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植物学”实验课互动合班教学模式入手,探讨互动合班教学环境下“植物学”实验课“双主”互动教学模式的效果及可行性方案,为改革传统单班授课模式提供试验依据.互动合班教学模式增进了学生参与度,充分体现了“双主”思想,并增加了课堂乐趣,达到师生随堂交流与共鸣的效果,提高了教师辅导实验操作的效率,减轻了教师的负担,实现了同时与多人近距离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森林培育不仅涉及森林生态系统,还涉及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等,是一个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系统。“森林培育学”是林学和水土保持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作为一门需要处理多个系统相互关系的课程,其教学过程十分需要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为此,开展了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参与式教学,将系统思想融入“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的研究和实践。首先,以系统思想为指导对“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性整合;其次,在分析参与式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参与式教学的问题设置和学生的参与途径;再次,对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的身份和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并探讨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最后,通过改革课程教学评价方式,强调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围绕森林培育把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体系,进而最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3.
培养适应和引领未来林业发展的新型人才是新林科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林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是西南林业大学林学、森林保护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其教学内容与山水林田湖草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以及生物安全密切相关。针对该课程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据学科交叉融合的需要以及研究的前沿进展,进行教学改革探索:(1)优化课程的教学内容,将植物-有害生物-有益生物-环境关系整合成一个功能完善的森林生态与资源管理体系,以实现有害生物调节与控制的协调统一;(2)采用翻转课堂、虚拟仿真、林间实训等多元混合式教学探讨问题成因,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建设多学科、多方向交叉融合的教学团队,丰富课程内容,激发学生对林学及相关专业的探求欲,提高教学效果。实践证明,改革后的课程教学效果良好,教学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高,教师的教学和科研能力亦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4.
围绕国家能源发展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近年来国内很多农林高校陆续新增了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生物质能源科学与工程等专业,“生物质化学”理论课及“生物质化学”实验课是新增专业的两门重要主干课程,在生物质新能源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对比美国、日本等高校相关农林专业“生物质化学”实验课程教学现状,分析发现国内高校普遍存在实验课时严重不足,教学内容不系统,实验分析方法落后,实验室建设、管理不完善,实验教学形式和课程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这些不仅直接影响“生物质化学”理论课的教学和学生动手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关系到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兴趣的提高和科研能力的培养问题。提出了如下改进对策:推进教学大纲的更新修订,充实完善实验课程内容;改变传统教学形态,采用探究、互动的教学模式;加强实验室建设,打造资源共享实践教学平台;创新实验课成绩评价方法,注重实验过程管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提升“生物质化学”实验课程的难度和深度,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以期为国内高校“生物质化学”实验课程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流域管理学”课程是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自然保护区等专业的核心选修课程,也是林学一流学科的骨干支撑课程之一。针对“流域管理学”课程教学内容繁多、课时有限、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互动教学等问题,文章基于“学习金字塔”理论,围绕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互动3个方面开展了提升“流域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的实践探索:(1)从细分理论基础与实践知识、引入国内外学科和行业的最新科研成果等方面优化教学内容;(2)利用互联网手段整合教学内容,增强学生应用实践体验,强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记忆,改进教学方法;(3)推进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加大互动教学力度。实践结果表明,学生对课程的整体满意度较高,达到了提升课程教学质量的目的,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了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独立思考和科学思辨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概念图”作为一种图形化的认知工具,能有效辅助学生识别关键问题,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构建相应的知识体系;能使教师针对学生掌握的情况实时调整教学进程,提高教学效率。针对“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单一,教师难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学生缺少学习的主动性,难以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等问题,以课程核心章节“法正林”为例,探讨了“概念图”教学法在“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途径:首先,学生针对课程核心章节编制概念图,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其次,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完成概念图的构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最后,通过小组协作进一步完善概念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概念图”教学法在“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中应用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促进了教学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园林设计”是园林专业的必修课,该课程综合性强,对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要求高.针对“园林设计”课程传统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以“现代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一章教学为例,探讨了增强“园林设计”课程教学效果的7条途径:即完善课程体系、丰富教学手段、在现有的实验课模式中加入互动式教学、将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手工制图相结合、进一步完善考评制度、发挥地方农林院校的优势、重视学生的调研成果,以此来提高教学成效.实践证明,经过教学改革,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所增加,教学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与课程的建设与改革密切相关。优秀的专业素养表现为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良好的科学精神和态度,较强的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与沟通能力。针对"森林有害生物控制"课程的教学现状,对"森林有害生物控制"课程教学提出了改革建议:首先要改革课程内容,注重学生理论水平与专业技能的共同提高;其次要借助网络教学平台,加强对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第三,要以科研项目促进教学,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还提出要对学生专业素养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研究,为学生专业素养的提升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
该文从高等职业教育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出发,结合“森林有害生物控制技术”课程的特点,将项目教学法引入到课程教学实践中,试图通过解决学生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来实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建立课堂教学与社会生产的联系,使高职学生的学习更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项目教学法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使学生的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充分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能力、协作和互助能力、交际和交流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使高职教育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林业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10.
由于“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涉及学科范围广、教学内容多以及具有边缘性、综合性、实践性强等特点,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课程的教学需求,因此案例教学是实现“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针对“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的特点,结合新的教学目标,分析了“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明确了开展案例教学的基本环节及意义。在“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教学中引入水污染控制案例、大气环境规划案例、土壤污染修复案例,通过案例引入提升了学生对“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的认知,明确了“环境规划与管理”课程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作用。教学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法实施后学生的各项指标均有较大的提高,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国际结算”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的要求都比较高,该文提出建立多层互动式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非常重要。多层互动式教学模式以综合型教学模式作为理论基础,探索多层次互动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引导学生在课程的学习中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实现教师与学生互动、学生之间互动、课内讲解与课外自学互动以及理论与能力互动等多层次互动。通过教学各环节改进,课程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新林科建设背景下,“动物学”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在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分析动物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对动物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动物学实践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节;动物学实践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不够紧密;动物学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够完善等。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在动物学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包括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动物学思维;改变实验课的授课方式;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课程实践教学;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改革动物学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动物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增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3.
翻译课程互动教学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以教师传授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为主,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对于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培养学生的双语文化意识、思维能力收效甚微。该文作者借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翻译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探讨,提出“翻译课程互动教学模式”,认为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互动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数学质量。在这一模式中,“互动”贯穿于整个翻译教学过程,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生生、课内以及课外全程互动,着力于培养学生的翻译意识,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  相似文献   

14.
森林培育不仅涉及森林生态系统,还涉及自然系统、社会系统等,是一个多方面和多层次的系统。"森林培育学"是林学和水土保持等专业的主干课程,作为一门需要处理多个系统相互关系的课程,其教学过程十分需要以系统思想为指导。为此,开展了采用以问题为导向的参与式教学,将系统思想融入"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的研究和实践。首先,以系统思想为指导对"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了系统性整合;其次,在分析参与式教学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参与式教学的问题设置和学生的参与途径;再次,对教师在参与式教学中的身份和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并探讨了提高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最后,通过改革课程教学评价方式,强调对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情况的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围绕森林培育把各方面的知识融会贯通、形成体系,进而最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相似文献   

15.
“植物造景”是风景园林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针对该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课程定位狭窄、课程设置与其他课程衔接不紧密、教学组织方式不合理等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教学改革建议。首先,根据当前社会的需求,拓展“植物造景”的课程定位,使其从美化点缀环境上升到关注人类环境问题的大尺度上;其次,根据“植物造景”课程培养方案,优化课程设置,调整课程的先后顺序及课程组成来满足教学目标;再次,根据新的课程设置,调整“植物造景”课程教学组织方式,使“植物造景”实验课授课与理论课授课并重,并拓宽实验课授课的内容;最后,完善“植物造景”课程教学方法,在理论课上采用案例教学,在实验课上开展案例实地调查及实际项目训练。总结了教学改革后取得的教学成效,包括优化了课程教学体系、形成了高水平教学团队、建立了教学资料库、增强了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概述了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状分类现状及进展,分析了网络森林医院系统中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状分类存在的问题,对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状分类提出了改进建议,并对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状编码化管理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17.
“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的优化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森林培育学”是林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效率对于提高林学专业学生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该文针对目前“森林培育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优化其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实践技能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阐述了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森林有害生物的生态控制技术与措施   总被引:22,自引:5,他引:22  
从森林生物灾害与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关系、森林病虫害防治历史、社会对森林病虫害防治策略的需求出发,论述了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的新策略一生态控制,定义了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分析了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的理论基础和特点,对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技术及其措施进行了讨论,包括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技术途径——森林生态系统分析与设计,森林生态系统建立,森林生态系统维护(监测、风险分析、预测、决策、维护方案的编制与实施),森林生态系统更新与重建;生态控制措施一立地调控措施,林分经营管理措施,寄主抗性利用和开发措施,生物控制措施(生物(源)农药、生物肥料、天敌利用包括病原微生物和天敌昆虫),信息素控制措施,应急调控措施(以环境协调性农药控制为主,兼用低毒高效化学农药)等。最后对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及其适用条件进行了评价,认为森林有害生物生态控制是未来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的主要方向,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9.
“森林经理学”是林学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在传统的以木材为中心的森林永续利用转变为以生态环境服务为中心的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新形势下,“森林经理学”教学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浙江林学院以“森林经理学”课程建设为核心,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改善教学条件等措施,全面推进“森林经理学”的教学改革,并取得明显成效,对提高林学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案例教学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界的重视。从高校审计学开展案例教学的必要性出发,指出案例教学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审计学”课程的兴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将其他相关学科知识与“审计学”课程有机结合;能够促使审计教师加强学习,提升业务素质。同时对审计案例库的建设、案例的课堂讨论、案例教学的总结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最后就审计案例教学中教师素质问题、案例教学法和传统教学法的关系问题及审计案例教学的成绩评定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