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通过藏羊类型间的杂交选育试验,选育后试验组F1代1.5岁公羊平均体重35.24kg,母羊平均体重34.93kg,比同龄对照组公羊平均体重32.07kg,母羊平均体重31.62kg,分别提高3.17kg,3.31kg,增重效果显著(P<0.05)。组内公母羊体重差异不显著(P>0.05);羊毛花色率明显提高(P<0.01);产毛量与羊毛质量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主产区随机抽取40只试验羊,进行阿旺绵羊生产性能的调查。结果表明:成年公母羊的体重分别达到68.25kg和57.86kg,周岁公母羊的体重分别达到51.50kg和50.70kg;成年公母羊年产毛量平均为2.90kg和1.80kg,周岁公母羊年产毛量平均为0.50kg和0.51kg;成年羊屠宰率达到50.52%,净肉率为42.31%;受胎率为89.83%,产羔率为93.93%,成活率为85.43%。对阿旺绵羊品种(类群)的各项性能作出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3.
天峻县是我省高原型藏羊的主要产区,为了了解天峻县高原型藏羊目前的生产性能现状,2008年和2010年在天峻县生格乡牧户180户中分别调查羔羊初生重、6月龄的体重,各年龄段公、母羊的体尺、体重、产毛量、毛辨长、绒毛长、胴体重、屠宰率。所得出的数据于1982年陈家茂等测定的天峻县藏羊的相应的数据相比较,其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来自农业部网站的消息,藏羊高效养殖配套技术试验项目自2012年7月开始实施。目前9个示范点藏系母羊第一胎试验工作已经结束。从第一阶段的试验情况看,羔羊的成活率达98.3%、繁活率达96.2%,分别比对照组提高4.9和7.5个百分点;母羊分娩后平均体重46.67千克,比对照组母羊高4.29千克;经一个哺乳期后,试验组母羊平均体重下降0.89千克,对照组母羊平均体重下降4.83千克;试验组羔羊出生重平均体重4.06千克,对照组羔羊初生重3.45千克,试验组比对  相似文献   

5.
高寒牧区青海细毛羊周岁公母羊生产性能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对青海细毛羊周岁公母羊生产性能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细毛羊周岁公羊剪毛前体重、体长、体高、胸围、管围分别比周岁母羊高5.07 kg,15.4 cm、12.5 cm、23.5 cm、2.3 cm;羊毛毛丛长度体侧、背部分别比周岁母羊高0.15、0.4 cm;产毛量比周岁母羊高0.19 kg;毛丛伸直长度、单纤维强力比周岁母羊分别高4.83、2.15 mm。而周岁公羊肩部、股部、腹部毛丛长度比周岁母羊分别低0.15、0.35、0.2 cm;从外形看,周岁公羊体格略大于周岁公羊,而周岁母羊羊毛品质较周岁公羊优良。  相似文献   

6.
于2008年12月-2009年4月在乌鞘岭半农半牧区随机选择10个牧户,各牧户草地类型一致,绵羊体况相近,其中5户采用全舍饲的饲养模式(试验组),另外5户采用放牧+补饲的饲养模式(对照组),开展冷季不同饲养模式对绵羊生产效益影响的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和对照组母羊体质量在产羔后1个月内分别下降了1.17和2.71 kg。产羔1个月后试验组母羊体质量开始恢复,而对照组母羊体质量持续降低;产羔后3个月对照组母羊平均掉膘5.96 kg,占体质量的13.91%,试验组体质量增加0.68 kg。两组羔羊的初生体质量差异不显著(P>0.05),但试验组羔羊生长速度高于对照组,羔羊2月龄体质量及出栏体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济效益分析表明,试验组收入较对照组高出20.27元·只-1。  相似文献   

7.
(一)影响兔毛产量的因素影响兔毛产量的因素很多,如品种(良种兔产毛量高,因为受产毛性能遗传力为0.5左右的影响)、性别(一般母兔比公兔产毛量高约25%)、年龄(从3月龄开始,产毛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到16月龄后则呈下降趋势,年下降幅度为10%~15%;毛兔利用年限最多为3年)、体重(个子大的兔产毛量高,因为体重与产毛量的相关系数为0.65~0.7)、营养(营养高产毛量高)、健康(身体健壮的产毛量高)、繁殖(母兔的繁殖率与产毛量呈负相关,即繁殖率越高,产毛量越低)、季节与温度(一般冬季产毛量比夏季高25%左右。毛兔剪毛后的理想温度第1个月20~25℃,第…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引进敖汉细毛羊与甘肃高山细毛羊的杂交改良效果,连续3年对杂交F1周岁羊的生长性能和羊毛品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F1周岁公羊与同龄甘肃高山细毛羊相比,产毛量、细度分别提高24.6%和36.74%,差异显著(P0.05)。F1周岁母羊体重、产毛量、细度分别比同龄甘肃高山细毛羊母羊提高16.06%、13.51%和27.04%,差异均显著(P0.05)。说明引入敖汉细毛羊可以增大甘肃高山细毛羊体格、提高羊毛产量,杂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祁连山牧区四季草地的合理利用,在降低夏草场载畜量的同时合理利用闲置的冬草场,以实现四季牧场的季节性草畜平衡。试验将夏季部分细毛羊羔羊转移至冬草场,后监测转场后各草场的情况,以及羔羊和母羊体重指标变化状况,并计算不同草场载畜量及牧户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降低夏草场载畜量后,可分别提高夏草场和冬草场鲜草产量18.5和3.5kg/hm~2,由于试验组羔羊转移至冬草场后被强制断奶,试验组母羊30d的平均日增重达到215g,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母羊(P0.01);同时提高牧户纯收入940元。  相似文献   

10.
(一)影响兔毛产量的因素影响兔毛产量的因素很多,如品种(良种兔产毛量高,因为受产毛性能遗传力为0.5左右的影响)、性别(一般母兔比公兔产毛量高约25%)、年龄(从3月龄开始,产毛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到16月龄后则呈下降趋势,年下降幅度为10%~15%;毛兔利用年限最多为3年)、体重(个子大的兔产毛量高,因为体重与产毛量的相关系数为0.65~0.7)、营养(营养高产毛量高)、健康(身体健壮的产毛量高)、繁殖(母兔的繁殖率与产毛量呈负相关,即繁殖率越高,产毛量越低)、季节与温度(一般冬季产毛量比夏季高25%左右.毛兔剪毛后的理想温度第1个月20~25℃,第2个月15℃左右.  相似文献   

11.
甘肃高山细毛羊是以新疆细毛羊和高加索细毛羊为父本、以当地藏羊和蒙古羊为母本,经过杂交改良(1943~1957年)、横交固定(1958~1965年)和选育提高(1966~1980)三个阶段培育而成的我国第一个高原型细毛羊品种。从育成至今经过了30年的选育提高,为了改善和提高品种质量,先后10次从国内外引进澳洲美利奴、中国美利奴、新西兰美利奴、超细型中国美利奴、超细型澳洲美利奴等外血对品种进行换血改造。目前该品种质量发生了很大变化。2009年种公羊平均体重达到95.77kg,比1980年品种育成时提高了20.77kg,成年母羊平均体重达到49.55kg,比1980年育成时提高了9.55kg。种公羊平均毛长达到10.79cm,比1980年育成时提高了2.59cm,母羊平均毛长达到9.39cm,比1980年育成时提高了1.8cm。公羊平均剪毛量达到10.32kg,比1980年育成时提高了2.8kg,母羊平均剪毛量达到4.56kg,比1980年育成时提高了0.46kg。羊毛细度从1980年的以64支为主体发展为目前的以66支和70支为主体。以甘肃高山细毛羊为遗传基础,先后育成中国美利奴高山型新类群、甘肃高山细毛羊优质毛品系、甘肃高山细毛羊肉用类群、甘肃高山细毛羊超细品系。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鄂尔多斯细毛羊妊娠母羊的饲养管理技术、接羔保育技术和羔羊的断奶技术。通过上述各项技术措施的应用和实施,不但提高了羔羊的日增重,又大大降低了羔羊的死亡率和鄂尔多斯细毛羊的不合格率,同时也提高了鄂尔多斯细毛羊母羊的繁殖率,既保证了鄂尔多斯细毛羊产业的生产水平和鄂尔多斯细毛羊的繁育,又使鄂尔多斯细毛羊的生长繁殖能完整准确地体现出遗传基因的表型性状,以便于选育提高,为做大做强鄂尔多斯细毛羊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为评价冷季暖棚饲养方式对鄂尔多斯细毛羊体重及产毛性能的影响,将选取的基础母羊、后备母羊、育成母羊、育成公羊分别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各试验组于2012年12月7日—2013年1月31日,夜间圈入暖棚内饲养,对照组夜间在圈外饲养。记录冷季暖棚试验期间暖棚内、外夜间气温,比较各试验组及对照组在冷季暖棚试验期间的体重变化。冷季暖棚试验结束后,试验羊只继续饲喂至2013年6月初。试验结束时,分别测定并比较基础母羊、后备母羊、育成母羊的试验组及对照组产毛量、羊毛长度、羊毛细度。结果表明,冷季暖棚试验期内,圈内、外夜间平均气温相差9.76℃,圈内、外最低气温相差14.10℃;基础母羊、后备母羊、育成母羊试验组体重分别比对照组少下降3.57、2.98、2.74 kg,育成公羊试验组体重比照组多提高3.08 kg;基础母羊、后备母羊、育成母羊的试验组产毛量分别比对照组增加0.22 kg(P〉0.05)、0.11 kg(P〈0.05)、0.59 kg(P〉0.05);基础母羊、后备母羊、育成母羊的试验组羊毛长度分别比对照组增加0.40 cm(P〉0.05)、0.31 cm(P〉0.05)、0.25 cm(P〉0.05);基础母羊、后备母羊、育成母羊试验组羊毛细度均比对照组细,且细度分别降低了0.01μm(P〉0.05)、0.09μm(P〉0.05)、0.24μm(P〉0.05)。结果提示,冷季暖棚饲养方式可有效防止鄂尔多斯细毛羊掉膘,并可提高产毛量,增加羊毛长度,降低羊毛细度。  相似文献   

14.
中国北方草原草畜代谢能平衡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草畜平衡是天然草地可持续利用和放牧家畜高效生产的前提,草畜平衡评估技术是实现草原保护,提高草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本研究建立了以代谢能为指标的草畜平衡评价方法,2008年冬以甘肃肃南草原和典型牧户为研究对象,通过草畜代谢能平衡分析了草畜平衡现状,应用研究试验,验证了实现草畜平衡的优化途径和对策。草畜平衡分析结果表明,在牧草生长期(6月-10月)家畜获得的代谢能高于家畜的维持需要,因此,家畜体重增加,生长速度最快;在枯草期(11月-次年5月)代谢能摄入量低于维持需要量,家畜掉膘,体重下降,夏草场的载畜量最大。冬季暖棚舍饲养殖能够降低家畜的代谢能需要,有助于实现草畜平衡。与对照组相比,暖棚养殖绵羊平均产毛量显著提高(P<0.05),提高了0.73kg/只,冷季体重损失减少14.9%,纯收入增加126.25元/只。产羔时间对草畜平衡具显著的影响,适当推迟产羔时间能够有效的改善草畜平衡状况。分别测定了4月和5月所产羔羊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母羊体况,5月羔羊平均初生重、1月龄、2月龄体重显著高于4月份羔羊(P<0.05),但由于生长期短,5月羔羊出栏重较4月低4~5kg。草畜代谢能平衡是分析研究草畜平衡的科学、合理和准确的方法和技术,草畜代谢能平衡分析模型的准确度高,适用性强,有利于草原管理,所提出的改善草畜平衡的途径和策略可 行性高。  相似文献   

15.
选择甘肃皇城羊场成年甘肃高山细毛羊母羊200只,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穿上特制的绵羊罩衣,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相同条件下饲养管理到第二年春季测定生产性能和羊毛品质。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污毛量(4.38kg)比对照组(5.17kg)低0.79kg,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平均净毛量(2.26kg)比对照组(2.06kg)高0.20kg,差异极显著(P<0.01);试验组净毛率(50.98%)比对照组(39.88%)高11.10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贵德黑裘皮羊主要生产性能进行了测定,结果:成年公、母羊体重、产毛量、毛辫长度分别平均为49.65、39.96kg、1.75、1.45kg和26.65、24.15cm;羔羊初生重、羔羊日增重、4月龄羔羊断奶重公、母羔分别平均为2.87,2.89kg,0.12,0.12kg和12.95,10.43kg;小羔皮皮板面积平均为642.13cm,卷花形状:环形、半环形、波浪形、无花形分别占29.0,51.4,18.6,1.0%,与20年前相比,除产毛量外,其它主要形状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7.
试验旨在研究法国夏洛莱羊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杂交对其杂交后代生产性能的影响。本试验以法国夏洛莱羊为父本、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为母本进行杂交试验,通过杂交试验初步研究对其杂交1代(F1)、回交1代(B1)体增重及毛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月龄时,夏洛莱羊×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F1代体重分别比B1代(试验2组)和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提高2.8%(P>0.05)和46.5%(P<0.01);6月龄时,体重分别提高4.0%(P<0.01)和28.6%(P<0.01);3月龄、6月龄时B1代(试验2组)的体重分别比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对照组)提高42.5%(P<0.01)、23.7%(P<0.01)。在产毛量方面,夏洛莱羊×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F1代的产毛量与B1代差异不显著(P>0.05),但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相比,夏洛莱羊×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F1代、B1代的产毛量分别极显著降低了20.4%(P<0.01)和20.1%(P<0.01);从增重和产毛总的经济效益来看,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相比,夏洛莱羊×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F1代和B1代总的经济收益分别提高了14.80%、10.88%。因此,法国夏洛莱羊与中国美利奴羊(新疆型)杂交可用于杂交优势生产羊肉,但不宜用于羊毛的生产。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细羊毛主要产自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乌审旗,羊毛综合品质堪比澳毛。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当地相关部门积极探索,摸索出了一条有效的细羊毛生产经营之路,细羊毛价格连年攀升,当地农牧民实现稳步增收。为了进一步推进该地区细羊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议该地区进一步加强鄂尔多斯细毛羊品种改良,做好羊毛直销的组织工作,全面推行羊毛现代化管理技术,推行羊毛公正检验制度方面的生产经营模式。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选择甘肃皇城羊场成年甘肃高山细毛羊母羊200只,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穿上特制的绵羊罩衣,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相同条件下饲养管理到第二年春季测定羊毛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试验组平均羊毛长度比对照组长0.29 cm,差异显著(P<0.05);羊毛细度试验组与对照组相差仅0.7μm,差异不显著(P>0.05);羊毛油汗长度试验组比对照组长2.76cm,差异极显著(P<0.01);毛丛污染深度,试验组比对照组污染深度短2.46 cm,差异极显著(P<0.01);羊毛脂和汗质的含量试验组比对照组分别提高55%和16.5%,差异均极显著(P<0.01);羊毛中杂质含量对照组杂质含量比试验组高20.47个百分点,差异极显著(P<0.01);毛束强度试验组仅比对照组毛束强度偏低2.22N/kt(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