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比较发酵床与传统模式的饲养效果,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的杜×长×大三元配套系商品猪分为小猪组和大猪组。小猪组36头,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头;大猪组32头,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头,分别在发酵床和传统模式两种环境中生长。结果表明:发酵床模式与传统模式相比,小猪和大猪的试验组日增重比对照组分别提高4.52%、16.73%;料重比分别降低3.16%、7.43%;传统模式舍内环境与发酵床模式差异不显著。总体分析采用发酵床技术饲养育肥猪,每头可多获利126.24元。发酵床养猪模式的饲养效果优于传统养猪模式的饲养效果。  相似文献   

2.
秦家毅 《当代畜牧》2014,(23):88-89
目的:依据养猪饲料的不同,对比发酵床与水泥地面的养猪效果。方法:选取育肥猪34头,体重均为25~35kg之间,将34头育肥猪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采用同样的饲料配方,对育肥猪进行3个月的饲养试验并对比效果,记录34头育肥猪的生长情况等。3个月饲养期结束后,每组抽取8头屠宰并检测肉的品质。结果:对比试验3个月后猪肉的相关特性可知,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育肥猪各项指标均为正常;同时,观察组猪肉的整体质量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酵床养猪方案优于水泥地面,能够成为目前养殖业发展的模板,能够确保养猪场的经济效益,对生态环境也有极佳的保护作用。从生产的角度看,发酵床有一定优势;而从环保的角度入手,发酵床养猪是目前值得推广的有效饲养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发酵床饲养育肥猪的实际效果,将日龄和体重接近的100头DLY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发酵床和普通猪舍用相同的日粮进行饲养,以比较两种猪舍对猪生长育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床饲养的生长育肥猪,其达100kg体重日龄、30-100kg日增重和料重比分别为(170.67±3.31)d、(731±28)g和2.94:1,分别比普通猪舍饲养的生长育肥猪缩短3.61d(P〈0.01)、提高26g(P〈0.01)和降低0.17kg,节水效果和经济效益明显。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高原地区发酵床养猪育肥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评价,本研究将30头断奶仔猪随机分成2组,每组15头,一组采用发酵床养殖模式饲养,一组为传统标准化猪舍饲养,试验猪初始体重为8.1kg,组间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进行育肥试验,育肥猪体重90~100kg时出栏。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组头均耗料197.3kg,对照组头均耗料226.7kg,试验组料肉比为2.28:1,对照组料肉比为2.56:1,试验组育肥单位增重耗料比对照组降低10.9%。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对照组净收入为617.8元,试验组为660.4元,较对照组增加42.6元,增加了6.9%。本研究结果说明,发酵床养猪技术增重效果不如传统养殖模式高,单位增重耗料低于传统养殖模式,经济效益高于传统养殖模式。  相似文献   

5.
《畜牧与兽医》2014,(7):47-49
通过测定不同季节采用发酵床养殖猪只的生产性能指标,研究发酵床养殖在极端气候条件下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分2次进行,分别在夏季的7—8月和冬季的12—1月,设水泥地面对照组。夏季试验发酵床养猪的试验群体为105头,分9圈饲养,密度为1.7 m2/头;冬季试验发酵床养殖观察的群体数量为112头,分9圈,密度为1.7 m2/头。水泥地面对照观察3圈,群体为42头,密度1.5 m2/头。水泥地面猪舍无后窗,发酵床猪舍后墙开窗(90 cm×100 cm),窗距离地面1.0 m,夏季采用自然通风,冬季水泥地面采用热风管道供暖,发酵床无采暖设施。饲养观察期为夏季30 d,冬季60 d。结果显示:夏季发酵床比水泥地面日增重低6.7%(P<0.05),料重比增加4.4%(P<0.05);冬季发酵床比水泥地面日增重提高16.7%(P<0.05),料重比降低5.5%(P<0.05)。结论:在凉爽和寒冷的季节采用发酵床养猪效果显著,表现出较好生产性能;夏季发酵床的高温环境对育肥猪的生长性能有明显的不利影响,而且体重越大,影响越大;采用发酵床养殖模式,需要通过圈舍设计和通风设施的改进来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6.
为了比较夏季发酵床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保育猪和生长猪饲养效果,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的杜×长×大三元配套系商品猪,初始体重分别为(9.59±0.81)kg保育猪88头和(18.43±1.32)kg生长猪64头,随机分成发酵床模式组和改进水泥地面模式组。保育猪饲养期为31d,生长猪饲养期为57d。全程记录饲养期间每天猪舍内温度、湿度、地面温度。结果表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舍内温度、地面温度和相对湿度均低于发酵床模式。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与发酵床模式相比,保育猪日增重提高14.6%、料重比降低11.7%;生长猪日增重无显著差异,但料重比降低9.8%。夏季保育猪和生长猪在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下的饲养效果优于发酵床模式,建议南方地区发酵床只用于夏季以外季节的保育猪饲养。  相似文献   

7.
发酵床养猪以快速消化降解粪尿排泄物,促进猪体生长、无臭味、节能减排等优势而被养殖户热衷推广使用.随着发酵床的反复利用,若维护不当,猪群会出现腹泻等临床症状.本文就某发酵床猪场出现猪鞭虫和猪结节虫混合感染引起猪群顽固性腹泻病例情况,报道如下. 1发病基本情况 北京某猪场采用发酵床饲养培育仔猪和生产肥育猪两年之后,陆续有猪出现腹泻现象.2010年10月,从饲养的800多头育肥猪中,挑出10余头约90日龄生产肥育猪隔离观察.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冬春季节发酵床饲养育肥猪的实际效果,将日龄和体重接近的48头DLY三元杂交仔猪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发酵床和普通猪舍用相同的日粮进行饲养,以比较两种猪舍对猪生长育肥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发酵床饲养的生长育肥猪,其饲养达100 kg体重日龄、50~100 kg日增重、30~100 kg日增重和料重比分别为(154.35±14.11)d、(892±81)g、(873±66)g和3.08∶1,分别比普通猪舍饲养的生长育肥猪缩短3.94 d(差异不显著,P0.05)、提高42 g(差异显著,P0.05)、提高30 g(差异不显著,P0.05)和降低0.03 kg,试验全期头均日耗水量节约用水12.19%,经济效益提高3.27%。2发酵床饲养的生长育肥猪,其屠宰前活重、屠宰率、瘦肉率、平均膘厚、眼肌面积分别为(107.88±2.87)kg、(77.42±1.20)%、(66.93±2.01)%、(2.80±0.25)cm、(49.46±14.19)cm2,分别比普通猪舍饲养的生长育肥猪多0.63 kg(差异不显著,P0.05)、高0.52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P0.05)、高2.08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P0.05)、少0.11 cm(差异不显著,P0.05)、多3.88 cm2(差异不显著,P0.05)。3发酵床饲养的生长育肥猪,其肉质粗蛋白含量CP、p H值、大理石纹、熟肉率、失水率、滴水损失分别为(26.53±2.21)%、5.94±0.17、(2.38±1.11)分、(62.61±2.07)%、(30.04±14.99)%、(3.95±1.97)%,分别比普通猪舍饲养的生长育肥猪低0.05个百分点、低0.14(差异不显著,P0.05)、少0.25分(差异不显著,P0.05)、少0.19分(差异不显著,P0.05)、高7.15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P0.05)、高0.82个百分点(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由玉米秸秆代替部分稻壳和锯末作为发酵床垫料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设计了4组发酵床垫料配方;选取体重相近健康的"杜×长×大"三元去势公猪,随机分为4组,每组4头,三栏一组,分别置于12个发酵床栏内饲养。对各处理组间垫料的变化、生长育肥猪的生长状况进行相关测定。结果表明:在试验期间,各处理组间垫料的孔隙度变化、含碳量、含氮量等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生长育肥猪的生长状况,平均日增重,料重比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屠宰后胴体指标,肌肉嫩度、眼肌面积、大理石花纹、胴体直长、胴体斜长等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经过统计,一定比例的秸秆替代发酵床中稻壳和锯末能降低饲养成本,但综合生产现场和市场行情,在垫料中替代10%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效果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20,(3):34-37
为避免育肥猪后期粪尿量超过发酵床的可承载限度,在发酵床内增设了定点排泄区,发现有71%~76%的猪粪尿经定点排泄区的漏粪地板排出,可以提高发酵床养猪的密度,减少垫料用量。饲养试验显示,锯屑、稻壳和菌糠复合型垫料对猪粪的适宜承载量为1.40~1.86 kg/m~3,对尿的承载量为2.70~2.98 kg/m~3,垫料厚度60 cm的发酵床,在每头猪占床面积2.24 m~2,占圈面积2.72 m~2时已出现轻度死床;而增设定点排泄区的垫料厚度40 cm的发酵床,在每头猪占床面积为1.08 m~2,占圈面积1.36 m~2时,仍未出现死床现象。与原发酵床相比,增设定点排泄区后单位面积及每头猪的一次性垫料投入量分别为2/3和32%~64%,饲养过程中每头猪需添加的垫料量仅为10.7%~16.0%,且猪增重提高10.2%~34.9%,为猪群提供了更为清洁的拱翻和活动场地,保证了动物福利,有利于发酵床饲养模式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推广发酵床养猪技术,试验将16~26 kg左右的40头三元杂交皮梅猪[(梅山×皮特兰)×大约克夏]随机分成试验组(发酵床)和对照组(水泥地面),研究沿江沿海地区生物发酵床养猪对育肥猪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猪平均增重、平均日增重、猪肉平均pH值、猪肉平均滴水损失、猪肉平均脂肪含量均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说明相对于水泥地面饲养,发酵床养猪可以提高猪的生长性能和猪肉品质。  相似文献   

12.
生态环保养猪技术农民朋友形象地称它为自然养猪法、发酵床养猪法、懒汉快乐养猪法等等。其基本做法是:在猪舍内设置深度为80~100厘米的垫料坑,填充锯末、稻壳、玉米秸秆等农副产品垫料,利用菌种制作发酵垫料床。每头育肥猪1.2~1.5平方米,50头-60头生猪可以在一个圈舍饲养。  相似文献   

13.
废弃食用菌块在生物发酵床养猪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用健康、体重和日龄相近的杜长大生长育肥猪,随机分成2组,试验期为60天,考察利用废弃食用菌块制作生物发酵床垫料组合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利用废弃食用菌块代替垫料原料中的锯末,对育肥猪生长性能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不影响饲养效果,废弃食用菌块在生物发酵床养猪生产中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4.
生物发酵床自然养猪技术养猪效果的试验报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按照生物发酵床自然养猪技术的要求建造猪舍,在猪舍发酵床铺设0.8 cm厚的有机垫料,在垫料和饲料中添加3种不同的微生物菌制剂产品,与传统养猪进行对比试验,试验猪从25 kg左右饲养至90 kg,结果证实,采用发酵床自然养猪技术较传统养猪日增重可提高12.21%~14.54%,节省饲料8.60%~10.75%;育肥猪头均获利40.33元;且猪粪中氨态氮及钙、磷含量分别减少49.57%、46.15%、27.97%,达到减量排放和不污染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评定发酵白酒糟营养价值及其对育肥猪生长性能的影响。利用胃蛋白酶-胰酶二步法体外消化测定发酵白酒糟的营养价值,再进行育肥猪的饲养试验。采用单因子试验设计,选取体重52.57 kg左右的育肥猪28头,随机分配到4个处理组:对照组、Ⅰ组、Ⅱ组和Ⅲ组。每组7个重复,每个重复1头育肥猪,试验期为27 d。后三组用6%的发酵白酒糟代替部分玉米、麸皮、豆粕等日粮原料。结果表明:发酵白酒糟在40℃恒温体外消化装置下持续消化6 h至消化完全,此时干物质消化率为42.12%,蛋白质消化率为64.29%,粗纤维消化率为20.86%。用6%的发酵白酒糟代替以纤维类为主的饲料原料可提高育肥猪生长性能,增加经济效益。本试验通过评定发酵白酒糟的实际应用效果,为白酒糟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相应的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6.
夏季发酵床模式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生猪饲养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比较夏季发酵床与改进水泥地面模式保育猪和生长猪饲养效果,选择日龄相近、生长发育良好的杜×长×大三元配套系商品猪,初始体重分别为(9.59±0.81) kg保育猪88头和(18.43±1.32) kg生长猪64头,随机分成发酵床模式组和改进水泥地面模式组.保育猪饲养期为31 d,生长猪饲养期为57 d.全程记录饲养期...  相似文献   

17.
张治家 《猪业科学》2020,37(3):98-100
为了研究益生菌发酵中药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胎次、体重相近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健康猪36头,随机分为3个处理,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猪,进行饲养试验。通过试验分析生长育肥猪的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和腹泻率等数据,评估益生菌发酵中药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益生菌发酵中药,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20.5%,日采食量比对照组提高8.1%,饲料转化率比对照组提高10.3%,腹泻率比对照组降低71.4%,益生菌发酵中药作为饲料添加剂能显著提高猪的各项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8.
试验为了研究发酵床育肥猪舍与实心地面育肥猪舍有害气体的浓度变化,分别检测NH_3、H_2S及CO_2浓度,为育肥猪生态养殖,粪便除臭及环境保护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随机选取健康、体重60kg左右、品种一致的育肥猪400头平均分为两组。发酵床猪舍为试验组,实心地面猪舍为对照组,在为期一个月的试验中每天分不同的时间、高度进行NH_3、H_2S及CO_2浓度检测。在相同条件下发酵床组测得的NH_3及H_2S浓度要低于在实心地面组(P0.05);而CO_2浓度是发酵床组高于实心地面组。发酵床猪舍有效降低NH_3及H_2S的浓度,但会使CO_2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19.
田华  李顺荣  冯强 《中国动物保健》2010,12(12):15-17,21
通过建立生物发酵床,利用垫料中有益菌群的占位、生物热消毒、杀菌抑菌原理,配套疾病综合控制措施,对比观察了育肥猪的疾病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发酵床条件下育肥猪的发病率降低了10.07%;因病死亡率降低1.65%;头均防治费降低5.60元,降低了52.8%;场内原有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传染性鼻炎、关节炎的发病得到了有效控制;胃肠炎、蛔虫、疥癣及感冒等的发病率也出现大幅度下降趋势,分别降低8.5%、12.1%、10.6%和3.8%,;生物发酵床改善了猪舍环境,增强了猪的体况,提高了免疫效果,保障了猪群的健康。  相似文献   

20.
微生态发酵床养猪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微生态发酵床饲养猪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试验组日增重比对照组提高35.38%,试验组比对照组净收入多增加266.9元,提高69.72%;两组猪体重达到100kg时,试验组育肥期缩短35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