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关键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菌核病俗称麻秆、烂杆,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在我国冬、春油菜栽培区均有发生,以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的冬油菜区发病最严重,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油菜感病后一般减产10%  相似文献   

2.
油菜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油菜菌核病是油莱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70%.  相似文献   

3.
油菜病毒病的症状及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病毒病是油菜栽培中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害。一般发病率 10 %~ 30 % ,严重者高达 70 %以上。致使油菜的产量下降 ,品质变劣 ,含油量降低。1 症状识别1.1 甘蓝型油菜病毒病叶片症状以枯斑型为主 ,也有黄斑型和花叶型 ,枯斑和黄斑多发生在老龄叶片上 ,逐渐向新叶扩展。前者为黑色透明小点 ,继而扩展为 1~ 3mm枯斑 ,中心有一黑色枯点 ;后者成 2~ 5mm淡黄色或棕黄色 ,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 ,与健全组织分界明显。花叶型症状与白菜型相似 ,支脉表现明脉 ,叶片成为黄绿相间的花叶 ,有时出现疱斑 ,叶片皱缩。在茎秆上有明显的黑褐色…  相似文献   

4.
几种油菜病虫害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油菜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一)油菜菌核病油菜菌核病是世界性病害,我国所有油菜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为10%~80%,产量损失为5%~30%。该病病原菌的寄主范围广,包括大豆、向日葵、花生、烟草和10多种主要蔬菜等。油菜菌核病的病原菌为核盘菌,病菌主  相似文献   

5.
油菜菌核病是我乡油菜上主要病害之一,常年自然病株率20%~30%,自然病指10~15.2002年该病严重发生,病情为历年之最.2003年5月中旬90块典型田块调查,自然病株率1%~100%,平均75.8%,自然病指0.3~100,平均63.4,造成产量损失平均在3成以上,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6.
姚勇 《农技服务》2014,31(8):82-82
<正>油菜菌核病是世界性的真菌病害,由核盘菌侵染发病,位居我国油菜3大病害(病毒病、菌核病、霜霉病)之首。油菜菌核病在我国25个省…市、区都有发生,以长江流域最严重,导致产量损失lO%~20%,重度发生时产量损失约50%,已成为制约油菜优质、高产、高效的一大障碍,严重影响油菜种植的经济效益和农民的种植积极性[1-2]。油菜是正安县的主要经济和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结合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  相似文献   

7.
油菜菌核病是油菜生产中的重要病害之一,该病害流行频率高,造成危害大,常年株发病率为10%∽30%,严重的达85%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70%。油菜菌核病是典型的气候型病害,其发生发展与气象因子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找到影响菌核病发生发展的主要气象因子,做好预防工作,对提高油菜的产量与品质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1“一病”指菌核病油菜菌核病是宣城市油菜花期危害最严重的病害,发病率为10%~80%,产量损失5%~30%。其主要症状是发病初期病斑略凹陷,有同心轮纹,中部白色,,边缘褐色,病健部交界明显。病害严重时,病茎上长满絮状菌丝,故称为“白秆”、“霉秆”等。在成熟期油菜茎内可形成大小不等的鼠粪状菌核。菌核病的防治,一方面通过改善油菜生态环境防治。如重施基肥、苗肥,早施或控施蕾薹肥,施足磷、钾肥,切忌后期偏施、重施氮肥;深沟窄畦,清沟防渍害;在油菜开花期摘除三叶(病叶、黄叶、老叶)。另一方面则采用药剂防治。药剂防治重在早期。采用的药剂…  相似文献   

9.
春油菜是北方春油菜区主要油料作物,近年来菌核病的发生已成为限制油菜生产的主要因素,据调查常年产量损失10%以上,严重的年份或田块产量损失达80%左右。选育抗菌核病优良品种是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本试验是利用人工病圃鉴定春性甘蓝型  相似文献   

10.
油菜菌核病俗称烂秆、白秆、霉兜等,主要发生在长江 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一般年份均有发生,雨水多的年份发 生严重,是影响我国油菜生产的主要病害。菌核病主要危害 油菜茎秆,引起植株早枯,角果减少,种了皱瘪,千粒重种 出油率降低,产理下降,一般减产10%-70%  相似文献   

11.
双低杂交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与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 ,固始县双低油菜种植面积逐渐扩大 ,由于其油质好 ,市场前景广阔 ,近两年来推广面积达 60万亩 ,成为本县农业的一大支柱。但油菜菌核病的发生也越来越重 ,特别是当前大面积推广的华杂 4号尤为严重 ,轻则减产 1 0 %~ 2 0 % ,重则减产 40 %~ 5 0 % ,严重影响了油菜的产量和质量 ,成为当前制约双低杂交油菜产量和品质提高的主要因素 ,为此 ,我们对其发生危害规律进行了研究 ,并探索出了一套综合防治措施。1 发生危害规律油菜菌核病病菌主要以菌核散落在田间或混杂在种子中 ,以及在用病秆残渣沤肥又未经腐熟的土杂肥…  相似文献   

12.
甘肃临夏油菜螟发生规律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油菜螟(Evergestis extimalis ScoPoli)是临夏州近年来油莱上为害严重的害虫之一被害面积逐渐扩大,程度日益加重,产量损失较大。在严重的年份,地块减产可达30%.据报道,该虫在我国北部省区多有分布,但对其发生规  相似文献   

13.
油菜菌核病的发生原因及综合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寿永 《农技服务》2014,31(7):120-120
<正>油菜是我国的主要油料作物之一,除用作榨取食用油和饲料外,在医药、食品和T业原料等方面均有广泛的用途。油菜菌核病又称茎腐病,俗称白秆、空秆、霉蔸等,是我同油菜第一大病害,一般发病率为10%~30%,严重时可达80%以上~([1])。该病一旦发生,常会连年发病,严重影响油菜产质量,病情严重时可使油菜减产30%~([2])。为油菜菌核病的防治提供参考,笔者现就油菜菌核病害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陈志军 《农技服务》2014,(10):86-86
<正>常德市油菜种植面积450多万亩,油菜菌核病是我市油菜生产中普遍发生的重要病害之一,澧县、安乡、汉寿等地常年株发病率高达10%~30%,严重的达80%以上病株一般减产10%~70%,且含油量降低。一、为害症状油菜菌核病俗称"白秆"、"麻秆"、"霉蔸"等,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结实期发生最重。茎、叶、花、角果均可受害,茎部受害最重。茎部染病初现浅褐色水渍状病斑,后发展为具  相似文献   

15.
油莱是我省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近年来杂草危害日趋严重。据初步调查,油菜田杂草约有10科。近20个种,其中以看麦娘、大巢菜、猪殃殃、繁缕等为主要优势种,分布在豫南、豫东及郑州等油菜主产区。一般杂草密度达每平方米540株以上的田块,减产10~30%,对油菜生产威胁很大。据两年的试验结果,采用丁草胺、氟乐灵、禾草克等  相似文献   

16.
一、油菜主要病虫害的危害症状 (一)油菜菌核病 油菜菌核病是世界性病害。我国所有油菜产区均有发生,一般发病率为10%~80%,产量损失为5%~30%。该病病原菌的寄主范围厂,包括大豆、向日葵、花生、烟草和10多种主要蔬菜等。油菜菌核病的病原菌为核盘菌,病菌主要以菌核在土壤、种子和残株或其他寄主上越夏、越冬。  相似文献   

17.
病毒病是油菜栽培中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的一种病害,一般发病率为10%~30%,严重的高达70%以上,致使油菜产量下降、品质降低、含油量降低.  相似文献   

18.
油菜菌核病大发生原因及治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菜菌核病是海门市油菜生产上的常发性病害,严重制约着油菜生产。不仅导致油菜减产,而且还造成油菜含油量下降。常年可使我市油菜减产11.87%左右。近两年发生尤其严重,2001年大发生,田间病株率76.3%,病指达62.98。2002年本市虽推广了拓行稀植技术,使田间密度从前3年的每亩0.86  相似文献   

19.
1999—2000年信阳市杂油菜冻害旱害情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信阳市是河南省油菜主产区,常年油菜种植面积150万亩左右,其中60%以上为甘蓝型杂交油菜。1999~2000年度信阳市杂交油菜生长期间遭受了严重自然灾害,减产40%左右。为此,我们对杂交油菜种植面积较大的固始、息县、淮滨等县进行田间调查分析,认为冻害和旱害是造成信阳市杂交油菜减产的主要原因。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1 1999~2000年信阳市油菜生育期间的气候条件1999~2000年信阳市杂交油菜生长期间遭受了3次较大的自然灾害。一是播种期间发生3次明显的连阴雨天气,使较大面积的油菜田没能适时播种;二是2000年1月份出现多年少有的大雪天气,0…  相似文献   

20.
一、杂草分布和发生特点1.油菜田杂草分布移栽油菜由于株行间空隙大,前期杂草危害严重;直播油菜容易发生草盖苗,免耕直播油菜田杂草更多。我国油菜杂草可划分为三大区系:(1)稻茬冬油菜田,主要杂草以看麦娘、日本看麦娘为主,其他有猪殃殃、牛繁缕、雀舌草、大巢菜、碎米荠、婆婆纳、棒头草、稻茬菜等。以看麦娘发生危害最为严重。(2)旱作冬油菜田,与棉花、芝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