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0 毫秒
1.
对宁夏银川境内的鸟情进行调研,在调研过程中采集和见到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a)、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燕雀(Fringilla-montifringilla)、黑尾塍鹬(Limosa limosa)4种宁夏新纪录.其中采集到白头鹎、燕雀、黑尾塍鹬的标本,观察到反嘴鹬并拍照.  相似文献   

2.
为了掌握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鸟类的基础信息,于2016年1—12月,采用样点和样线相结合的办法对海南新盈红树林国家湿地公园的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鸟类7目19科57种。其中,记录到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近危(NT)的鸟类3种,分别是黑尾塍鹬(Limosa limosa)、红颈滨鹬(Calidris ruficollis)、弯嘴滨鹬(Calidris ferruginea);易危(VU)1种,为蓝翡翠(Halcyon pileata);极危(CR)和濒危(EN)的鸟类各1种,分别是勺嘴鹬(Calidris pygmaea)和黑脸琵鹭(Platalea minor),同时这2种鸟类也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6种,为白胸翡翠(Halcyon smyrnensis)、白腰杓鹬(Numeniu sarquata)、鹗(Pandion haliaetus)、半蹼鹬(Limnodromus semipalmatus)、白琵鹭(Eurasian Spoonbill)、白腹鹞(Circus spilonotus)。从鸟类数量上看,变化趋势为冬季>秋季&...  相似文献   

3.
【目的】明确鸟类羽毛显微结构差异及其特征指标,为利用羽毛微观结构特征鉴定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田鹀(Emberiza rustica)和燕雀(Fringilla montifringilla)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白头鹎、田鹀和燕雀3种雀形目鸟类的飞羽、尾羽及绒羽为研究对象,利用扫描电镜观察记录飞羽和尾羽的羽小钩、纤毛、腹齿等微观结构的数量,测量飞羽和尾羽的基柄长、羽小枝间距,以及绒羽的节间距、节直径和羽小枝间距,并通过SPSS 22.0分析这些指标在3种鸟类间的差异显著性。【结果】(1)尾羽有钩羽小枝基柄长、无钩羽小枝基柄长、羽小钩和纤毛总数及相邻羽小枝间距等指标可为白头鹎、田鹀和燕雀3个物种的鉴定提供依据;而腹齿数可为白头鹎与田鹀、燕雀与田鹀的鉴定提供依据。(2)飞羽无钩羽小枝基柄长、羽小钩和纤毛总数及相邻羽小枝间距等指标可为3个物种的鉴定提供依据;而腹齿数可为白头鹎与田鹀、白头鹎与燕雀的鉴定提供依据,有钩羽小枝基柄长可为白头鹎与田鹀、燕雀与田鹀的鉴定提供依据。(3)绒羽的相邻羽小枝间距可为白头鹎、田鹀和燕雀3个物种的鉴定提供依据;节间距可为白头鹎与田鹀、白头鹎与燕雀的鉴定提供依据;节直径可为白头鹎与燕雀、田鹀与燕雀的鉴定提供依据。【结论】羽小枝间距、基柄长、羽小钩和纤毛总数、节间距、节直径等指标可为白头鹎、田鹀和燕雀3个物种的鉴定提供科学依据,但需综合多个指标进行评判。  相似文献   

4.
2002—2015年,采用同步调查法对鄱阳湖区反嘴鹬(Recurvirostra avosetta)越冬种群数量动态与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鄱阳湖区分布有稳定的反嘴鹬越冬种群,年平均数量为(16684±14653)只,2004年、2005年、2013年种群数量均超过目前其全球数量的10%,2004年冬季鄱阳湖区越冬反嘴鹬数量达到最大值,为47520只。鄱阳湖区共有70个湖泊记录到反嘴鹬,其中反嘴鹬种群数量达到全球1%以上的湖泊有20个。每年冬季鄱阳湖区反嘴鹬集中分布在常湖、蚌湖、花庙湖和下坝湖,而反嘴鹬利用频次最高的是大湖池,每年反嘴鹬的越冬数量为(1819±1593)只。各湖泊中反嘴鹬的年平均数量与利用频次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自然保护区涵盖了反嘴鹬在鄱阳湖越冬的主要湖泊,分布在保护区内的反嘴鹬种群占鄱阳湖区越冬总数量的(75.3±26.0)%,但仍有很多重要的湖泊没有被纳入到保护区范围。反嘴鹬对保护区内湖泊的利用频次与保护区外湖泊的利用频次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保护区内反嘴鹬的种群数量显著大于保护区外。  相似文献   

5.
为开启海南热带地区鸻鹬类涉禽的动作识别以及其他野生鸟类行为学自动识别的研究,建立了基于野外采集影像的勺嘴鹬(Eurynorhynchus pygmeus)动作图像数据集。该数据集由表达勺嘴鹬主要行为模式的9种动作标签组成;同时利用ResNet50、ResNet101和ResNet152共3种残差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尝试对勺嘴鹬的动作进行自动识别。结果表明,ResNet50、ResNet101、ResNet152测试集准确率分别为96.90%、96.94%和96.90%,说明3种模型都能对勺嘴鹬图像进行快速准确的动作识别。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白头鹎的保护以及城市自然保护规划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0年7月~2011年5月对长江师范学院校园白头鹎的生境分布和取食生态位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共记录白头鹎取食行为400次,主要取食生境为乔灌木林(46.50%)和建筑区(37.75%),其生态位宽度为2.61;白头鹎取食方式的生态位宽度为2.32,主要采用拾取方式(61.50%);取食基质的生态位宽度为3.94,主要倾向于叶层(41.00%);取食高度的生态位宽度为3.12,主要倾向于中层(46.00%)和地面(25.25%)。[结论]白头鹎的取食生态位宽泛,为杂食性鸟类,主要以植物的芽、嫩叶、花、果实、种子以及昆虫等为食。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鹦嘴鱼属(Scarus)鱼类分子系统分类关系,本研究对采集的16种鹦嘴鱼类COⅠ基因部分序列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结合GenBank下载的2种绿鹦嘴鱼属COⅠ基因序列共同分析,利用MEGA7.0软件计算遗传距离,采用最大似然法和邻接法构建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18种鹦嘴鱼大致形成3个分支,其中青鲸鹦嘴鱼属(Cetoscarus)单独形成一支,位于进化树基部;鹦嘴鱼属进化地位较高,位于进化树顶部;绿鹦嘴鱼属(Chlorurus)进化地位介于两者之间.驼背绿鹦嘴鱼(Chlorurus gibbus)及污色绿鹦嘴鱼(Chlorurus sordidus)没有与鹦嘴鱼属聚为一支,而是与绿鹦嘴鱼属聚在一起,支持两者归为绿鹦嘴鱼属的分类观点.许氏鹦嘴鱼(Scarus schlegeli)与棕吻鹦嘴鱼(Scarus psittacus)亲缘关系十分接近,但两者COⅠ遗传距离差异为0.085,大于0.020的种间遗传距离差异临界值,两者应该是不同的物种. 截尾鹦嘴鱼(Scarus rivulatus)与黑斑鹦嘴鱼(Scarus globiceps) COⅠ遗传距离为0.017,小于0.020的临界值.但两者形态存在较大差异,排除同种异名可能性,有可能两者存在自然杂交或基因渗透.  相似文献   

8.
黑尾蜡嘴雀,别名铜嘴蜡子、蜡嘴、包头、包头蜡嘴雀、小桑嘴、皂儿(雄鸟)、灰儿(雌鸟),英文名Black-tailed Hawfinch,是中国北方地区常见的传统笼养或架养鸟;尤其是它易被训以技艺表演而著称。1形态  相似文献   

9.
3种[鱼央]属鱼X/Y异型性染色体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肾脏细胞法和空气干燥法制片以及Giemsa染色.确定了采自长江水系的白缘[鱼央](Liobagrus marginatus Gunther)、拟缘鱼央(Liobagrusmar ginatoides Wu)和黑尾[鱼央](Liobagrusnigricauda Regan)的核型和臂数.并对X/Y异型性染色体的“各自”相对比例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3种鱼央属(Liobagrus Hilgendorf)鱼的X染色体相对大小顺序为;拟缘鱼央、黑尾鱼央和白缘[鱼央];Y染色体相对大小顺序为:拟缘[鱼央]、白缘[鱼央]和黑尾鱼央;Y染色体相对于x染色体的大小顺序为:白缘[鱼央]、拟缘鱼央和黑尾[鱼央]。  相似文献   

10.
池塘养殖条件下黑尾近红鲌(0~+~2龄)的可量性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人工养殖条件下黑尾近红鲌的可量性状。[方法]首次采用传统形态(TM)度量和框架结构形态(TBM)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池塘养殖条件下的黑尾近红鲌(0+~2龄)的可量性状进行了研究。[结果]黑尾近红鲌的体长与全长、体高、吻长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0.960和0.739,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尾柄高与尾柄长、体长与头长、头长与眼径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04、0.482和0.355。黑尾近红鲌体长与体重呈幂指数关系,其回归方程为W=0.015L2.971(r2=0.978,P〈0.01);全长与体长的回归方程为BL=0.786+0.390TL(r=0.988,P〈0.01);体高与体长的回归方程为BL=3.363+1.471BD(r=0.960,P〈0.01);吻长与体长的回归方程为BL=7.361+5.879 SnL(r=0.739,P〈0.01)。[结论]池塘养殖条件下黑尾近红鲌(0+~2龄)呈匀速生长规律,其肥满度较自然生长条件下更高。  相似文献   

11.
妊娠后期不同营养水平对蒙古绵羊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高峰  侯先志 《中国农业科学》2007,40(6):1260-1264
 【目的】研究妊娠后期不同营养水平限制饲养母羊对其胎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经同期发情且同期受孕, 在妊娠90 d时健康的蒙古绵羊100只,ME分为0.175MJ•kg-1w0.75•d-1(RG1)、0.33 MJ•kg-1w0.75•d-1(RG2)以及自由采食组(CG)3个营养水平处理组,进行不同营养水平限制饲养。【结果】妊娠后期不同营养水平限饲母羊,严重限制了RG2(P<0.05)、RG1(P<0.01)两低营养组羔羊平均初生重及胎儿期平均日增重;限制了RG1组初生羔羊体长(P<0.01)、胸围(P<0.01)、肺脏(P<0.01)、脾脏(P<0.01)、心脏(P<0.05)、肝脏(P<0.05)及皱胃重(P<0.01)。RG2组的肺脏(P<0.05)、脾脏重(P<0.01)表现出与对照组(CG)明显的差异,其它组织器官重尽管都不同程度的表现出降低的趋势,但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织器官重占体重百分比,两限制组脾脏仍比对照组显著低(P<0.01)。脑占体重的比例,对照组显著低于RG1组(P<0.01)。【结论】妊娠后期不同营养水平限制饲养母羊显著影响了胎儿生长及器官发育,而且随着营养水平的降低,受限制的程度也逐步加深。  相似文献   

12.
 【目的】确定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17+18和7+8*间的遗传差异。【方法】利用生化标记和选择性回交(5次)的方法将拥有超量表达的Bx7亚基的加拿大超强筋小麦品种Glenlea的7+8*亚基转移到了小麦品种龙麦20亚基组成为1,17+18,5+10的近等基因系(NILs)中,获得了龙麦20的17+18亚基和7+8*亚基的近等基因系。2005年这对近等基因系被种植在黑龙江农业科学院育种研究所的试验地里,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取组,6次重复。【结果】品质分析结果表明,7+8*亚基类型的龙麦20与17+18亚基龙麦20类型相比,面粉蛋白质含量提高5%(P =0.012)、干面筋含量增加4%(P =0.018)、湿面筋/干面筋降低2%(P =0.043)、沉降值提高10%(P =0.013)、形成时间提高13%(P=0.258)、稳定时间提高256%(P =0.029)、断裂时间提高86%(P =0.020)、软化度降低35%(P =0.007)。【结论】7+8*亚基对面筋强度有较大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选用健康、体重相近的雄性短毛黑水貂60头,随机分成A、B、C、D4组,每组15头。各组分别在相同基础鲜料中添加0%、0.2%、0.4%、0.8%的琥珀酸,在冬毛生长期进行75d的饲养试验。结合屠宰取皮测定生长发育数据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各处理间胃内容物pH差异显著(P〈0.05),0.4%琥珀酸组最低;各处理间体长差异不显著(P〉0.05);取皮体重、体增重、肝脏重、脾脏重、肾脏重、胰腺重等生长发育性状,0.4%组都显著优于其他组(P〈0.05);在血清尿素氮浓度、血清总蛋白浓度、血清免疫球蛋白浓度中,0.4%组都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各组间血清葡萄糖、胰岛素、总胆固醇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以0.4%组最高;各组间白蛋白、甘油三脂浓度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表明,在水貂冬毛生期日粮中添加0.4%的琥珀酸,对其生长性能和某些血液生化指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全株玉米青贮混合日粮饲喂肉牛育肥效果进行了试验研究。选择年龄、体质量和体况接近的安格斯(AG)、利木赞(LM)、西门塔尔(SM)与当地黄牛的杂交育成公牛共24头,按品种分为4组,试验期100 d。结果表明:①参试牛头均日增体质量排序为:Ⅱ组、Ⅳ组〉Ⅲ组〉Ⅰ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②BPI均值排序为:Ⅳ组〉Ⅱ组〉Ⅲ组〉Ⅰ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BCS平均增长率(%)排序为:Ⅳ组〉Ⅲ组〉Ⅱ组〉Ⅰ组,且试验Ⅰ组与其余3组差异极显著(P≤0.01);③饲料报酬(耗料量/增质量)排序:Ⅲ组〉Ⅱ组〉Ⅳ组〉Ⅰ组;④参试牛头均纯收益、总投入占产出比及新增投入占产出比排序均为:Ⅲ组〉Ⅱ组〉Ⅳ组〉Ⅰ组。研究表明,在规模化肉牛生产中,应用推广全株玉米混合日粮饲喂技术,育肥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地高辛标记探针检测5种葫芦科作物病毒的斑点杂交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5种葫芦科作物病毒即小西葫芦黄花叶病毒(Zuccini yellow mosaic virus,ZYMV)、西瓜花叶病毒(Watermelon mosaic virus,WMV)、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番木瓜环斑病毒西瓜株系(Papaya ringspot virus watermelon strain,PRSV-W)和南瓜花叶病毒(Squash mosaic virus,SqMV)的斑点杂交检测技术,为葫芦科作物种子带毒的快速准确鉴定、流行病学研究和转基因检测等提供技术和方法。【方法】以构建的重组质粒为模板,用PCR方法合成了相应的地高辛标记的cDNA探针。通过斑点杂交检测西葫芦病叶汁液来考察探针的灵敏性和特异性。同时设计了3种不同长度的SqMV探针(0.55、1.6、2.7 kb)对杂交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ZYMV、WMV、CMV、PRSV-W和SqMV的5种探针检测各自侵染西葫芦病汁液的稀释低限分别为1﹕160、1﹕160、1﹕320、1﹕160、1﹕320,而每种探针与健康西葫芦和其它4种病毒的反应均为阴性。不同长度的SqMV探针杂交结果相同。【结论】用PCR方法合成的地高辛标记的探针,能够直接在植物组织中将5种病毒检测出来,具有较好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探针的长度对杂交的灵敏性和特异性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苦参碱对低钾致兔左心室流出道细胞电生理异常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应用常规玻璃微电极细胞内记录技术,观察正常灌流液、低钾灌流液、低钾+苦参碱(50μmol/L)灌流液对兔左心室流出道慢反应自律细胞最大舒张电位(MDP),动作电位0相幅值(APA),50%复极化时间(APD50),90%复极化时间(APD90),4...  相似文献   

17.
近红外光谱分析与化学方法检测油菜种子品质参数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朱文秀  赵继献  张品  张宁洁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17):182-183,185
用2种方法分别对12份不同的油菜种子样品进行了6个品质参数的分析比较。研究数据显示:NIR与化学方法的测定结果相比,芥酸、硫甙、含油量、蛋白质、油酸、水分测定值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相对误差分别为7.60%、2.15%、1.00%、4.17%、1.14%和3.16%;2种方法测定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是1.0000、0.9998、0.9939、0.9926、0.9995和0.9602。结果表明NIR可以应用于油菜种子品质参数的测定。  相似文献   

18.
采用旋轨耦合作用下多组态准简并微扰理论(SO-MCQDPT)研究了BH分子的基态X1+和第一激发态3的性质,得到了第一激发态3的分裂电子态30、31和32的势能曲线;采用Murrell-Sorbie函数和最小法二乘法拟合得到了这3个分裂电子态的解析势能函数,并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了基态X1+和分裂电子态30、31和32的光谱常数,而且得到了分裂态的垂直跃迁能ν[31(ν=0)→30(ν=0)]=2531.116 cm-1和ν[32(ν=0)→31(ν=0)]=0.005 cm-1,这些分裂电子态的解析势能函数和光谱数据均为首次给出。  相似文献   

19.
精氨酸对冷应激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日粮中L-Arg添加水平对冷应激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28日龄、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健康断奶仔猪(杜*长*大)81头,随机分为9组,公母各半。试验设计为三个不同饲养温度下的三个添加量,即23~27℃:0、0.8%、1.2%(CG1、CG2、CG3);18~23℃:0、0.8%、1.2%(CM1、CM2、CM3);14~18℃:0、0.8%、1.2%(CT1、CT2、CT3)。试验结果表明:CG3组仔猪日增重显著(P0.05),CM3、CT3分别比同温度下其它试验组日增重有所增加。各组饲料转化率均有提高,采食量影响不明显(P0.05)。  相似文献   

20.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蒙古绵羊的心脏、肌肉、脾、胃、肠、肝、肺7种组织的酯酶(EST)、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酶谱进行了研究,并对两种酶的同工酶酶谱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绵羊的不同组织EST、POD同工酶酶谱具有明显的组织特异性,同工酶的种类及活性变化与其组织功能相适应,其特征性酶带可作为分类和进化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