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为提高杂交油菜黔油30号撒播高产栽培提供依据,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研究蕾薹期氮磷钾三元复合肥施用量对其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蕾薹期追施复合肥对黔油30号撒播产量的影响极显著;黔油30号撒播栽培最佳的施肥方式为播种前施三元复合肥(15-15-15)15.00 kg/667m2,苗期追施纯氮6.50 kg/667m2的前提下,蕾薹期施三元复合肥46.67 kg/667m2.在此施肥条件下,撒播黔油30号500 g/667m2,其产量为194.00 kg/667m2,株高161.30 cm,一次有效分枝数3.8个,单株有效角103.7个,每角粒数16.3粒,千粒重4.4g.  相似文献   

2.
卢朝凤 《农技服务》2014,(1):13+16-13,16
近几年,我县坝区稻田机播油菜面积逐年扩大,为探索杂交油菜在机播(高密度种植)条件下的蕾苔期尿素施用量,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油菜蕾苔期施用4kg/667m2、8kg/667m2、12kg/667m2尿素,分别比对照增产10.83%,20.83%和28.52%,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探索免耕抛秧栽培水稻在一定产量范围内对氮肥的需求量,在磷、钾肥及管理水平相同的条件下,研究不同施氮量(10.5kg/667m2,11.55kg/667m2,13.6kg/667m2)对免耕抛秧栽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1,2]。结果表明:在各个阶段,水稻生长与氮肥施用量均密切相关,在本试验条件下产量与氮肥施用量呈正相关,其平均产量依次为489.25kg/667m2、496.50kg/667m2及503.25kg/667m2。  相似文献   

4.
不同灌水量对棉铃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南疆枣园间作棉花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灌水量棉铃空间分布及产量的影响。设置中度水分胁迫W1(250m3/667m2)、轻度水分胁迫W2(300m3/667m2)、适宜水分W3(350m3/667m2)、充分供水W4(400m3/667m2)4个不同的灌水量处理。结果表明:不同水分处理条件下,单株棉花棉铃脱落率依次为W4W1W3W2,上部和下部果枝棉铃的脱落率远远高于中部果枝;棉株的有效铃主要集中于中部;棉株中部果枝的总铃质量大于上部和下部的果枝总铃质量,而下部果枝铃质量稍高于上部;上部果枝较下部果枝铃质量波动稍大,各部分棉铃质量依次为W2W3W4W1;4个水分处理对棉花衣分的影响不大,单株籽棉和皮棉质量表现出W2W3W4W1的趋势。综合多方面考虑,灌水量300~350m3/667m2可以作为本地枣园间作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5.
试验以辣椒"农大7923"为研究对象,对其在不同滴灌施肥强度下的生物学性状、产量等做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条件下,辣椒生产最适宜的滴灌施肥强度为全生育期滴灌施肥10次,每次滴施肥水混合液施用量为12 m3/667 m2,即每次施肥量6.00 kg/667 m2(纯养分),此滴灌施肥强度下辣椒的生物学性状、产量都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马铃薯在常规施肥和不施用肥料条件下的种植产量,在修文县六广镇进行了马铃薯同田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按常规施肥施尿素(46%)26.1 kg/667 m2、普钙(16%)66.25 kg/667 m2、硫酸钾(50%)10 kg/667 m2、复合肥50 kg/667 m2,把10%的尿素与全部普钙、全部硫酸钾混合作基肥施用,尿素在马铃薯齐苗时施50%,在现蕾时施40%。在此条件下马铃薯产量为1 396 kg/667 m2,267kg/667 m2,534元/667 m2,大薯比例比空白处理区高。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青浦区水稻上氮肥的适宜用量,采用相同磷钾肥用量、不同氮肥用量在水稻上进行了肥料梯度试验,考察了氮肥不同施用量条件下水稻穗粒结构及产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水稻目标产量为600kg/667m2,在土壤全氮为1.1~1.3g/kg的田块上纯氮适宜施用量为19.0kg/667m2,在土壤全氮为1.4~1.6g/kg的田块上纯氮适宜施用量为18kg/667m2,在土壤全氮为1.7~1.9g/kg的田块上纯氮适宜施用量为17kg/667m2,在土壤全氮为2.0~2.3g/kg的田块上纯氮适宜施用量为16kg/667m2。  相似文献   

8.
通过田间试验提出了喷灌条件下淡灰钙土地区玉米的氮素合理施用量为33.87~35.29kg/667m2,磷素合理施用量为19.58~21.18kg/667m2,钾素合理施用量为7.28~7.45kg/667m2。  相似文献   

9.
采用基于通径分析的决策系数分析方法,对8个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系)的20个组合的F。现蕾、开花和结铃2a资料进行了遗传相关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不同节位果枝现蕾数、开花数、结铃数对单株结铃数的决策系数分析。结果表明,稳定中部成铃,选择节位13果枝上蕾、铃数较多,节位14果枝上花、铃数较多的材料可望选出结铃多的单株;要进一步发挥单株结铃数的杂种优势,在保证中部成铃的前提下,宜选择节位14果枝蕾铃数少、节位15果枝花铃数多的材料作亲本。在栽培上摘除一些部位果枝上部分蕾、花利于单株成铃增多。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一定磷、钾肥水平下的氮肥效应,探讨合理的氮肥用量,完善灌云县夏玉米施肥指标体系,2013年在灌云县进行了夏玉米2+X(氮肥用量)试验。本试验在磷(P2O5)施用量为4.5kg/667m2、钾(K2O)施用量为7.5kg/667m2水平下,N施用量为18kg/667m2(N2)时,与无肥区相比,夏玉米的产量(524.1kg/667m2)、增产率(81%)、效益(401.0元/667m2)、氮肥农学效率(13.05)及氮产投比(5.02:1)均达到最高值,且高于农民习惯施肥。结果表明本试验夏玉米最佳氮施用量为18kg/667m2左右。  相似文献   

11.
鲁雪林  王秀萍  张国新  刘雅辉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5):12408-12409,12422
[目的]明确冀东地区棉田适宜的氮肥施用量。[方法]2009、2010年在唐海县滨海盐碱地进行了2年的定位试验,研究不同施氮量对滨棉2号(Gossypium hirsutum L.)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不施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影响较大,棉花株高、果枝数、成铃数均降低,籽棉产量显著低于各施氮处理;随氮肥用量的增加,棉花株高、果枝数、成铃数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氮肥用量对棉花生长发育及产量有重要影响,但过多施用氮肥对增产无益。[结论]冀东盐碱地棉花适宜施N量为337.5 kg/hm2。  相似文献   

12.
以转双价基因抗虫三系杂交棉邯杂429为试验材料,在棉花播种前施过磷酸钙360 kg/hm2和氯化钾180 kg/hm2做底肥,试验设尿素施用量0(CK)、210、300、390和480 kg/hm2计5个处理,尿素施肥方法为基施和花铃期追施各占50%,在最佳种植密度42 000株/hm2条件下,分析了不同施氮量对棉花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以探索实现杂交棉高产的适宜施氮量。结果表明:施氮量≤300 kg/hm2时,增施氮肥对提高棉花株高和果枝数效果明显;施氮量≤390 kg/hm2时,增施氮肥对提高单株铃数、总铃数、单铃重、衣分和产量效果明显。邯杂429高产的经济施氮量为390 kg/hm2,该施肥条件下,杂交棉农艺性状好,产量(4 454.4 kg/hm2)和衣分(37.7%)高,且避免了氮肥浪费。  相似文献   

13.
以鄂杂棉29为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麦后直播棉产量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量条件下,随着密度的增加,株高、总果节、单铃重、单株成铃数、成铃率下降,现蕾果节位升高,群体总铃数增加,伏桃比例上升.在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产量随密度增加而增加;施氮量300kg/hm2条件下,产量先随密度增加而增加,达一定密度后产量反而下降.施氮量225 kg/hm2条件下以60000株/hm2产量最高,施氮量300 kg/hm2条件下以52 500株/hm2的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14.
以2006年和2007年参加河南省春播棉品种区域试验的15个棉花品种为试材,对其植株性状(株高、果枝始节和果枝台数)、产量因素性状(单株铃数、单位面积总铃数、铃重、籽指、衣分、皮棉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上半部长度、整齐度、麦克隆值、比强度、伸长率、反射率、黄度、纺纱均匀性指数)的17个数量性状为研究对象,各棉花品种的指标数据均取其2 a参试结果的平均值,在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多元多项式回归及模拟仿真因素取值的频率分析棉花高产育种的数量性状选育模式参数。结果表明:皮棉产量≥1500 kg/hm2的棉花选育模式参数为株高97.67~99.60 cm、果枝始节6.48~6.89节、果枝台数13.68~13.97台、株铃19.08~19.27个、铃重6.14~6.18 g、衣分39.23%~39.51%,产量期望可达到2 196 kg/hm2。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该研究旨在探索棉花栽培的最佳施氮量。[方法]该研究以转基因抗虫棉FZ-1品系为试验材料,利用田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棉花生育特性、棉铃发育和皮棉产量的影响。[结果]施氮量为300和375kg/hm2时,皮棉产量与225kg/hm2施氮量相比分别增加了28.46%和18.73%。当施氮量由225kg/hm2增加到300kg/hm2时,单株铃数、铃重和皮棉产量显著增加。然而当施氮量继续增加至375kg/hm2时,皮棉产量的增幅明显下降。改善棉花生育特性和棉铃发育、提高皮棉产量的最佳施氮量为300kg/hm2。[结论]合理施氮是促进棉花植株的生长发育,确保其高产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氮过量造成的环境污染最有效的方法。该研究为优质棉的大规模种植提供了完善的施氮策略。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提高棉花产量、品质,研究黄腐酸钾的最佳用量。[方法]采用大田随机区组定位试验,设置6个处理,CK:不施肥,F:单施化肥750 kg/hm~2,F+H1:化肥750 kg/hm~2配施黄腐酸钾75 kg/hm~2,F+H2:化肥750 kg/hm~2配施黄腐酸钾150 kg/hm~2,F+H3:化肥750 kg/hm~2配施黄腐酸钾300 kg/hm~2,F+H4:化肥750 kg/hm~2配施黄腐酸钾450 kg/hm~2,定位4年后测定棉花株高、果枝数、成铃数、单铃重、衣分、籽棉产量、纤维品质等指标。[结果]化肥与黄腐酸钾配施能促进棉花后期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随着黄腐酸钾用量增加秋桃数与秋桃比例呈增加趋势;单株铃数、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呈随黄腐酸钾用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4个配施黄腐酸钾处理较单施化肥处理籽棉产量分别提高3.3%、5.4%、5.2%与9.0%;配施黄腐酸钾提高了棉花纤维品质,尤其是对纺纱均匀性指数有显著提升作用。[结论]化肥配合施用黄腐酸钾450 kg/hm~2,可有效提高棉花产量,改善棉花纤维品质。  相似文献   

17.
新疆开放条件下利用蜜蜂繁殖棉花不育系技术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在新疆地区利用蜜蜂辅助传粉生产棉花不育系的可行性。[方法]在新疆开放条件下,利用大片沙漠作为隔离区,利用蜜蜂辅助传粉生产棉花不育系,探讨在新疆地区应用该繁殖技术的可行性。[结果]在新疆开放条件下,通过蜜蜂授粉的棉花质量和数量较内地均大幅提高。经蜜蜂辅助传粉的棉花生育期125 d,株高65.55 cm,果枝数8.45个,收获株数143 370株/hm2,单株结铃3.6个,单铃重4.87 g。经预测,籽棉产量为2 434.5 kg/hm2,衣分32.4%,不育系毛籽产量1 645.7 kg/hm2。采用蜜蜂传粉40 d进行制种较人工制种可节省78000元/hm2。[结论]在新疆地区利用该方法生产棉花不育系能降低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该繁殖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182个南疆棉花品种(系)果枝数、果枝分布、果节数及果枝果节与成铃的关系,研究南疆早中熟棉花品种果枝数、果节数选择指数,为棉花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品种对比试验方法,收集比较新疆不同遗传背景的182个品种(系),测试不同品种(系)果枝数、果枝分布、果节数、成铃数等性状,分析南疆棉区气候条件下果枝、果节构成及果枝果节与成铃关系。【结果】182个南疆棉花品种的果枝数为4.6~10台, 果节数为7.6~21个,结铃数为5.4~12.2个,内围铃∶外围铃=3∶1;不同品种的果节数和单株结铃,随着果枝数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显著;果枝数与果节数、结铃数、内围铃数、上部铃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果节数与结铃数、内围铃、外围铃、下部铃及中部铃具有极显著正相关性。【结论】在南疆气候条件下,应选择果枝数为8~10台果枝、果节量为18~20个的棉花品种,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南疆有限的热量、积温条件,形成更高的产量。  相似文献   

19.
董红霞  张飞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5):6974-6976
[目的]研究短季棉高产优质栽培措施优化决策及生育模型。[方法]选用播期(X1)、密度(X2)、追纯氮(X3)、打顶留果枝数(X4)、去蕾果枝数(X5)进行5因素5水平二次正交旋转回归设计,对短季棉农艺组合措施、群体动态、成铃分布及产量结构进行研究。[结果]通过对建立起皮棉产量、霜前花2个目标性状的回归模型进行分析,达到产皮棉900k/hm^2,霜前籽棉3000kg/hm^2以上的综合农艺措施决策方案为5月20~23日播种,密度10.95万~11.25万株/hm^2,追纯氮165.60~180.00kg/hm2,打顶留果枝数8.4~8.7个,去下部1个果枝的早蕾。[结论]筛选出的兼顾高产、优质的综合农艺措施决策方案是合理的。明确了夺取短季棉高产优质的主攻方向,实现短季棉高产优质。  相似文献   

20.
为了通过农艺性状来预测棉花纤维品质,以新疆陆地棉系9和海岛棉新海16号及其回交自交后代BC4F2:4群体为研究材料,对165份材料的农艺性状和纤维品质性状进行鉴定,利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探讨群体主要农艺性状与纤维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海陆回交群体的表型非常丰富,12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0.11%~48.14%,其中,铃数的变异系数最大。相关分析表明,株高、有效果枝数、铃数和有效铃数与纤维长度和衣分呈显著正相关,与马克隆值呈显著负相关;始节高与纤维强度呈显著正相关;株高和有效果枝数与纤维整齐度呈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75.252%。其中,PC1为成铃数相关因子,PC2为纤维品质选择因子,PC3为低品质控制因子(株高和纤维品质),PC4为衣分与马克隆值选择的综合因子。逐步回归方程表明,始节数和有效果枝数对纤维品质的影响较小。通径分析表明,果枝数对纤维长度产生负向直接效应;铃数对纤维长度产生正向直接效应;铃数和始节高对棉花纤维强度产生正向直接效应;有效铃数对马克隆值产生负向直接效应,而衣分对其产生正向直接效应;纤维整齐度只受株高的正向直接效应;株高、铃数和有效铃数对纤维品质的间接影响占主导地位。因此,可通过对农艺性状的选择实现对纤维品质的间接选择,为新疆及周边地区高产优质棉花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