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纵观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含蓄的意境美——文之极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追求的至高境界。本文将中国古典园林之冠名分为三类,并初步分析了冠名在中国古典园林中“文之极”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古典园林可谓是中华传统文化与建筑之中的瑰宝,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与审美意识之精华。我国古典园林全力追求诗情画意之意境与感官上的神形兼具,致力于将古典园林之美与大自然之美进行全面融合,实现自然景观的全面浓缩化与丰富化,以实现天人合一之美学思想。我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对于现代农业园林景观之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价值。本文在概述我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在现代农业园林景观中的应用方法,并提出了现代农业园林景观对我国古典园林美学思想的传承价值。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园林与绘画、诗词歌赋是不可分割的两部分。园林的美通过诗词得以精炼,诗词的内涵借园林的美得以表达。园林的文学艺术之美是园林内在美的精髓,园林中的楹联、题刻、碑帖和绘画等就是中国式园林文学艺术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田甜  史云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653-11655,11659
从中国古典园林与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入手,强调中国古典园林所追求的精神特征是其形式表达的必然性所在,它与中国的哲学文化、社会体制以及其他一些文化现象是密不可分的,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在心态层面的特征,认为其在精神表达与诉求方面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即“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以礼和天”的礼制文化以及归隐、求安的隐逸观。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形式对精神文化的具体表达,指出其在自然观的形式表达方面崇尚自然、万物有道,因地制宜、巧于因借,摹写自然、仿造山水;在分析对隐逸观的形式表达方面,着重于园林题名匾额对隐逸文化的表达、园林中含蓄的形体表达方式对“隐”的体现;从宅园的布局与宅的营造上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礼制与秩序。在此基础上细致并深入地感悟古人的精神世界,认为中国人的精神模式是古典园林造型的源泉,山水、植物、建筑及其组合形态所表达的正是人的精神追求境界。  相似文献   

5.
论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听觉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园林是以视觉为主要感知方式的综合的空间造型艺术。其中,听觉美乃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所追求的高妙境界之一。要实现中国古典园林“雅静之至”的理想境界,确实也离不开令人荡气回肠的听觉因素。在园林中听觉与视觉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建构园林的各种因素,包括人为因素都可以形成听觉美。园林听觉美对现代景观的效果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参8  相似文献   

6.
田雨 《农业与技术》2009,29(3):12-14
本文从中国古典园林人文思想出发,从而总结出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的特点,包括崇尚自然、中国园林特有的诗情画意追求意境美、利用植物表现文化内涵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张云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6):18265-18269
以苏州网师园、沧浪亭、留园等古典园林中的花窗为例,探讨了花窗的定义、功能与分类,进一步从花窗的"形状"、"图案"和"动静景观"等角度阐述其形神之美,向世人解析中国古典园林花窗的审美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园林园路的意境美体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园林以其高度的写意手法,浓缩了自然界的山水情致。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交通连接体的园路,不仅是园林中各景点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景观游览的脉络,同时,园路本身又是园林风景的组成部分,蜿蜒起伏的曲线,精美的铺装图案,丰富的寓意,都给人以视觉美和意境美的享受。所以文章从古典园林的园路布局形式美;空间变化之美;以及铺地样式美等方面阐述了古典园林园路意境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典园林艺术的影响开始探究,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山之美、水之美。在未来的园林设计中,原本简单地模仿已被抛弃,而更加趋向于"本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自然之美,将人工与自然之美巧妙结合,追求建筑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意境与效果。  相似文献   

10.
古典园林历史悠久,其建筑风格独树一帜,自身特有的内涵丰富,中国古典园林诠释出古代绘画意境与古代绘画美,论述古典园林中的古代绘画美及思想价值和作用,梳理有关古典园林中的古代绘画艺术的研究,全文以古典绘画艺术、美学、园林理论为基础,其中涉及到建筑学、园林景观等相关专业,从调研到理论的顺序展开论证。通过解读园林和山水画的关系,以及对社会背景的追溯,与古典园林的对比分析。解读古典园林建筑美的形成原因~([1])。  相似文献   

11.
古人对生态的尊重与保护思想是根深蒂固的,是融入到传统文化中的,是在中国锦绣 河山和主流哲学思想的影响下自然形成的。本文根据古人兴造园林的理论和园林实例窥见中 国古典园林中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12.
竹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竹子的造景手法、审美价值和功能利用方面的特点及其局限性,结合世界现代园林的实践与理论,阐述了为满足尺度更广阔、内容更丰富、功能更齐全、技术更发达、审美更多样的现代园林的需要,现代竹子造景在表达方式、文化内涵和生态功能方面进行拓展的必要性,并对于新的竹子造景手法进行了归纳和探索。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园林中的山石、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江南私家园林等案例的美学布局和营造规律进行详细介绍与总结,从和谐、超然、整体和含蓄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特征,同时又对中国园林做了深入的文化透视。最后论述了中国古典园林对当代生态环境建设的积极意义,指出了未来应将中国古典园林的美学内涵融入到我国城市道路景观改造、小区规划、主题公园和乡村改造等景观规划项目中去。  相似文献   

14.
寺庙园林作为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之一,其景观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植物景观的营造。由于长期受到地域和宗教文化的影响,南北寺庙园林的植物景观受到当地气候环境和生态条件的制约而有所差异。笔者在实地踏查了南宁、桂平、贵港、桂林4个地区13个具代表性的寺庙园林的基础上,把以广西为重要分支的岭南寺庙园林和以北京为代表的北方寺庙园林进行对比,从植物选择特点、植物配置方式和植物景观特色3个方面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得出二者之间既存在共性,又各具特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昆明市寺庙园林植物景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寺庙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类型之一。而植物景观的营造不仅是寺庙园林景观的重要构成要素,更是烘托宗教气氛,传播佛家理念的重要工具。以昆明市周边的主要寺庙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总结了其寺庙园林植物景观的特点和表达手法,并通过对现状的分析提出不足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画是我国艺术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其艺术成就涵盖面极其深广。而中国画论曾是中国古典园林营造的一个基本的理念指导,古代画家运用其自身独特的艺术修养成为园林设计师几乎是顺理成章的事,由此才产生了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园林文化。本文从中国画"留白"手法延展开去,论述了"现量"与"比量"以及"完形心理"的概念。提出了在中国古典园林营造中,对于"留白"的应用可分为对比形式美层次和布局系统连续层次两点。  相似文献   

17.
大学园林景观与生态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主要从大学园林景观建设的指导思想、大学园林景观建设的再认识、大学园林景观建设的包容性与多样性、大学园林景观的价值等内容, 阐述了大学园林景观建设应向生态和谐的层次提高, 营造美学价值与生态学价值相统一的育人环境  相似文献   

18.
汪洋周旭  杨晓娟 《安徽农业科学》2014,(25):8648-8650,8652
试图从文化角度来分析并溯源汉至唐法天象地、因藉自然的造园手法的发端以及形成。通过收集大量资料,运用分析、归纳、对比、概括、总结等研究手法对资料进行整合梳理,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汉代园林及其背后一直沿袭至今的"天人合一"哲学思想,它的源头即是古老悠久的楚文化。楚文化中的浪漫主义精神以及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观,经由汉代园林的借壳存身一直承袭至隋唐以至明清,几乎贯穿了我国传统造园史,这种造景思想对于今日陕西省的园林建设也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9.
尚怡轩 《北京农业》2012,(24):53-54
园林与园林建筑相互依存,中国古典园林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随着时代的变迁,建筑形式、空间布局等审美观都发生了改变.通过对中国古典建筑与园林的分析,汲取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中的精髓,创作出更具时代特点的新式园林.  相似文献   

20.
曲线作为一种几何形态,存在于客观世界的万事万物中,尤其对以视觉感知为主的造型艺术,曲线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造型元素,其使用顺手可拈。在园林设计中,尤其相对中国古典风景园林而言,大量运用的曲线更使其意境幽远,妙趣横生。因此,从园林设计中的曲线形式开始,逐步展开对园林设计中曲线审美意识及其形成相关因素的探讨,以及进一步对中国古典造园思想与手法的深层研究,对当代园林设计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