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古典园林的构筑手法,有如中国的绘画:“虽外师造化”,但仍要“内法心源”。因此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构思,同样要“意在笔先”,即首先是“立意”,然后根据不同的主题创造具有不同“意境”园景,而园林中“意境”的创造,是通过各种具体的庭园布局,即“风景点”和“风景线”所组成的流动空间来实现的。这一系列的创作  相似文献   

2.
隐喻思维是一种观物取象,以己度物地认识、理解事物的思维方式。在园林艺术创作与欣赏中,隐喻思维拓展了园林时空,丰富了园林内涵,深化了园林意境,使园林艺术作品(每一座经典的古典园林)更为个性化、多样化、模糊化。使游览园林的人获得更为丰富的精神享受。  相似文献   

3.
“鱼”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与其相关的“渔”也以不同形式隐含于古典园林之中,目前缺少两者相关的系统研究。对鱼类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的历史沿革进行概括,并从观赏娱乐对象、文化寓意、生态功能、意境营造、放生对象等方面研究了鱼在古典园林中的作用及应用方式。继而从造园主题、舫等园林建筑营建、沧浪意象的造景主题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渔。最后,对古典园林中鱼和渔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浅析两种造景手法:分景与借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园林以深邃含蓄、曲折多变、讲究布局和层次而名闻遐迩。在古典园林中,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景物的观赏要求,除了良好的观赏路线和观赏条件外,同时要处处有景,步移景异, 具有百看不厌的魅力。能在有限的空间创造无限的风景,原因不外乎空间的组合与分隔。中国古典园林中多使用分景与借景的手法来丰富其层次。  相似文献   

5.
浅谈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因"与"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巧于因借”是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之一。文章试结合实例从历史沿革、审美层次等方面浅析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园林是通过人对大自然的感知体验为基础而创造的,是以人的情感体验为核心的审美空间,通过散点流观的欣赏方式,达到了自然与人物我合一的诗意境界。本文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体验式景观形成的理论基础和创造手法,指出在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可以借鉴中国古典园林以人的体验为核心的设计方法,以达到"以人为本"的设计目的。  相似文献   

7.
叶茂同志: 来鸿拜悉。信中对我关怀备至,殊致谢忱! 您用哲学的思维方式,深沉地问我:“您从事国营林场工作,实践多年,有何感悟?”是的,东方古典哲学很讲究一个“悟”字。愚者千虑,必有一悟。我在广东从事国营林场工作9年,感悟有9个字:名字美,奉献多,潜力大。我在青山环抱的林场里给您写信,请倾听密林深处的诉说吧。  相似文献   

8.
分形理论是对自然界不规则实体进行描述的重要方法,对研究以“师法自然”为特色的我国古典园林滨水驳岸设计有重要的启发意义。研究在阐释分形理论概念与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应用Fractalyse软件分析我国古典园林与城市公园岸线形态的计盒维数,应用SPSS19.0软件对相关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与非参数检验,发现古典园林滨水岸线计盒维数与水域面积并无显著相关性,古典园林和城市公园滨水岸线差异性也不明显。研究结论质疑了城市公园滨水岸线不如古典园林丰富生动的惯性思维,也为未来古典园林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试用“气韵生动”分析中国古典园林造园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郭娜  高宇  胥辉 《山东林业科技》2008,38(3):104-105
从“气韵生动”这一绘画美学理论的特殊视角来分析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艺术,阐述了“气”和“韵”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具体体现。说明“气韵生动”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一个重要特征,从这一角度来研究中国古典园林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启发。  相似文献   

10.
根据相似原理,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次分析了各种机构的相同性与相异性,并将其运用到《机械原理》课程教学中,引导学生具体地把握机构之间的异中之同和同中之异,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启发了其创新思维,使其在机构运动分析与新机构设计的过程中能开阔思路,提高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言象意”思想的上海方塔园诗意空间营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析"言象意"思想与园林意境营造之间的联系,总结出立意、取象与尽意的园林意境空间营造方法。以方塔园为例,分析其在立意、取象与尽意等方面的营造手法,证实基于"言象意"思想的营造手法在诗意空间营造中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从中得到对现代诗意空间营造的启示:自然与生态精神的追求,传统文化的提取,现代资源的应用与诗性思维的参与。  相似文献   

12.
朱纯 《广东园林》2020,42(4):76-79
古人崇尚自然山水,从对自然山水的喜爱、感悟,发展成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的山水文化观。《瑶溪二十四景诗》正是受传统山水文化观影响的清代文人刘彤以诗文描述的瑶溪二十四处景色。对景诗的赏析,能感受到瑶溪蕴含的人居环境山水文化,更能为现代“诗文造园”带来启发。现代诗文造园者往往更需要具备学识广博的才能,通晓山水园林文化意境的特点,因地制宜、巧用心思,精细设计施工,才能创作出与环境相融,并能引人共鸣的优秀园林作品。  相似文献   

13.
苔藓植物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但目前在园林中的应用较少。唐诗中的苔藓植物景观意境和配置方式对现代园林中苔藓植物景观的营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与苔藓植物有关的400首唐诗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出包括积极、中性、消极的3种苔藓植物景观意境类型,并分析情境感受对意境产生的影响,然后对苔藓植物与建筑、其他植物、山石等6种景观配置及其与意境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情境感受和景观元素意象的组合有利于苔藓植物景观意境的生成和感知;苔藓植物和具有不同物性特点及隐喻特点的景观元素配置可以营造不同的景观意境氛围。  相似文献   

14.
姜书纳 《绿色科技》2013,(7):131-132
以昆明古典诗词中描写的园林艺术精神生态建构要素为切入点,收集整理了描写园林艺术感官的典型诗词,从游赏者的视觉、听觉和嗅觉的感官角度出发,对诗词中由"形、色、声、香"所构成的园林场景的描写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园林意境的营造手法以及园林艺术中的美学风格,为今后园林景观设计中感官表达对园林意境的营造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古德泉 《广东园林》2020,42(1):27-30
通过梳理中国文艺创作中的意境理论体系,"意"与"境"因契合程度不一而出现"物境""情境""意境"3种艺术境界,阐明风景园林中意境思维与方法在当代风景园林创作中的价值与意义,论述意境理论体系下风景园林创作逻辑。同时着重研究了立意与营境在风景园林创作中互构机制及其实践价值,并提出发展营境理论,只有回到东方文化源头探寻风景园林发展的驱动力,才能够在当代中国风景园林创作实践与理论建构中找到一条适合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竹、藤是现代花艺设计中具有传统和时代特色的重要架构材料。文中简述了竹藤架构在中国的起源及中华竹藤文化的内涵,重点阐述了竹藤架构在现代花艺中的维系花体、艺术造型、组织空间和创造意境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王艳 《广东园林》2014,(4):10-13
古典园林中的意境通常指造园者对自然景物的典型概括和提炼,在景象上寄托以某种精神情感,然后加以引导和深化,使观赏者在游览观光时,触景生情,产生共鸣,激发联想,享受审美的愉悦,是达到景外之景、景中有象的一种联想境界。文章通过对东湖公园东区景观环境的设计进行分析,研究现代园林文化意境的营造。  相似文献   

18.
寺庙园林意境设计初探——以河南少林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寺庙园林是我国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寺庙园林与自然环境浑然天成,河南省少林寺即为典型的范例,该文以文献考证和实地调查的研究方法,以少林寺寺庙园林为例,从选址、建筑、植物、理水4个方面揭示了寺庙园林的意境,对于在当今土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现有园林绿地,体现现代园林风貌,将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古典园林和日本古典园林为对象,从自然、文化、哲学三方面分析两者对于意境的不同追求。在自然方面,中国园林的意境表达重山水性而日本园林重海岛性;在文化方面,中国传统的山水诗画对园林意境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而日本则以其茶道文化影响最为突出;哲学作为决定性的因素作用于园林意境营造,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主要影响中国古典园林,而日本则以禅宗思想为核心。  相似文献   

20.
庭院景观不仅具有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还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的精神文化需求。庭院景观设计元素众多,笔者仅从掇山理水、绿化设计、空间营造、人文景观、意境营造等方面,阐述别墅庭院景观设计的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