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水貂繁殖是一个比较复杂的生理过程,从性器官发育成熟到配子产生,从交配到妊娠、产仔、泌乳都必须在多种激素参与调控下,才能顺利完成。如果这些激素在体内发生了紊乱,就会出现性机能失调,水貂繁殖就不能正常进行。因此在水貂繁殖季节里,针对不能正常繁殖的母貂,如何使用外源性激素参与体内生理功能调节,使水貂繁殖正常进行,这是当前国外正在研究的一个课题,多年来,国内外一些科学工作者依据水貂  相似文献   

2.
猪的繁殖障碍是生产中常遇到的问题,会严重影响养猪的经济效益,下面谈谈猪繁殖障碍形成的原因及防制,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1 公猪繁殖障碍的原因及其防制 1.1 性欲减退或丧失 1.1.1 原因先天性生殖器官发育不良,激素分泌异常,营养失调.调教方法不当,饲养环境不佳也可引起.  相似文献   

3.
生殖激素是调控动物体内复杂生殖过程并影响繁殖性能的一系列的重要激素。近年来,利用生殖激素的批次化生产繁殖技术被广泛使用,提高了母猪的繁殖效率,促进了养猪业向集约化和规模化方向的发展。目前在批次化生产过程中主要采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PMS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及化学类激素进行繁殖调控。但是这些产品的应用仍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开发出成本低、活性好的高品质蛋白类生殖激素产品,应用于猪场批次化生产中,提高生猪养殖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为提升我国乃至全球畜牧业的动物繁殖效率做出贡献,为动物和人类的健康提供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正>母猪繁殖性能高低直接决定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当前我国集约化养猪场饲养的种猪数量大,普遍繁殖性能不高,影响经济效益。生产中广泛应用生殖激素类药物促进母猪繁殖,如治疗母猪繁殖障碍疾病,诱发母猪发情、排卵,提高人工授精配种成功率等。但生殖激素如果使用不当,会产生毒副作用,甚至影响母猪受孕,造成产品中激素残留超标,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5.
《养猪》2017,(6)
<正>母猪繁殖性能高低直接决定了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当前我国集约化养猪场饲养的种猪数量大,普遍繁殖性能不高,影响经济效益。生产中广泛应用生殖激素类药物促进母猪繁殖,如治疗母猪繁殖障碍疾病,诱发母猪发情、排卵,提高人工授精配种成功率等。但生殖激素如果使用不当,会产生毒副作用,甚至影响母猪受孕,造成产品中激素残留超标,直接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祖国医学认为,动物繁殖  相似文献   

6.
性激素主要由性腺分泌,包括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它们都属甾体激素.随着畜牧行业和科技的进步与发展,人们总是努力改变自然界中一些生物基本规律,临床中常应用人工合成品的外源性激素来增加动物的繁殖率和繁殖速度,如利用外源性激素促使母牛卵巢和子宫恢复,缩短奶牛产犊间隔,来提高奶牛的繁殖力水平,利用外源激素处理产后母驼和未孕不带羔母驼,使其排卵和受孕,以求增加骆驼数量和质量,提高繁殖率,缩短繁殖周期增加经济效益;也有用外源激素增加排卵量、促进发情而便于控制生育时间或利用外源激素促进同期发情,便于同时配种或同期发情,为胚胎移植做基础等;总之,外源性激素在畜牧生产中应用愈来愈广泛,但如果运用不当,也会造成假发情和屡配不孕的现象发生,为了方便大家更好的合理使用这些外源性激素,这里对常用的一部分进行基本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中药防治奶牛繁殖障碍系列制剂的实验验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奶牛繁殖障碍常造成繁殖下降,使年产犊减少或产犊间隔时间延长,奶牛的产奶量也因而随之骤减。目前国内外治疗繁殖障碍,一般均借助于外源性激素制剂或抗生素。但长期反复使用,一方面会引起机体生殖内分泌的紊乱,另一方面由于乳、肉、蛋的残留激素、抗生素也会危及人体...  相似文献   

8.
代谢激素及营养对牛卵泡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养与牛繁殖的关系十分复杂,它影响到繁殖过程的诸多方面。该文仅局限于讨论其对卵泡发育的影响,即代谢激素(GH,IGF—1,INS)及短期增加日粮摄入对青年母牛卵泡发育的影响。并讨论营养与代谢激素,卵泡发育的相互关系及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高产奶牛繁殖率下降,超排反应不稳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在哺乳物动中几乎所有的激素,在一定程度上都和生殖作用有关,有些直接影响某些生殖生理活动,而有的则是间接地通过维持整体的正常生理状态而保证繁殖机能。除以上几讲中谈到的主要激素外,另有一些激素也能直接或间接影响动物的繁殖机能,例  相似文献   

10.
生殖激素与奶牛生殖机能关系密切,奶牛所有的生殖活动都离不开生殖激素的调节,它能保证母牛生殖器官正常发育,卵子生成/成熟与排出,妊娠,分娩与泌乳。规模化奶牛场为了更好地提高奶牛的繁殖性能、排除奶牛繁殖障碍,均会广泛地运用生殖激素。笔者介绍了奶牛场所用生殖激素的种类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激素类药品,是指能促进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药品。如果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加入激素类药品,会加速动物的生长发育。人一旦食用了这些动物产品,沉积在动物身上的激素类药品也会被同时摄入体内,从而损害人体的健康。饲料安全是食品安全的前提和保障的概念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共识。1几种激素引起轩然大波1.1甲孕酮欧盟委员会2002年7月10日宣布,在一些成员国的猪饲料等里面发现了禁用的激素甲孕酮。这是欧盟继疯牛病、口蹄疫和二恶英之后,又一次爆发食品安全问题。有问题的猪饲料大多是荷兰一些公司生产的,而荷兰的猪饲料生产商则从…  相似文献   

12.
1 本身因素 对于繁殖能力来说,每一个品种都有区别存在,即便是相同的品种,同样会有一定差异.因此,在进行饲养的时候,应尽可能选择一些繁殖水平较高的牛,以此提升繁殖率.同时还要尝试不断优化,对于一些繁殖水平不强的牛,将其淘汰.除去品种和个体之外,若母牛本身患有生殖系统方面的疾病,同样会造成繁殖效率下降,如持续黄体、子宫内膜炎等.此外,一些传染性较强的疾病,同样会对母牛的正常生殖带来巨大干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为了提高母猪的繁殖效率,满足养猪业养殖高度集约化的生产要求,行业内开始大力推广批次化生产繁殖技术。目前国内都是采用提取类生殖激素孕马血清(PMSG)和孕妇尿液中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以及化学激素烯丙孕素进行繁殖调控。但是这些提取类产品仍存在一些缺陷,因此开发出活性好、纯度高、成本低的高品质蛋白类繁殖激素产品,进而应用于猪场批次化生产中,是提高我国乃至全球畜牧业发展效率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4.
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作为人体内三大内分泌系统之一,通过对生殖激素的分泌调节,在动物机体的生育繁殖过程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人们对各种疾病发生机制的了解,发现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对生殖激素调节异常也会导致许多非生殖方面疾病的发生。相应的一些其他疾病也会通过影响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导致生殖激素分泌异常,造成生殖方面的障碍。因此对于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系统的研究越来越显得重要。  相似文献   

15.
母鹅的繁殖性能受多种因素影响,水质、日粮能蛋水平、日粮离子平衡、光照时间、环境温度、饲养密度、外界应激等变化均会影响母鹅产蛋量、蛋品质、受精率、孵化率。母鹅繁殖性能的稳定与其体内生殖激素密切相关,营养和环境变化则主要通过影响母鹅体内生殖激素水平而影响繁殖性能。本文主要针对营养和环境改变母鹅体内繁殖激素进而影响母鹅繁殖性能进行综述,以期为通过调控营养、环境因素,改善母鹅繁殖性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绵羊的一系列繁殖活动都与生殖激素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生殖激素在体内的分泌是受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调节,下丘脑起主宰作用,但垂体和卵巢分泌的生殖激素是影响繁殖的主导因素,这些内源性的激素主要有促卵泡素(FSH)、促黄体素(LH)、孕酮(P)、雌激素(E)等,它们在体内有规律、有节奏的分泌,调控着绵羊的各种繁殖活动.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生殖激素科学得到了迅速发展,国内外除巳提纯若干自然的生殖激素外,人工合成激素制剂及其类似物也得到了迅速发展,生殖激素被广泛应用于畜禽繁殖上,下面介绍几种主要生殖激素的应用: 一、促性腺素释放激素(GnRH) 这种激素的主要功能是使垂体释放促黄体素和促卵泡素,在繁殖上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18.
<正> 成功的繁殖是决定水貂饲养场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由于水貂在一年中仅有一个繁殖期,所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繁殖力就显得格外重要.科学地饲养管理,虽然可以提高母貂的胎产仔数,但水貂的繁殖潜力尚未得到充分发掘.在繁殖季节里,尽管反复放对,但总有一部分母貂拒绝交配.最近的研究表明,对拒配母貂采用激素疗法有显著作用.然而.激素疗法的效益,取决于饲养者对激素的优点和局限性了解的程度,以及正确掌握在繁殖季节内的实用时机.  相似文献   

19.
如何提高奶牛繁殖力是一直困扰广大养殖户的老大难问题,这对于增加农户收入、构建和谐新农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近几年来奶牛养殖有了一个新的台阶,到2008年末我县存栏各类奶牛3.25万头,但是由于养殖水平的筹异,导致了生殖激素分泌紊乱与繁殖疾病,极大的影响了奶牛繁殖水平的提高和利用年限.为此,笔者就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一些因素浅述己见,以供广大养殖户和基层畜牧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在动物的精清里包含一些与动物生殖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的活性蛋白和多肽.驼科动物的双峰驼、美洲驼、羊驼和澳洲考拉等哺乳动物精清中含有类似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作用的活性蛋白质,诱导排卵因子(ovulation inducing factor,OIF),它能引发外周血液中促黄体素(LH)峰浓度的出现和诱发母畜排卵.OIF被认为是一种新的生物活性蛋白质或潜在的新型激素.甚至报道在牛等自发排卵动物以及人精清中也存在类似的活性蛋白.这类因子的发现对于哺乳动物生殖生理及繁殖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有助于动物克服繁殖障碍及繁殖疾病的治疗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