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小麦高温抗条锈性表达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麦高温抗条锈性是一种在相对高温下表达的非小种专化抗病性,以典型高温抗条锈品种小偃6号为试材,研究了高温抗条锈性表达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小偃6号小麦叶片接种条锈菌(Puccinia striiformis)CY29小种后,常温(14~16 ℃)培养,寄主呈亲和反应,显症后移入高温(21~22 ℃)下继续培养,诱导了高温抗锈性,表现不亲和反应。蛋白质体内合成试验发现接种苗移入高温下处理24 h后,接种叶中标记氨基酸掺入率分别增至未经高温处理的接种叶的1.51倍和高温处理的未接种叶的1.42倍。Poly(A  相似文献   

2.
小麦高温抗条锈性表达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商鸿生  张慧 《麦类作物》2000,20(1):16-19
小麦高温抗条锈性是一种在相对高温下表达的非小种卖座经抗病性,以典型高温抗条锈品种小偃6号为试材,研究了高温抗条锈性表达与蛋白质合成的关系。小偃6号小麦叶片接种条锈菌(Pucinia striiformis)CY29小种后,常温(14~16℃)培养,寄主呈亲和反应,显症后移入高温(21~22℃)下继续培养,诱导了高温抗锈性,表现不亲和反应。蛋白南体内合成试验发现接种苗移入高温下处理24h后,接种叶中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明小麦高温抗条锈性的遗传机理,以小麦条锈菌流行小种对小麦品种小偃54和小偃81进行了苗期接种鉴定,并采用RT-PCR方法从小偃54中克隆了几丁质酶基因Chi1编码区全长cDNA序列Chi1xy,利用半定量PCR技术比较分析了常温(14±1 ℃)和高温(21±1 ℃)处理下条锈菌侵染的小偃54几丁质酶基因Chi1xy的表达谱.结果表明,小偃54和小偃81均具有明显的高温抗条锈性.常温处理下,Chi1xy的表达没有明显变化,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而高温处理下,Chi1xy的表达在处理后的前72 h变化不明显,96 h开始升高,并在144 h达到表达高峰,直到192 h仍维持较高的表达水平.两种温度处理下Chi1xy的表达谱差异显著,说明小偃54对条锈病的高温抗条锈性可能与几丁质酶基因Chi1xy的表达水平相关.这是首次发现几丁质酶和高温抗条锈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小偃6号是一个具有全生育期高温抗条锈性的小麦品种。在小麦抗病研究中发现TaWRKY45转录因子参与了对多种病害的调控。为了研究TaWRKY45在小偃6号高温抗条锈过程中的功能,以小偃6号为试验材料,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qRT-PCR)研究TaWRKY45的表达模式,并利用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VIGS)技术,研究了TaWRKY45沉默后对小偃6号高温抗条锈病的影响。结果表明,TaWRKY45在小麦根、茎、叶中均有表达,根中的表达量最高。当小麦受到水杨酸(SA)、条锈菌、高温(20℃)胁迫时,TaWRKY45表达量均上调。对小麦TaWRKY45基因进行沉默处理后,沉默叶片(BSMV:TaWRKY45-as)的条锈菌菌落增长,坏死细胞数目减少。TaWRKY45正向参与了小偃6号的高温抗条锈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小麦高温抗条锈性及保产作用,分析了27个陕西农家小麦品种和15个改良品种的抗病特性,以及小偃6号、兰天1号、小偃54、79196-16-1-2四个品种的防病保产效果。结果表明,在陕西关中地区,5月中旬前后是小麦品种高温抗条锈性表达的关键时期;小麦高温抗病性表达后,条锈病病情指数增长缓慢,严重度不再增加;接种区与喷药区比较,抗病品种千粒重、穗粒数和穗粒重差异不显著,具有明显的防病和保产特性。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小麦高温抗条锈性表达过程中小麦叶内苯丙氨酸解氨酶和多酚氧化酶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高温抗条锈性品种,在小麦高温抗条锈性表达过程中,接种寄主叶内PAL活性对高温非常敏感。在高温处理12h时PAL活性就很快增高,到24h就达到活性高峰,形成一个对高温敏感的特异峰,且该峰可以从高温处理12h持续到72h。小种专化抗锈性的PAL活性也较对照增高,但对温度处理没有明显的活性峰。多酚氧化酶在高温抗条锈性表达过程中变化与对照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本文综述了温度对小麦抗条锈性的影响和小麦对条锈菌高温抗性的5个基本特征,根据小麦对条锈菌高温抗性的生理生化和遗传机制,指明了小麦对条锈菌高温抗性的应用前景,有助于选育出在生产上可直接使用的小麦高温抗条锈品种。  相似文献   

8.
云南小麦品质改良亲缘材料成株期抗条锈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从小麦种质资源、品质改良与种质创新中获得抗奈锈病的后代材料,采用条中31、条中32、水源11—14、Hybrid46—7和Hybrid46—8等条锈菌多小种混合菌系,对18份由不同省份引进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及63份云南地方小麦分别进行3年和2年的成株期人工接种鉴定,并对其抗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丰优2号、鲁植79—1、辽春10号、新春5号、皖麦18、安农2号、小偃6号和中优16号等8个国内引进的优质专用小麦品种表现出高度慢锈特性,可作为云南小麦育种与地方小麦品质改良的优异抗源亲缘材料;63份云南地方小麦中,33份表现免疫,1份表现高抗,1份表现中抗,27份表现高度慢锈,1份表现中度慢锈。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甘肃省部分春小麦品种(系)苗期所含抗条锈基因,选用来自中国、印度等国家的24个具有不同毒性谱的条锈菌单孢菌系,分别接种于26个甘肃春小麦品种(系)及30个已知基因的载体品种上,进行苗期抗条锈病评价,并结合系谱分析推导苗期抗条锈基因.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银春8号等19个品种(系)含有Yr1及未知抗病基因,其余品种(系)含有未知抗病基因.成株期在甘肃陇南的田间抗条锈病评价结果显示,定西43可能具有成株抗病性,定E301、定9873、定鉴5、陇春26、陇春24、定西39、临麦30、宁9415具有慢条锈性.聚类分析与基因推导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
小麦品种里勃留拉和咸农4号持久抗条锈性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甘肃陇南持久抗条锈性小麦品种里勃留拉、咸农4号对小麦条锈病流行小种条中32号苗期、成株期的抗性,探讨和分析了它们持久抗条锈性的特点。结果表明,里勃留拉、咸农4号在苗期和成株期对条中32号均表现感病,在苗期抗性组分潜伏期、孢子堆密度、产孢强度、产孢期等指标上,里勃留拉与咸农4号和高感对照品种辉县红明显不同,咸农4号与辉县红基本相当。在成株期病害田间流行速率、病情指数、千粒重损失率等指标上,里勃留拉显著低于咸农4号和辉县红,咸农4号亦明显低于辉县红。里勃留拉和咸农4号的持久抗条锈性机理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1987—1988年,我国东北三省1910份春大豆资源在人工气候箱中6℃下进行萌发期低温处理。结果表明:在6℃低温时下胚轴伸长受到抑制。伸长长度与抗冷性是显著正相关,而与百粒重呈显著负相关。下胚轴鲜重和干重与抗冷性的正相关也显著,但与百粒重相关性很小。在6℃发芽的种子在田间能正常出苗,相对发芽率与田间出苗率呈显著正相关。活力指数与相对发芽率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用活力指数作抗冷指标较为准确和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本研究旨在明确不同温度下稻螟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生长发育状况及寄生潜能。【方法】分别在15℃、20℃、25℃、30℃、33℃下,编制了吉林稻螟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生命表,根据不同温度下稻螟赤眼蜂的发育历期、发育速率计算世代发育起点温度、世代有效积温,并采用线性回归模型对发育速率进行拟合。【结果】稻螟赤眼蜂平均单雌寄生米蛾卵数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30℃时最高,达29.75粒,除与25℃下无显著差异外,均显著高于其他温度;雌蜂平均寿命随温度升高而下降,15℃时寿命显著长于其他温度,当温度高于30℃时,其寿命均短于0.82d;25℃时,稻螟赤眼蜂羽化率最高,达98.14%;15℃时,羽化率最低,只有67.96%。稻螟赤眼蜂的发育速率与温度呈显著线性关系,其发育起点温度为11.49℃,世代有效积温为131.39℃·d。【结论】利用米蛾卵繁殖稻螟赤眼蜂时,温度对其有显著影响,综合生命表参数、单雌寄生米蛾卵数、雌蜂寿命、羽化率等指标,提高利用米蛾卵工厂化繁殖稻螟赤眼蜂的最佳温度为25℃~30℃。  相似文献   

13.
利用在田间用设置温度计,定点定时观测的方法,研究了5cm、10cm水层及池田边的水温和气温变化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了6月份水稻分蘖期浅水(5cm水层)灌溉有利于促进低节位分蘖的原因;指出孕穗期深水灌溉是防御障碍性冷害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Summary Three samples of seeds stored in sealed glass tubes and kept at +5°C have retained their viability for 25 years. Two other samples, however, had a low germination percentage, particularly 26 year old seed which had been kept at room temperature for about 11/2 years before being placed at 5°C.  相似文献   

15.
运用电导率法对秋眠级不同的2个苜蓿品种“WL-525HQ”和“WL-232HQ”进行耐热性测定。叶片经梯度高温处理后,细胞伤害率呈“S”型曲线。通过Logistic方程拐点确定半致死温度,“WL-525HQ”和“WL-232HQ”的高温半致死温度分别为54.13 ℃和52.26 ℃,“WL-525HQ”的耐热性强于“WL-232HQ”,其结果与2种苜蓿的实际耐热趋势一致。  相似文献   

16.
等离子体处理甜菜种子的试验效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不同剂量和不同处理次数的等离子体对3个不同类型甜菜品种种子进行处理,结果表明,经等离子体处理的甜菜种子,其根产量均有明显提高,且以处理剂量2.5A和3.0A为最佳处理剂量,并有19个处理达到增产技术指标,根产量增产幅度为10.3%~30.6%,含糖率、产糖量也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7.
低温胁迫下油棕幼苗的某些生理生化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测盆栽油棕幼苗在低温胁迫下的一些生理指标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下降和低温胁迫时间的延长,油棕幼苗叶片相对含水量和可溶性蛋白含量不断下降;可溶性糖含量、脯氨酸含量、束缚水/自由水的比值、SOD、POD、CAT活性先上升而后下降;MDA含量和相对电导率不断增大;油棕幼苗正常生长的临界温度约为10℃,其可忍受低温的温度范围约为4~7℃;抗寒性弱的油棕幼苗品种在4℃下可忍受6 d左右.  相似文献   

18.
本文通过对温度条件与水稻产量关系的研究,指出4~9月平均温度及各生育时期的温度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特别提到阶段性低温和低温冷害是影响水稻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19.
模拟盛夏低气温条件下水温对水稻温敏不育系育性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模拟盛夏低气温的条件下(日平均温度22.5或23.0℃),研究了8个温敏不育系在28.6、26.8和24.0℃处理时的不育性。结果表明高于温敏不育系临界温度的温水,可以保持温敏不育系的雄性不育性稳定。为利用水温作为一个有效手段防止盛夏低温引起的负效应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Structural characterization and isolation of lignin and hemicelluloses from crops are very important for industrial utilization. In this paper, the sequential treatments of barley straw using 90% dioxane, 80% acidic dioxane, 100% dimethyl sulfoxide, and 8% NaOH released total 93% of original lignin and 87% of original hemicelluloses. The extractions with acidic dioxane and dimethyl sulfoxide produced the original hemicelluloses and high-condensed lignin mainly from the middle lamella. FT-IR and NMR analyses show that the hemicelluloses of barley straw contain acidic arabinxylans as the major polysaccharides, which are substituted by α-l-arabinofuranose, 4-O-methyl-glucuronic acid, acetyl group (DS = 0.13), and xylose at O-3 and/or O-2 of xylan, and lignin contains β-O-4′ as a predominant interunit linkage with high amounts of β-5′ and β-1′. The guaiacyl and syringyl units are more etherified, and the proportion of erythro-β-O-4′ is sligh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reo-β-O-4′ in the lignin of barley straw.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