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在同等养分投入条件下,于山东省泰安市研究了6种缓控释肥对玉米养分吸收、氮肥利用率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缓释氮肥A和众德掺混肥料-多功能长效肥具有较好的增产、增效作用,主要通过增加穗粒数、千粒重、籽仁中钾含量及秸秆中氮、磷、钾含量达到增产效果,分别比常规尿素处理增产15.16%和10.42%;在不同缓控释肥处理中,以自制控释氮肥A处理的玉米氮肥利用率最高,比常规尿素处理增加了58.25%。初步确定自制缓释肥A和众德掺混肥料-多功能长效肥为适合当地土壤条件及玉米栽培的缓控释肥品种。  相似文献   

2.
通过缓控释玉米专用掺混肥与常规施肥和当地常规缓控肥料的对比试验,研究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缓控释玉米专用掺混肥处理亩增产量34.95kg,亩增产5.56%,与缓控尿素相比亩增加产量11.08kg,亩增产1.69%。缓控尿素与常规施肥相比亩增加产量23.88kg,亩增产3.80%,从经济效益看,缓控释玉米专用掺混肥的亩产值最高为995.56元,比常规施肥亩增产值52.24元,增加效益47.72元。  相似文献   

3.
不同缓控释肥对小麦产量、氮素吸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索不同缓控释肥对小麦的节肥增产效果,通过大田小区试验,在山东省泰安市邱家店镇黄沟岗村设置不施氮(CK)、常规氮优化施肥(OPT)及5种缓控释肥一次性施入7个处理,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小麦氮素吸收、氮肥利用率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不施氮对照相比,施用氮肥增产显著。(2)自制控释氮肥和鲁西缓释掺混肥料处理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分别比OPT处理增产11. 4%和10. 2%;高塔有机硅缓释肥处理则显著低于其他施氮处理。(3)不同缓控释肥处理小麦秸秆和籽粒含氮量差异不显著,但秸秆生物量差异较明显,以鲁西脲甲醛复合肥处理最高。(4)自制控释氮肥和鲁西缓释掺混肥料处理氮肥利用率显著高于其他施肥处理,比OPT处理分别增加37. 3%和35. 3%。本试验条件下自制控释氮肥和鲁西缓释掺混肥料为适合当地土壤条件及小麦栽培使用的缓控释肥类型。  相似文献   

4.
通过中国农科院山东陵县玉米基地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包膜尿素和缓释复合肥2种不同缓控释肥料品种及缓控释肥与普通肥料掺混的田间肥效,结果表明:与施用普通尿素和普通复合肥的处理相比,施用包膜尿素和缓释复合肥的处理能增加玉米的穗长、穗粒数和千粒重,显著增加玉米的经济学产量和生物量,显著提高氮肥的农学利用率。与单纯施用普通肥料处理的玉米穗长、穗粒数、千粒重、经济学产量和生物量、氮肥的农学利用率相比,缓控释肥与普通肥料掺混处理均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合贵州春玉米高产栽培的高效新型缓/控释肥料,采用田间试验研究不同高效新型缓/控释肥料(稳定性缓释肥、金正大控释肥、开磷硝基肥和自制炭基肥)对玉米产量、产量构成要素、生物性状、养分利用及土壤肥力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2(当地习惯施肥,施用普通复合肥)比较,4种缓/控释肥均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P 0. 05),以开磷硝基肥增幅最高,达11. 81%;自制炭基肥其次,增幅为10.82%;施用自制炭基肥和开磷硝基肥的玉米产量构成要素综合优于其他缓控释肥处理。玉米氮磷钾养分吸收量,4种缓/控释肥料处理均显著高于对照1(不施肥),绝大多数显著高于对照2,玉米氮吸收量开磷硝基肥最高,玉米磷吸收量炭基肥最高,玉米钾吸收量金正大控释肥最高。与对照2相比,开磷硝基肥的氮肥表观利用率提高76. 29%(P 0. 05),自制炭基肥的磷肥表观利用率提高127. 55%(P 0. 05),金正大控释肥的钾肥表观利用率提高85. 27%(P 0. 05)。不同缓释肥对土壤p H、有机质和全氮含量影响不大,但能显著提高土壤有效养分。开磷硝基肥和自制炭基肥均能对玉米产量构成要素、生物性状、养分吸收量及肥料利用率产生积极影响,提高玉米产量,增加经济效益,二者均适合在贵州春玉米高产栽培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不同类型玉米控释肥的应用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鲁单818为供试品种,在磷钾量相等、氮量分别为全量和80%模式下,研究了控释肥对玉米产量、土壤养分含量以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肥处理有助于玉米物质积累,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肥料利用率,比CK增产17.61%~24.39%,比习惯施肥增产0.59%~6.38%;全量A控释肥的产量最高,但综合衡量,本试验条件下,以控释肥A 80%施氮量即192 kg/hm2水平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7.
《山东农业科学》2019,(12):58-62
为明确玉米氮磷钾养分高效分配及高产稳产的氮肥运筹,利用池栽试验,以青农11号玉米品种为材料,设置6个处理,分别为不施肥(对照)、不施氮肥、普通复合肥、脲缓控释肥、自制缓控释肥60天和自制缓控释肥90天,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氮磷钾养分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缓控释肥更有利于玉米的生长和产量提高,与对照相比缓控释肥60天处理的玉米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穗长、小区粒重分别增加31.7%、28.9%、13.9%、15.9%、53.9%。缓控释肥60天、90天处理的氮磷钾养分分配差异不明显。施用缓控释肥60天的处理,玉米根、茎、叶、籽粒中氮素含量依次为12.77、46.10、50.36、107.80 kg/hm~2,分别比对照提高2.51、1.81、1.59、1.26倍;磷素含量依次为3.21、10.06、4.99、72.50 kg/hm~2,分别比对照提高1.28、1.23、1.26、1.60倍;钾素含量依次为18.19、96.12、24.44、44.84 kg/hm~2,分别比对照提高2.03、2.10、1.67、1.13倍。可见施用缓控释肥60天,玉米可得到氮磷钾养分的高效分配。  相似文献   

8.
为验正控释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开展了控释尿素与普通尿素混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等氮量条件下,施用70%的控释尿素掺混30%的普通尿素比单纯施用等氮量的控释尿素增产7.3%,氮肥表观利用率约提高15%。施用控释尿素主要通过增加穗粒数和百粒重提高产量。在等养分条件下,施用控释BB肥与施用普通复合肥的玉米产量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含缓控释氮肥的玉米掺混肥对玉米产量及施肥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含缓控释氮肥的玉米掺混肥比常规施肥增产,增产幅度为12.2%。同时节约了玉米的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可增收229.8元/667 m2。  相似文献   

10.
缓控释肥可以降低氮肥过量使用、节约人工,提高肥料利用率、稻米品质、产量,同时还能够降低氮肥过量造成的环境污染。本试验选用了3种缓控释肥硫包膜缓控释肥、树脂包膜缓控释肥和缓控释掺混肥在减氮施肥(只施用常规施肥的70%)条件下开展了不同类型缓控释肥对南粳9108水稻产量结构及经济效益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施用缓控释肥相比常规施肥可以保障水稻生育期氮素积累、提高肥料利用率,最终通过提高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达到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1.
采用控释氮肥在玉米上进行肥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氮肥处理产量比CK增产6.6%-14.1%,控释氮肥在玉米上具有明显增产效应;控释氮肥有促进玉米生长发育的作用,施用控释尿素较常规施氮肥处理氮肥利用率提高了13.44%;降低30%的氮肥用量,较常规施氮肥处理氮肥利用率提高14%;控释尿素处理对玉米蛋白质含量、氨基酸含量和维生素E含量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以夏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平衡施肥对夏玉米产量、肥料利用率及土壤表层养分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不平衡施肥处理显著降低夏玉米产量,施用控释氮肥和控释减氮对夏玉米产量影响不大,施用控释肥减少15%氮肥不会引起夏玉米产量的显著下降;不平衡施肥处理显著降低夏玉米对氮磷钾养分的吸收,控释肥和控释减氮处理对夏玉米吸氮量影响不大,显著降低吸磷量,增加吸钾量;控释肥处理和控释减氮处理能够增加氮肥和钾肥利用率,降低磷肥利用率;在土壤肥力水平较高的条件下,氮肥施用影响土壤碱解氮的含量,不平衡施肥造成作物对土壤养分的不均衡吸收,优化施肥和控释氮肥都能保持土壤肥力和土壤养分均衡分布,施用控释氮肥条件下可适当减少氮肥投入。  相似文献   

13.
~(15)N示踪控释氮肥的氮肥利用率及去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用15 N同位素标记的新型回收塑料包膜控释肥和大颗粒尿素,采用池栽试验研究夏玉米-冬小麦轮作体系中肥料氮的去向及利用率。结果表明,整个轮作体系中,控释肥处理(PCU)作物吸收的肥料氮为241.03kg/hm2,高于尿素处理(Urea)的211.02kg/hm2。控释肥处理施用的肥料氮主要残留在0~40cm土层,而尿素处理则残留在0~60cm土层,控释肥延缓了肥料氮向土壤深层迁移的趋势。在夏玉米和冬小麦轮作体系中,控释肥处理的氮肥利用率(32.86%,32.47%)高于尿素处理(28.23%,30.16%)。在冬小麦季,控释肥处理损失率相比尿素处理从36.07%降至28.75%,而夏玉米季,控释肥处理损失率相比尿素处理从37.17%降至29.50%。玉米季控释肥处理与尿素处理差异不显著,但在冬小麦季控释肥处理的产量显著高于尿素处理。因此,在玉米和小麦整个生长季,新型回收塑料包膜控释肥的养分释放与作物养分需求吻合,既提高氮肥利用率,也降低了肥料氮的损失。  相似文献   

14.
不同缓/控释肥料对玉米作用效应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年两季田间试验,探讨了6种不同缓/控释肥料对玉米的作用效应,表明:缓/控释肥料田间施用量600 kg/hm2优于施用量450 kg/hm2;控释肥B5、B6和缓释肥B3增产效应较好,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控效时间长,能满足玉米全生育期生长发育对养分的需求,植株持绿性优于其他肥料处理区,与施化肥比较增产6.7%~0.5%;B5控释肥对增加植株株高、穗高和茎粗的作用效应较大,B3缓释肥对增加茎粗的作用较明显;各缓/控释肥单位养分增产玉米的养分利用率优于施用化肥,施用各缓/控释肥偏生产力优于施用化肥。我们认为缓/控释肥料在玉米生产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刘安勋  廖宗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8567-18568
[目的]为了研究控释氮肥的控释性能。[方法]通过田间试验,研究2种控释氮肥在玉米和大白菜上的施用效果和对土壤氮素养分的影响。[结果]控释肥一次施入肥效明显地优于常规施肥,与多追施10%氮效果相近,玉米生物产量分别比常规施氮增加8.8%和5.2%,PK包膜尿素的控释效果比MFSU-Xin包膜尿素好。控释肥可明显提高氮肥的利用率,PK和MFSU-Xin控释肥利用率分别比常施肥提高89.2%和53.2%。[结论]控释肥可以增加土壤后效,为下季作物提供较多氮素。  相似文献   

16.
通过缓控释玉米专用掺混肥与常规施肥的对比试验,研究其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不同施肥处理对玉米产量均有不同影响。从百粒重、穗粒重、子粒率上看,缓控释玉米专用掺混肥处理都要优于常规施肥处理。缓控释玉米专用掺混肥处理600kg/hm~2(处理2)比常规施肥公顷增加产量601.5kg,增产率4.8%,公顷增加效益666元。缓控释玉米专用掺混肥处理525kg/hm~2(处理3)比常规施肥公顷增加产量178.5kg,增产率1.4%,公顷节约成本27元,公顷增加效益278元。  相似文献   

17.
不同种类缓/控释肥料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3种控释肥料及2种缓释肥料在水稻上进行田间试验,研究其对水稻产量及养分利用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进口控释肥的处理增产效果最佳,养分利用率最高;在等氮量条件下,施用缓/控释肥料可以改善水稻后期的生育性状,增加产量,提高养分利用率。在本试验条件下,与普通肥料相比,缓/控释肥料处理增加水稻产量1.7%~19.0%,增加稻秆产量2.2%~23.6%,与对照相比氮、磷(除CRF3处理)、钾当季利用率分别提高13.6%~55.7%、7.2%~18.1%和4.8%~52.5%。  相似文献   

18.
为探究施用缓控释肥对鲁西南地区玉米产量及养分吸收的影响,在邹城市开展了田间试验。结果表明,与常规施肥相比,施用缓控释肥可明显提高玉米植株的氮含量,并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经济效益较好,其中,处理2籽粒产量比常规施肥处理提高了4%,净收入增加24.1%;随着缓控释肥用量的减少,玉米秸秆和籽粒中氮、磷、钾含量逐渐降低,3种元素的吸收量和玉米产量也逐渐下降。处理3在缓控释肥减量10%时,经济效益仍高于常规施肥处理。施用缓控释肥是提高鲁西南地区玉米产量,促进养分吸收的良好施肥措施。  相似文献   

19.
3种控释掺混肥对花生农艺性状和品质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控释肥料和普通单质肥料为原料制备了3种控释掺混肥料,研究不同控释掺混肥料品种对花生生长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控释掺混肥料能克服纯控释肥料花生苗期养分供应量不足和常规肥料生长后期养分供应不足的缺点,3种控释掺混肥的一次性施用显著优于一次性施用常规肥料。施用控释掺混肥对花生在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值、株高、根长、茎叶干重、根干重明显优于一次性施用常规肥料,并能明显提高产量、改善品质。每公顷增加产量3.05%~39.54%,果仁中粗脂肪的含量增加1.45%~4.61%,粗蛋白的含量增加0.08%~1.42%;氮磷钾利用率分别提高33.71%~68.01%,13.07%~32.12%和6.69%~24.43%。本试验以配方为N∶P2O5∶K2O为14∶13∶15的控释掺混肥肥效最好。  相似文献   

20.
稻田控释掺混专用肥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控释掺混肥在水稻的应用上进行了研究.与普通肥相比,水稻控释掺混肥不同养分配比、不同肥量处理增加了水稻秸秆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0%~23%、7.7%~11.7%、5.5%~26.6%;控释掺混肥能提高水稻亩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水稻籽粒增产率14.1%~16.7%,差异显著;不同控释掺混肥处理显著提高了氮肥利用率,达42.84%~90.48%;不同处理水稻收获时叶绿素、株高、籽粒淀粉含量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