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甘蔗横向种植对落种质量要求高的问题,基于有效落种空间形成条件,设计了一种组合式甘蔗横向种植开沟器,主要由防漏犁、旋耕部件和开沟犁构成。通过分析落种运动与土壤运动规律,确定影响落种效果的因素以及各关键部件的结构参数。以旋耕转速、工作深度和前进速度为试验因素,以有效落种深度、旋耕功耗和开沟阻力为试验指标开展田间正交试验,探究作业参数对开沟器性能的影响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工作深度对有效落种深度、旋耕功耗和开沟阻力有极显著影响;旋耕转速对旋耕功耗有极显著影响;前进速度对旋耕功耗有显著性影响。使用较优作业参数组合进行验证性试验的结果表明,在旋耕转速为200 r/min、工作深度为30 cm和前进速度为1.20 m/s时,有效落种深度为29.9 cm,落种深度稳定性系数为97.6%,覆土厚度为8.8 cm,浮土厚度为3.4 cm,旋耕功耗为34.0 kW,单侧开沟阻力为14.1 kN,开沟器性能指标满足甘蔗横向种植的落种要求。  相似文献   

2.
《浙江农村机电》2009,(3):47-47
1K-18旋耕开沟机是具有旋耕、开沟、培土、除草等多种功能的新型土地耕耘机,水、旱地兼用。其外形尺寸(长×宽×高)1785mm×975mm×985mm,整机质量170kg,配套动力为R180(轻型)5.2kW柴油机或188汽油机。配置有水田防滑轮、旋耕机、开沟器总成。旋耕耕宽60cm,耕深8~15cm,作业效率0.13hm0/h(2亩/h);开沟沟深18cm,沟底宽20cm,速度不小于2500m/h.  相似文献   

3.
王合  胡浩然  陈正龙 《农业工程》2022,12(9):107-110
为解决漏耕问题,设计了一种灭茬旋耕机,可以一次性完成灭茬和旋耕作业。经田间试验测试,灭茬深度150 mm,旋耕深度180 mm,作业效率0.40 hm2/h。其创新点是在灭茬轴和旋耕轴的一端交错设置L型灭茬弯刀和驼型旋耕弯刀,优势是耕幅内不产生漏耕现象。   相似文献   

4.
摘要:为了解决的漏耕问题,设计了一种灭茬旋耕机,可以一次性完成灭茬和旋耕作业,经田间试验测试,灭茬深度150mm,旋耕深度180mm,作业效率0.40hm2 /h。其创新点是在灭茬轴和旋耕轴的一端交错设置L型灭茬弯刀和驼型旋耕弯刀,优势是耕幅内不产生漏耕现象。  相似文献   

5.
为解决高寒垄作地区保护性耕作残茬处理的问题,结合中国北方旱作农业的特点,设计一种与60~75 kW拖拉机配套使用的组合式灭茬、苗带旋耕整地机。该机采用垄上灭茬—垄中带状旋耕—耕后回土镇压的耕作方法,能够一次完成灭茬、旋耕、碎土、埋茬和镇压等多项作业。阐述整机结构及工作原理,对关键工作部件进行设计和运动分析。并以作业速度、旋耕深度和刀轴转速为影响因素,对其工作性能进行试验研究。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刀轴转速466 r/min、作业速度1.3 m/s、旋耕深度26 cm,得到较优工作参数,此时根茬粉碎率为93.68%,符合保护性耕作要求内容。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精整地环节农机具短缺及适应性差等问题,研制开发了一款集旋耕碎土、开沟起垄、平整压实等功能于一体的精整地联合作业机,并通过试验考核了该机的作业质量和生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该机可调控装置增强了其适应性能,作业质量稳定可靠,垄形稳定系数均大于0.9,垄面平整度为1.19 cm,整地后0~10 cm,10~20 cm土层的土壤坚实度分别为40.45 N、132.20 N;垄面至耕作底层深度及其稳定系数分别为19.31 cm、0.917;垄体直线度合格率为93.3%;大棚内的作业效率约为0.078 hm~2/h,理论作业效率可达到0.171 hm~2/h。  相似文献   

7.
以小区自走式旋耕机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并针对玉米根茬地旋耕作业的要求,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试验设计方法对玉米根茬地进行了较为详尽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旋耕机前进速度为0.6m/s、刀轴转速为224r/min、刀齿齿数为11片时,旋耕深度达到13cm,玉米根茬破碎率达到9 5%以上,基本满足了小区作业要求。  相似文献   

8.
1 常拖牌 1 GNDV— 1 50系列旋耕联合作业机由东风农机集团公司研制开发 ,已通过省级鉴定。该机可与常州拖拉机厂生产的东风2 5/30型轮式拖拉机配套 ,也可与丰收、泰山、奔野、神牛等轮式拖拉机配套 ,它有 1 30型、1 4 0型、1 50型 3种型号 ,耕幅分别为 1 .2 5m、1 .30 m、 1 .4 0 m,耕深 1 2~ 1 4 cm,水耕 1 4~1 6 cm,采用 3点悬挂连接 ,动力输出轴转数分别为 1 0 0 0 /72 0 /540 r PM,机具的前进速度为 1~ 2 .31 km/h。旋耕联合作业机可完成旋耕、灭茬、起垄等作业 ,灭茬行数为 2行 ,采用灭茬直角弯刀 ;起垄器数量为 3个 ,为双翼培…  相似文献   

9.
由南京金蛙集团大金山实业有限公司研制开发。该机不但可以收割获水稻和小麦,而且可进行旋耕、碎上和条播作业。配置动力为51100型柴油机,采用液压升降,自走式后桥驱动履带,有6个前进档,2个倒退档,其割幅为1.3m,最大吸入量为1.1kg/S,收割效率为02~0.27hm2/h,旋耕效率为0.13hm2/h,深度为150mm,宽度为1250mm。金蛙牌4LZ─1.2型多功能联合收割机@周墉  相似文献   

10.
葡萄藤越冬埋土机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我国葡萄藤越冬埋土机械化水平低,主要靠人力的现状,研制出了葡萄藤越冬埋土机械。该机具采用旋耕取土,减小动力消耗;齿轮与链条相结合传动,整机结构紧凑,传动可靠。试验表明,该机具的覆土高度在45cm以上,覆土宽带为110cm,抛土距离为50cm,作业效率为0.53hm2/h。  相似文献   

11.
目前设施农业机械多以内燃机为动力源,存在污染严重、操作不灵活等问题。本文针对设施农业地表的农艺要求,设计了一种设施农业激光测控电动旋平机。该机以铅酸蓄电池为动力源,针对北方温室的土壤特性,经过行走与旋耕速度、旋耕深度的理论推导与试验验证,最终确定了合理的行走与旋耕参数。采用电驱动桥升降系统结构实现旋耕深度的实时控制,激光测控系统精确控制精平刀组件达到旋耕精平一次完成,旋耕深度达180mm,平整度达±10mm/100m2;能够满足精准农业对旋平精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双轴旋耕施肥贴地播种复式作业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国内小麦播种存在的种子分布集中、播种深度难以控制、复式作业程度低等问题,研制双轴旋耕施肥贴地播种复式作业机。采用双轴旋耕机构,耕深达到20~22cm,实现土壤深松、秸秆有效还田,耕后地表平整;采用双辊支撑贴地播种机构保持机具平衡和工作平稳性;采用基肥和种肥共播的播种方式,保证小麦生长的养分需要;设计一种刃口曲线为圆弧形的开沟刀具,刀具回转半径12cm,刀背厚度3cm;通过液压举升机构可调整播种贴地高度,设计分析得出贴地高度为8cm时刀具开沟阻力小,功耗低,能够高效完成开沟深度3~4cm;试验分析得出当机具前进速度4km/h,贴地高度为8cm时,播种深度合格率α=96.63%,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V=8.60%,相对于其他前进速度和贴地高度组合更优且优于传统小麦播种机指标。  相似文献   

13.
常拖牌 1GQN— 150系列加强型旋耕机和 1GNDV— 150型系列旋耕联合作业机是东风农机集团公司根据当前农村需要经济实用和复式作业机具的需求而研制开发的,并已通过省级鉴定。  该机可与常拖厂生产的东风 25/30型轮拖配套,也可与丰收、泰山、奔野、神牛等轮拖配套。有 130/140/150型等 3种型号,耕幅分别为 1.25/1.3/1.4m,耕深 12~ 14cm,水耕 14~ 16cm,采用三点悬挂连接,动力输出轴转数分别为 1000/720/540rpm,机具的前进速度为 1~ 2.31km/h。旋耕联合作业机可完成旋耕、灭茬、起垄等作业,灭茬行数为 2行,采用灭茬直角弯刀…  相似文献   

14.
为提高水田筑埂机筑埂质量和工作效率,探究旋耕弯刀的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对筑埂机旋耕切削性能的影响,构建了旋耕弯刀—土壤的离散元模型,同时对旋耕弯刀工作时复杂的受力情况进行分析。以IT245旋耕刀为基础,设计了几种不同的旋耕刀片,分别以旋耕弯刀结构参数和工作参数为试验因素,单位幅宽扭矩和扭矩为试验指标,进行两组正交试验。通过极差分析,得到影响旋耕弯刀功耗的3种主要工作参数,并探究其对旋耕弯刀碎土效果的影响规律。综合分析得到旋耕弯刀参数最优组合为:正切面端面刀高60mm,侧切刃包角27°,弯折角120°,幅宽60 mm,工作转速300 r/min,前进速度0. 3 m/s,工作深度100 mm。该研究为探讨刀具与土壤相互作用机理、降低水田筑埂机作业能耗及提高碎土效率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小麦宽苗带精量播种施肥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解决小麦宽苗带播种均匀性差和开沟阻力大的问题,设计了一种窝眼轮式精量排种、内四等分输种管间隔输种的小麦宽苗带精量播种施肥机。对关键部件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对旋耕覆土过程进行了离散元仿真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排种器台架试验和整机田间试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窝眼轮转速为35r/min时,行内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各行排量一致性变异系数、种子破碎率分别为9.31%、2.30%和0.38%。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窝眼轮式排种器配套内四等分输种管提高了种子在苗带上的分布均匀性,播种均匀性变异系数为11.55%,苗带平均宽度为8.2cm,正转旋耕装置能有效清理苗带、避免秸秆杂草堵塞;利用旋耕抛土原理能够实现对种、肥的分层覆土,播种和施肥平均深度分别为3.2cm和9.4cm,种肥深度垂直间距平均值为6.2cm,变异系数分别为4.15%、2.97%和5.48%,较好地实现了种肥分层,整机设计满足大田播种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16.
由黑龙江省勃农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该机与 4 7 8~58 8kW拖拉机配套使用 ,适用于水田、旱田的深松、旋耕和起垄等项作业 ,碎土力强 ,作业质量好。作业幅宽为 2 10~ 2 80cm ,旋耕深度 10~ 16cm ,深松深度 2 8cm以上 ,生产效率 0 67~ 0 80hm2 /h。SGTN210/280H3DV型旋耕多用机  相似文献   

17.
针对农业生产中,缺乏与大马力拖拉机配套作业的旋耕机的问题,研制了1GKN系列旋耕机。采用整体框架式结构和中间齿轮传动的传动方式,使传动更平稳,受力更平衡;通过合理设计机架、圆锥-圆柱齿轮减速箱、刀轴和刀轴座的结构,以及采用合理的制造工艺,对原旋耕机进行了改进和技术提升。田间性能试验表明:与该系列旋耕机配套的动力范围达14.7~95.6k W,可完成旋耕深度8~16cm、土壤破碎率≥60%、耕后平整度≤3cm、植被覆盖率≥85%,以及生产效率0.2hm2/h~0.7 hm2/h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常拖牌 1 GQN- 1 50系列加强型旋耕机和常拖牌 1 GNDV- 1 50系列旋耕联合作业机是东风农机集团公司根据当前农村需要经济实用和复式作业机具的需求而研制开发的 ,并已通过省级鉴定。该机可与常拖厂生产的东风 2 5/30型轮拖配套 ,也可与丰收、泰山、奔野、神牛等轮拖配套 ,有1 30 /1 40 /1 50型等 3种型号 ,耕幅分别为 1 .2 5/1 .3/1 .4m,耕深 1 2~ 1 4cm,水耕 1 4~ 1 6cm,采用三点悬挂连接 ,动力输出轴转数分别为 1 0 0 0 /72 0 /540 rpm,机具的前进速度为 1~ 2 .31 km/h。旋耕联合作业机可完成旋耕、灭茬、起垄等作业 ,灭茬行数为 2…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现有中耕培土机械对环境污染严重的问题,结合实际农艺要求,设计电动旋耕培土机的机构形式以及传动系统参数,运用有限元方法对旋耕刀进行静力学分析,确定弯刀类型,研制一种电动旋耕培土机。所研制的电动旋耕培土机有关性能符合国家中耕机械相关标准要求,且具有低噪声、低排放、零污染的特点;其作业效率可达0.121hm2/h,耗电量约为30.71kWh/hm2,折合电价18.43元/hm2,其作业效率以及经济性能均远高于同功率汽油机。  相似文献   

20.
水稻秸秆深埋整秆还田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目前我国水稻秸秆还田机械普遍存在的耕作深度浅、秸秆还田深度不满足农艺要求、旋耕部件缠草严重等问题,运用旋耕理论和数值计算分析方法设计了水稻秸秆深埋整秆还田装置。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壤颗粒进行假设,运用离散元法建立土壤颗粒力学模型,应用EDEM软件进行整秆还田仿真虚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耕深在20 cm时,土壤表层覆盖率为93.87%。通过土槽台架试验得到:在作业速度为1.25 km/h、刀辊转速为237 r/min时,耕深可达到22 cm,地表以下15~20 cm翻埋的秸秆占秸秆总量的80%,秸秆还田率为91.63%,同时刀辊轴不缠草。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深度达到水整地环节的要求,秸秆还田率较高。通过虚拟仿真和台架试验相互验证,证明新型整秆还田装置一次作业可实现切土、碎土、埋草、压草及覆土的功能,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