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6 毫秒
1.
梅建顺 《中国蚕业》2013,34(1):76-77
在分析导致柞园质量下降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通过加强建设提高柞园单位面积产叶量、通过生物和工程措施防治柞园水土流失、通过实施综合技术优化柞园质量、依托政策和法规提升柞园建设与管护力度等提高柞园质量和养蚕功能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北方蚕业》2020,(2):36-39
2018-2019年再次对辽东山区的柞林、柞园内菌根真菌子实体种类资源进行调查,通过子实体形态观察、孢子印显微观察和孢子大小测量等,新发现9种菌根真菌:白刺头鹅膏、块鳞青毒伞、白毒伞、日本红牛肝菌、黄粉末牛肝菌、绿色粉孢牛肝菌、橙香牛肝菌、红枝瑚菌、橙盖伞白色变种。详细介绍了这几种柞树菌根真菌的名称、形态、生境及用途,以期为开发利用菌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对辽东山区柞园用于养蚕的4种柞树的根系形态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蒙古栎、麻栎无明显主根,辽东栎、槲树有明显主根;0~40 cm土层中根系重量占根系总重量比例依次为蒙古栎(96.16%)、辽东栎(93.09%)、槲树(89.77%)、麻栎(85.23%);不同树型的根系重量和长度,中刈树型优于根刈树型,其中蒙古栎相对增多了5.08%和16.84%,辽东栎相对增多了5%和20%,麻栎相对增多了4.08%和17.25%,波罗栎相对增多了18.75%和16.16%;不同类型柞园的根系重量和长度,一级柞园较三级柞园相对增多了89.66%和88.74%,三级柞园柞树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中。  相似文献   

4.
姜义仁  秦利 《中国蚕业》2012,33(1):94-96
柞园又称柞蚕场或柞坡,柞园建设是发展柞蚕生产的基础和前提,柞园建设影响柞蚕营养条件及山区生态环境。柞树不仪是柞蚕的饲料树种,也是我幽重要的植被资源、绿化树种,同时还是…区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河南省柞园柞树树型种类调查和对柞园的轮茬修剪、不同修剪方法养蚕的对比试验,探讨适合技术操作和放养柞蚕的理想树型,为河南省柞园的科学修剪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采集调查,确定辽宁柞园刺蛾害虫26种。分别记录了刺蛾的中文名称、学名、寄主及分布区域,防治方法,为辽宁柞园刺蛾防治提供相关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7.
《北方蚕业》2020,(2):40-42
柞园食叶害虫不仅影响柞树的生长发育,而且与柞蚕争食,严重影响柞蚕的产量和质量。通过调查确定了柞园食叶害虫的主要种类,依据害虫种类提出科学合理的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市售的8种农药的残毒期,进行了柞园施药后的柞蚕放养试验。结果表明:敌敌畏对柞蚕幼虫残毒期为7 d、烯啶虫胺为15 d、毒死蜱为20 d、敌百虫和吡虫啉为25 d左右、阿维菌素为60 d以上、四氯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为90 d以上。在柞园及柞园周边严禁使用阿维菌素、四氯虫酰胺和高效氯氰菊酯,慎用吡虫啉、敌百虫、毒死蜱和烯啶虫胺,可将按要求稀释后的敌敌畏作为柞园食叶害虫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9.
对匍匐翦股颖Agrostis stoloni fera叶斑病的病原菌进行组织分离、培养,确定其病原菌为新月弯孢霉Curvularia lunata(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菌目暗色菌科弯孢霉属).对其进行生物学特性研究,发现温度、pH值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存在着显著影响,光照对病原菌菌丝生长存在显著影响,对孢子萌发无显著影响.其中最适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温度为28~31 ℃,pH值为5~6.最适于孢子萌发的温度为31~34 ℃,pH值为5~6.12 h光照交替有利于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PZ6 菌株是一株分离于香蕉根际土壤的具有生防潜力的木霉菌株,通过rDNA-ITS鉴定为棘孢木霉(Trichoderma asperellum)。采用室内菌丝生长、产孢测定方法研究了PZ6 菌株生物学特性,为进一步研究菌株的发酵培养及田间应用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 PZ6 菌株在PDA、PSA、OMA和Czapek上均能生长,但在PDA和OMA培养基上菌丝生长和产孢最佳,培养3 d菌落直径均达到76.67 mm,产孢量对数值达到7.63。温度对菌丝生长和孢子产生影响显著,在15~37 ℃之间均能生长,在25~30 ℃之间菌丝生长较好,以30 ℃时菌丝生长最快,培养3 d 后菌落直径达到89.00 mm,并且产孢量也显著高于其他培养温度;光照处理对菌丝生长影响明显,持续光照可显著促进产孢。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和蔗糖都能够较好促进菌丝生长,葡萄糖和果糖是PZ6菌株产孢的最佳碳源;硫酸盐与硝酸盐是PZ6菌丝生长和产孢的最佳氮源;菌株在pH值2~12的范围均可以生长产孢,但最适宜的生长产孢条件为pH 值5~9。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辽东山区柞园生态系统物质循环规律,选择3个标准柞园内3枝龄的辽东栎、蒙古栎、麻栎、槲树,对柞园生态系统内柞树、草本植物、灌木植物等的N、P、K物质含量进行了测定,研究柞园生态系统的物质投入、贮存、归还、输出状况,并据此建立了柞园物质流动模型。结果显示:柞园每年贮存的物质总量,N、P和K分别为118.56 kg/hm2、8.98 kg/hm2和62.64 kg/hm2;其中N的贮存量为柞树63.43%,草灌植物36.57%;P的贮存量为柞树75.81%,草灌植物24.19%;K的贮存量为柞树68.22%,草灌植物31.78%。柞园生态系统归还物中柞树的枯枝落叶N归还量为9.34 kg/hm2,P归还量为0.75 kg/hm2,K归还量为2.97 kg/hm2;草灌植物的枯枝落叶中N归还量为2.79 kg/hm2,P归还量为0.16 kg/hm2,K归还量为1.56 kg/hm2;柞蚕粪...  相似文献   

12.
大马勃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锦福 《青海草业》2012,21(1):10-14
以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为考察内容对大马勃生物学特性进行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马勃菌丝可以多种碳氮源物质进行培养,其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较为广泛,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左右;pH中性时生长较好;在菌丝体生长阶段光线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3.
周祥军  秦利 《中国蚕业》2012,33(2):91-94
柞蚕幼虫的整个生长发育都是在柞园中完成的,建设生态条件好、适合各龄幼虫需要的柞园是柞蚕生长发育良好的基础和前提。柞树需要培养成一定的树型才能适应柞蚕生产。适合饲养柞蚕的树型主要有无干树型(根刈树型)、中干树型(中刈树型)。  相似文献   

14.
桑卷叶枯病是桑树的主要真菌病害之一。采用常规的微生物学试验方法观察病原菌桑单胞枝霉菌(Hormodendrummori Yendo)的形态并研究病原菌的分离培养条件。结果表明,病原菌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形成白色圆形凸状菌落,并能产生大量的暗蓝褐色分生孢子梗和淡灰色分生孢子;菌丝的生长温度为8~40℃,产生分生孢子的温度为10~38℃,分生孢子的致死温度为50~55℃,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产生的最适温度为25~30℃;适合菌丝生长的pH为4.5~11.0,最适pH为6~7;相对湿度大有利于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的产生与萌发;连续光照可促进产孢。以上结果信息可供研究桑卷叶枯病病原菌的危害特点和建立病害的有效防治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5.
对禾草云斑病病原菌形态及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表明,其病原菌菌落铺展,菌丝白色, 产孢细胞直接从菌丝生出,分生孢子梗缺,圆筒形,双孢10~20×2.5~5μm,孢子顶细胞具有锐角或直角向的喙状突起.菌丝生长温度范围6~39℃,最适温度24℃,孢子萌发温度范围6~36℃,最适温度24℃;菌丝和孢子在温度达70%以上均可萌发,并随湿度升高菌落铺展扩大,孢子萌发率升高,在水滴处理中孢子萌发率最大;不同光照处理均可促进菌丝生长,但差异不显著,光暗处理有利于孢子萌发,连续光照、黑暗均不利于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菌丝生长pH值范围为2.5~7.5,最适pH值3.5~4,孢子萌发pH值为2.5~7.5,最适pH值为4.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室内床上散养法”“柞园塑料薄膜筒柞树套把保护育”和“柞园布袋柞树套把保护育”等3种春柞蚕小蚕保护育的主要技术。并围绕着这3种技术的主要技术要点及应用现状展开详细论述。“室内床上散养法”技术平均每年放养把数能达到1000多把,至2022年年底已累计推广应用19837把,新增收益31186.8万元;“柞园塑料薄膜筒柞树套把保护育”技术2008—2020年期间在主要蚕区累计推广使用近14000把,平均增产柞蚕茧14%以上;“柞园布袋柞树套把保护育”技术已累计推广应用10147把,新增收益20188.3万元。因此,这3种省力、容易掌握的新型保护育技术的普及和推广可较大幅度地提高春柞蚕蚕茧产量,从而促进柞蚕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河南用于放养柞蚕的柞树,栓皮栎约占实用柞园面积的59.50%,麻栎约占实用面积的37.96%,其它树种如槲栎、锐齿槲栎等只占总量的2.5%左右。河南柞园的土壤质地90%以上是砾砂石土壤,其次是褐土壤和黄棕壤土,还有极少量的棕壤土。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柞园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以辽东山区中刈放拐树型柞园为试验区,利用柞园内空闲地进行了细辛(Asarum sieboldii Miq.)、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龙胆草(Gentiana scabra Bunge.)、辽藁本(Ligusticum jeholense)、短毛独活(Heracleum moellendorffii Hance)、东北羊角芹(AegopodiumsalpestreLedeb.f.alpestre)、东风菜[Doellingeria scaber(Thunb.)Nees]、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Jacq.)A.DC.]等中草药、山野菜的林下栽培试验。2008年以来的试验结果,柞园内培植中药材、山野菜可提高单位面积生产附加值22.7%~32.7%;柞树郁闭度提高30%,植被覆盖率提高33%。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值及培养基初始pH值对少孢节丛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10种碳源和8种氮源物质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上,少孢节丛孢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蔗糖和蛋白胨;在液体培养基内,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红薯滤液和硫酸铵.当固体培养基中碳氮比为5:1、液体培养基中碳氮比为10:1时,茵丝生长最快.在初始pH值为3.7时,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菌丝均不能生长;固体培养基中最适合的初始pH值范围是7.0~8.0,以pH值为7.5时菌丝的生长率最大;液体培养基中最适合的初始pH值范围是5.0~7.0,以pH值为7.0时菌丝生长最佳.说明不同的碳源、氮源、碳氮比及培养基初始pH值对少孢节丛孢菌菌丝生长率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且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最适碳氮源、碳氮比、初始pH值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蜱是柞园中常见的体外寄生物,严重影响柞蚕饲养人员的身体健康。为了解柞园中蜱的发生和分布,科学制定蜱寄生的防控技术,调查记录了辽东山区柞园中长角血蜱的分布规律和年发生动态。分别于山脚下、林缘、柞园内、地表植物、灌丛、柞林等生境共采集蜱8 000余只,其中,以山脚下地表植物和灌丛上蜱的分布最多,工作通道两旁1 m范围内蜱虫密度最大。1年中,5—9月份为蜱大量发生期,0. 5 m以下为蜱在人体主要攀附的高度。蜱在柞园活动时期正是春秋柞蚕放养时期,在柞园内分布广泛,对饲养人员的健康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