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1 毫秒
1.
对牛AsiaI口蹄疫克隆纯化疫苗的物理性状和无菌进行检验;采用豚鼠和小白鼠进行安全检验;并应用该疫苗在黄牛体内进行免疫效力检测.结果表明,应用克隆毒株研制的油乳剂灭活疫苗为乳白色,稳定、稀薄、无菌、安全而且在免疫效力方面克隆口蹄疫AsiaI_AKTO3毒株疫苗的PD50比普通疫苗提高2.4倍.  相似文献   

2.
正向间接血凝试验监测家畜O型口蹄疫抗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效控制口蹄疫关键在于早期监测,准确监测是防制口蹄疫的重要环节。特对某地方乡镇散养、规模化养殖场采取牛、羊、猪的血清,利用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家畜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进行监测,了解家畜免疫效果。监测结果显示,该地方牛羊的口蹄疫疫苗免疫合格率平均为76%,猪的口蹄疫疫苗免疫合格率平均为60%;规模化养殖场较个体散养户免疫抗体效果好;牛口蹄疫O型灭活苗的免疫抗体效果好于牛口蹄疫AsiaⅠ-O型双价灭活疫苗的免疫抗体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为了探讨不同灭活时间及纯化对多型口蹄疫疫苗146 S、总蛋白量、抗原收获量及疫苗效力的影响。【方法】选取OM/Re-A/AF/Asia1 4种不同型的口蹄疫疫苗为研究对象,设定不同灭活时间(8、10、12、14和16 h),对每个时间点疫苗母液中146 S、总蛋白和抗原收获量进行检测和差异性分析;测量纯化前后146 S和总蛋白的变化趋势;测定不同灭活时间及纯化前后疫苗PD50数值进行判定效力。【结果】灭活不同时间点,146 S含量和抗原收获量随着时间先增高后平缓的趋势,146 S在14 h出现平缓,而抗原收获量在10 h时开始平缓;146 S含量OM和AF型明显高于Re-A和Asia1型,抗原收获量Asia1型最高;总蛋白含量随着时间呈现先降低后平缓的趋势,AF型口蹄疫疫苗降低最明显;疫苗纯化前后相比分析发现,146 S含量明显升高,总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1)。4种疫苗PD50值随着纯化时间先增大后平稳,纯化后PD50显著提高(P0.01),免疫效力增强。【结论】OM/Re-A/AF/Asia1 4种不同型的口蹄疫疫苗在纯化不同时间点,疫苗中146 S、抗原收获量和总蛋白含量呈规律性变化,且纯化前后146 S、总蛋白含量及PD50值差异性极显著,表明口蹄疫疫苗的灭活时间和纯化是影响疫苗效价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中试生产的3批双佐剂口蹄疫A型、O型和亚洲Ⅰ型三价灭活疫苗在新疆的阿克苏、伊犁、昌吉等地区进行了临床试验,以进一步评估疫苗的安全性、效力和免疫持续期。结果显示,所有免疫的3 682头牛和33 240只羊(包含怀孕动物和幼畜)食欲、精神均正常,孕期动物无流产,对幼畜生长无影响,无其他不良反应,整个试验期内入试牛羊无口蹄疫发生。经200多头免疫牛6个月的定期采血,用液相阻断ELISA方法检测,显示免疫后第1~2个月内抗体滴度达到最高峰,几何均值最高A型可达1∶558、O型可达1∶332、亚洲Ⅰ型可达1∶381;随后抗体水平有所下降,在第3个月后维持在一定的滴度直至第6个月。结果表明,该疫苗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减少口蹄疫爆发对广大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口蹄疫疫病防控时,选择口蹄疫疫苗要遵循免疫工作策略与流行趋势一致性原则、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抗原匹配性原则等方法。这样不仅可以针对性地提高动物对口蹄疫疫病的抵抗力,也可以大大降低该病在易感动物间的传播机率,减少疫情发生。笔者在临床调查中发现,口蹄疫免疫季节对疫苗进行合理科学选择是防控该病及烈性疫病最为关键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监测湖南省娄底市娄星区4年的猪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抗体效果,对猪O型口蹄疫O/MYA98/BY/2010株灭活疫苗与猪O型口蹄疫合成肽疫苗在临床应用中的免疫效果进行比较性研究。结果表明:4年的猪O型口蹄疫疫苗抗体免疫合格率差异显著(p0.05),2014年使用O/MYA98/BY/2010株口蹄疫灭活苗免疫合格率最高,为89.3%;除2013年外,其余3年的疫苗免疫合格率均达到国家农业部规定的70%的要求;相应猪O型口蹄疫疫苗当年在不同养殖场中的免疫效果表现均有一定的差异,但各年的变异系数间差异不显著(P0.05),两种类型的疫苗在连续使用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效力减退现象。  相似文献   

7.
对超滤纯化技术在口蹄疫灭活疫苗纯化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畜牧业免疫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通过采取超滤纯化技术对口蹄疫灭活疫苗抗原进行纯化,制备浓缩疫苗,并分析与常规疫苗的免疫效果.经比较发现,制备浓缩疫苗安全检验合格,不同剂量组血清抗体水平较常规疫苗发生显著升高(P<0.05),阳转率高于常规灭活疫苗.说明采取超滤纯化技术对口蹄疫灭活疫苗抗原进行纯化,制备浓缩疫苗,可有效提高免疫效果,值得关注与推广.  相似文献   

8.
为给猪瘟、猪口蹄疫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高致病性蓝耳病)的免疫工作筛选出一个高效的免疫程序,对4个免疫程序的免疫效果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口蹄疫、猪瘟同步免疫对抗体的产生没有影响;猪瘟与蓝耳病疫苗间存在免疫抑制;口蹄疫免疫对蓝耳病抗体产生有促进作用;蓝耳病免疫对口蹄疫免疫效果产生的影响不明显;免疫猪体均无明显副反应;最佳免疫程序为猪O型口蹄疫和高致病性蓝耳病疫苗联合注射一个星期后再注射猪瘟疫苗。  相似文献   

9.
目前,口蹄疫双价或三价灭能疫苗已在国外的防疫实践中应用,但其免疫效力一般比单价疫苗要差。关于用活的致弱病毒制造双价或三价疫苗的问题,随着弱毒疫苗研究的进展,也已经引起人们的注意,少数研究报告业已见于文献。我们以探索口蹄疫双价疫苗在实践中应用的可能性,曾应用两个不同型的口蹄疫弱毒同时接种于豚鼠,对其免疫学反应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10.
口蹄疫是我国规定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为了评价口蹄疫疫苗强制免疫疫果,本研究采用液相阻断ELISA法检测了海南儋州某规模牛场强制免疫口蹄疫疫苗三价苗前后的免疫抗体水平。结果表明:强免口蹄疫三价灭活苗21 d后,试验牛血清O型、A型和亚Ⅰ型抗体效价和免疫合格率均达到规定标准;O型和A型免疫效果优于亚Ⅰ型免疫效果,而且肌肉注射效果优于皮下注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全球口蹄疫防控技术及病原特性研究概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在新 《中国农业科学》2015,48(17):3547-3564
口蹄疫是危害猪牛羊等主要家畜畜种的疫病,可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引发严重的负面社会影响,被中国政府列在一类动物疫病的首位。中国猪、牛、羊养殖量最大、邻国众多,防控口蹄疫不仅对本国农牧业发展起关键作用,而且对全球口蹄疫防控有重要意义。目前,除一些发达国家消灭了口蹄疫并保持着无疫状态外,口蹄疫仍在众多发展中国家流行或散发。中国周边口蹄疫疫情不断,对中国造成高压威胁,近年流行的O/ME-SA/PanAsia、O/SEA/Mya-98和A/ASIA/Sea-97病毒均是传入的。从周边流行的病毒、流行的频率和循环的区域位置判断,O/PanAsia-2、A/Iran-05、Asia1/Sindh-08和O/Ind-2001病毒未来威胁依然较大。几十年来,中国不断完善各级兽医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国家口蹄疫参考实验室科研带动、技术指导、疫情监控的职能,采取疫苗强制免疫为主的防控政策,卓有成效。依照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推荐的口蹄疫渐进控制路线图(PCP-FMD),中国目前处于阶段3。推进口蹄疫防控效果进入更高阶段,关键在诊断检测技术和疫苗。自主研发的液相阻断ELISA、非结构蛋白3ABC抗体检测ELISA、多重RT-PCR等已达世界先进水平,有力支撑了中国口蹄疫诊断检测工作,并在朝鲜、越南等国应用。新一代测序、胶体金和纳米示踪材料标记免疫层析和生物反应效应分子检测等更精准便捷的新技术,未来也有望在口蹄疫诊断中实现应用。全病毒灭活疫苗免疫效力最优,是目前应用的主要疫苗,但存在干扰鉴别诊断等缺陷。随着免疫学理论和基因工程技术的进步,发展和应用标记疫苗、活载体疫苗、表位蛋白疫苗和病毒颗粒样疫苗等新型疫苗是未来的趋势。近十余年来,反向遗传操作凭借其定向改造基因组等强大技术优势,不仅促进了标记疫苗等新型基因工程疫苗的研发,而且推动了口蹄疫病毒宿主嗜性、复制机制、受体利用和先天性免疫应答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取得的研究成果必将有力推动防控应用型研究的进步。  相似文献   

12.
猪流行性腹泻弱毒疫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我国猪流行性腹泻疫苗的使用现状,从疫苗毒株的选择、野毒株的分离和培养、毒株的致弱、疫苗安全性和免疫效力等方面综述了猪流行腹泻弱毒疫苗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新形势下进一步开展猪流行腹泻疫苗的研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口蹄疫病毒Asia1/JS/2005毒株的全基因组进行了分段扩增并测序。结果表明,该毒株的基因组全长为8 174 nt,其中 5’UTR 为1 092 nt;ORF为6 990 nt;3’UTR为92 nt。利用DNAstar软件对该毒株和Asia1型其他24毒株基因组序列进行同源性分析表明,该毒株的非结构蛋白和5’UTR比较保守。研究还发现了可能与生物学功能相关的新的保守和变异区域。系统树分析表明Asia1/JS/2005, Asia1/1/YZ/2006,Asia1/WHN/2006,Asia1/HN/2006和Asia1/YS/2005属于同一分支,表明这些毒株间有着紧密的遗传关系,其中与其亲缘关系最为密切的是Asia1/YS/2005。  相似文献   

14.
为了筛选制备猪细小病毒病灭活疫苗(L株,悬浮培养)的佐剂,用注射用白油和法国赛比克公司生产的MontanideTMISA 206 VG佐剂(简称206佐剂)分别配制灭活疫苗,通过对两种疫苗的配苗乳化工艺、疫苗性状、无菌检验、安全检验、效力检验和免疫期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与注射用白油配制的疫苗相比,使用206佐剂配苗乳化工艺相对简单;制备疫苗剂型为水包油包水型,易注射,吸收良好;局部和全身均无不良反应,安全性良好;免疫后第7天猪细小病毒206佐剂疫苗免疫猪产生HI抗体效价显著高于白油佐剂疫苗,免疫后第60天猪细小病毒206佐剂疫苗免疫猪HI抗体效价达到峰值;免疫期为6个月。综上,确定206佐剂作为制备猪细小病毒病灭活疫苗的佐剂。  相似文献   

15.
将含萧山鸡白细胞介素2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I-IL-2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茵ZJ111(ZJ111/pCI-IL-2)口服接种小鼠和雏鸡,并与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DNA疫苗联合免疫雏鸡观察其免疫效力.结果表明:利用减毒沙门氏菌作为栽体的鸡白细胞介素2口服免疫增强剂具有相对的安全性,重组ZJ111/pCI-IL-2茵能明显增强IBDV DNA疫苗对强毒株攻击保护率;增强IBDV DNA疫苗诱导的抗体的效价(P<0.05);增强IBDV DNA疫苗所诱导的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P<0.05),上述结果初步表明以减毒沙门氏菌为载体的白细胞介素2免疫增强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增强作用,为研制低成本、实用化的禽类口服免疫增强剂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在鸽副黏病毒Ⅰ型(川沙株)分离鉴定试验确定为鸽副黏病毒Ⅰ型强毒株的基础上,对该病毒株进行了蚀斑纯化,获得了鸽副黏病毒Ⅰ型(川沙株)纯化毒株,并对纯化株传代后进行无菌检验、血凝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和病毒含量测定。结果显示,该纯化毒株纯净、有血凝性和血凝抑制性,病毒含量为10~(8.5)ELD_(50)/0.1 mL,初步判定纯化的鸽副黏病毒Ⅰ型(川沙株)可作为鸽副黏病毒Ⅰ型灭活疫苗(S-1株)免疫效力试验攻毒毒株。  相似文献   

17.
采用超纳滤技术浓缩家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疫苗,建立家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疫苗浓缩工艺。配制家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超纳滤浓缩疫苗,并对其无菌性、安全性和免疫效力进行了检验。结果显示,该工艺可将家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灭活抗原浓缩约7倍,超纳滤膜用NaOH洗后其通量可以恢复;配制的家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超纳滤浓缩疫苗无菌检验合格,安全检验家兔无不良反应,符合动物用生物制品要求;以2 mL/只的剂量免疫家兔,家兔产气荚膜梭菌(A)型超纳滤浓缩疫苗的保护率达100%,传统铝胶疫苗对照组的保护率平均为86.7%,表明超纳滤浓缩疫苗免疫效力优于传统铝胶疫苗。确定了家兔产气荚膜梭菌病(A)型疫苗超纳滤膜膜浓缩的工艺。  相似文献   

18.
为掌握资兴市州门司镇家畜口蹄疫的免疫状况与流行情况,对2016年州门司镇采集的126份牛、羊、猪血清样品进行O型口蹄疫抗体和口蹄疫病毒非结构蛋白抗体的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资兴市州门司镇牛、羊、猪O型口蹄疫的免疫合格率分别为100%、100%、98.11%,牛、羊、猪口蹄疫野毒抗体阳性率均为0%。说明资兴市州门司镇家畜O型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整体较好,暂无口蹄疫病毒野毒株的流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广州和东莞市宠物犬感染犬瘟热病毒(CDV)的情况进行病原鉴定和分析,为监测CDV的遗传变异情况和防治犬瘟热(CD)提供数据基础。【方法】从表现CD症状的犬只中鉴定了17份CDV阳性样本,采用RT-PCR的方法克隆得到这些野毒株的血凝素(H)基因序列,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比对分析。【结果】17株CDV的H基因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分别为97.4%~100.0%和97.5%~100.0%,与Onderstepoort、Lederle和Convac等疫苗株相比,其核苷酸与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分别为90.3%~91.5%和89.4%~90.8%。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17株CDV野毒株均属于AsiaⅠ型,与疫苗株的分支较远;本研究鉴定的野毒株已进化形成9个潜在的N-糖基化位点。【结论】AsiaⅠ型CDV仍为该地区的流行基因型,基因型较稳定,但与疫苗株相比形成了一定的进化距离和出现了大量的变异。因此,继续监控CDV在犬群中的进化,掌握其遗传变异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鸽新城疫(PND)是一种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对养鸽业有巨大威胁.为了控制本病的发生,利用从当地鸽群分离的鸽新城疫病毒,研制了鸽新城疫油乳剂灭活疫苗,并对该疫苗的安全性、免疫效力、免疫期及保存期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疫苗使用安全,无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免疫21 d攻毒保护率达100%;免疫期可持续6个月,免疫7个月攻毒保护率达80%以上;在2~8 ℃条件下保存有效期可达12个月,保存15个月进行效力检验,攻毒保护率仍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