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西葫芦熟性性状主基因-多基因遗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凤真 《中国蔬菜》2011,1(6):42-48
以西葫芦自交系配制q-1×23-4G(组合1)和q-1×A-7(组合2)杂交组合,构建6个联合世代(P1、P2、F1、BC1、BC2和F2)群体,应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西葫芦熟性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2个组合的第1雌花节位为D-2模型,始花期性状遗传为加性-显性-上位性两对主基因(B-1)遗传模型;2个组合的第1雌花节位均以主基因的加性效应为主,而始花期以加性效应和加性×显性上位性互作效应为主,组合1以第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为主;由于环境因素对西葫芦F2第1雌花节位和始花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对第1雌花节位的选育定向选择会有较好的效果,在育种中对始花期性状的选择宜在高世代进行。  相似文献   

2.
黄瓜单性结实世代遗传效应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研究了黄瓜6个世代雌花数、单性结实果数、单性结实产量3个主要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各性状的基因效应均符合加性-显性模型,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加性方差(即狭义遗传力)分别占总方差的24.80%、34.75%和34.31%;显性方差均相对较小,显性势均为正向部分显性;控制这3个性状的最少基因对数分别为3、3、4对;选育黄瓜单性结实新品种宜采用杂交育种法,3个性状适宜的选择世代分别在F2、F4和F4代。  相似文献   

3.
甜瓜糖酸性状的遗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新疆厚皮甜瓜‘76-2’的60Co- γ射线诱变酸味突变自交系和‘黄皮脆’形成的P1、P2、F1与F2 为试验材料,通过4个世代联合分析法研究果实中糖含量、酸含量和糖酸比的遗传特点。结果表明, 酸味突变自交系ב黄皮脆’组合的糖含量性状遗传受两对等加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多基因模型 (E-4) 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88.8%,多基因遗传率为6.94%;酸含量性状遗传受一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和加性—显性上位性多基因 (D-0)模型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26.68%,多基因遗传率为72.77%;糖酸比性状遗传受两对加性—显性—上位性和加性—显性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E-1)控制,主基因遗传率为82.86%,多基因遗传率为16.02%。  相似文献   

4.
苦瓜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胡开林  付群梅 《园艺学报》2001,28(4):323-325
 用苦瓜3 个差异显著的自交系为材料, 通过自交、杂交和回交, 获得两个杂交组合(ZH967281 ×G968031 和ZH961123 ×G968031) 的亲本、F1 、F2 、B1 和B2 各世代, 按照数量遗传学理论对其6 个世代群体的第1 雌花节位、单株坐果数、单果质量、果长、果径、果肉厚的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6 个经济性状的遗传均符合加性- 显性效应模型, 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第1 雌花节位、单株坐果数、单果质量、果长、果径在遗传中表现部分性, 有倾大值亲本的现象。果肉厚表现倾小值亲本的负向超显性。第1 雌花节位、单株坐果数、单果质量、果长、果径、果肉厚的狭义遗传力依次为69. 23 %、61. 94 %、61. 46 %、76. 18 %、28. 98 %和35. 09 %。  相似文献   

5.
辣椒产量和品质性状Hayman遗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辣椒(Capsicam annuum L. ) 6个亲本, 按(1 /2) n ( n - 1) 双列杂交法配制15个杂交组合, 用Hayman双列杂交分析法估算5个关于产量、品质性状的遗传参数。Wr对Vr的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单株产量、小区产量、辣椒素和干物质含量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 早期产量的遗传不符合“加性—显性”模型。Wr +Vr与Yr间相关分析表明, 单株产量、小区产量、早期产量和干物质含量呈负相关,说明含有更多显性基因的亲本具有较小的Wr +Vr值; 辣椒素含量呈正相关, 说明含有较多辣椒素显性基因的亲本具有较大的Wr +Vr值。遗传参数估算表明, 辣椒素和干物质含量的遗传是加性效应方差明显大于显性效应方差; 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的遗传加性效应方差明显小于显性效应方差; 早期产量的遗传是显性效应方差显著大于加性效应方差, 同时还存在显著的、复杂的上位性效应。  相似文献   

6.
<选择弱光下茄子的坐果率、单果质量及单株产量3个主要性状,应用数量遗传学原理,研究了茄子6个世代耐弱光性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弱光条件下3个性状的遗传都符合加性-显性模型。坐果率和单株产量以显性效应为主,显性势为正向超显性;单果质量性状的加性效应比显性效应略占优势,显性势为正向完全显性。3个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14.59 %、28.01 %和10.57 %,广义遗传力分别为56.64 %、44.74 %和 50.58 %。3个性状受环境影响较大。控制3个性状的最少基因数为3对、1对和4对。3个性状实施选择的适宜世代分别为F7、F5和F8,不宜在早期世代进行选择。可充分利用茄子耐弱光性的杂种优势,选择耐弱光性好的亲本,配制F1杂交组合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7.
黄瓜的早熟性状主要表现在第一雌花节位、节成性和前期产量等方面。要获得一代杂种早熟的优势必须选择配合力良好的亲本。亲本早熟性状配合力的高低是杂种优势利用成败的关键,因而探讨黄瓜早熟性状的遗传效应对确定杂种优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仅就黄瓜第一雌花节位、节成性与前期产量的相关性,第一雌花节位的遗传力和  相似文献   

8.
黄瓜低温发芽能力遗传分析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以 6份保护地黄瓜自交系为试材 ,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方式 (不含反交 ) ,研究了黄瓜低温下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指数、相对胚根长度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 ,控制黄瓜低温下相对发芽势、相对发芽指数、相对胚根长度这些性状的遗传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 ,以显性效应为主 ,各性状的广义遗传力分别为 98.1%、96 .9%、98.6 % ,狭义遗传力分别为 2 4 .0 %、2 8.6 %和 37.9% ,控制各性状的显性基因可能为寡基因或寡基因组。而低温下相对发芽率的遗传不符合加性 -显性模型 ,控制该性状显性基因的组数可能有 2个 ,并存在上位作用  相似文献   

9.
以果实性状差异较大的来源于美国的厚皮甜瓜ms-5和黑龙江省薄皮甜瓜HM-1为亲本,构建P_1、P_2、F_1和F_2群体,采用植物数量性状主基因-多基因混合模型对甜瓜果实长度、宽度及果形指数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果实长度受到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模型控制;果实宽度受到2对加性-显性上位多基因遗传模型控制;果形指数受到加性-显性-上位效应多基因控制。主基因在F_2代群体中遗传率果实长度为54.5%;果实宽度为61.4%和58.0%,显性效应占主要作用;果形指数主基因遗传效应为20%和11%,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0.
以长茄高代自交系125 和126 构建的茄子6 个不同世代的遗传群体〔P1、P2、F1、F2、 B1(125×F1)、B2(126×F1)〕 为试材,利用主基因+ 多基因混合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对茄子的株高性状进行多世代遗传联合分析。结果表明:供试亲本株高 性状差异显著,分离世代株高性状数值均呈单峰的偏正态分布,属于数量性状遗传。多世代遗传联合分析结果显示茄子株高 性状的最适遗传模型为C-0 模型,不存在主基因遗传效应,表现为多基因控制的加性- 显性- 上位性遗传模式。采用二阶 遗传参数进一步分析株高的多基因遗传效应,结果显示,茄子分离世代F2、B2 的多基因遗传率分别为49.24%、22.77%,茄 子株高以多基因遗传为主。  相似文献   

11.
苦瓜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30  
对华南长身型苦瓜 14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及通径分析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前期产量、延续收获期、结果数等 3个性状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初花期、开花期、第 1雌花节位、第 1坐果节位等 4个性状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 ;通径分析结果表明 ,结果数、延续收获期和单瓜质量 3个性状对产量形成的直接作用最大 ,这 3个性状对产量的决定系数总和达 0 .910 8,可以作为长身型苦瓜高产育种的主要选择性状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辣椒亲本的选配效率,以6个辣椒自交系为亲本,按照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的第四组方法配制15个杂交组合,对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671、678和716是较优良的亲本,671×716是较优良的杂交组合。株幅、果宽、每株果数和平均单果质量主要受加性效应控制,株高、果长和单株产量主要受非加性效应控制。根据性状间的相关性,株高可作为产量选择的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13.
以6个高代迷你黄瓜自交系为试材,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的第2套方案配置15个杂交组合,对其2个品质性状和10个农艺性状的平均杂种优势、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遗传参数进行初步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株高、茎粗、第15节位叶面积、单株雌花数、瓜长、瓜形指数、单株瓜数、单株产量、VC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表现正向杂种优势,第1雌花节位、瓜把长表现负向杂种优势;亲本0811、0815是较理想的父本,亲本0801是较好的母本,0801×0811、0801×0815组合综合表现优良。  相似文献   

14.
黄瓜杂种一代早熟优势及其性状构成基础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齐永涛  崔鸿文 《园艺学报》1991,18(4):330-334
本文通过对具有代表性的几个黄瓜自交系及其杂种一代早熟性和早期产量次级构成性状的系统分析,探讨了春黄瓜杂种早熟优势的表现及优势构成的基础。结果表明,杂一代早期产量普遍存在着正向超亲优势(早期主蔓座果率、果实日增重克数、植株早期有效分枝数),而播种至开花的日数、第一雌花节位、开花时植株叶片数则多为负向优势。对杂一代产量构成性状及关联性状优势强度的相关性分析表明,F_1早熟优势与其次级构成性状优势的相关方向与该性状在F_1上的优势表现方向一致,且许多相关达到显著与极显著水准,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春黄瓜早熟性优势存在的本质。  相似文献   

15.
对杂交辣椒种子经变温处理后对其植株生物学性状及果实发育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变温处理杂交辣椒种子植株株高、株幅、最大叶面积均明显高于对照植株;第1雌花节位较对照降低;单果种子数、单株结果数、单株种子质量、小区种子产量和折667 m2的产量均较对照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6.
摘要:为了探究茄子产量相关性状与基因间互作的遗传模型,为茄子高效育种提供理论依据,以绿圆茄 “茄27”自交系为母本,紫长茄“茄31”自交系为父本,配制成F1杂交组合,分别进行自交、回交,构建了 P1、P2、F1、F2、B1、B2 6个世代遗传群体,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分析法研究了茄子产量相关性状的遗传 模型。结果表明:茄子单株产量受1对主基因的加性-显性遗传,单株结果数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 因混合遗传,单株最大单果质量受2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遗传;单株产量和单株结果数以非加性 遗传为主,其中单株结果数以2对主基因加性效应遗传为主;单株最大果质量中B1和F2世代以主基因加性遗传 为主,其主基因遗传率分别为50.48%和54.33%,B2世代以多基因遗传为主,多基因遗传率为50.88%。综上可 知,茄子产量性状受到加性和显性遗传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苦瓜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及其与环境互作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加性-显性与环境互作遗传模型, 分析了7个苦瓜亲本及其21个F1代在春、秋两个栽培 季节8个经济性状的数据, 估算了各项遗传方差分量。结果表明, 单株前期产量(单株前产) 、单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肉厚和果形指数等6 个性状主要由加性效应控制, 加性方差的比率分别为45.2%、70.7%、89.4%、38.1%、41.2%和22.0% , 均达极显著水平; 单株产量和单株结果数则以加性×环境效应占优势(加性×环境方差的比率分别为24.5%和38.1% ) 。除单株结果数外, 其余性状的普通狭义遗传率和普通广义遗传率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单株结果数的互作狭义和互作广义遗传率最高, 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8.
为了测试乙烯利对不同雌雄同株异花瓜类制种产量的影响,以瓠瓜、苦瓜、南瓜和黄瓜作为材料,在2叶1心和3叶1心这2个时期分别喷施100、150、200、250、300 mg/L乙烯利。结果表明:喷施适宜浓度的乙烯利可显著降低4种瓜类株高,有效降低第1雌花节位和增加20节内雌花数量,增加第1朵雌花开花所需时间,但对单瓜种粒数影响较小。当乙烯利使用浓度为瓠瓜150 mg/L、苦瓜200 mg/L、南瓜200 mg/L和黄瓜100 mg/L时,4种瓜类制种综合增产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