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 管理因素 1 温度 雏鹅在26℃以下的低温环境中拥挤扎堆,扎入堆里面的雏鹅常因窒息而死亡。人工拨散挤堆的雏鹅,出汗多的雏鹅很容易感冒,雏鹅多次出汗后易引起叼毛,形成僵鹅。鹅舍温度一旦超过32℃,雏鹅即精神不振,吃食少,喝水多,体温升高,体热散发受阻,从而影响生长发育,诱发疾病。长期高温还会引起雏鹅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2.
1管理不当雏鹅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低温和温度骤变的适应力很弱,在26℃以下的环境中易拥挤扎堆,常因窒息而造成死亡。人工拨散挤堆的雏鹅后,出汗多的雏鹅易着凉感冒,饲养员离开后鹅群重新扎堆、出汗。如此反复,不仅感冒的雏鹅增多,而且  相似文献   

3.
正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同时生活力、抗病力较弱,容易患病,如果不加以科学饲养管理,将会导致雏鹅死亡,造成严重经济损失。1环境温度对雏鹅的影响鹅是恒温动物,0~7日龄尤其是3日龄的雏鹅因低温造成的伤亡最多。雏鹅在26℃以下的低温环境中会相互拥挤扎堆,扎入堆里面的雏鹅容易出汗窒息死亡,如果人工拨散挤堆的雏鹅,出汗雏鹅在低温环境中又会很快着凉感冒,并且人走后又扎堆,反复多次后,不仅感冒更  相似文献   

4.
(一)温度适宜的温度是提高雏鸭成活率的关键因素。雏鸭在28~32℃的温度条件下最适宜,在26℃以下的低温环境中很容易拥挤扎堆,扎入堆里面的雏鸭常因窒息而死亡。即使是人工拨散扎堆的雏鸭,雏鸭也很容易受凉感冒,人走后鸭群重新扎堆、出汗。如此反复,不仅感冒的雏鸭增多,而且雏鸭多次出汗后易引起啄毛,形成僵鸭。  相似文献   

5.
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外界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成的死亡,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给养鹅者造成很大损失。(一)温度鹅是恒温动物,而0~7日龄尤其是3日龄的雏鹅因低温造成的死亡最多。雏鹅在26℃以下的低温环境中会相互拥挤扎堆,扎入堆里面的雏鹅易窒息死亡,如果人工拨散挤堆的雏鹅,人走后又扎堆,反复多次后,不仅感冒、窒息的鹅增多,而且会导致许多鹅叼毛,形成僵鹅。  相似文献   

6.
雏鹅的成活率,是直接关系到养鹅业的发展及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笔者对辽西地区5个较大的养鹅场进行了调查,发现引起雏鹅成活率的重要因素有:环境因素,约占雏鹅死亡率的46.5%;饲养管理不当,约占雏鹅死亡率的53.5%。1引起雏鹅发生死亡的因素1.1环境因素⑴温度低温是引起雏鹅死亡的重要因素,因为刚出生的雏鹅个体小、绒毛稀少,体温调节机能尚未发育完全,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很差,特别怕冷。在26℃以下的低温环境中,就会相互拥挤扎堆。扎入堆里面的雏鹅,容易因过热、挤压发生窒息而死亡。在拥挤扎堆的情况下,人工将拥挤成堆的雏鹅拨散,雏鹅又…  相似文献   

7.
雏鹅是指出壳后给温期的养育阶段,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这个阶段的雏鹅绒毛稀少,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与抵抗力都较弱,特别怕冷、怕热又怕湿,饲养管理不当容易引起疾病的发生,造成死亡。北方大都饲养4月至6月上旬孵出的雏鹅。这时气候适宜,有利于雏鹅成活和生长发育,到了中雏阶段,能利用夏季生长茂盛的青草和秋季收获后的茬地放牧,既可节省大量精饲料、降低成本,又可培育出健壮的鹅只。刚出壳的雏鹅,本身调节体温能力差,为了防止他们之间打堆压伤或受热“出汗”而成僵鹅,必须人为地创造一定的外界温度。这样的温度约在26~28℃之间,大约需要…  相似文献   

8.
(上接第17期第20页) 雏鹑在低温的环境中会立即表现出拥挤扎堆,扎入堆里面的雏鹁常因窒息而死亡,雏鹑在这样的环境下也很容易着凉感冒,而且易引起惊厥、抽搐等症状.  相似文献   

9.
雏鹅是指出壳后给温期的养育阶段,时间一般为一个月左右。这个阶段的雏鹅绒毛稀少,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与抵抗力都较弱,特别怕冷、怕热又怕湿,饲养管理不当容易引起疾病的发生,造成死亡。北方大都饲养4月至6月上旬孵出的雏鹅。这时气候适宜,有利于雏鹅成活和生长发育,到了中雏阶段,能利用夏季生长茂盛的青草和秋季收获后的茬地放牧,既可节省大量精饲料、降低成本,又可培育出健壮的鹅只。刚出壳的雏鹅,本身调节体温能力差,为了防止他们之间打堆压伤或受热“出汗”而成僵鹅,必须人为地创造一定的外界温度,这样的温度约在26~…  相似文献   

10.
白鹅具有早期生长快 ,生长周期短 ,饲养成本低等优点。但雏鹅从出壳到 4周龄 ,因体质娇弱 ,绒毛稀疏 ,体温调节能力差 ,对外界适应性及抵抗力弱 ,怕冷、怕热、怕湿 ,如果管理不当 ,容易死亡 ,因此必须精心培育饲养。1 温度与湿度 适宜的温度能促进雏鹅运动、采食、饮水 ,有利于体温调节和饲料的消化吸收。雏鹅体温约 39.6℃ ,直到 10日龄左右才逐渐接近成年体温 ( 41~ 42℃ )。温度适宜时 ,雏鹅活泼好动 ,呼吸平和 ,睡眠安静 ,食欲旺盛 ,室内分布均匀 ,切忌温度忽高忽低急剧变化。湿度要与温度相对均衡 ,低温高湿时 ,易引起感冒、下痢、…  相似文献   

11.
1温度 刚出壳的雏鹅个体小,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温度以28℃左右比较适宜。在育雏期间,要认真观察其动态:如果发现雏鹅扎堆不爱动,喜欢聚在供暖处,发出低沉的声音,表示室温偏低;若雏鹅分布在通风处,抬头张口,呼吸急促,  相似文献   

12.
1雏鹅的生理特点刚出壳的雏鹅,绒毛稀薄,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性很弱。低于20日龄的雏鹅,当温度低时就易发生扎堆现象,常导致压伤,甚至大批死亡。雏鹅消化道短,容积小,食物在消化道停留时间短,约为80分钟。同时,肌胃收缩力弱,对食物的研磨能力差,消化腺分泌消化液量少,消化酶活性低,消毒能力弱。  相似文献   

13.
1做好育雏舍的准备工作养鹅需要有育雏舍、成鹅舍,事先没有做准备,抓来雏鹅就放炕上,因屋内不能保证温度,使雏鹅扎堆,常常被压死;料槽、水槽、垫料、药品、用具都没有准备。育雏舍不消毒、不预热,使雏鹅生长受到影响,有的造成死亡。垫料要经消毒晒  相似文献   

14.
1误区一:没有准备就养鹅养鹅 需要有育雏舍、成鹅舍,事先没有做准备,抓来雏鹅就放炕上,因屋内不能保证温度,使雏鹅扎堆,常常被压死。料槽、水槽都对付。垫料、药品、用具都不作准备到时乱抓。育雏舍不消毒、不预热,使雏鹅生长受到影响,有的造成死亡。  相似文献   

15.
<正>1发病情况养鹅户徐某从当地孵化场购进240只雏鹅,刚开始圈在屋内炕上饲养,生长良好,7天后,移至大棚内饲养。2周后,鹅群相继开始发病,以呼吸道症状为主,按感冒治疗无效,1周内死亡32只。根据主诉,雏鹅移至大棚前,鹅舍并未消毒,大棚内温度高达34℃左右,鹅舍与菜地仅一墙之隔,舍内潮湿,空气不流通。  相似文献   

16.
1种蛋来源复杂、炕孵技术滞后当前种蛋大多数来源于千家万户,种蛋炕孵前又未经消毒,有些如鸡白痢、霉形体、禽脑脊髓炎等细菌病毒是经蛋传播的,这是雏禽前期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这一。2温度变化异常适宜的温度是饲养雏禽的关键。温度过低,造成禽群打堆、压死;温度过高,造成禽群出汗,突然给予降温,禽群又容易感冒等。3饲喂不科学有的农户仍用传统的饲喂方法,使雏禽发生营养缺乏病而死亡,有的雏禽由于饲喂霉变饲料而死亡。4饮水供应不足有的农户,饲喂雏禽一星期不给饮水,只给些青菜类饲料,使雏禽脱水死亡。5盲目投药引起中毒当前很多农户对药物…  相似文献   

17.
1雏鹅舍温度雏鹅是指孵化出壳至1月龄的小鹅。雏鹅绒毛稀少,体温调节能力差,抗寒能力弱,难以适应外界环境温度的变化。因此,需要精心饲养和管理,才能提高育雏率。雏鹅对温度的反应非常敏感,高温或低温对雏鹅生长都不利。温度高,易感染呼吸道疾病或感冒;温度低,则易受凉,导致消化不良或挤压死亡。所以育雏阶段要有专人看护,及时调整育雏温度。  相似文献   

18.
1没有准备就养鹅 养鹅需要有育雏舍、成鹅舍,事先没有做准备,抓来雏鹅就放炕上,因屋内不能保证温度,使雏鹅扎堆,常常被压死;料槽、水槽、垫料、药品、用具都没有准备。育雏舍不消毒、不预热,使雏鹅生长受到影响,有的造成死亡。垫料要经消毒晒干,不得发霉。在进雏前的1~2天,应进行育雏舍加温预热,迎接进雏。  相似文献   

19.
1高温育雏育雏室的温度一般要保持在31~33℃,在适宜的温度下,雏鹅精神活泼身体舒展,不打堆,采食充分,增重迅速,成活率可达99%;而温度不适,雏鹅不愿活动和采食,时间一长,造成弱雏、脱水、衰竭、死亡。因为温度不到位,在1~2d内的雏鹅死亡率达到40%~50%的例子不少,损失严重。应引起饲养户高度重视。加温的方法可用地火龙、锯屑炉等。2使用全价饲料,分阶段饲养,供应充足饮水在饲养中应喂以全价颗粒饲料,这样既可满足营养需要,又便于采食,减少浪费。1~2周龄昼夜应喂6次,3~4周龄后喂5~4次。精青料的比例一般为1∶1…  相似文献   

20.
规模养鹅过程中,0~21日龄的雏鹅死亡较多,其中因环境条件恶劣、管理不科学所造成的死亡,约占雏鹅死亡总数的60%以上,其中以温度、湿度管理不当造成的后果尤为严重。这与雏鹅的生理特点密切相关。雏鹅个体小,绒毛稀薄,体温调节机能不健全,对外界温度变化的适应力很差;雏鹅生长快而胃肠容量小,消化力弱;同时生活力、抗病力较弱,容易患病。因此必须针对雏鹅的生理特点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加强饲养管理工作,以满足雏鹅对环境的需要,使其正常生长发育。1温度因素鹅是恒温动物,而0~7日龄尤其是3日龄的雏鹅因低温造成的伤亡最多。雏鹅在26℃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