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豆品种主要性状与气候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大豆对光、温、水等条件反映比较敏感,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不同品种在同一地区,主要性状表现差异很大。通过在延安地区的引种及栽培研究证明,年降雨及降雨分布对大豆的主要性状特别是有效荚数影响较大,在大豆品种引进和栽培中应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为明确不同耐旱基因型大豆生理性状对不同降雨气候条件的响应,田间条件下,以耐旱型品种辽豆14和干旱敏感型品种辽豆21为研究对象,探讨半干旱地区阜新和湿润半湿润地区沈阳对两品种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分别比较大豆植株V4、R2、R4和R6时期的叶绿素含量、株高、植株各部位鲜重、干重。结果表明:一般而言,在湿润半湿润地区沈阳种植的大豆植株的叶绿素含量高于半干旱地区阜新。一般情况下,植株根、茎、叶、叶柄和豆荚的含水量均表现为,同一时期,同一品种,沈阳的值高于阜新,但部分取样时期处理间未达显著差异水平;品种对根含水量的影响则因取样时期和地点的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大豆植株茎、叶、叶柄、豆荚的含水量均表现为,同一时期,同一地点,耐旱品种辽豆14的值高于干旱敏感型品种辽豆21,但多数情况下处理间未达到显著差异水平。植株各部位器官生物量的变化表现为,除R4期植株的根生物量和茎生物量、R6期的豆荚生物量表现为,同一品种辽豆14阜新种植高于沈阳种植,且差异不显著外;其它各时期各器官的生物量均表现为,同一品种辽豆14或者辽豆21,沈阳种植均高于阜新种植。成熟期大豆植株的器官分配比例表现为:子粒荚皮根、茎。子粒的分配比例为,辽豆14辽豆21;而荚皮、根、茎的分配比例则为,辽豆21辽豆14。大豆单株荚数与产量变化相一致。干旱胁迫降低了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却提高了百粒重。辽豆14的单株荚数、每荚粒数、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均高于辽豆21,但百粒重却低于辽豆21。本研究结果明确了耐旱型大豆应答干旱胁迫的生理优势,丰富了辽宁省大豆抗逆栽培的理论知识。  相似文献   

3.
在田间播种、调查和考种的基础上,对甘肃省160余个大豆农家品种进行研究,获得其株高、分枝数、主茎节数、单株荚数、花序荚数、单株粒数等农艺性状值,分析了地理上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各地区大豆地方品种农艺性状的分布模式及与所在地纬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甘肃大豆品种的农艺性状由北向南、由西向东呈3种分布模式:(1)增减,是西东向大豆单株荚数等性状的主要分布模式;由北向南仅花序荚数呈递减分布。(2)弧形,开口向上的弧形是由北南向大豆主茎节数等性状的主要分布模式。(3)不规则,由北向南单株产量和百粒重呈不规则分布。由北向南、由西向东甘肃大豆农家品种主要农艺性状的分布与其所在地区纬度成正相关。可见,甘肃大豆农家品种依农艺性状的分布较为复杂,这可能与甘肃省地理条件复杂多样有关,但主要决定因素是所在地区的纬度。本研究揭示了地理条件复杂地区的大豆农艺性状分布规律和模式,对指导甘肃大豆引种、栽培和育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宋英博 《杂粮作物》2010,30(3):233-235
在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选用半矮秆大豆品种合农60,并以大垄栽培为对照,研究窄行密植技术对大豆产量及品质、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窄行密植栽培模式下大豆的产量显著地高于大垄栽培的产量,并且除了百粒重、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其他各性状都以窄行密植的大豆表现最好;不同时期窄行密植和大垄栽培大豆的SPAD值、单株叶面积和叶干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5.
水稻生育性状的遗传相关性及其对产量的贡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Visual Basic语言编写应用程序,在计算机上对不同品种在同一栽培条件下水稻生育性状及产量指标独立变量作简单的相关和通径分析,并按对产量相对重要性较大的四个生育性状指标划分水稻品种的生育类型;同时,对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条件下水稻生育性状及产量指标非独立变量作偏相关和偏回归分析,得出产量依穗数、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回归模型,并找出不同产量水平下的穗粒结构。  相似文献   

6.
本文研究了淮阴、盐城两地区十五个县274个夏大豆地方品种的十种数量性状、十三种质量性状和蛋白质、脂肪含量,统计分析了它们的变异幅度以及表型相关系数,证实了该区夏大豆地方品种不论数量性状、质量性状和品质均具有较宽广的变异度。明确了主要性状间的相关程度,提出了淮、盐地区夏大豆地方品种的利用价值及该地区夏大豆育种目标。  相似文献   

7.
以我国22个省590份主要栽培大豆品种为材料,评价春、夏、秋大豆遗传资源结瘤固氮性状,并配制杂交组合进行初步遗传分析,结果显示,1)春夏秋大豆类型间、品种间结瘤固氮性状差异极显著。同类型不同产区的大豆品种共生固氮性状差异显著,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产区,尤以湖北、江苏省品种最佳。2)与共生固氮性状密切相关的10项参数变异范围以夏大豆最大,并鉴定出单株结瘤数达238.8个,根瘤重达0.59g、固氮量达1  相似文献   

8.
不同播季和气候条件对大豆子粒品质及主要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通过对4个大豆品种在春、夏、秋不同季节及不同年份播种时期,分析大豆子粒品质及主要性状的变化,为提高大豆子粒品质及商品性状,采取相应技术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大豆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琪  王金陵 《大豆科学》1994,13(3):200-206
本文研究了不同类型大豆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间及产量性状与主要发育阶段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大豆杂交后代主要农艺性状存在明显差异。含有秣食豆血缘的组合较栽培大豆品种间杂交组合,在植株形态性状上表现为植株高大繁茂、粒茎比小的特点,在产量性状上表现为单株荚数和单株粒数多及百粒重小的特点。由于秣食豆种质的导入,植株高大繁茂与小的粒茎比存在相关遗传。大豆主要产量因子,在主要发育阶段存在相互制约现象。大豆各生育阶段与蛋白质含量的相关,与各生育阶段与油分含量的相关方向始终相反。单株荚数、单株粒数等产量性状与蛋白质含量与各生育阶段的相关方向相同。  相似文献   

10.
以在冀中南地区夏播表现相对高产和低产的6个大豆品种为材料,通过测定鼓粒始期至成熟期根系和叶片的生理性状,探讨了大豆籽粒成熟期根、叶衰老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根、叶生理参数之间高度相关,不同产量类型大豆品种根系可溶蛋白含量、可溶糖含量、SOD活性衰退幅度均小于叶片,表明在生育后期叶片衰老先于根系;不同产量类型间比较,相对高产品种较相对低产品种根、叶各生理指标衰退速率慢,相对高产品种根系较叶片衰老的进程显著落后于相对低产品种。应在栽培上重视养根护叶及育种中加强根系生理性状的选择,延缓衰老进程进而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1.
刘威 《大豆科技》2014,(4):22-25
辽宁省是大豆主产区,探索和研究辽宁省大豆主栽品种的演变规律十分重要,为了实现良种生产,必须研究品种的使用年限、特征特性、适宜区域等因素,以便于及时进行品种更新。对东北地区分亚区——辽宁大豆产区30 a来大面积种植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包括株高、生育期、产量及其组成成分等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大豆品种生育期经历了由短到长的变化,目前向多样化方向发展以适应不同生态地区的需求。产量性状也随着品种的更新逐步提高,且生育期越长,品种产量越高。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对10个分属MGⅡ~MGⅣ的夏大豆品种进行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的分析对比,筛选出了适合豫东地区不同时期种植的夏大豆救灾补种品种。7月18日前播种可选商豆06-1、商豆1201和商豆1099是此时期理想的救灾品种。  相似文献   

13.
菜用大豆在辽宁省不同生态区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辽宁省大豆不同生态区,比较研究了菜用大豆新品种(系)辽鲜1号、辽00139和辽00128农艺性状及产量。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区菜用大豆采收期在7月31日至9月13日间;3个菜用大豆品种(系)株高差异大,株高平均值在24.1~70.0 cm;鲜荚产量为297.5~983.9 kg/667m2,鲜荚产量最高的地区是铁岭,最低的地区是岫岩。从鲜荚商品性状和产量性状结果分析,铁岭、丹东、瓦房店和锦州地区适宜生产菜用大豆。  相似文献   

14.
大豆同工酶与杂种优势及产量性状变异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具有明显差异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大豆品种,采用完全双列杂交方式配同类型内及类型间共15个杂交组合,研究大豆同工酶与主要产量性状杂种优势及遗传变异的相互关系的结果表明,大豆F_1代酯酶和过氧化物酶同工酶酶谱与主要产量性状的杂种优势有关,具有互补带的组合,杂种优势最高。试验还显示,类型内杂交组合,F_1代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均没有出现互补酶带;含有秣食豆种质的组合,F_1代具有互补带比率最高。本试验结果证实:F_2代单株同工酶酶谱表型丰富的组合,其主要产量性状变异潜力大。含有秣食豆种质的种间杂交后代,与栽培大豆品种间杂交比较,F_2代酯酶、过氧化物酶同工酶表达类型丰富。从酶学以及分子标记的角度,明确了秣食豆种质向栽培大豆的渗进。  相似文献   

15.
豆腐加工品质性状的品种(系)与环境互作及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周新安  朱健超 《大豆科学》1994,13(2):106-111
本文分析了南方春大豆区试中熟组和湖北省春大豆区试中熟组大部分参试点的大豆品种和新品系的豆腐成品率等性状。结果说明,豆腐成品率或豆腐产量在品种间或地区间存在显著的差异,品种(系)×地区互作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大豆豆腐加工性状存在明显的品种与环境互作。此外,不同品种(系)的稳定性也存在差异,通过改良,可以选育到这些性状比较稳定的大豆新品种。应当针对稳定地区选择豆腐加工品质性状优良的品种,发展专用型大豆生  相似文献   

16.
大豆起源于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栽培和食用过程中,我国拥有无数的品种类型、丰富多彩的食用方法。今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必要将二者结合起来,选育加工品质优良的大豆新品种。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分析我国南方地区目前主要推广品种的豆腐加工成品率,分析育成新品系群体中该性状的变异,为选育加工品质优良的大豆新品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 水稻产量的形成过程,因品种类型以及生态条件的差别而各具特色。同一品种于不同地区,同一地区因不同品种,产量结果可能有较大的差别,而同一品种、同一地区在不同的栽培条件下,产量结果也有差异。因此,在水稻品种不断更新的今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珍红1号、汕油27号和庐黑1号3个花生品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一些生长性状和经济产量,得出了同一品种或不同品种在不同栽培方式下的一些性状差异.试验结果表明,AnM和覆膜栽培方式均能促进花生的营养生长、生殖生长及提高经济性状;庐黑1号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在不同栽培方式下均强于珍红1号和汕油27号,其产量在覆膜栽培下也最高,但在普通露地时最低,这是由于露地下庐黑1号的出仁率、饱满指数和经济系数太低所致.覆膜可大大提高花生产量.  相似文献   

19.
大豆花叶病毒对大豆主要性状的影响(南京农业大学大豆研究所)智海剑,胡蕴珠大豆花叶病毒是危害大豆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它对大豆产量及部分农艺性状的影响已有报道。但这些研究多侧重群体产量或个别性状,而本试验旨在研究花叶病毒在不同生长阶段感染大豆品种后对与产...  相似文献   

20.
大豆种子脂肪酸中油酸含量是评价大豆油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油酸含量受隐性等位基因ol控制,在种间和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环境条件及栽培措施亦对其影响明显。本文对大豆油酸含量的不同种质间差异、遗传特点、性状间相关性以及环境因子对其影响等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回顾与总结,以期为大豆科技工作者开展高油酸大豆遗传改良、区域规划及栽培管理等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进一步促进大豆油脂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