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本文概述了红麻种质资源的保存技术和方法,比较了它们之间的优缺点.提出了构建红麻种质资源核心种质的程序和方法,为红麻种质资源的精确鉴定评价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摸索和优化实验条件,建立了红麻的AFLP—银染实验体系,获得了清晰的红麻种质资源AFLP指纹图谱。通常不同品种的红麻种质资源在形态特征上差异很小,但AFLP—银染技术检测到不同来源和不同品种的在红麻种质资源中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这一技术对红麻种质资源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的检测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3.
通过摸索和优化实验条件,建立了红麻的AFLP-银染实验体系,获得了清晰的红麻种质资源AFLP指纹图谱.通常不同品种的红麻种质资源在形态特征上差异很小,但AFLP-银染技术检测到不同来源和不同品种的在红麻种质资源中存在较大的遗传差异.这一技术对红麻种质资源的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的检测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4.
麻类优异种质的创新与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物种质资源是育种和生产重要的物质基础,种质创新是种质资源研究的核心。通过多年的系统研究,我国麻类种质资源研究已跃居世界先进水平,成为世界麻类资源大国。但是,麻类种质创新落后、育种材料遗传基础狭窄、可利用资源贫乏的矛盾还十分突出,种质资源研究与育种和生产还有较大的差距。本文报告了麻类种质创新的方法和技术,麻类优异基因源的发掘和利用,“十五”苎麻、红麻、亚麻、黄麻优异种质创新和利用的成果,对今后的麻类种质创新工作提出了一些设想和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红麻种质资源创新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红麻种质资源创新是育成突破性品种的物质基础,本研究采用外源DNA直接导入,辐射诱导和轮回选择等技术,在我国首次创新两份茎杆光滑无刺稀有红麻重要种质901和902,并转育成高产,中偏迟我刺红麻新品种金山无刺。采用双列选择交配和穿梭育种法于1992年育成比照青皮3号增产15%以上,高产高纤维支数的红麻新品种福红7号,1995年育成比对照粤74-3增产15%左右,丰产性好,稳定性高,适应性广的红麻新品种  相似文献   

6.
用扩增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分析了来源于世界不同国家地域的23份红麻种质资源和2份红麻近缘种玫瑰茄资源。用选取的6对引物组合获得了505条AFLP分子标记。结果认为AFLP分析是红麻品种鉴定和遗传关系检潮的非常有效的手段,同时根据AFLP分子标记检测到的红麻与玫瑰茄之闻的遗传差异支持了它们在分类学上的独立性。红麻种质资源的AFLP分析结果支持了红麻起源于非洲的假设,并证实了栽培红麻首先被引到亚洲.并进一步被传播到中北美洲。  相似文献   

7.
潘其辉  赖占钧 《江西棉花》1996,(5):38-40,F003
1991-1993年对江西黄麻,红麻98份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确定利用价值。筛选黄麻高产,高支数,高抗炭疽病种质3份,高支数,高束强,高抗炭疽病种质1份,高产成铃高抗炭疽病种质2份,高支数,高抗炭疽病种持5份,红麻高产,优质种质1份,高产,高速强,高抗炭疽病种质3份,高产,高抗炭疽病种质9份。  相似文献   

8.
红麻种质资源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8  
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方法对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和亲缘关系进行分析。6个引物对14份日本使用的红麻品种扩增出总共30条RAPD多态性条带。根据RAPD图谱模式可将红麻品种区分开来,区分范围从6份(用OPA-20引物扩增)到12份(用OPA-11引物扩增)的品种。用这30条多态性条带构建出的聚类分析树状图,将这14份红麻品种聚成源于印度、中国、越南的三大类。在随后进行的用四个引物对19份从美国引入的红麻种质资源的RAPD分析中,获得以35条多态性条带为基础的RAPD图谱并构建了树状图。结果认为这19份材料的大部分源于EI Salvador种系。起源相近或亲本来源相同的红麻品种资源随着时间、环境和人为等因素的影响农艺性状不断变异,但在DNA分子水平上的变异相对较小。根据红麻的农艺性状等很难判定品种的来源,而RAPD方法可区分鉴定品种以及明确品种资源间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9.
1991年至1993对江西黄麻、红麻98份种质资源进行研究、鉴定,确定利用价值,筛选出具有各类综合优异性状种质。黄麻高产、高支数、高抗炭疽病种质3份;高支数、高束纤强、高抗炭疽病种质1份;高产,高抗炭疽病种质2份;高支数,高抗炭疽病种质5份。红麻高产、优质种质1份,高产、高束纤强、高抗炭疽病种质3份;高产、高抗炭疽病种质9份。利用优异种质杂交培育出麻纺、造纸两用的红麻86—4新品种在生产中大面积示范推广。  相似文献   

10.
在全国3个生态试验点研究了15份红麻优异种质资源的生态适应性和利用潜力。通过对生育期,纤维发育特性,株高,茎粗,皮厚和单株纤维重四个主要经济性状和纤维产量的联合评价研究及性状的变异分析,从中选出适合不同生态区推广种植和的利用的优良红麻种质。  相似文献   

11.
雌雄同株大麻在黑龙江省大有作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卫德林  孟庆和 《中国麻业》2006,28(2):101-106
黑龙江省开发雌雄同株大麻有较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地理位置适中;气候条件适宜;土壤肥沃;农业机械化程度高;农业生态条件优越;农民具有丰富的植麻经验;具有大规模初加工和深加工条件。种植雌雄大麻,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观:大麻纤维的增加,可解决亚麻纺织厂原料短缺的问题;大麻与其他作物轮作,可有效改良土壤,提高其他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接麻农常规种植,种大麻的纯利润为:收麻田5300—9800元/hm^2;收麻收种田8000-10500元/hm^2;高倍收种田22700—34700元/hm^2。与黑龙江省主要农作物如大豆(利润6000元/hm^2)、玉米(利润4800元/hm^2)比较,利润大幅度提高。从乌克兰引进的雌雄大麻品种,其THC含量小于0.2%,低于国家低毒大麻标准。  相似文献   

12.
我国红麻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与评价利用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红麻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种质资源拥有国。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红麻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并促进其在育种和生产中的利用。本文讨论了我国红麻的种植历史、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及收集保存、鉴定评价、利用创新等问题。同时还探讨了红麻遗传多样性研究中的问题,提出了持续发展和利用对策。我国红麻种质资源研究和利用的成功经验,可为红麻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从黄麻和红麻纤维中分离出磨木木质素,利用红外光谱分析了两种麻纤维磨木木质素的特征峰及归属,得知磨木木质素中有复杂的官能团,含有羟基、羰基、甲基等基团,木质素结构中含有相当数量的紫丁香基单元。根据黄麻和红麻纤维磨木木质素的红外光谱吸收峰强度,推断其结构属于阔叶木类木质素化学结构GS型木质素。  相似文献   

14.
为鉴定和筛选红麻耐旱种质资源,本研究选用10份红麻野生种和41份红麻栽培品种为材料,51个红麻种质资源进行盆栽和干旱胁迫试验鉴定,根据干旱后叶子的萎蔫程度进行鉴定、比较,获得了51个红麻种质资源的耐旱性评价。已鉴定和筛选出的7个耐旱性较强和8个耐旱性较弱的红麻种质材料,结果对红麻种质资源的评价和进行红麻耐旱性的分子基础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实施红麻种子工程 促进红麻种业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红麻种子工程是红麻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本文概述了我国红麻种子市场现状,各地结合科研部门,加快了成果转化,通过建立良种繁育基地,采用三级良种繁育体系,确保种子质量,树立了自有的品牌。目前红麻种子市场已形成了中杂红系列、中红麻系列、红引135、湘红麻2号、粤丰1号、粤74—3,福红2号等红麻种子品牌,使红麻品种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打破了过去以青皮3号为主的格局。并就实施红麻种子工程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黄/红麻的引种、育种所取得的成效,研究了黄/红麻在纺织领域应用的目的和意义,介绍了黄/红麻纤维的种类、主要产地、技术参数和分等要求,提出了黄/红麻在服用、装饰用及产业用纺织品上的应用前景。黄/红麻作为重要的天然纺织原料,必将得到充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红麻育成品种的系谱分析及育种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现收集的红麻种质资源有1800多份,而育成品种的遗传物质主要来源于马达拉斯红茎、青皮一号、青皮3号、非洲裂叶和EV41等。丰富的种质资源和具有有利基因育种材料的贫乏矛盾较为突出。随着市场和土地需求的变化,给予了红麻育种目标新的内容。加强红麻种质创新和有利遗传基因的利用,是实现新的育种目标的遗传物质基础,而育种方法和技术的革新,可加快育种目标实现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亚麻屑和红麻芯用于仙客来栽培基质的研究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提高亚麻屑和红麻芯的附加值,促进生物资源的综合利用,分别用25%、50%、75%与100%的亚麻屑和红麻芯替代普通泥炭作为仙客来栽培基质。结果表明:用25%的亚麻屑或50%的红麻芯替代普通泥炭均有利于仙客来的生长与开花,其各项指标均优于常规基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