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正>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一3)是单股负链RNA病毒目、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亚科、呼吸道病毒属的成员,是引起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的重要病毒性病原之一。1959年Reisinger等([1])在美国首次从牛体分离到此种病毒,随后世界许多国家都从牛羊身上分离出该病毒,我国内蒙古、黑龙江、山东、新疆等地普遍流行。BPIV-3感染导致的牛副流感病是牛群的一种常发病,且BPIV-3感染时常伴有混合感染和继  相似文献   

2.
我国牛群中普遍存在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的感染,严重危害着我国养牛业的发展。本文简要介绍了BPIV3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病原学、致病性、诊断技术和疫苗研发以及防控技术7个方面的内容。研究表明,开发出有效疫苗是控制BPIV3的理想手段,对预防由BPIV3引起的牛呼吸道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建立检测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BPIV3)3种基因型的多重RT-PCR方法,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BPIV3 3种基因型病毒株的HN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建立多重RT-PCR方法。结果显示,方法可同时扩增出BPIV3A型150bp、B型253bp和C型342bp的特异性片段,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牛支原体、牛布鲁氏菌、羊布鲁氏菌、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和B型均无交叉反应,A、B、C基因型BPIV3最低阳性质粒检测量分别为0.89×104、0.92×104和1.53×104拷贝/μL。本试验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操作方便、特异性强,应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可快速检测BPIV3 3种基因型。  相似文献   

4.
牛呼吸道疾病的病原学与防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牛呼吸道疾病的出现多是由牛疱疹病毒1型(BHV-1)、牛呼吸道合包体病毒(BRS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牛冠状病毒(BCV)、牛支原体、出血性败血性巴氏杆菌等病原的单独或混合感染造成的。文章针对这几种病原的病原学及相应的防制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新疆某集约化牛场1~6月龄犊牛群中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的感染情况,对采集的60份犊牛鼻拭子样品进行RT-PCR检测、病毒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测序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样品中BPIV3核酸阳性率为11.67%。从核酸阳性样品中分离获得1株BPIV3,并命名为XJ21032-1(45),其基因组全长为15 512 bp;遗传进化分析表明,XJ21032-1(45)属于BPIV3 B基因型,该分离株与澳大利亚的BPIV3 B基因型参考株Q5592(EU277658)的同源性最高为93.4%。本研究成功分离得到了1株B基因型BPIV3,证实B型毒株在我国的存在和流行,为BPIV3疫苗研发提供了原材料,也有助于我国BPIV3分子进化规律及溯源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为了确定引起绵羊呼吸道传染病的病原,本研究于2019年对一患急性呼吸道疾病死亡绵羊的病料进行了病毒分离,从其胸腔积液中分离到一株绵羊副流感病毒3型(OPIV3),命名为PE2019株。该病毒能够在MDBK细胞上增殖,产生细胞圆缩、集聚成簇等为特征的细胞病变;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OPIV3 PE2019株为直径约300 nm的圆形粒子;经检测该分离株病毒滴度为10~(7.8)TCID_(50)/mL。分离株对小鼠和豚鼠的红细胞血凝价均为164,不凝集鸡、兔、绵羊和牛的红细胞。参考山羊副流感病毒3型全基因组序列(MK091103),设计其N和M基因特异性引物,通过RT-PCR可从病毒细胞培养物中扩增到特异性片段,对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分离株N基因序列与山羊、牛和人副流感病毒3型参考株的基因同源性分别为84.0%、82.1%和78.8%,M基因序列与山羊、牛和人副流感病毒3型参考株的基因同源性分别为81.5%、78.4%和77.6%,OPIV3 N和M基因均为独立一个分支。本研究首次于国内分离到OPIV3,为了解国内OPIV3的流行情况及疫苗的研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2013年下半年至2014年3月,江苏多地育肥羊出现呼吸道症状为主的疾病。采集不同发病场鼻拭子和血清样品,检测呼吸道相关病原,在大部分样品中检测到副流感病毒3型。将阳性病料接种于MDBK细胞,连续传代5代,经RT-PCR和血凝试验检测证实分离到病毒,命名为JS2013。扩增完整的M基因,进行进化分析表明该毒株不同于牛和人副流感病毒3型,具有独特的基因特征。这是国内外首次报道山羊源副流感病毒3型的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8.
《畜牧与兽医》2016,(12):72-75
为调查新疆部分地区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的感染情况,从新疆石河子、奎屯、库尔勒、沙湾、阿克苏地区的5个规模化奶牛场采集1月龄以内犊牛鼻液206份,其中发病犊牛180份,相同日龄健康犊牛46份,通过采用抗原双抗体夹心ELISA的方法检测牛副流感病毒3型抗原,RT-PCR方法检测牛副流感病毒3型g M基因,并挑选不同地区的8株病毒进行序列分析比较其同源性,进行基因分型。结果:ELISA方法检测的感染率仅为2.43%,PCR方法检测的感染率为35.44%;扩增的M基因序列同源性为97.90%,与参考的BPIV3a亚型毒株的同源性为96.4%~99.6%,将其划分为BPIV3a亚型。本研究结果为新疆地区牛副流感病毒3型感染的防治与疫苗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建立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双抗体夹心ELISA(DAS-ELISA)检测方法,本研究采用纯化的病毒分别免疫小鼠与家兔,制备鼠抗BPIV3单克隆抗体(MAb)与兔抗BPIV3多克隆抗体(PAb)。以纯化的兔抗BPIV3 PAb作为包被抗体,鼠抗BPIV3 MAb作为检测抗体,采用棋盘滴定法确定DAS-ELISA的最适工作条件。结果显示,纯化的兔抗BPIV3 PAb与鼠抗BPIV3 MAb的效价分别为1:25 600和1∶12 800,均可与BPIV3病毒蛋白特异性结合。建立的DAS-ELISA方法捕获抗体最佳包被浓度为10μg/m L,37℃孵育1 h;检测抗体最佳工作浓度为2.5μg/m L,37℃孵育1 h;TMB室温显色30 min。判定的临界值为0.451。本研究建立的DAS-ELISA方法与牛轮状病毒、牛冠状病毒、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特异性较强。检测下限为10~3TCID_(50)。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10%,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利用该方法和RT-PCR对75份牛鼻拭子临床样品进行检测,两者符合率为94.6%。本研究建立的检测BPIV3的DAS-ELISA方法适用于兽医基层临床样品的大规模检测。  相似文献   

10.
为建立检测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BPIV3)3种基因型的多重RT-PCR方法,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BPIV3 3种基因型病毒株的HN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反应体系建立多重RT-PCR方法。结果显示,方法可同时扩增出BPIV3 A型150 bp、B型253 bp和C型342 bp的特异性片段,与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呼吸道合胞体病毒(BRS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小反刍兽疫病毒(PPRV)、牛支原体、牛布鲁氏菌、羊布鲁氏菌、牛源多杀性巴氏杆菌A型和B型均无交叉反应,A、B、C基因型BPIV3最低阳性质粒检测量分别为0.89×104、0.92×104和1.53×104拷贝/μL。本试验建立的多重RT-PCR检测方法操作方便、特异性强,应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可快速检测BPIV3 3种基因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部分地区奶牛场发生了以流黏性鼻液为主要症状的呼吸道疾病,经检测,排除牛支原体、牛巴氏杆菌感染。为探究其主要病毒性病原,从山东等4省(市)5家表现临床症状的奶牛场采集发病牛与无症状牛鼻拭子样品298份,开展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和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PCR检测。结果显示:发病奶牛场IBRV与BVDV阳性率分别为28.9%、7.1%,BPIV3未检出;发病牛与无症状牛IBRV阳性率分别为42.6%、10.9%,BVDV阳性率分别为11.3%、1.6%;IBRV、BVDV混合感染率为5.7%,IBRV、BVDV混合感染占IBRV总感染数的19.8%,占BVDV总感染数的81.0%。结果表明,引起这些奶牛场呼吸道症状的主要病原可能为IBRV、BVDV,且混合感染较严重。本研究为奶牛场呼吸道疾病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目前山东东部地区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病毒、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副流感病毒3型这4种病原的感染情况,为疫病防控提供依据,从山东潍坊、烟台、青岛、威海等地区采集牛血清样品380份,采用ELISA方法进行了4种病毒的抗体检测。结果显示,BVDV抗体阳性率为62.11%;IBRV gB抗体阳性率最低为42.63%;BRSV抗体阳性率82.11%;BPIV3抗体阳性率81.05%,BRSV和BPIV3感染情况基本持平。被调查的14个牛场有12个牛场曾发生过4种病毒的感染,4种病毒均感染过的牛的比率在83.68%(318/380)。研究表明,山东东部地区多数规模化奶牛场存在这4种病毒的感染。  相似文献   

13.
正牛副流感(Bovine parainfluenza)是由牛副流感病毒3型(Bovine parainfluenza virus type 3,BPIV3)引起的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病,曾被称为"船运热"(Shipping fever)。应激因素如运输、转群、气候变化等容易诱发牛副流感病的局部流行。BPIV3感染牛多表现出精神沉郁、食欲不振、流涕、流泪、咳嗽、发热和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引起机体免疫抑制,常继发细菌和支原体感染,如多杀性巴氏杆  相似文献   

14.
犬上呼吸道感染综合症,是指由非犬瘟热引起的,伴有明显咳嗽症状的犬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一般指的是犬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或犬窝咳。 一、病因 1.病毒性因素包括犬腺病Ⅱ型(CAV-2),副流感病毒(CPI),腺病毒Ⅰ型(CAV-1)、呼肠孤病毒Ⅰ型、Ⅱ型和Ⅲ型,以及犬疱疹病毒。CAV-2和CPI可以破坏呼吸道上皮,引起细菌和支原体的继发感染,造成严重的呼吸道损伤。  相似文献   

15.
犬副流感病毒感染是由犬副流感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呼吸道炎症为主的病毒性传染病。临床上以发热,流黏性鼻涕、打喷嚏、咳嗽等急性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本病主要发生于未经免疫或免疫措施不健全的犬。由于犬类疫苗的保护率较低,部分严格经过疫苗注射的犬也可发病。1病原副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属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中的一个亚群,核酸型为单股RNA,病毒粒子呈多形性,一般为球状。本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强,在酸碱环境中易被破坏。一般的消毒药可将其杀死。犬副流感病毒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染。病犬的鼻汁,气管、肺部分泌物中含有的大量…  相似文献   

16.
北方三省(区)牛副流感病毒3型的血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我国北方三省(区)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的感染状况,从内蒙古、吉林、山西3个省采集牛血清样品482份。采用病毒中和试验方法进行BPIV3抗体检测。结果显示,482份血清中BPIV3阳性共439份,阳性率为91.08%。吉林、内蒙、山西3省区中血清BPIV3阳性率分别97.35%、84.31%、95.15%。研究表明,中国北方三省(区)牛群中普遍存在BPIV3的感染。  相似文献   

17.
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流行普遍,临床上以多种病毒、细菌混合感染为主,并在机体免疫状态或环境条件改变时引起严重的临床症状,造成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近日,一肉牛养殖户新购肉牛饲养10余天后陆续发病,发病牛多沉郁、食欲减退,有发热、咳喘、腹泻等症状,更有急性病例牛突然倒地,口吐白沫,迅速死亡。发病20多天内死亡8头。经过对此养殖户外购牛发生的BRDC发病情况的询问、临床症状与病变观察、病原学检测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其为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VDV)、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和大肠杆菌混合感染。根据检测结果提出了防治措施,为疾病的防控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8.
从黑龙江省某牛场当中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病牛鼻拭子中分离到一株病毒,该病毒在MDBK细胞上能够产生典型的病变。经免疫荧光鉴定表明成功分离到一株牛副流感病毒3型,命名为HLJ1。将病毒的M基因与GenBank中已发表BPIV3毒株的M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HLJ1与BPIV3c型参考毒株NX49的同源性最高为99.7%,因此HLJ1分离株属于c基因型BPIV3。我们的结果将为牛副流感病毒3型检测试剂盒及疫苗的研发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引起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种类很多,不同种类的病毒可以引起不同的呼吸道症状。上呼吸道感染绝大部分由病毒引起。初发表现为:咽喉部阵阵奇痒,引起阵阵咳嗽。如不及时治疗,症状逐渐加重,可能引起感冒、肺炎等疾病。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主要有鼻病毒、流感病毒、肠道C(柯萨基)病毒及肠道艾柯(ECHO)病毒等。肠道病毒常会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及咽炎,它之所以能引起呼吸道感染,是由于病毒初期是在肠道内繁殖,然后进一步侵犯呼吸道(耙细胞),即出现呼吸道症状。Macucci等学者已证实蜂胶提取物对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具有很强的抗病毒活性。蜂胶酊经适…  相似文献   

20.
牛副流行性感冒疾病是牛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性疾病,主要会导致牛只出现呼吸道感染、体温升高、咳嗽以及肺炎等症状,严重降低了牛只的生产性能和健康状况,阻碍了牛只养殖产业的科学发展。牛副流行性感冒主要由3型牛副流感病毒(BPIV3)所导致,在牛只的发病初期合理使用抗生素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本文将对牛养殖过程中牛副流行性感冒疾病出现的诊断措施以及相关的防治措施进行介绍,旨在为牛只的健康养殖带来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