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业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保护与开发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农业文化遗产,哈尼稻作梯田目前面临着不少生存、发展、保护危机.对于哈尼梯田这样的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基本方向应当是“动态”、“原址”及“延续”.在具体开发路径上,应该优先考虑发展梯田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和建设绿色有机生态梯田农业.  相似文献   

2.
为了保障崇义客家梯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保护,本文从梯田生态系统辨析入手,通过深入分析崇义客家梯田农业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原因、农业生态保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农业生态保护的总体思路与途径,主要包括:积极建立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区、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和人才引进力度、创造富含客家文化特色的旅游服务、不断提高民众保护意识、积极完善保护和发展的相关政策法规、积极保护和完善现代稻作农业产业体系、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梯田的开发与保护,将使梯田的旅游价值和文化价值都得到提升,对经济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云南红河元阳哈尼梯田为研究对象,从景观基因角度,调查红河地区哈尼梯田的保护现状。对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参照景观基因挖掘原则提取农业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将其分为农业生产、农耕生活和农业生态文化三大类;并通过景观基因图谱构建、数字化表达形式的归纳和示例展示,提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景观基因与数字化结合保护建议,以有效推进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保持和传承,为景观基因的数字化传播和开发新旅游产品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梯田农业生态系统是全球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探讨国内梯田农业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研究热点和发展态势,本研究利用CiteSpace软件,以CNKI数据库中我国2001—2020年1 403篇与梯田农业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相关的文献为研究对象,讨论其研究现状、进展和热点。结果表明,发文量整体呈现波动式上升趋势,涉及新工科、新文科等多学科交叉领域研究。研究热点演化具有缓慢发展、快速发展、提升和优化发展的3个阶段性特征,并与国家相关政策及学科发展等有很大关联。梯田文化多样性、服务管理与应用、价值评估等宏观与微观研究主题讨论不断深化,研究态势从早期相对独立的稻作文化和梯田文化,转变为赋能乡村振兴的梯田农业生态系统文化服务,同时梯田可持续管理的研究力度有所加大。本研究回顾和梳理了我国梯田农业生态系统文化服务的研究进展与核心议题,以期为该领域研究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龙脊梯田农业文化与梯田景观保护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脊壮族梯田农业文化实现了森林、村寨、梯田分布的和谐统一,人的生产活动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騀崇拜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板鞋舞、互惠文化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龙脊壮族梯田农业文化是梯田景观产生、维护的重要因素,旅游业的发展严重威胁了龙脊壮族传统农业文化,梯田景观面临破坏的危险,可以通过理顺分配机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限制游客数量等方式减轻旅游对龙脊壮族梯田农业文化的冲击。  相似文献   

6.
旅游开发给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安全带来了较大影响。以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为基础,分别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层面构建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得出指标权重,并以紫鹊界梯田为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紫鹊界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的生态系统处于比较安全的状态,但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给当地的生态带来了较大的压力,景区的响应力度还不够缓解旅游业带来的压力。梯田农业文化遗产旅游地应制定合理的开发保护方案、建立科学的分区管理制度、重视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加大生态环境的治理力度。  相似文献   

7.
正"联合梯田"作为一个农耕文化的"活化石",因为其悠久的历史积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壮丽的人文景观,于2013年5月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首批"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梯田农业文化的保护,有力地推动了城乡旅游的发展。一、"联合梯田"概况"联合梯田"位于尤溪县北部的联合乡,从乡政府所在地联合村起,连接联东、联南、联西、东边、云山、下云、连云等8个建制村的梯田,总面积10707多亩。"联  相似文献   

8.
云南红河哈尼梯田传统蓄力犁是哈尼梯田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是农耕文化的代表.从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区域传统农具发展历史、类型、结构特点、力学性能和工作特性上进行研究,从结构上了解和研究了犁的特点,对哈尼族传统蓄力犁的保护有重要意义.同时,对哈尼梯田传统蓄力犁的研究有助于保护珍贵的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9.
贵州黔东南稻作梯田的历史文化及生态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促进黔东南梯田及农耕文化的宣传和保护,从黔东南梯田(腰带梯田、鱼鳞梯田和石砌梯田)形成的历史背景出发,分析了各类梯田的工程特点和生态价值,并讨论了如何挖掘和保护梯田的历史文化及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哈尼族的生计经历了刀耕火种、采集狩猎和梯田农耕的生产方式。在梯田农耕活动中,已普遍使用犁、耙、锄、斧、砍刀、弯刀、锯镰、镰刀、铁锤、铁撬杆、谷船、麻袋、背箩等生产工具,也使用脚碓、水碓、水碾、水磨、石磨、筛子、簸箕等稻谷加工工具。这些工具不仅是维护梯田农耕持续发展的生产条件,而且是展示梯田物质文化的重要内容。然而,受经济全球化等因素的影响,不仅梯田农耕的传承问题受到严峻挑战,而且象征梯田农耕物质文化的生产工具也逐渐消亡,由此引发传统生态的生产方式功能降低,导致梯田文化景观遗产的内涵被削弱。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哈尼梯田,是哈尼族千百年来劳动与智慧的结晶,其构建的森林-水源-村寨-梯田四度同构的自然空间,全面、系统展现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自然生态观以及在此基础形成的生态文化、伦理文化、价值体系与社会秩序等,这些文化系统共同作用、相互协调,有效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同时这一独特文化样态给当今社会所倡导并在实践中不断践行的绿色发展观、生态发展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然而,在经济全球化、村落现代化的语境下,哈尼梯田文化作为一种农业文化,面临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存在着逐渐丧失的问题。在此情况下,只有构建有效的传播路径,才能更有效地把这一活态文化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2.
单选伦  包蓉 《乡村科技》2023,(5):133-136
以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的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哈尼族传统村落景观为研究对象,分析哈尼族传统村落景观产生的自然资源背景、宏观与微观的景观要素,梳理出其景观特征。研究发现,元阳县哈尼族传统村落呈现出“四素同构”的宏观格局,其与蘑菇房、植被、水系等微观景观要素的组织方式共同体现了哈尼族人的生态智慧;寨神林、磨秋场、寨心广场、寨门和水井等景观节点除了具有使用价值之外,还是哈尼族自然崇拜、生活理想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贺剑武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300-10302
在介绍桂林龙胜龙脊梯田概况、发展沿革及其旅游价值(即具有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是典型的农业复合生态系统及农耕文明与少数民族民俗的完美结合)的基础上,从以下几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桂林龙胜龙脊梯田旅游开发的对策:①建立生态博物馆的旅游开发模式。以典型的农业复合生态系统为基础,以当地少数民族文化现象为基本内容,以原汁原味的当地"活态人文遗产"为展示重点,与少数民族村寨发展相结合。②加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性。重视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和旅游规划决策的社区参与;在旅游收益分配上要特别突出社区民众的参与性。③结合观光旅游、民俗旅游共同发展。对现有观光旅游、民俗旅游的有力补充,是对现有客源、现有市场的深度发掘。  相似文献   

14.
金沙江干热河谷坡改梯对水土保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实验区不同修筑年限、种植不同作物的梯田与坡耕地为研究对象,探讨坡改梯的水土保持效益,筛选和提炼金沙江下游干热河谷梯田农业生态利用模式。【方法】分析新修梯田、老梯田和坡耕地的土壤基本物理性质、团聚体分布特征及土壤养分元素等指标,结合微型径流小区观测。【结果】坡耕地改为梯田之后,尽管梯田减流与减沙效果明显,可达30%以上,但因人为扰动以及梯田修筑过程技术不规范等,导致新修梯田土壤的基本物理性质和主要养分含量与坡耕地土壤无显著差异,甚至个别指标有所下降。而较于新修梯田和坡耕地,10年以上老梯田土壤容重显著下降,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以及水解氮等含量显著上升,土壤结构体数量增加。【结论】坡改梯在长期实行后,其在固土保水、提高土壤质量等效益会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5.
红河哈尼梯田生态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鹏 《农业考古》2012,(4):195-198
一、蜚声海内外的红河哈尼梯田梯田是人类为适应山地环境而与自然斗争并最终达至和谐的产物。据说哈尼族源于古代羌人[1],由甘青高原迁徙到云南后,哈尼族先民选择了依山势修筑起一层层梯田,从事稻作农耕的生产方式。梯田一般选择在土质好、水源充足和向阳的缓坡地带开垦,但其建造过程却很是艰难。通常情况下,梯田建造包括选择田址、砍树除草、开挖台地、挖建水渠、台地改梯田等过程,其时间可能要五六年。修建梯田必然要改变原来的环境,但哈尼人通过自  相似文献   

16.
“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及动态保护论坛”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闵庆文  刘珊 《古今农业》2010,(1):115-117
2009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由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中国农业部指导,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云南省红河州文化局、云南省红河州哈尼梯田管理局承办的“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论坛”及哈尼梯田农业文化遗产考察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举行。  相似文献   

17.
以瓮安水瓮田梯湿地公园景观设计为例,从景观类型、地域文化特征等方面,对山地梯田湿地景观设计的立意构思到景观营造的思路与方法进行探讨,分析设计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策略。提出山地梯田湿地景观设计应以"生态文化"为主线、地域文化为内涵、"减量设计"为手法,将主题理念与景观的生态服务功能相结合,营造出具有地域特色、可持续发展的山地梯田湿地景观。  相似文献   

18.
正2月21日,元阳哈尼梯田核心区传统村落保护改造项目涉及的首批15个村落已经改造完成。其中,哈尼族民居改造为"蘑菇顶、黄土墙"的建筑形式,彝族民居改造为"瓦顶、青墙"的建筑形式。改造后的传统村落真正实现宜居、宜业、宜旅,促进民族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目标。元阳哈尼梯田核  相似文献   

19.
哈尼族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创造了农业文明的奇迹,创造了独具民族特色的以五点一线为立体空间布局,多样化、多层次性、梯度性的生产结构,代际代内公平为特点的传统农业以及蕴含于其中的契合现代农业发展趋势的丰富的文化内涵。挖掘其优秀成分并传承下去对现代农业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最低限度来看,对哈尼族反思自身有着重要意义。当代哈尼族应该继承哈尼先人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正确对待传统,科学应对当代哈尼族面临的生态问题、居住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20.
联合梯田农业文化保护的关键问题与解决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联合梯田农业文化(景观)的系统性、稳定性和濒危性进行辨析,探讨联合梯田农业文化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农业文化保护的总体思路和途径,以期促进联合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地农业文化(景观)的保护与传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