IBV。本研究丰富了IBV的生物信息数据库,为进一步从分子水平研究IBV的流行情况、变异机制及致病特征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为跟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的流行及致病特性,2020年从安徽某蛋鸡场采集的发病鸡气管和肾脏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鉴定及致病性分析,确定该毒株为IBV,并命名为CK/CH/LAH/20-6。分离毒株可引起鸡胚发育受阻,呈现侏儒胚、蜷缩胚等特征性病变;S1基因检测及遗传演化分析表明,S1基因大小为1 620 bp,属于QX型毒株,与华南地区CK/CH/SHD/GM17-1分离株S1基因同源性高达99.9%;14日龄SPF雏鸡致病性试验结果表明,分离毒株可致雏鸡100%(20/20)发病,20%(4/20)死亡,同时可致气管和肾脏出现不同程度的病理损伤;排毒检测结果表明,攻毒鸡第3天气管及泄殖腔排毒检测率分别为95%(19/20)和85%(17/20),第21天排毒检测率仍达81.25%(13/16)和75%(12/16)。本研究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防控提供了新的流行病学数据,丰富了IBV的生物信息数据库。  相似文献   

6.
为分析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在我国的流行及变异情况,对2014年在辽宁省某发病鸡场分离得到的IBV毒株LN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和致病性研究。结果显示,LN株基因组全长27 672 nt。遗传演化分析结果显示,LN株与国内代表流行株QX型IBV具有较近的遗传进化关系,与H120等常用疫苗株及其他经典毒株进化关系相对较远;LN株对3周龄SPF鸡有较强的致病性。提示:目前与H120等疫苗株差异较大的IBV毒株仍在我国流行,养殖生产中需要重视对这一类型毒株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于雷 《中国兽药杂志》2015,49(11):17-20
2015年1月从安徽省某疑似患鸡传染性支气管炎鸡场中分离到一株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命名为AH1/15株,使用特异性引物对AH1/15分离株S1基因进行扩增、克隆及序列测定,并将其与国内外流行株及参考毒株进行比对。结果显示,IBV AH1/15株S1基因全长为1638 bp;同源性分析结果发现,AH1/15株与国内外疫苗毒株核苷酸同源性为57.0%~59.6%;遗传进化分析结果发现,AH1/15株与国内外主要疫苗株以及流行的LX4型毒株亲缘关系较远,与近几年国内分离的CK/CH/GX/NN11-4、CK/CH/GD/CG11、CK/CH/SD09/005等毒株亲缘关系最近。结果表明,AH1/15是一株不同于疫苗株和流行株的变异株。  相似文献   

8.
以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S1基因比较为基础,分析了IBV tl/CH/LDT3/03型毒株与中国其他流行IBV毒株之间的关系,选择5株代表3种基因型的毒株进行动物免疫攻毒试验,以发病率、死亡率、抗体产生及在不同脏器中的病毒检出率作为指标来评价异种毒株对tl/CH/LDT3/03株的保护性。结果显示,同种致弱毒株对tl/CH/LDT3/03强毒株具有良好的保护性,而异种毒株对tl/CH/LDT3/03强毒株的保护性低。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2018年生产鸡群中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遗传变异情况,对分离自山东、四川的7株IBV的S1基因进行了克隆、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QX型是目前山东省鸡群中IBV流行的主要基因型;而四川分离株与QX基因型中的BJY株同源性最高,核苷酸同源性为86.6%,氨基酸同源性为85.2%;且7株分离株与常用疫苗株H120、H52、M41、W93、491等同源性普遍较低,变异较大,可能原因是在长期使用活疫苗免疫的背景下,这种免疫选择压造成了生产现场野毒株的主要基因变异。此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的结果对指导临床防疫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于2020年从广东省部分地区疑似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感染的病料中分离到7株病毒,对分离的病毒进行S1及N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这7株分离株S1基因与我国常用的MASS型疫苗株H120之间核苷酸相似性为77.3%~81.9%,氨基酸序列相似性为75.2%~80.2%;N基因与4/91、H120疫苗株核苷酸相似性均为85.9%~89.1%。上述结果表明,流行株与经典疫苗株之间的序列差异较大。S1与N基因遗传进化分析显示:7株IBV中5株的S1基因属于GI-19(QX-type),2株分别属于GI-22(CK/CH/LSC/99-type)和GI-28(LDT3-type);6株N基因属于LX4-type,1株属于CK/CH/LSC/99-type。这7株IBV主要以QX-type为流行株,其中有3株发生了重组。这说明目前广东省主要流行QX-type毒株,但基因重组发生频率高,本研究为加强广东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的免疫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