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连作对太子参光合及药用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福建柘荣太子参规范化栽培生产基地,以柘参2号为材料,探讨连作对太子参光合生理、产量及药用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连作导致太子参产量极显著下降(P<0.01),仅为稻参轮作的1/3,其多糖含量仅为轮作太子参的88.08%,人参皂苷Rb1为轮作太子参的44.33%;光合指标测定表明,连作太子参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极显著降低(P<0.01),叶片净光合速率(Pn)显著(P<0.05)降低;荧光动力学指标分析发现,太子参连作后叶绿素初始荧光(Fo)下降不显著,但非光化学猝灭系数下降(NPQ)显著;显微结构观察发现,连作太子参叶片细胞密度降低约30%,根细胞密度降低约45%,细胞排列由致密变为疏松。由此推测,连作破坏了太子参光合系统中的保护机制,使天线色素吸收的热量既不能用于光合成也不能被耗散掉,而在叶部累积引起营养器官畸形化,导致光合作用紊乱、光合速率下降,最终影响根部形态建成,其中分根数减少和根重下降成为限制太子参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通过探讨秸秆还田与化肥减施下间作绿肥对木薯产量性状的影响,着力解决连作木薯土壤肥力提高与改良相关技术的协调增效。于2019-2020年,以木薯品种“南美1号”为供试材料,设置8个处理,调查每个小区的木薯茎径、叶绿素(SPAD)、块根直径、块根长、单株茎秆鲜重、单株块根鲜重、株高、单片叶重、单株块根数以及小区产量等农艺性状。结果表明,处理5(木薯秆还田+化肥减量12.5%+12.5%营养元素当量黑豆绿肥还田)的木薯产量最高,并得到拟合方程。绿肥秸秆还田以及间作绿肥从整体上改良了土壤肥力,并通过显著影响木薯块根、单片叶重以及单株块根数而影响最终产量。  相似文献   

3.
<正>"飞利浦组培灯节能明显,促进太子参生长,缩短组培周期。相信接下来的试验会给我们更多惊喜!"柘荣素有"中国太子参之乡"美称,种植太子参已有百年历史。随着海峡两岸经济区的兴起,当地政府对于太子参产业的发展也给予了大力的支持。福建西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业从事中医药科技研究开发,其下属的太子参良种繁育中心承担着太子参新品种繁育、脱毒苗生产、良种GAP栽培、推广应用等重要任务,为生产高品质的太子参提供优质种源。传统生产上,太子参主要通过块根繁殖下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间作栽培模式缓解生姜连作障碍的可行性及作用机制,以生姜单作为对照,研究生姜间作玉米栽培模式对连作生姜根际土壤理化性质、AM真菌种群以及生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间作种植模式下生姜根际土壤水解性氮、全氮和有机质含量显著低于生姜单作,土壤p H高于生姜单作;间作栽培模式影响生姜根际土壤AM真菌的种群结构;在间作栽培模式的生姜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12种类型的AM真菌孢子,而对照生姜的根际土壤中只有9种类型的AM真菌孢子。间作模式影响生姜产量,表现在姜块鲜重、株高、单株分枝数都高于单作生姜。因此,间作生姜明显能维持较稳定的产量,是一种有利于改善生姜连作栽培根际微生态环境、缓解连作障碍的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太子参根腐病的防治方法,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处理剂对太子参根腐病发生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几种土壤处理剂对太子参的外观品质、根腐病防治及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中,表现最好的是土壤制剂是多·福,能有效防治太子参块根根腐病的发生,获得的产量最高,同时显著提高了块根外观品质,具有一定的抗病和促进生长作用,可针对太子参根腐病防治进行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抗黄萎病低酚棉品种资源RAPD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以 5 8份不同来源的低酚棉抗 (耐 )黄萎病品种 (系 )为材料 ,用 RAPD技术研究了该品种资源群体的遗传变异。 1 5个随机引物共扩增出 1 0 6个RAPD标记 ,其中 5 0个为多态性标记 ,遗传多样性位点占 47.2 %。依据 RAPD标记进行聚类分析 ,5 8个抗、耐黄萎病低酚棉品种可划分为 6个RAPD群 ( RAPD groups,RGs)。其中 RG 包括2 4个品种 ,RG 包括 2 9个品种 ,两者占总数的91 .4%。 RG 由 GP2 0 7gl2 77和 GP2 0 8gl2 1 3两个品种组成 ;冀棉 1 9号、中无 3366和皖无 1号各单独构成 1个 RG,它们都与 RG 和 RG 之间有较大的差异。RG 又可分为 5个亚类 ,其中以RG - 2的品种数最多 (占 68% ) ;RG 可分为 3个亚类 ,其中以 RG - 1中的品种数居多 (占72 .4% )。RAPD分析表明 ,供试的多数品种遗传差异不大 ,仅少数品种之间表现出较大的差异 ,因而应进一步拓宽该抗黄萎病低酚棉资源群体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甜菜品系遗传多样性的SRAP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给甜菜杂交育种的亲本选择、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种质资源引进等提供理论依据,采用SRAP分子标记方法对西北地区的81份甜菜材料和9份外国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33对有效引物组合共得到592条扩增带,其中多态性条带有324条,平均多态性条带的比率为54.7%,平均遗传距离为0.3723,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891。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大小为单胚品系0.8364>国外品种 0.7528>多胚四倍体品系0.7059>多胚二倍体品系0.6970。利用MEGA3.1软件,在遗传距离0.20处,可将供试材料分为三大类群。结果显示,西北产区甜菜供试材料遗传多样性较丰富。利用POPGEN32软件分析遗传多样性各项参数,表明供试的西北品系与外国品种的遗传基础有明显差异。田间生物学性状调查结果表明,西北产区供试材料主要特性为根产量高,抗丛根病性中等。  相似文献   

8.
利用SRAP标记分析我国甜菜三大产区骨干材料的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利用SRAP分子标记, 选用甜菜中SRAP的88对引物组合分别对4个经济性状差异较大的代表性品系(高产型、高产低糖抗丛根病型、标准型、中产高糖抗褐斑病型)进行扩增,筛选出有效引物组合33对。采用筛选的33对引物检测全国三大产区的241份甜菜材料及9份外国材料,扩增到719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459条,多态性条带的比率平均为63.8%。利用MEGA3.1软件中的Compute over-all mean计算,组内品种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4165,平均遗传相似系数为0.6593。遗传相似系数平均值为外国品种(0.7528)>单胚品系(0.6945)>多胚四倍体品系(0.6816)>多胚二倍体品系(0.6612)。利用MEGA3.1软件,在遗传距离0.20处,将供试材料分为4大类群。结果表明,我国三大产区供试材料遗传多样性丰富,其中东北产区优于华北与西北产区。利用POPGEN32软件将供试材料与外国品种分为两类,表明我国材料与外国品种的遗传基础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9.
东营盐碱地适宜玉米品种的苗期筛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生产上推广的41个玉米品种为材料,对其在东营盐碱地的出苗率、苗高、根长、苗鲜重、苗干重、根鲜重、根干重进行测定,根据各指标测定值隶属函数值的变异系数来分配各指标的权重,对供试品种的适宜性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1个供试玉米品种在各个鉴定指标上都表现出差异,最适宜在东营盐碱地种植的玉米品种有连胜188、济玉1号、青农8号、鲁单9066,其次为鲁单9088、浚单29、金海605、中科11、中单909、鲁单818、德利农988,为滨海盐碱地区玉米种植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采用酸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A-PAGE)对15个燕麦品种种子醇溶蛋白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的15个品种共扩增出18条带,多态率位点率为100%,条带主要分布于α和β区域。供试品种的遗传相似系数变化为0.143~1.000,平均值为0.527,表明供试的品种间遗传变异较大。除青海444和青燕1号外,醇溶蛋白电泳图谱能把不同的品种进行分离。聚类等分析结果将供试品种分为6大类,砂燕麦、阿坝、青引1号与其他品种关系较远,其中青海甜燕麦、青燕1号和青海444的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出适宜本地种植的甜菜品种,对10个新疆主要种植甜菜品种进行农艺性状比较,结果表明:BETA5665含糖率和块根产量较高,综合表现较好;BETA468甜菜块根较大,含糖率和块根产量中等;LS1318含糖率较高,块根产量较低,适宜在低糖高产区种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甜菜品种的块根产量与苗期生长势和叶丛快速生长期生长势呈正相关。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供试甜菜品种可聚为2大类,其中:I类包含7个品种,分别为LS1318、ST13806、KWS9147、BETA468、KWS1479、ST13092、BETA5665;II类包含3个品种,分别为LS1210、LS17101、KWS2314,在2个聚类中,I类甜菜品种苗期生长势、叶丛快速生长期生长势以及产质量方面都高于II类甜菜品种。  相似文献   

12.
盐胁迫对海岛棉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不同浓度盐胁迫对海岛棉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供试品种新海21号和新海23号均表现为:①低浓度的NaCl(≤25mmol/L)对海岛棉种子发芽抑制作用较小或无影响,而高浓度的NaCl(≥50mmol/L)则表现出强烈的抑制作用;②无论盐浓度高低,都对海岛棉的幼苗生长产生抑制作用,当NaCl≥125mmol/L时,幼苗的根、茎、叶、根冠比和总干重均显著低于对照;③两个供试品种,新海23号较新海21号耐盐。  相似文献   

13.
利用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190个SNPs位点,对97个水稻品种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结果表明,190个SNPs位点中有92个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为48.42%。品种间的遗传相似系数(GS)变化范围在0.34~1.00之间,平均GS为0.87。贝叶斯聚类和UPGMA法聚类的结果相似,均将供试材料分成籼、粳2个亚种,且品种间的亲缘关系与地理来源关系不大。通过SNPs标记的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材料在亚种内的亲缘关系较近、遗传基础狭窄,部分供试品种具有相似的遗传背景。  相似文献   

14.
芹菜AFLP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了解分析中国芹菜(Apium gra-veolens L.)栽培品种的亲缘关系,笔者利用AFLP技术对24份芹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从81个引物中筛选出8个AFLP选择性扩增引物,共扩增出395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245个(59.88%)材料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385~0.987,在遗传相似系数为0.6水平上,聚类分析结果可将供试材料分为3类,中国目前栽培的多数芹菜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近,聚类结果与地域来源和形态特征有一定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5.
太子参,别名孩儿参,石竹科假繁缕属植物,为补益类中药,以块根药用,具有补气、生津、补肺、益脾等功效.自1993年太子参落户施秉以来,经历了起步、摸索、扩张、发展4个阶级,种植规模从当时的几十hm2发展到2004年的0.153万hm2,形成了以太子参为主导品种的中药材生产格局,是全国太子参第2产地,其产量高,质量优,一般单产鲜根450~600kg/667m2,收入5000~8000元/667m2,太子参生产已成为施秉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生产实践证明,实现太子参与玉米套种,不但确保太子参高产稳产,而且还可多收一茬玉米,是一种理想的高效种植模式.  相似文献   

16.
2015年厦门市翔安区农林水利局对11个甜玉米新品种进行区试,结果表明:区试表现比粤甜16号(对照)增产10%以上,产量达显著差异水平且综合性状好、抗病性好的品种为广良甜31号和广甜27号2个;表现较好的品种为晶煌8号1个;以上3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建议进一步试验.其他品种在产量或综合形状表现方面在区试中表现不理想,建议淘汰.  相似文献   

17.
水稻主要根系性状对施氮时期反应的品种间差异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18  
以日本晴、武运粳8号、扬稻6号、汕优63为供试材料,设计不施肥、基肥、分蘖肥、促花肥、保花肥等4个不同氮肥施用时期的处理,研究水稻抽穗期主要根系性状对施氮时期反应的品种间差异及其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不同穗型品种根系性状差异明显,小穗型品种在每株不定根数、每株不定根总长上具有优势,大穗型品种在每株根干重、  相似文献   

18.
1品种来源濮麦9号系濮阳农科所1994年用徐州174×内乡183的F1代作母本,豫麦24号作父本复合杂交,经多年单株选择,于2000年选育而成。2004年河南省审定(审定号为:豫审麦2004009);2005年国家审定(审定号为:国审麦2005012)。2产量表现2002~2005年参加河南省、国家区试及生产试验,获得5个产量第一位。2002~2003年度参加河南省超高产区试,平均亩产518.4kg,比对照豫麦18号增产5.02%,居12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2003~2004年度参加河南省区试,平均亩产592.6kg,比对照豫麦18号增产12.06%,达极显著水平,居13个参试品种的第1位;参加河南省生产试验,平均…  相似文献   

19.
对6个不同青贮玉米品种形态特征指标和生育进程进行了系统观测,结果表明,供试的六个青贮玉米品种,在株高、穗位高、总叶数、穗位叶叶序以及乳熟期绿叶面积的品种间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科试1号、东陵白和金坤9号总叶片数最多,均显著高于其他品种。乳熟期绿叶面积以科试1号最高,达2.3m2/株,显著高于其它供试品种。多分蘖品种科试1号与植株高大品种在所有供试品种中,植株综合性状表现较好,这是其形成较高生物产量的形态学基础。科试1号和东陵白适宜在呼和浩特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20.
地黄耐连作种质资源的筛选及其可遗传性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黄栽培生产中存在严重的连作障碍。选择耐连作的种质资源是降低地黄连作障碍最经济的方法。通过比较正茬与重茬栽培条件下27份地黄种质的块根鲜重、干重和块根数的差异筛选地黄耐连作种质资源。同时以12个种质资源为父本与栽培品种温85-5(母本)进行杂交,考察不同组合的杂种F1实生苗胚根在连作胁迫下的生长情况,初步分析通过杂交育种改良地黄耐连作能力的可能性。结果表明,两类地黄块根产量在连作下都显著降低,但野生地黄降低幅度相对较低,比栽培地黄耐连作。对12个种质资源的F1实生苗分析结果表明,地上部鲜重、整株鲜重和胚根鲜重受连作影响都显著降低,胚根鲜重受连作影响的程度和父本的耐连作能力大小间不呈正相关关系;6个调查性状的聚类分析表明:F,群体间受连作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分为两类,其中一类包括5份材料,连作下具有较高的胚根鲜重、根长和株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