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居住区景观设计应从地域特征中找寻设计语言。以青州"御景隆城"居住区景观设计实践经验为例,探讨了在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中从居住区的主题创意、总体布局、环境设施小品、雕塑、铺地、绿化等各方面融合地域特征,营造满足居民需要的环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在风景园林设计过程中,只有结合地域特征才能设计出具有人文价值、观赏价值的风景园林。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将沈阳的地域特色融入风景园林设计和规划中。  相似文献   

3.
地域特征是一个城市最本质的特征,在现代城市建设逐渐"西化"的大潮中,城市的景观规划设计要尊重特定地域的自然与文化特质,景观营造应从地域特征中找寻设计语言,打造具有地方风格的城市景观。本文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分析了北碚区的地域特征类型和特点,并通过对地域特征要素在北碚区城市景观中的应用分析,最后总结出地域特征在北碚区城市景观运用中的布局特点和所取得的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南北两处山地高速公路互通区为例,阐述了互通区及隧道口景观与地域的人文及自然环境融合的设计理念及方法。研究认为:1)综合考量高速公路互通区的水土条件、地域文化特征后进行景观设计,才能够形成具有地域性特征的绿化景观;2)充分利用自然的水和能源条件,高效并恰到好处的利用人工投入的水和能源,做到生态化、节约化的高速公路互通区景观设计;3)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促进景观元素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地域文化的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传统的角度,以意大利台地园和中国古典园林为例,探讨了地域文化与园林景观的限定关系,以及地域文化和设计的相互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植物景观的地域性特色为研究对象,通过景区实例分析,从保护自然环境、融合地域文化和反映历史文脉3个层面研究地域性的表达,探讨如何尊重地域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宜性的景观植物,深化地域文化意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富有地域特色、符合大众审美和兼具使用功能的植物景观,为相关景区地域性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方法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权春艳  郑革委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589-1590,1593
从系统概念入手,将山地型乡村景观系统分成自然环境景观系统、人文实体景观系统、人文精神景观系统3个子系统,分析了山地型乡村景观系统的特征,突出了山地型乡村景观系统的整体性与相关性,以及环境适应性与动态性。从现有的山地型乡村景观建设实践出发,分析了山地型乡村景观系统的现状特征,指出山地型乡村景观系统缺乏整体设计,并分别就3个子系统的现状展开研究,认为山地型乡村景观系统内各子系统不协调。在此基础上,就山地型乡村景观系统设计提出了相关建议,强调应整体设计、合理规划,保护自然环境景观系统,完善人文实体景观系统,传承人文精神景观系统,进而促进各子系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浅析咸阳西渭苑公园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晓璞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0):4760-4762
[目的]探索、分析创造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园林场所的理论和实践途径。[方法]以咸阳西渭苑公园设计为例,从设计原则、规划布局、景点解析多个层次探析地域文化特色如何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体现出来。[结论]园林场所是沐浴在一定的地域文化之中的,通过具体的物质要素如建筑物、小品、植物等及其组合方式呈现的空间结构体现出来的某种整体氛围,园林特色的本质就是其地域性。要找回现代主义主导下被冷落的情感,要避免全球化对地域文化带来的同化危险,要解决园林设计中特色消失景观趋同问题,必须从地域的自然环境入手,创造出人们身心得以栖息的具有文化与情感认同的园林场所。  相似文献   

9.
宝天高速公路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综合分析区域气候条件、自然植被、地形地貌的基础上,研究宝天高速公路的生态修复和景观设计。结果表明:高速公路生态修复符合当地自然环境特点,景观设计注重树种选择与植物配置模式,因地制宜,在体现地域人文特点,打造生态环境良好公路空间的同时,实现景观与自然环境间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0.
地域文化符号在乡村河道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乡村河道景观是乡村景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在城乡一体化和农村城市化的社会主义浪潮下,乡村河道景观在逐渐引起重视的同时,慢慢丧失其固有的特色,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自然环境遭到破坏、人工化越来越明显、各地争相效仿景观日益趋同、过度开发旅游资源等等。从地域文化着手,试图分析地域文化符号在乡村河道景观设计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将地域文化符号融入到乡村河道景观的设计中。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小城镇地域性特色缺失的原因,精心梳理整合常山县的地域特色资源,从自然地理特色的挖掘、人文资源的整合、人工环境中地域特色的发展3个方面对常山县绿地系统规划中地域性特色的营建提出具体的实施对策,进而突显常山的地域特色,提升城市的品位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十天高速公路调查和研究,以景观生态学、道路生态学为理论依据,以道路影响域为研究范围,将公路作为大地景观的构成部分,与沿线的自然、人文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规划,划分出四大区域生态景观特色带:即农田、乡村、山体、河流,并对其进行景观设计,将道路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构筑协调统一的绿色生态走廊。  相似文献   

13.
来朝旭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8188-8190
改善城市门户地区景观环境有助于树立正面的城市形象,让外来人员进入城市时能够形成正确的认知。以榆林市西门户景观设计为例,通过对现状自然生态环境、历史人文环境、现代人工环境的调查分析,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历史文化背景和城市地域环境特征这些宏观要素,提出将榆林市西门户地区打造成体验城市文化和历史,感受地域风貌特征的景观过渡区,并在现有基础上改善其自然生态,实现地区环境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冬平  王佳佳  蔡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755-15757,15760
简述地域特色及城市湿地公园地域特色的概念,分析城市湿地公园地域特色形成因素和塑造原则,并从遵从地域自然环境和场地特征、传承地域文化体现场所精神、合理地选择材料和技术工艺3个方面,结合四川成都活水公园、浙江湖州下渚湖湿地公司、镜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以及西溪湿地等相关实例,介绍了城市湿地公园地域特色塑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张美玲  柴旭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5):17186-17187,17218
以生态旅游理论为指导,首先对陕北地区生态旅游所生成的环境条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具体从地貌、气候、水文、土壤、历史、民风民俗、经济、交通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进而揭示了陕北发展生态旅游的资源优势特点,主要从类型、资源品位、特色、空间分布及区位优势等多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16.
毕胭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453-15455,15462
概述了场地分析在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所处阶段和作用。以宜昌市运河公园为例,探析了公园规划设计的思路,将该案例的设计思路归纳为:延续场地历史与文化脉络;形成稀有的城市湿地景观;尊重周边环境,融休闲游憩及理想山水格局于一体;通过核心景点展现地域风情;利用植物规划体现地域特色5方面。通过分析运河公园的项目特色,揭示了城市公园特色营建的4条路径,即以围绕城市发展的需求,用新思想引导;体现地域风情;挖掘当地的历史资源;充分表达公园性质。认为城市公园特色营建应从场地分析入手,通过对该场地显性的自然景观特色和隐形的人文历史资源的挖掘和提炼,分解、加工、整合之后使之成为具体的概念,借由具体的景观要素体现该场地乃至该城市的个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苏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233-235
针对全球化背景下对地域自然资源的有效利用问题,结合理查德.罗杰斯的典型建筑和城市设计作品,从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整体平衡、建筑功能与细部的处理以及适宜技术与新型材料的使用3方面,分析探讨了他在利用地域自然资源方面的设计理念,提出了将地域自然资源与现代建筑技术相结合以创造更适宜城市生活环境的现代设计模式。  相似文献   

18.
许静波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3):203-205
中国土地辽阔,自然条件丰富,农业发展特征多样。几千年来,受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中国农业呈现出具有较大差异的区域农业文化景观,该文依据不同的农业区域文化划分条件,将我国划分为若干类型的农业文化景观区域,并阐述各区域的文化景观特征,以便更好地认识我国的农业文明。  相似文献   

19.
本设计突出体育特色,其中"三力"理论——感染力、生命力与承载力是该体育公园的核心支撑。为创造一个充满吸引力的区域性主题公园,通过设计将运动休闲融于独特的自然景观之中,最终将该项目打造成为集体育锻炼、休闲娱乐、人文体验与生态环境于一体的新型体育主题公园。  相似文献   

20.
彭劲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656-20657
分析了咸宁市的自然地理条件、绿化现状、绿化植物资源,借以从整体上分析咸宁市的城市绿化现状,阐述了植物在城市园林环境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区域环境、植物配置和园林美学三者之间的关系。从园林植物的生长习性、个体观赏特性方面解析了园林植物的美学特征;从主题形式美、造园意境美、章法与韵律角度突出了植物所表现的园林美;在园林植物的造景配置原则方面,突出了自然式配置、规则式配置、混合式配置原则。探讨了植物在城市环境绿化中的合理配置思路,旨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节约建设投资,提高城市园林的艺术水平和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