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是教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研究主题之一。政治学意义上的公民意识涵盖了主体意识、国家意识、公德意识、法治意识、平等意识等。当前我国大学生阶层主体意识淡薄、法治意识不强、责任意识薄弱、公民行为水平较低,其主要原因可归结为历史和政治因素的消极影响及传统学校教育的缺陷。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要在构建良好社会环境的基础上,着重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并改进学生管理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与公民意识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与公民意识培养是高校共青团工作的重要内容。从总体上分析了责任感与公民意识的内涵,大学生责任感与公民意识的现状、教育与培养的基本规律,并就大学生责任感教育与公民意识培养的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会月 《现代农业》2009,(6):162-163
公民意识是一种现代文明意识,中国要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公民意识必须要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相适应,而正处于转型时期的公民必须要摆脱人治观念、功利心理趋强、主体意识薄弱的状况,通过加强公民意识教育、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公德意识和自主意识,使公民树立正确的认识,积极而负责的参与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  相似文献   

4.
王发园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1):173-175
公民素质教育是我国高等学校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如何全面培养大学生的公民素质是一个重要课题。土壤肥料学是高等农业院校中植物生产类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笔者结合的教学经验和教学实例,探讨了如何在土壤肥料学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爱国主义、忧患意识、科学意识、环保意识、法律意识、美学素质、创新意识、责任意识、团队意识、挫折意识等各项公民素质,以期抛砖引玉,为在专业课教育中培养大学生公民素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塑造公民良好的民事诉讼证据意识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程序意识的淡薄、传统审理模式和证据知识的缺乏是公民民事诉讼证据意识淡薄的主要原因。强化证据主导诉讼意 识、明确举证主体意识及增强证据有效性意识是塑造公民民事诉讼证据意识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公民教育契合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趋向,是大学生社会化成长的重要环节,也符合转型期社会对人的现代性的期待。整合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引导的公民教育的内容体系并使之课程化是当务之急。公民意识可整合为对应人与世界、国家、社会三个维度的主体性意识、国民意识和公共理性。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可有针对性地开展这三个领域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公民品质的培育离不开公共生活的支撑。学校课堂教学充满功利性、校园管理缺乏公共性及学生生活强调竞争性,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公民品质的培育。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公民品质培育时,要努力拓展课堂教学的公共性视野,倡导学生崇尚公共关怀;要构建民主化的校园管理氛围,鼓励学生参与校园事务的管理;要拓宽校园内外公共领域的空间,引导学生担当公共服务责任。以此来构建广阔真实的公共生活空间,促进学生公民品质的生成。  相似文献   

8.
姜岸琳 《河南农业》2011,(12):21+23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是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培养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思想动力.然而,因为种种原因,目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却不尽如人意,我们要深化政治课教学改革,将高校思想政治课作为培养大学生“公民教育”的主阵地,改进教学方法,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满足大学生成长和...  相似文献   

9.
任爱红 《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2):164-166
农村生态社区环保志愿活动是大学生为促进农村生态文明社区建设做贡献的重要途径,也为大学生正确认识国情、农情与民情,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提供了广阔的实践舞台。探讨农村生态社区环保志愿活动对培育当代大学生公民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的积极影响,对提高大学生公民教育实效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积极参与社区的教育培训,成为社区教育的有效推进者已经成为现代大学的一项重要社会责任.高校社区教育服务的本质诉求在于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在构建社区教育实践体系的过程中,高校需要以现代社会工作理念为指导,构建具有专业化特征的教育实践场域,开发系统的多样化公民教育课程知识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