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到了春季,养殖户们又开始忙着引进鹅苗,但是怎样才能将雏鹅养好呢?人们常说:"鹅好养,雏难育。"规模生产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率较高,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现将引起雏鹅死亡的环境因素简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外界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成的死亡,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一)温度鹅是恒温动物,而0~7日龄尤其是3日龄的雏鹅因低温造成的死亡最多。雏鹅在26℃以下的低温环境中会相互拥挤扎堆,扎入堆里面的雏鹅易窒息死亡,如果人工拨散挤堆的雏鹅,人走后又扎堆,反复多次后,不仅感冒、窒息的鹅增多,而且会导致许多鹅叼毛,形成僵鹅。  相似文献   

3.
养殖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导致雏鹅死亡的主要环境因素如下.  相似文献   

4.
赵艳 《水禽世界》2008,(1):19-20
“鹅好养,雏难育”,雏鹅饲养是养鹅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笔者通过大量的咨询、现场观察和死鹅剖检中发现: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阶段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给饲养户造成很大损失。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以满足雏鹅对环境的需要,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5.
雏鹅养育是养鹅生产中的关键环节,规模养鹅场0~21日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应激、管理当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5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力差,同时生活力、抗病力较弱,易患病等,而我地气候多变,干旱多风(如春季几乎每日下半夜必刮4~5级风)。  相似文献   

6.
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其中以温度、湿度管理不当造成的后果尤为严重。这与雏鹅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同时生活力、抗病力较弱,容易患病。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以满足雏鹅对环境的需要,使其正常生长发育。1温度因素鹅是恒温动物,而0~7日龄尤其是3日龄的雏鹅因低温造成的伤亡最多。雏鹅在26℃以下…  相似文献   

7.
人们常说:“鹅好养,雏难育”,而雏鹅养育是养鹅生产中的关键环节,从我们大量的咨询,现场观察和死鹅剖检中发现: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阶段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为什么雏鹅容易死亡?这与雏鸡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  相似文献   

8.
在养鹅生产中,在育雏期间,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管理不到位、环境条件恶劣和应激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55%以上,给养鹅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雏鹅体小、体温调节机能不全,身上的绒毛稀薄,对外界环境变化适应能力差。雏鹅生长发育快,而雏鹅的胃肠容量小,  相似文献   

9.
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为什么雏鹅容易死亡?这与雏鹅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同时生活力、抗病力较弱,容易患病,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认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以满足雏鹅对环境的需要,促其正常生长发育。影响雏鹅死亡的主要环境因素如下:(一)温度鹅是恒温动物,而0~7日龄尤其是3日龄的雏鹅因低温…  相似文献   

10.
雏鹅养育是养鹅生产中的关键环节,笔者在近几年的饲养中发现: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阶段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应激、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5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力很差,同时生活力、抗病力较弱,容易患病等,而本地区气候多变,干旱多风(如春季几乎每日下半夜必刮4~5级风),昼夜温差大,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认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才能促进其正常生长发育。引起雏鹅阶段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下。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县养鹅户和养鹅数量显著增多,但由于雏鹅成活率低而导致养鹅成本较高,雏鹅死亡率约在21%左右。因此,要提高养鹅经济效益必须加强雏鹅的饲养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2.
在养鹅生产中,雏鹅成活率的高低是养鹅的关键。雏鹅是指0~3周龄的小鹅,在这个时期,由于多种原因常会发生各种疾病,造成大批死亡,使养鹅者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又到每年的养鹅期,为提高雏鹅的成活率,增加养鹅的给济效益,现将雏鹅早期死亡的原因并采取的相应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一 管理因素 1 温度 雏鹅在26℃以下的低温环境中拥挤扎堆,扎入堆里面的雏鹅常因窒息而死亡。人工拨散挤堆的雏鹅,出汗多的雏鹅很容易感冒,雏鹅多次出汗后易引起叼毛,形成僵鹅。鹅舍温度一旦超过32℃,雏鹅即精神不振,吃食少,喝水多,体温升高,体热散发受阻,从而影响生长发育,诱发疾病。长期高温还会引起雏鹅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4.
一 温度 雏鹅在26℃以下的低温环境中拥挤扎堆,扎入堆里面的雏鹅常因窒息而死亡。人工拨散挤堆的雏鹅,出汗多的雏鹅很容易着凉感冒,人走后鹅群重新扎堆、出汗。如此反复,不仅感冒的雏鹅增多,而且雏鹅多次出汗后易引起叨毛,形成僵鹅。鹅舍温度一旦超过32℃,雏鹅即精神不振、吃食少、喝水多、体温升高、体热散发受阻。从而影响生长发育,诱发疾病。长期高温还可引起雏鹅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5.
在养鹅生产中,我们一谈及育雏,最为关心的问题就是成活率或者说是死亡率,其高低、多少,将对整个生产效益产生重要的影响作用。因雏鹅生长发育较快,对营养的要求也较高,同时在此期间雏鹅的体温调节机能尚不完善,对疾病的抵抗能力也较弱,稍有闪失,就会因发生疾病而死亡。因此,在生产中,对雏鹅一定要精心照料,使雏鹅能够正常地生长发育,减少和防止死亡的发生,保证一定的成活率。如何做到有效预防雏鹅的死亡,大致来讲,可归纳为以下九项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6.
在养鹅生产中,雏鹅成活率的高低,是养鹅的关键,雏鹅是指0~3周龄的小鹅,在这个时期,由于多种原因常会发生各种疾病,造成大批死亡,使养鹅者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几年来笔者在农村技术服务中,调查了解的雏鹅早期死亡原因介绍如下,并提出相应的策略供参考。一种鹅方面原因1种鹅缺乏营养  相似文献   

17.
雏鹅成活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养鹅业的发展,也影响着养鹅的经济效益。因此,提高雏鹅的成活率是提高养鹅效益的关键。下面笔者就谈谈怎样提高雏鹅成活率,供广大养殖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1管理不当雏鹅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低温和温度骤变的适应力很弱,在26℃以下的环境中易拥挤扎堆,常因窒息而造成死亡。人工拨散挤堆的雏鹅后,出汗多的雏鹅易着凉感冒,饲养员离开后鹅群重新扎堆、出汗。如此反复,不仅感冒的雏鹅增多,而且  相似文献   

19.
农村饲养雏鹅早期死亡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养鹅生产中,雏鹅成活率的高低,是养鹅成败的关键,在这个时期,由于多种原因常会发生各种疾病,造成大批死亡,使养鹅者蒙受很大的经济损失。现将几年来笔者在农村技术服务中,调查了解到的雏鹅早期死亡原因和提出的相应对策,介绍如下供参考。一种鹅方面原因1种鹅缺乏营养种鹅日粮  相似文献   

20.
春季是北方地区雏鹅饲养的高峰季节,规模饲养中,1~30日龄的雏鹅死亡率一般占全期死亡率70%以上.其中因饲养管理不科学造成的死亡占雏鹅死亡总数的15%左右.现将如何做好春季雏鹅的饲养管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