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 毫秒
1.
以河北省11 个地级市8 大类主要蔬菜废弃物为研究对象,利用草谷比估算了河北省不同蔬菜废弃物资源量。结 果表明:2011~2016 年期间河北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平均以每年4.26 万t 的速度增加,2016 年达到了230.37 万t。其中, 甘蓝类(57.87 万t)、白菜类(43.42 万t)和茄果类(29.98 万t)蔬菜废弃物资源量最高,比平均值分别增加了100.98%、 50.80%、4.12%,其次为根茎类、豆类和瓜菜类,叶菜类和葱蒜类最低。废弃物资源量在各地级市间分布不均衡,变异系数 为50.57%~82.52%。以唐山市(40.81 万t)、石家庄市(35.17 万t)、保定市(29.78 万t)和张家口市(27.96 万t)蔬菜废 弃物资源量最多,总量占全省的58.04%。将全省蔬菜废弃物全部进行肥料化,相当于每667 m2 农田间接施加纯氮3.01 kg、 纯磷1.85 kg、纯钾2.99 kg 和有机质72.61 kg,相当于全年化肥用量的6.68% 和有机肥299.20 万t,其中,甘蓝类、白菜类和 茄果类蔬菜氮磷钾养分量最高,总量占8 类蔬菜的57.73%,有机质含量根茎类最高。全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在2011~2016 年期间呈稳定上升趋势,且不同地区各类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和养分量差异突出,其中,蔬菜产量和产废系数成为了影响蔬菜 废弃物资源量差异高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河北省11个地级市8大类主要蔬菜废弃物为研究对象,利用草谷比估算了河北省不同蔬菜废弃物资源量。结果表明:2011~2016年期间河北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平均以每年4.26万t的速度增加,2016年达到了230.37万t。其中,甘蓝类(57.87万t)、白菜类(43.42万t)和茄果类(29.98万t)蔬菜废弃物资源量最高,比平均值分别增加了100.98%、50.80%、4.12%,其次为根茎类、豆类和瓜菜类,叶菜类和葱蒜类最低。废弃物资源量在各地级市间分布不均衡,变异系数为50.57%~82.52%。以唐山市(40.81万t)、石家庄市(35.17万t)、保定市(29.78万t)和张家口市(27.96万t)蔬菜废弃物资源量最多,总量占全省的58.04%。将全省蔬菜废弃物全部进行肥料化,相当于每667 m~2农田间接施加纯氮3.01 kg、纯磷1.85 kg、纯钾2.99 kg和有机质72.61 kg,相当于全年化肥用量的6.68%和有机肥299.20万t,其中,甘蓝类、白菜类和茄果类蔬菜氮磷钾养分量最高,总量占8类蔬菜的57.73%,有机质含量根茎类最高。全省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在2011~2016年期间呈稳定上升趋势,且不同地区各类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和养分量差异突出,其中,蔬菜产量和产废系数成为了影响蔬菜废弃物资源量差异高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调查了陕西渭北地区915 个盛产期红富士苹果园的土壤有效养分、全年施肥和产量情况, 并在合阳县1 个果园通过8 年定位试验研究了长期施用氮、磷、钾肥对苹果产量、单果质量的影响及肥 料农学效率和肥料贡献率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的平均值分别为60.1 mg · kg-1、17.7 mg · kg-1 和173.0 mg · kg-1,有机质含量为12.6 g · kg-1,最高分布频率的土壤养分分布范围 分别为碱解氮40 ~ 60 mg · kg-1,速效磷10 ~ 20 mg · kg-1,速效钾150 ~ 200 mg · kg-1,有机质10 ~ 15 g · kg-1。 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与苹果产量的相关性分别达到极显著和显著水平,土壤速效钾和有机质含量与产量 的相关性不显著。果园氮、磷、钾肥平均用量分别为纯N 454.5 kg · hm-2、P2O5 327.7 kg · hm-2、K2O 313.2 kg · hm-2,有机肥平均用量4.7 t · hm-2;纯N、P2O5 和K2O 用量均为200 ~ 400 kg · hm-2 的分布频率最高, 仅26.6%的果园施用有机肥。氮、磷、钾肥用量与苹果产量和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具有极显著或显著 相关性。在高产年份、中产年份和低产年份,氮肥对苹果产量、单果质量的影响效果及其农学效率和肥 料贡献率均大于磷和钾肥。对苹果产量的影响,高产年份磷肥显著大于钾肥,中、低产年则无显著差异。 对单果质量的影响效果,高产和中产年份磷肥和钾肥无显著差异,低产年份钾肥显著大于磷肥。氮、磷、 钾肥的农学效率和肥料贡献率,在高、中产年份为氮 > 磷 > 钾,低产年份为氮 > 钾 > 磷。  相似文献   

4.
蔡军 《北方园艺》2015,(7):20-23
以榆中地区蔬菜为研究对象,主要对茄科类蔬菜废弃物矿质营养元素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茄科蔬菜残株含水率波动于75%~90%;残株中都含有大量的氮、磷、钾,其中温室栽培的茄科植物的氮、磷、钾含量都高于陆地栽培的茄科植物,并且氮和钾的含量都高于磷的含量;露地茄子的全碳含量最大,纤维素含量最高的温室辣椒达到4.71%,在木质素中,露地茄子的含量最高。同样商品经济系数也反映出了蔬菜废弃物与商品经济效益的高低。  相似文献   

5.
在抚顺市采集土壤样品429个,对有机质、全氮、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效硅、交换性钙、交换性镁、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有效硼等13项土壤养分指标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抚顺市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碱解氮平均含量属于丰富水平,速效钾平均含量属于中等水平。旱田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属最低,菜田碱解氮含量最低,果园全氮和速效氮的含量最低,林地的全氮和速效氮的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6.
以茄杂2号为试材,采用嫁接栽培,分析5个施氮水平下茄子全株及茎、叶片、果实养分积累量的动态变化,建立了基于辐热积的日光温室嫁接茄子养分积累模拟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利用辐热积比较准确地模拟出不同施氮水平茄子养分积累量,以产量最高的F3处理作为参照,其植株N、P、K积累量的标准误差RMSE和1∶1直线决定系数R2分别为4.88 kg·hm-2和0.996 8、0.53 kg·hm-2和0.998 3、7.85 kg·hm-2和0.997 1;茎中N、P、K积累量的标准误差RMSE和1∶1直线决定系数R2分别为1.66 kg·hm-2和0.957 6、0.59 kg·hm-2和0.956 1、3.89 kg·hm-2和0.982 0;叶片中N、P、K积累量的标准误差RMSE和1∶1直线决定系数R2分别为2.19 kg·hm-2和0.976 8、0.40 kg·hm-2和0.985 3、4.06...  相似文献   

7.
矮化密植苹果园土壤养分对果实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金世纪"苹果为试材,对昆明市西山区团结街道办事处4个矮化密植苹果园的土壤养分状况、果实品质进行了调查、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4个矮化密植苹果园的土壤pH值平均为5.99;土壤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偏低,且果园之间各肥料的施用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各养分间均呈正相关,pH值与土壤各养分间呈负相关;不同土壤养分与果实品质也存在着相关性,其中单果质量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硼、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呈正相关,与土壤pH值呈极显著负相关,可溶性固形物与pH值、有机质、全氮、速效钾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采用大田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水量和不同施氮量对西北高原青花菜产量、水分利用效
率和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花菜产量以中水高氮(W2N1)处理最高,达2 035
kg·(667 m2-1,较产量最低的低水低氮(W3N3)处理高36.30%;而水分利用效率随灌水量的减少而显
著提高,低水高氮(W3N1)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最高。青花菜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水氮施用量的
增加大体呈增加的趋势,但超过一定量后则表现为下降的趋势,以中水高氮(W2N1)处理最高。不同水
氮处理下0~20 cm 土层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且磷钾肥的施用量
远大于吸收量,土壤残留较多。综合评价,西北高原青花菜种植以中水高氮(W2N1)处理效果最佳,即
施氮量为27.6 kg·(667 m2-1、灌水量为83.52 m 3·(667 m2-1。  相似文献   

9.
用平菇鲜菌糠(菌渣)、鲜牛粪、鲜鸡粪3种原料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发酵,饲养蚯蚓,饲养35d后,测定废弃物中pH、氮、磷、钾和有机质重要养分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蚯蚓处理后的废弃物pH、全氮、全钾、有机质含量均呈现下降趋势,全磷含量增加。  相似文献   

10.
蔬菜土壤养分积累状况与环境风险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依据蔬菜生长需肥特性和养分平衡原理,结合随机抽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表明,蔬菜养分投入量远高于蔬菜生长需肥量,导致氮、磷养分在土壤中大量积累,其中以磷最为突出,每季蔬菜磷的积累量达到220 ̄380kg/hm^2,氮的积累量为80 ̄210kg/hm^2。养分投入不平衡已成为制约蔬菜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超高量的施肥存在着巨大的环境风险。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北京市352 个设施蔬菜地块的施肥状况进行实地调研,查明设施蔬菜施肥现状及存在问题,估算肥料减施潜力。结果表明,北京市设施蔬菜养分投入量普遍超过推荐施肥量(养分超标率>72%)。不同设施类型施肥量差异较大,其中日光温室每季蔬菜平均氮磷钾(N、P2O5 和K2O)投入总量分别为858 、409、572 kg · hm-2,明显高于塑料大棚每季蔬菜平均氮磷钾投入总量593、317、438 kg · hm-2。设施蔬菜养分主要来源于有机肥基施,对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养分投入总量的贡献分别为66% 和52%。不同蔬菜种类肥料减施潜力巨大,其中甘蓝、黄瓜和茄子总养分相对减施潜力分别为61%~62%、43%~48% 和18%~47%。日光温室和塑料大棚氮磷钾养分投入比例(N∶P2O5∶K2O)分别为1∶0.47∶0.66和1∶0.53∶0.73,表明钾肥比例相对不足。建议加快设施蔬菜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设施蔬菜施肥技术指导,尤其要降低日光温室的氮、磷肥投入量,避免过量施肥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12.
我国北方设施蔬菜质量安全现状与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设施蔬菜生产实地调研、设施专家专访和设施内环境因子实时监测等方法,研究并总结分析我国北方设施蔬菜安全生产的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影响设施蔬菜质量安全的主要因素。调研结果显示,被调查种植户以种植番茄、黄瓜、辣椒等果菜为主,1年2~3茬。北方东部发达地区年平均化肥、农家肥施用量分别高于100kg·(667m~2)~(-1)和16m~3·(667m~2)~(-1)的比例高达65.5%和72.4%;灌溉和追肥方式以大水漫灌和随水施肥为主,分别占58.6%和93.1%;每次施药量在20~40kg·(667m~2)~(-1)(药水混合)范围的用户比例最多,占41.7%。与东部相比,北方西部欠发达地区年平均化肥、农家肥施用量最高范围在81~100kg·(667m~2)~(-1)和6~10m~3·(667m~2)~(-1)的比例均为41.4%;灌溉和追肥方式以滴灌和随水施肥为主,分别占75.9%和96.6%;每次施药量在20~40kg·(667m~2)~(-1)(药水混合)范围的用户比例最多,占46.7%。采收季,农户在农药安全间隔期之外采收蔬菜的比例占90%以上,设施蔬菜产品农药残留总体在安全可控范围内。温室环境是影响蔬菜病虫害发生的重要因素,土壤盐渍化影响了蔬菜产量和品质;设施蔬菜生产中大量使用畜禽粪便,加重了菜田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今后,应加强栽培管理,提高温室环境调控、病虫害防治和肥水管理技术,并提升温室生产的省力化和机械化水平。  相似文献   

13.
对山西省马铃薯主要种植区的23 个县(村)进行化肥、农药抽样调查分析,以明确马铃薯种植基地化肥、农药 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山西省马铃薯种植过程中使用的农药以化学农药为主,使用的农药产品有28 种(杀虫剂10 种、 杀菌剂14 种、除草剂4 种),其中化学农药占97.26%;主要用于防治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二十八星瓢虫和地下害虫; 商品薯和种薯种植基地的平均用药次数分别为2.28、4.67 次,平均农药使用量分别为1.61、1.55 kg·hm-2;禁用农药还在使 用,中高毒农药占比为17.9%。马铃薯种植过程中施用的肥料以复合肥为主,占比为54.55%;商品薯和种薯种植基地的平 均氮肥施用量分别为235.17、308.82 kg·hm-2,磷肥施用量分别为129.28、105.81 kg·hm-2,钾肥施用量分别为144.83、214.31 kg·hm-2。各种植基地间农药和肥料的使用差异较大,种薯种植基地的农药使用次数多于商品薯种植基地;肥料的施用多依 赖氮肥,忽略了氮磷钾肥的合理配施。  相似文献   

14.
以京育1号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水、肥供应对西北地区结球甘蓝产量、品质、水分利用效率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比当地传统灌水量灌水下限降低10%灌溉(1 960 m3·hm-2)和节肥20%施肥量(氮304 kg·hm-2、磷204kg·hm-2和钾72 kg·hm-2)处理的结球甘蓝VC、可溶性糖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较高,硝酸盐含量较低,均显著优于当地传统灌溉施肥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高,氮素表观利用效率最高;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为91、132 t·hm-2,虽然与当地传统灌溉施肥处理无显著差异,但有节水节肥、保护环境的优势。综合评价,比当地传统灌水量灌水下限降低10%的灌溉和比当地传统施肥量节肥20%的施肥组合为较适宜当地结球甘蓝生长的水肥供应方案。  相似文献   

15.
中国马铃薯不同产区氮肥利用率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问卷调研和文献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我国6 个马铃薯主产区氮肥施用量、基肥量、追肥次数、马铃薯产量等因素,对马铃薯氮肥利用率现状进行了分析评价,探讨提高马铃薯氮肥偏生产力的有效途径。结果表明:不同产区马铃薯氮肥偏生产力差异较大,东北区为184 kg · kg-1、西南区110 kg · kg-1、中原区104 kg · kg-1、华南区99 kg · kg-1、西北区95 kg ·kg-1、华北区84 kg · kg-1;氮肥施用过量是氮肥偏生产力低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大配方、小调整”区域配肥技术、土壤测试与植株营养诊断相结合的氮肥推荐方案、新型肥料和有机肥配施的施肥方式进行马铃薯产量潜力的充分挖掘是实现减氮增效的有效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6.
农药制剂的形态对害虫的防治效果、持效期及在环境中的残留量有重要的影响。为了解植物源农药鱼藤酮制剂的最佳施用量和安全间隔期,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了2.5%鱼藤酮微胶囊悬浮剂在普通白菜和土壤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量。结果表明:2.5%鱼藤酮微胶囊悬浮剂在普通白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2.58~2.74 d和2.88~3.07 d;施药量为100 g·(667 m~2)~(-1)和150 g·(667 m~2)~(-1)时,鱼藤酮在普通白菜和土壤中的最终残留量符合残留要求,可以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17.
十字花科蔬菜(大白菜、甘蓝、萝卜等)是湖北省高山蔬菜主栽种类之一,近年来害虫的为害严重影响蔬菜产量及品质。本文采用田间调查、灯光诱集和询问农户相结合的方法,于2011~2015年对湖北省长阳县火烧坪乡和资丘镇不同海拔高度(400、800、1 200、1 600、1 800 m)的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种类及分布规律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湖北长阳高山十字花科蔬菜害虫涉及2个纲7个目28个科54种,严重发生的有16种。高山地区害虫集中于6~9月发生,且随着海拔高度的上升,害虫种类减少;海拔1 200 m以上区域极少发现直翅目害虫,鳞翅目害虫在400~1 800 m海拔区域严重为害,半翅目和鞘翅目害虫主要在400~1 200 m海拔区域为害。  相似文献   

18.
膜下滴灌条件下温室秋延辣椒养分吸收及分配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辣椒品种好农11为试材,在安徽和县开展田间试验,研究膜下滴灌条件下温室秋延辣椒的养分吸收及分配规律。结果表明,辣椒产量47100kg·hm~(-2),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累积量8163kg·hm~(-2),收获指数0.70,植株干物质增加最快时期为膨果期,膨果期干物质累积量占整个生育期的33.3%;辣椒整个生育期吸收的养分钾氮磷,氮(N)的吸收量186kg·hm~(-2),磷(P2O5)的吸收量61.0kg·hm~(-2),钾(K2O)的吸收量313kg·hm~(-2),植株吸收的氮磷钾主要分配到果实中,氮磷钾的收获指数分别为0.59、0.78、0.58,膨果期辣椒氮磷钾的吸收量最高,分别占整个生育期的37.6%、28.5%、38.4%;钙镁硼的吸收量钙镁硼,钙(Ca O)的吸收量135kg·hm~(-2),镁(Mg O)的吸收量74.9kg·hm~(-2),硼(B)的吸收量0.13kg·hm~(-2),钙镁硼的收获指数分别为0.08、0.32、0.46,钙镁在叶中的累积量最高,分别占植株吸收总量的79.8%、54.1%,而硼主要分配到果实、叶中,分别占植株吸收总量的46.2%、39.2%,膨果期钙镁硼的吸收量最高,分别占整个生育期的34.6%、33.3%、38.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