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选择贵州典型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样地调查法,对不同海拔的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密度特征和种群密度特征,以及群落密度和调查样点共有种与海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喀斯特山地草地植物群落属性是种群属性的综合效应。  相似文献   

2.
张立志  葛玉祥  袁德生  戎可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398-4399,4462
[目的]研究松鼠种群动态特征及其对食物因素的响应机制。[方法]2007~2012春、秋季分别在红花尔基樟子松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用样线法开展松鼠种群调查,同时收集樟子松结实量数据。[结果]樟子松结实量对松鼠春季种群密度有显著影响。红花尔基保护区松鼠的种群密度处于持续下降中。[结论]食物资源变化对松鼠的种群密度有显著影响,需要对松鼠种群密度动态开展持续的监测和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伊犁昭苏不同海拔地段鸭茅在自然生长条件下群落特征的变化.[方法]利用群落植物重要值、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产量指标,比较分析海拔1 800、2 000和2 200 m草地群落植物组成与群落数量特征的变化.[结果]研究区鸭茅群落的种类组成与鸭茅种群数量特征,在不同海拔地段呈现明显差异.在海拔2000m,草地群落植物组成的高度、盖度、密度和地上生物学产量的值都呈现最大,其中鸭茅种群的各项数量指标也达到最大.[结论]乌孙塔乌山山地,海拔2000 m区域是鸭茅最适宜生长地;海拔对鸭茅群落的分布、种类组成与数量特征影响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三峡水库巫山段消落带植被建设试验示范区,按照海拔梯度设置监测样带,定位观测香附子的形态性状、种群密度及种群生物量变化,并揭示其对消落带水陆生境变化的生态适应性及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消落带中浅水位区(海拔155~170 m)香附子的植株高度、叶片长度等均显著高于深水位区(海拔155 m以下)和未淹区(海拔170 m以上...  相似文献   

5.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采用野外样线样方调查和调查因子整理统计分析的综合方法,对饰纹姬蛙种群分布区域和密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饰纹姬蛙一般10月陆续进入冬眠期,次年惊蛰过后相继苏醒,4月以后逐渐抱对产卵。稻田分布密度较大,低海拔种群密度高于高海拔,分布海拔区间在500~1 650 m之间。食物有蚂蚁、白蚁和小型昆虫。平均产卵量为225粒;孵化期7 d;蝌蚪期70 d;2年长成成体。稻田是蛙类的最佳栖息地,保护好稻田是有效保护饰纹姬蛙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对长白山北坡7个海拔高度(600、800、1 000、1 200、1 400、1 600、1 800 m)蓝靛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种群分布情况进行全面踏查的基础上,选择其连续分布的地段作为试验区,自海拔600~1 800 m设一条样线,采用梯度格局法,每间隔200 m设样地对植被高度、胸径等各项指标进行调查分析。编制蓝靛果忍冬种群的生命表和存活曲线,阐明不同海拔蓝靛果忍冬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长白山北坡蓝靛果忍冬种群属于稳定至衰退型种群。随着海拔升高,该种群生存能力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海拔1 000 m以上种群存活量明显减少。蓝靛果忍冬基株种群在海拔1 400~1 600 m介于DeeveyⅠ型和DeeveyⅡ型之间,其他海拔地区种群均趋于DeeveyⅠ型。由于海拔高度的不同,蓝靛果忍冬种群呈现出不同的结构特征,低海拔地区年龄结构以幼苗为优势特征,高海拔地区缺少幼苗,表明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在不同海拔地区对种群结构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苹果小吉丁Agrilus mali Matsumura自然种群在天山野苹果林的发生及其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 基于17块天山野苹果林标准地,以苹果小吉丁为研究对象,研究天山野苹果林生态系统中海拔、坡度、坡位、坡向等立地因子和林分郁闭度、林分密度、野苹果比例、树种丰富度等林分因子对苹果小吉丁种群影响效应等,构建预测模型。【结果】 海拔>1 400 m的林分内平均虫口数量最低,仅为0.49头/m样枝,1 250~1 299 m平均虫口数量最高,达到1.26头/m样枝。随着样地坡度的增加,苹果小吉丁种群数量逐渐降低,缓坡(6°≤坡度≤15°)林分的平均虫口数量最高,达到1.24头/m样枝,显著高于陡坡(26°≤坡度≤35°)的0.39头/m样枝(P<0.05)。林分郁闭度为0~0.29的林分虫口数量最高,达到1.44头/m样枝,显著高于郁闭度为0.30~0.49和0.50~0.79的林分(P<0.05)。林分密度<0.11的稀疏林分平均虫口数量最高,为1.5头/m样枝。海拔和坡度偏相关系数绝对值较大,分别为0.598和0.542,是苹果小吉丁虫口数量的关键影响因子,两者与平均虫口数量的关系达到显著水平(PX1=0.031;PX3=0.047;均小于0.05)。由海拔(X1)、坡度(X4)与苹果小吉丁虫口数量(Y)建立的多元回归模型为:Y=5.541-0.003X1-0.033X4。经F检验该线性回归预测模型达到显著水平(F=12.021,df=2,16,P=0.001)。将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平均差异度为0.193;对实测值与预测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海拔和坡度是影响苹果小吉丁种群数量的关键因子,其次为坡位,而林分郁闭度、林分密度、坡向、野苹果比例和树种丰富度对苹果小吉丁种群数量的影响作用稍弱,均为非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
武夷山米槠种群数量动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米槠种群数量动态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米槠种群基本属于进展型或稳定型,幼龄级个体多,中老龄级个体少.不同海拔的种群密度存在差异,其中C种群密度最大;静态生命表显示,种群在Ⅰ、II径级时死亡率较高,随着年龄增加,死亡率逐渐降低,但到了Ⅳ、Ⅴ径级,由于生理衰老死亡率又上升;种群期望寿命在II、Ⅲ、Ⅳ径级较高,随着年龄增加,期望寿命逐渐下降;不同海拔的米槠种群的存活曲线均接近于Deevey Ⅲ型.米槠种群动态是环境因素与生物学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大气湿度、光照和土壤有机质等影响较大.在武夷山自然保护区,米槠种群应该以保护为主,适当抚育的措施,促进群落持续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掌握鹦哥岭自然保护区区域药用植物资源种群空间分布特征。【方法】通过样方调查,并利用种群空间分布分析方法对研究区域的药用植物资源种群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低海拔A1的药用植物种群资源是趋近随机分布的均匀分布。随着海拔升高,A2、A3以及A4 3个样地药用植物种群资源具有典型的集群分布特点。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番阳片区共有药用植物29科38属46种,分别占总植物科数的61.7%、属的46.9%和种41.4%。低海拔地区药用植物种数比例占植物总数57.4%,科数占植物总科数66.7%,均比高海拔地区药用植物所占比高。物种丰富度随着海拔升高的变化呈现下降-升高-下降的规律。多样性则反之,多样性指数随海拔升高则表现为升高-下降-升高的规律。海拔较高的A4样地物种丰富度较低,但是多样性较高。【结论】鹦哥岭自然保护区番阳片区拥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尤其低海拔立地条件较好的地段拥有更加多样的药用植物,但低海拔热带林更容易受干扰和破坏,需要给予更多的关注和更大的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和分析软紫草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种群密度随海拔的变化关系,测定和分析其分株根颈的直径之和(以下简称根粗)与总根质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野外调查,选取5个10 m×10 m的软紫草样地,定位每个株丛的坐标,用点格局方法中的Ripley K函数分析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用回归函数分析根部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1)软紫草在伊犁地区主要分布于昭苏和特克斯两县的2 500 m以上高寒山区;(2)软紫草在分布范围内的较低海拔呈集群分布,在中海拔呈随机分布,而在高海拔呈随机-聚集-随机分布的特征;(3)样地内种群密度与海拔呈极显著的二次函数(R~2=0.952 0,P0.01),在海拔3 000~3 100 m处种群密度最大,低海拔阳坡未见分布,阴坡、乔木和灌木下未见分布;(4)软紫草株丛的根质量与根粗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相关性(R~2=0.953 9,P0.01)。【结论】空旷阳坡是软紫草存在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种群的随机或集群分布格局可以指导野生抚育或仿野生栽培地点的选择;其株丛的根质量与根粗之间成显著性线性相关,意味着可以通过测量生活株丛总根粗估算其根的储量。  相似文献   

11.
曾洪学  王俊  屈兴红  曾洪云  关雅静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5):4501-4504,4506
以六盘山区分布的伏毛铁棒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它的生态分布格局及其生态适应特性。结果表明,受光照、土壤类型、海拔高度以及温度的影响,伏毛铁棒锤分布于海拔2 300 m以上的山地,分布区的生境多为空旷、光照良好的高山草甸,在个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光照、土壤类型及温度等环境因子要求较为严格,种群呈聚集分布格局,伴生植物以菊科、禾本科植物为主,分布于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群落之间相异性较小;阳坡居群的群落密度、盖度和生长状况均优于阴坡。  相似文献   

12.
于2011年至2013年,调查黑龙江黑河地区黄褐天幕毛虫监测样地的立地因子和林分因子,分析立地因子和林分因子及生物多样性指数对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的影响。单因素方差分析与Tukey检验表明,阴坡黄褐天幕毛虫口密度显著高于阳坡、半阳坡、半阴坡的;海拔301~400 m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显著高于海拔401~500 m和501 m以上的;郁闭度0.5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显著高于郁闭度0.4、0.6、0.7的,郁闭度0.6的平均虫口密度显著高于郁闭度0.4的;蒙古栎比例60%以上的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显著高于0~29%和30%~59%的。坡位、坡度对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无显著影响。中坡位、阴坡、斜坡、海拔301~400 m、郁闭度0.5、蒙古栎比例高于60%条件下,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最大,上坡位、半阴坡、缓坡、海拔高度501 m、郁闭度0.4、蒙古栎比例30%~59%条件下,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最小。相关分析显示,坡位、坡向、郁闭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对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呈正向影响,坡度、海拔、蒙古栎比例对黄褐天幕毛虫平均虫口密度呈负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利用主成分和聚类分析对我国11个地方鸡品种(白耳鸡、藏鸡、大骨鸡、河南斗鸡、固始鸡、狼山鸡、鹿苑鸡、丝羽乌骨鸡、仙居鸡、萧山鸡、北京油鸡)的体尺、体重和生态特征资料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跟表明:主成分分析选取前3个特征值作为3个主成分(占总信息量的88.659%),并根据各品种的前3个主成分值计算相似系数,进行聚类分析,11个地方鸡品种可划分为高海拔型和低海拔型两类,这说明生态因子亦是品种分类中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长江北岸润扬大桥附近受人为活动影响程度不同的3种生境内植物群落组成、群落特征、野生大豆种群特征等。结果表明,人为活动对群落组成、群落特征、野生大豆种群特征等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群落高度、芦苇密度与野生大豆密度、野生大豆高度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相关性;野生大豆密度与群落高度、芦苇密度之间存在0.05水平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野生大豆高度与群落高度、芦苇密度间均存在0.01水平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表明群落高度和芦苇密度明显影响野生大豆种群特征。  相似文献   

15.
从人口经济密度、乡村人口控制、生态适度人口与现实人口密度之比和农业人口比重等4个方面入手,分析了西部农村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认为由政府主导实施西部农村人口向江河湖库灌区收缩和分层次向农村城镇转移战略,是减轻西部资源环境压力和农村人口致富的最好方案。  相似文献   

16.
部分地方鸡种蛋品质与生态环境的聚类和主成分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2种聚类方法对我国11个地方鸡种的蛋品质和生态环境的资料进行分析。多元统计分析10项指标的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选取前3个特征值作为3个主成分(占总信息量的93.17%),根据各品种的10项指标值计算相似系数进行聚类,结果表明,2种聚类方法均可将11个地方鸡品种划分为高海拔型和低海拔型两类,这说明了生态因子也是品种分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7.
部分地方鸡品种体量及生态特征的多元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我国11个地方鸡品种的体尺、体重和生态特征的资料进行了多元统计分析。单独对6项体量指标进行聚类的结果表明:我国11个地方鸡种大致可以分为大型鸡、中型鸡和小型鸡3类;多元统计分析12项指标的结果表明,主成分分析选取前3个特征值作为3个主成分(占总信息量的88.659%),根据各品种的前3个主成分值计算相似系数,并用最短距离法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1个地方鸡品种可划分为高海拔型和低海拔型两类,这说明了生态因子亦是品种分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基于CLUE-S模型的别拉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别拉洪河流域为研究区,根据3期(1986年、200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结合道路、河流、居民点、湖泊、沟渠、海拔、坡度、坡向、人口等驱动因子,运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具有决定作用的驱动因子,然后构建了模拟别拉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CLUE-S模型,动态模拟了该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模式。结果表明,人口密度、坡度和海拔是影响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经检验,CLUE-S模型模拟取得了较为理想的结果,在基本单元(300 m×300 m栅格)的水平上,模型对研究区2000年和2005年土地利用分布格局模拟的总体精度分别达到78.45%、90.93%,Kappa指数分别为0.74、0.89。这说明模型具有成功模拟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9.
中国野生苎麻搜集、整理、研究报告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江西农业学报》1999,11(1):1-8
1995~1998年,从φN(18.8°~34.2°)、λE(101°~121°)之间,在我国长江流域及以南14个省(市)、自治区、34个县(市)搜集到荨麻科野生资源222份,其中苎麻属130份,分属20个种6个变种。建立了中国野生苎麻种质资源圃,保存野生苎麻种质8个种4个变种共77份材料和荨麻科其它9个属野生资源34份材料。根据形态特征,将已搜集到的苎麻野生资源划分为腋球苎麻组、苎麻组、序叶苎麻组、大叶苎麻组四个组。野生苎麻的种群分布与海拔高度有关,按其生态适应性特点分为湿生性种、湿中性种、半阴湿性种和旱性种四大生态类型。来自于不同地域、不同气候和生态环境的野生苎麻,易地保存成活率偏低,建圃保存时要从水、气、光、温等多方面创造有利条件,满足其终年生育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