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热处理对骏枣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骏枣为试材,以未做热处理的骏枣为对照,分别采用40、45、50、55、60℃热水对骏枣进行热处理并置于(5±1)℃下贮藏,以研究热处理对骏枣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热水处理可以延缓果实的衰老,保持其风味,抑制生理和病理伤害,延长骏枣贮藏保鲜期和提高贮藏品质;热水处理的骏枣失水率和呼吸强度呈先增加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硬度、有机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均呈下降的趋势;60℃热水处理能显著提高骏枣果实品质,抑制腐烂发生,提高好果率,延长骏枣的贮藏时间。  相似文献   

2.
以晚蜜桃果实为材料,研究了热水处理对晚蜜桃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硬度、可溶性固性物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及Vc含量)的影响及膜脂过氧化物(MDA)含量变化规律。结果表明,45℃热水处理3min对桃果实贮藏过程中硬度、可滴定酸含量的保持有显著作用,对贮藏过程中Vc含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无显著影响。其机理可能是热处理抑制了膜脂过氧化物(MDA)的积累。  相似文献   

3.
粉果番茄贮藏期间主要性状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番茄品种"浙粉202"为试材,研究了不同贮藏温度(1、7、14、20℃)对番茄果实颜色、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有机酸含量和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番茄"浙粉202"果实贮藏13d时,14℃和20℃条件下腐烂率比1℃和7℃条件下腐烂率高,4个储藏温度下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有不同程度下降。贮藏13d时,1℃贮藏条件下番茄硬度和维生素C含量最大,20℃条件下的硬度最小,7℃条件下有机酸含量在整个贮藏期较高,14℃条件下果实颜色值最大,20℃条件下有机酸含量、维生素C含量、果实颜色一直最低,1℃贮藏条件下番茄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含量较高。因此,对于番茄"浙粉202"长时间贮藏的温度以1℃为宜。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油桃采后保鲜新技术,提高其采后贮藏品质,本研究以‘126油桃’为试验材料,采用200μmol/L褪黑素对油桃进行浸泡处理,研究室温(25±1)℃贮藏时,褪黑素对油桃采后的腐烂指数、失重率、呼吸强度、硬度、V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可溶性蛋白等的影响。结果表明,200μmol/L外源褪黑素处理可以显著降低果实的腐烂指数及贮藏后期的失重率,抑制果实呼吸强度的增加,提高糖酸比,并有效延缓油桃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蛋白及维生素C含量的下降,使油桃在贮藏期内仍能保持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草药处理对黄瓜贮藏期营养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具有杀菌作用的12种中草药处理黄瓜,在室温(16~25℃)条件下贮藏10 d,分析了贮藏期间黄瓜果实腐烂率和营养物质代谢变化.结果表明:中草药处理影响黄瓜营养物质代谢,可显著降低黄瓜贮藏期腐烂率、失重率和硬度降低率、呼吸强度增加率,以及减少可溶性糖、可溶性固形物、有机酸降低率,不同中草药处理对黄瓜的营养代谢影响存在显著差异,连翘、高良姜影响效应较强.  相似文献   

6.
采后蓝莓呼吸代谢及颜色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蓝金品种蓝莓为试材,分别贮藏在0℃和10℃的恒温冷库内,贮藏期间进行呼吸强度、颜色变化、腐烂率、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测定。试验结果表明:2组蓝莓的呼吸强度、腐烂率、可溶性固性物含量均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其中10℃条件下贮藏的蓝莓呼吸强度和腐烂率均明显高于0℃,而0℃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略高于同期10℃的;2种温度条件下,蓝莓果实除蜡质前后的亮度差值在贮藏期内均逐渐下降,但0℃的下降速度比10℃的略慢。  相似文献   

7.
1-MCP对美国杏李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美国杏李(PluottoUSA)风味玫瑰果实为试材,研究了1-甲基环丙烯(1-methlcyclopropene)对果实采后生理和贮藏品质的影响。在室温(20±1)℃下采用浓度为0、0.5、1.0、1.5μL/L的1-MCP对风味玫瑰果实进行处理12h,处理后的果实在室温条件下贮藏。结果表明:整个贮藏过程中1.0μL/L处理组均能抑制果实的乙烯释放速率和呼吸强度,呼吸高峰延缓出现,峰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减缓果实硬度的降低和果实软化速度,在贮藏前期、中期处理组的果实硬度始终较高,末期与对照组趋于一致。降低了美国杏李果实的腐烂率的发生;有效抑制了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Vc含量的丧失,保持其贮藏品质。但在室温下1-MCP处理延长美国杏李的货架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8.
试验采用5种含栀子的不同中草药熬制剂处理黄花梨,在室温(20~28℃)条件下贮藏15 d,分析了贮藏期间黄花梨的品质变化.结果表明:栀子抗氧化防衰老的药用价值存在,不同中草药组合效应不同.黄花梨经栀子熬制剂处理可不同程度地降低腐烂率,抑制果实硬度下降,提高Vc保存率、可溶性固形物保存率、有机酸保存率.就综合效应而论,栀子 大黄处理效应最强,优于多菌灵.  相似文献   

9.
热和钙处理冬枣贮藏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5℃热水、2%氯化钙溶液、45℃2%氯化钙溶液对冬枣贮藏的影响。结果表明,45℃热水、2%氯化钙溶液、45℃2%氯化钙溶液处理后在(0±1)℃贮藏均可保持冬枣贮藏品质,其中45℃2%氯化钙溶液处理效果最佳,有效地抑制了贮藏期冬枣呼吸跃变,保持了冬枣可滴定酸、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果实硬度、维生素C含量,显著抑制了冬枣贮藏期腐烂率和转红指数的升高,在(0±1)℃可延长冬枣贮藏期15~20天。  相似文献   

10.
采用1-MCP 1.0、1.5、2.0、2.5和3.0mg/L分别熏蒸采后西番莲24h后于室温下贮藏,测定贮藏12d期间果实硬度、呼吸强度、维生素C、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5个浓度梯度中,以1.0mg/L熏蒸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贮藏期间能较好地抑制果实呼吸强度,维持果实较高硬度、维生素C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延缓了可滴定酸、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保持了较好的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11.
以金太阳杏为试材,用1-MCP保鲜剂处理,在山东省果树研究所研制的无霜自动冷库中贮藏,温度为-0.2℃~3℃.1-MCP处理浓度分别为:250、500和1 000 nL/L.结果表明:以500 nL/L浓度的1-MCP熏蒸处理24 h,能较好的保持果肉硬度,降低果实腐烂率,降低呼吸强度,对Vc、可滴定酸和可溶性固形物以及鲜活度和营养值的保持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不同包装处理对蓝浆果贮藏期间生理和贮藏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於虹  王传永  顾姻  贺善安 《果树学报》2006,23(4):631-634
为了解引种到我国南方栽培的蓝浆果鲜果低温贮藏期间的生理变化状况,并为保鲜贮藏选择适宜的包装材料提供科学依据,研究了在2℃条件下,不同薄膜包装处理对蓝浆果果实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乙醛、乙醇、原果胶和花色苷的含量,以及呼吸强度、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甲酯酶(PE)活性、失重率、腐烂率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薄膜包装对降低果实失重率和腐烂率具有较好的效果;对降低呼吸强度、抑制多聚半乳糖醛酸酶(PG)和果胶酯酶(PE)的活性以及花色苷含量的下降有一定效果;对减缓贮藏期间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原果胶含量的下降无明显影响。总体看来,0.08mm聚乙烯塑料薄膜(PE)袋适合作为贮藏30d的包装材料。  相似文献   

13.
以北京地区的"红香酥"梨为试材,研究了3个采收期果实在20℃常温贮藏过程中呼吸强度、乙烯释放量、组织膜透性、果皮色泽、果肉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含量以及果实腐烂等指标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采收期推迟,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的峰值出现的时间提前;采收越晚,果肉和果心的相对电导率越高。9月1日(盛花期后138d)采收的果实,果肉硬度、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保持较高,但单果质量低,果面着色差,果皮的膜透性强;9月19日(盛花期后156d)采收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固酸比高,果皮颜色亮(L值高)、着色好,但贮藏后期,果实维生素C含量下降明显,腐烂率较高,贮藏时间短。9月10日(盛花期后147d)采收的果实(种子颜色3/4左右变褐、可溶性固形物为11.04%、果肉硬度6.36kg/cm2),能保持果实相对较高的硬度、维生素C含量和固酸比,口感较好,贮藏30d时,果实腐烂率相对较低,贮藏效果最好,商品性最高,可以作为红香酥梨在北京及周边地区长期贮藏最适宜的采收期。  相似文献   

14.
 以七八成熟‘丰香’草莓果实为试材, 研究了45 ℃热水处理15 min对草莓果实的保鲜效应,并采用RT2PCR技术探讨了热水处理对草莓果实贮藏过程中乙烯合成相关基因及乙烯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 热水处理显著抑制贮藏期间果实花青素积累, 减小果实失重率、腐烂指数, 缓解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下降, 提高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促进维生素C含量下降, 同时抑制果实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 明显延长果实贮藏寿命。RT-PCR 分析结果表明, 热水处理明显抑制贮藏期间草莓果实ACS、ACO、乙烯受体( ETR1和ERS1) 基因的表达, 但对EIN1基因表达没有明显影响。以上结果说明, 热水处理延缓草莓果实衰老可能与其抑制乙烯合成及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以不同成熟度“红阳”猕猴桃为试材,采用生理生化试验分析,研究了4℃贮藏条件下猕猴桃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抗坏血酸含量、硬度、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呼吸强度、腐烂率、失重率变化,并以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贮藏品质,以期为适时采摘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低温贮藏过程中,不同成熟度猕猴桃品质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增加到一定值后进入稳定状态,抗坏血酸含量、可滴定酸含量、硬度逐渐降低,可溶性糖含量、呼吸强度先增加后降低;腐烂率和失重率逐渐增加,其中,成熟度Ⅱ猕猴桃贮藏品质相对较好。主成分分析评分结果表明,成熟度Ⅱ猕猴桃贮藏97 d时综合评分最高。综合来看,成熟度Ⅱ猕猴桃表现出更佳的耐贮藏性,建议在生产实践中将成熟度Ⅱ的猕猴桃在4℃条件下贮藏90 d时进行出库,同时确保贮藏时间不超过97 d。  相似文献   

16.
以江西新余市渝水区珊娜果业有限公司示范基地2011年10月26日和11月2日2个时期采收的新余蜜桔为材料,在(6±1)℃、相对湿度85%~95%条件下贮藏90天,每6天取样测定了果实的腐烂率、失重率、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维生素C、总糖、果皮色差指数、呼吸强度和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和丙二醛含量等品质及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新余蜜桔属于非呼吸跃变型果实,在冷藏期间,11月2日采收的果实呼吸强度高,果实内含物质消耗多,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和总糖含量低,可滴定酸降解速度较快,果实风味不足;与11月2日采收果实相比,10月26日采收时可以抑制果实腐烂及水分损失,降低果实呼吸强度,果皮褐变指数较小,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和维生素C含量较高,保持了较高的商品价值,同时,丙二醛含量较低,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的活性较高.适当提早采收的新余蜜桔具有较好的贮藏品质,适于长期低温贮藏.  相似文献   

17.
以晚金油桃果实为试材,研究了1%壳聚糖涂膜液浸泡和45℃热水浸泡处理后果实常温贮藏效果。结果表明,壳聚糖涂膜、壳聚糖涂膜+热激、热激处理均可以抑制常温贮藏油桃果实呼吸强度,降低桃果电解质渗出率,维持果实较高硬度和可滴定酸含量,保持果实风味,减少果实腐烂及水分散失,延长桃果常温贮藏期;以涂膜+热激处理的油桃保鲜效果最好,常温下贮藏10天,桃果食用品质良好。  相似文献   

18.
以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的‘红香酥’梨果实为试材,研究了-1.5、-0.5、0.5、1.5、3.0℃5个低温环境下‘红香酥’梨贮藏120、180、240 d以及对应的20℃货架7 d的果实外观品质和内在品质、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等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以确定‘红香酥’梨最适贮藏温度和最佳贮藏期。结果表明:L值和h°可较好地反映‘红香酥’梨果实贮藏期间果皮颜色的变化情况,贮藏后期(贮藏180~240d),1.5℃和3.0℃贮藏果实的果皮颜色亮(L值高)、黄(h°低、a值负值绝对值低)、果皮油腻化、果实腐烂严重;-1.5℃贮藏虽能较好地维持果皮绿色和抑制果实腐烂,但贮藏后期果心出现严重褐变,而且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低;-0.5℃和0.5℃贮藏能长期维持‘红香酥’梨较高的果实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明显抑制果皮转黄和果心褐变,保持果实较好的食用品质和商品价值,还能更好地抑制果实呼吸强度和乙烯释放量、降低果实乙醇的积累和减轻细胞膜的损伤程度。建议‘红香酥’梨中短期(120d以内)贮藏温度以1.5~3.0℃为宜,不宜太高;中长期贮藏(120~240 d)可采用-0.5~1.5℃,不宜太低。  相似文献   

19.
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拉尔产的圆脆枣为试材,研究了在低温冷藏条件下,不同数目气孔保鲜袋对圆脆枣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在低温冷藏状态下,保鲜袋打孔处理保存圆脆枣,有利于圆脆枣的外观品质和营养物质的保存。保鲜袋打4、8、12孔3个处理中,以8孔处理在延缓圆脆枣果实硬度、可滴定酸和总糖含量的下降、抑制腐烂、延缓果实维生素C的降解方面效果最好,能有效提高圆脆红枣的采后贮藏品质,延缓后熟衰老,延长贮藏期。  相似文献   

20.
热和钙处理对苹果梨果实贮藏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以苹果梨为试材,研究了在2±2℃和15±2℃贮藏条件下,热处理、钙处理、热和钙结合处理对苹果梨果实贮藏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和钙结合处理的果实品质保存最好,果肉硬度比单独处理的高,可保持果实的可滴定酸含量,对可溶性固形物和总糖含量没有明显的影响;热和钙结合处理可明显降低果实呼吸强度,减少底物的消耗,钙处理次之,其次是热处理;热处理、钙处理、热和钙结合处理的苹果梨果实中的MDA含量均低于对照,热和钙处理的效应最明显.2±2℃贮藏与各种处理相结合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