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温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功能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17-33℃范围内,玉米螟赤眼蜂(Trichogramma ostrinae)在米蛾卵上的寄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不同温度对功能反应参数有明显影响,以30℃条件下的最大寄生最为最高(Namax=29.9)。寄生率、温度及寄主密度三维关系分析,本试验温度条件下,温度对寄生率的影响尚不及寄主密度的影响大。  相似文献   

2.
本文记述采自中国东北地区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4新种;①长白尤氏赤眼蜂Uscanachangbaiensis,Lou et Cao sp.nov.,本种与U.setifera Lin相似,但本种个体明显较大,前翅纤毛列非常规则且清晰;雄外生殖器更短小,仅为后足胫节的0.4;可以区别。②长缨剌角赤眼蜂Haeckelianialongicilia,Lou et Cao sp.n  相似文献   

3.
螟黄赤眼蜂对几种棉田常用农药的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在螟黄赤眼蜂(Trichogrammachilonis)发育至卵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和成虫期时,用几种棉田常用农药进行处理,然后转入干净试管中继续发育,观察记载各处理赤眼蜂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在供试条件下,螟黄赤眼蜂的成蜂期,除Bt乳剂外,对其他所有供试农药均非常敏感,在最低浓度级别中也很少存活,并丧失产卵寄生能力;从卵到蛹4个虫期在所有供试药剂的一级处理中均能存活,各虫期的抗(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尤氏赤眼蜂属UscanaGirault及圆翅赤眼蜂属PoropoeaFoerster中3新种;(1)粗腿尤氏赤眼蜂UscanafemoralisLou新种,本种与豆象尤氏赤眼蜂U.callosobruchiLin相似,但本种前翅缘毛明显较长,雌雄前翅最长缘毛分别为其翅宽的0.4及0.44倍,翅面纤毛不如后种规则,雌虫产卵器较长,为后足胫节长的1.5倍,容易区别。(2)中国圆翅赤眼蜂Poro  相似文献   

5.
采用药膜法测定了溴氰菊醋、甲氰菊酯、氰戊菊酯和三氟氯菊酯对广赤眼峰(Trichogrammaevanescens Westwood)、螟黄赤眼蜂(T.confusumWiggiani)松毛虫赤眼蜂(T.dendrolimiMasts)成蜂的毒力,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同一种赤眼蜂成蜂的毒力不同;不同赤眼蜂种群的成蜂对同一药剂的反应差异也较大,其中溴氰菊酯的毒力最大(LC50〈2.30μg.mL^-1  相似文献   

6.
赤眼蜂寄生亚洲玉米螟的潜能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头雌蜂3d更换寄主卵、不更换寄主卵、更换寄主卵第1d喂蜜等方法,对供试赤眼蜂进行亚洲玉米螟卵的寄生潜能试验。结果表明:寄生亚洲玉米螟的优势赤眼蜂种依次为T.evanescens(广赤眼蜂)、T.ostriniae(玉米螟赤眼蜂)和T.dendrolimi(松毛虫赤眼蜂),而T.chilonis(螟黄赤眼蜂)、法国T.maidis、美国T.nubilale、古巴T.pinloi和T.preti  相似文献   

7.
赤眼蜂利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赤●眼●蜂●利●用●研●究●概●况湖南省植物保护研究所李宏科1833年,Westwod以广赤眼蜂(Trichogrammaevanescens)为模式种建立赤眼蜂属,时至今日,赤眼蜂的研究已有160余年的历史。赤眼蜂属遍布全球五大洲,是害虫生物防治中...  相似文献   

8.
赤眼蜂科4新种记述(膜翅目: 小蜂总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采自中国东北地区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4新种;①长白尤氏赤眼蜂Uscanachangbaiensis,LouetCaospnov,本种与UsetiferaLin相似,但本种个体明显较大,前翅纤毛列非常规则且清晰;雄外生殖器更短小,仅为后足胫节的04;可以区别。②长缨剌角赤眼蜂Haeckelianialongicilia,LouetCaospnov,本种触角与HnigraLin相似,但本种前翅较后者狭长,翅面纤毛较稀少,缘毛明显较长,易于区别;③短管曲脉赤眼蜂OphioneurusbrevitubatusLouetCong,spnov本种的产卵管甚短,仅为腹长的065,与后足胫节等长,端部不外露;触角棒节基部4节特殊膨大、并斜接,各节分界互相重迭;此特征可与本属所有已知种相区别;④短茎纹翅赤眼蜂LathromerisbrevipenisLouetCong,spnov本种与LlongipenisLin相似,但两者雄性外生殖器的形态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9.
采用药膜法测定了溴氰菊醋、甲氰菊酯、氰戊菊酯和三氟氯氰菊酯对广赤眼峰(TrichogrammaevanescensWestwood)、螟黄赤眼峰(T.confusumWiggiani)、松毛虫赤眼峰(T.dendrolimiMasts.)成蜂的毒力。结果表明,不同药剂对同一种赤眼峰成蜂的毒力不同;不同赤眼蜂种群的成峰对同一药剂的反应差异也较大,其中溴氰菊酯的毒力最大(LC_(50)<2.30μg·mL ̄(-1)),甲氰菊酯相对较小(LC>12.50μg·mL ̄(-1));3种赤眼峰中,以广赤眼蜂对药剂反应较迟钝,忍受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0.
利用低温诱导松毛虫赤眼蜂滞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恒低温和昼夜变温以及不同诱导始期诱导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观察证明,人工可以成功地利用恒低温诱导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赤眼蜂滞育虫态为予蛹.松毛虫赤眼蜂滞育适宜温度为10~13℃.引起赤眼蜂滞育是卵至于蛹期连续诱导效应,其中予蛹前期为滞育敏感期.滞育适宜诱导始期为卵期,滞育诱导历或为30~40d,引起赤眼蜂的滞育率为65.8%~86.1%以上.昼夜温度的变化对诱导松毛虫赤眼蜂滞育无明显促进作用,其诱导滞育率与恒温诱导无明显差异.利用恒低温诱导赤眼蜂滞育方法简单,是人工诱导赤眼蜂滞育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的动态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的动态表达。【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Leica 显微图像处理系统,对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在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的动态表达进行研究。【结果】Fas在不同发育阶段固始鸡免疫器官内均有表达,但表达量均不相同,呈波浪样动态变化;Fas表达于固始鸡免疫器官内淋巴细胞细胞膜和细胞质,不表达于细胞核;Fas表达阳性细胞在固始鸡不同免疫器官内分布位置不同,呈散在或簇团状分布:法氏囊内阳性细胞主要分布于黏膜靠近上皮细胞的固有膜层内、淋巴小结与淋巴小结之间区域、淋巴小结边缘,淋巴小结内少量淋巴细胞也有Fas表达;胸腺内主要分布于胸腺小叶髓质,极少出现在皮质内;脾脏内主要分布于红髓和边缘区、淋巴小结周围和动脉周围淋巴鞘周围的区域,动脉周围淋巴鞘极少有Fas表达,淋巴小结无Fas表达。FasL在固始鸡免疫器官内的表达与Fas相似,但表达量与Fas相比较少。【结论】细胞凋亡基因Fas和FasL参与了固始鸡免疫器官内淋巴细胞发育分化过程中的凋亡调控,并对免疫器官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大豆叶片和豆荚与衰老相关的某些生理特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东农163及东农42为材料,研究了大豆叶片和豆荚的衰老规律。结果表明,大豆结荚期叶片的叶绿素总含量比豆荚的叶绿素总含量高。随着籽粒的成熟,叶片和豆荚的蛋白质含量都呈不断增加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下降趋势,并且叶片的蛋白质含量明显比豆荚的蛋白质含量高。随着生育期的延续,叶片的SOD活性呈上升趋势,而豆荚的SOD活性变化呈下降趋势。可见,结荚期,大豆豆荚的抗氧化能力比叶片强。大豆不同品种的同一器官和同一品种不同器官的SOD活性变化都存在品种间差异。  相似文献   

13.
广东省香蕉主产区蕉园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明广东省香蕉主产区蕉园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及其亏缺程度,应用系统研究法研究了广州市番禺南沙点、东涌点和灵山点、高州沙田点、博罗长宁点及四会大沙点这6大典型香蕉主产区蕉园土的养分状况,盆栽试验以巴西香蕉(Musa AAA Giant Cavendish Brazil)为指示作物。结果表明:(1)蕉园土壤对各养分的吸附固定能力大小顺序分别为:番禺南沙点为K>B>P>Mn>Zn>S>Cu,番禺东涌点为Mn>K>P>S>Zn>B>Cu,番禺灵山点为B>P>K>Zn>S>Cu>Mn,高州沙田点为S>K>P>B>Cu>Mn>Zn,博罗长宁点为B>P>K>S>Cu>Zn>Mn,四会大沙点为B>P>K>S>Cu>Zn>Mn。(2)蕉园土壤的养分限制因子分别为:番禺南沙点为N,P,K,番禺东涌点为N,番禺灵山点为N,高州沙田点为N,博罗长宁点为N,P,四会大沙点为N,P。N是这6大香蕉主产区蕉园土普遍存在的养分第一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14.
不同质地土壤玉米根际生物活性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明确不同质地土壤(砂壤、中壤、重壤)玉米生育期间根际微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与酶(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转化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池栽方式,以掖单22为材料,研究不同质地土壤的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变化,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玉米播种前,砂壤中的微生物数量最多,重壤中最少;重壤中的酶活性最高,砂壤最低。3种土壤玉米根际生物活性的动态变化呈抛物线,吐丝期达最大值,此后逐渐下降。吐丝期,3种质地土壤玉米根际微生物数量均表现为中壤最多,重壤最少;5种酶活性均表现为中壤最大,砂壤最小。成熟期,玉米根际土壤细菌与放线菌表现为中壤中数量最多,重壤最少,真菌则表现为中壤最多,砂壤最少; 过氧化氢酶活性表现为重壤最高,砂壤最低,脲酶、蛋白酶、磷酸酶、转化酶表现为中壤中活性最高,砂壤最低。【结论】玉米根际生物活性受玉米生长发育进程和土壤质地的双重影响。  相似文献   

15.
油菜各部位对土壤中活性态重金属的累积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对成都平原46个样点土壤中活性态重金属(Cd、Cu、Pb、Cr、Zn)含量及其组成,以及在各样点种植的油菜各器官对重金属的累积特征进行分析,其结果表明:土壤中重金属活性最高的是Cd,其次分别为Pb、Zn、Cu,最低的是Cr;Pb、Cd主要累积在油菜的壳部,而在籽粒中累积最低;Cr、Cu主要累积在油菜的根部和壳部,而在茎部中累积最低;Zn主要累积在油菜的籽粒,而在茎部累积最低。土壤中活性态重金属的含量与油菜各器官中重金属的含量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油菜籽粒中的Cu与土壤中的活性态Cu呈显著正相关;油菜根部中的重金属与土壤中的活性态重金属均呈负相关关系;油菜壳部和茎部的重金属与土壤活形态重金属虽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选用屠宰绵羊与肉牛各10头的新鲜回肠,肝、肾、肺、脾和淋巴结作5种酶在组织中的位置与活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在回肠与肾脏.以碱性与酸性磷酸酶活性最强,主要分布于肠绒毛上皮细胞与肾皮质近曲及远曲小管;在肝脏,酶主要位于实质细胞内,其中酸性磷酸酶活性明显;在肺脏,细支气管呼吸上皮内非特异性酯酶的活性最强;脾脏的红、白髓处相应为酸性与碱性磷酸酶最强活性部位;在淋巴结,以碱性磷酸酶与琥珀酸脱氢酶最为活跃,主要集中于皮质部的淋巴滤泡内。  相似文献   

17.
测定了七个品种(系)大豆样品初花期根系、下位叶和上位叶中Mn、Fe、Zn的含量。结果表明:七个品种Mn的分配均值是根系<上位叶<下位叶。而Fe、Zn分配是根系>下位叶>上位叶,但不同品种(系)间有差异。对4个不同品种的大豆用不同浓度Mn~(2+)营养液进行水培试验,其分配含量是根系>下位叶>上位叶,且植株各部位含Mn量随介质Mn~(2+)浓度的提高而增加;Fe、Zn含量则因品种而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国木薯种植不同区域气候特点及其木薯种茎越冬贮藏方法,为我国木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方法】在广西合浦、南宁、来宾及湖南、浙江等地,于入冬前采用活体田间保存,或离体露天堆放、地埋堆放、大棚内堆放等方法贮藏木薯种茎越冬,开春后检查存活的木薯种茎芽点数量,计算不同方法贮藏木薯种茎越冬的芽点存活率。【结果】在广西合浦地区采用露天堆放贮藏木薯种茎越冬,其芽点存活率均在90.00%以上,其中以露天浅埋堆放的种茎芽存活率最高,达94.38%;在广西南宁地区以塑料大棚堆放贮藏的木薯种茎芽点存活率最高,达94.98%;在广西来宾地区以大棚内存放木薯种茎越冬,其芽点存活率几乎都在89.60%以上,其中大棚内盖蔗叶横放地埋处理的木薯种茎芽点存活率最高,达98.79%;在湖南江永、浙江杭州采用设施化保护性越冬贮藏木薯种茎芽点存活率较高。【结论】中国木薯种茎越冬贮藏,北纬21.6°以南地区的无霜区(广东茂名—广西合浦—云南景洪以南)可采用露天浅埋堆放和盖膜堆放的方法贮藏;北纬21.6°-23.8°地区轻霜至重霜边缘区(广东清源—广西来宾—云南临沧以南)可采用塑料大棚、露天盖膜堆放及大棚内地埋竖放等方法贮藏;北纬23.8°以北的重霜和低温区(广东清源—广西来宾—云南临沧以北至湖南、江西、浙江等省)可采用防寒性岩洞或地窖贮藏法及塑料大棚加小拱棚竖直堆放法贮藏。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罗非鱼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及残留状况,选取海南的罗非鱼主产区——文昌某水库地区作为研究对象,监测罗非鱼养殖前期、中期、后期的抗生素残留状况。结果表明,文昌该水库地区的罗非鱼养殖前期主要残留呋喃西林,养殖中期主要残留磺胺嘧啶、呋喃西林、强力霉素、氟苯尼考、甲砜霉素等,养殖后期主要残留呋喃西林、氟苯尼考;该区域罗非鱼养殖过程中抗生素的使用对自然水体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灌溉条件下河南省土壤墒情变化规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豫东潮土区进行了5a的土壤墒情与旱情监测工作,探索土壤墒情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灌溉条件下,不同栽培模式土壤墒情总的变化规律是:6、7、8月份土壤墒情充足,其他月份欠缺,特别是4、5月份,正是农作物需水量大的时期,土壤水分含量不能满足农作物的需求。从单个栽培模式看,青砂土果园,从4月份到10月份,各层土壤水分含量比较高,其他月份则整体下降,20~40cm土层含水量低于适宜含水量;夹壤淤土大蒜-玉米(西瓜)栽培模式,随着土体深度的增加含水量逐渐降低,土壤含水量最高时段出现在雨季的8月份,最低时段出现在来年的3月份;体砂小两合土小麦-玉米栽培模式,各土层水分随时间变化波动较大,特别在4、5月份和8、9月份,小麦、玉米需水量大,而土壤水分却供应不足;底壤砂土花生(西瓜套玉米)-冬休闲(小麦)栽培模式,各土层含水量随时间变化不大,0~20cm土层墒情不足;夹黏青砂土小麦-胡萝卜(花生)栽培模式,7、8、9月份各土层水分充足。4-5月份各种栽培模式下,土壤水分亏缺时,均应加强水分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