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诗瑶 《科学养鱼》2000,(12):40-41
上浮稚鱼是指孵出后,卵黄囊吸收 2/3,开始上浮到开口摄食人工饵料,全长 18~ 28毫米,体重 70~ 250毫克的虹鳟鱼苗。上浮稚鱼的培育是虹鳟苗种饲养过程中难度最大、技术性最强、成活率较低的阶段,成活率一般为 60%左右。经生产实践,现对提高虹鳟上浮稚鱼培育成活率的技术措施总结如下,仅供同行参考:   一、培育池结构   培育池并联设置在接近水源的上游,注入的新水只能一次利用,不宜重复使用。一般为长方形水泥池,面积 30~ 60米 2,进水口设置闸网,防止野杂鱼进入和鱼苗逃逸,排水口与培育池等宽,用 12目网眼的铁丝网定…  相似文献   

2.
金鳟苗种培育一般指从金鳟上浮经一周年的饲育达100克左右大规格鱼种的过程。可分为上浮稚鱼培育、稚鱼培育、鱼种培育三个阶段。苗种培育是金鳟养殖过程中难度最大、技术性最强的环节。为促进金鳟养殖技术的推广,根据几年的养殖经验,现将其苗种培育技术综述如下:一、饲育条件1.饲育池(1)上浮稚鱼培育池建在育苗室内,混凝土或砖砌水泥抹面池。规格可为长2.0米、宽0.6米、深0.6米或长1.8米、宽0.5米、深0.6米。通过管道以水龙头供水。(2)稚鱼培育池一般建在室外靠近水源处,石砌或砖砌水泥抹面池。规格长1…  相似文献   

3.
沈连静  李壮  焦永发 《河北渔业》2013,(12):45-45,47
主要介绍了美洲红点鲑仔稚鱼的培育技术,包括仔鱼管理和上浮稚鱼管理。从培育环境、水质要求、饵料投喂等方面,对美洲红点鲑仔稚鱼培育各阶段的技术要点都做了具体说明,为其他有类似条件的各养殖单位开展美洲红点鲑仔稚鱼养殖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人工养殖的金鳟是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于1996年末从日本引进的发眼卵繁育的后代,经过了五年的饲育,金鳟以其特有的生长和市场优势而得到较迅速的推广。为使有意养殖金鳟的读者能尽快熟悉和掌握苗种培育技术,本文将金鳟的人工繁殖和稚鱼培育技术要点叙述如下。一、饲养环境条件金鳟对生存环境的要求同虹鳟鱼类似。生长水温在6~20℃,最佳生长水温在14~18℃,低于6℃或高于20℃鱼摄食受到影响。饲养水质要求清澈、洁净无污染,溶解氧要在6毫克/升以上,pH6.5~7,总硬度8~12德国度。饲养池规格:稚鱼池3…  相似文献   

5.
2007年2月14日,从中国水产科学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渤海试验站购买虹鳟鱼发眼卵10万粒,在黑龙江省水产引育种中心鱼苗繁育车间进行孵化培育试验。至4月28日,共培育虹鳟鱼稚鱼8.3万尾,稚鱼平均规格3.2cm。发眼卵孵化率98.5%,稚鱼培育成活率84.3%。试验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以下介绍试验所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6.
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卵孵化和稚鱼养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报道了从美国引进的陆封型大西洋鲑发眼卵孵化和稚鱼养殖试验情况。经42天孵化,发眼卵的孵化率为81.85%,仔鱼至上浮稚鱼成活率为96.8%,稚鱼成活率为80%。  相似文献   

7.
在专用鲟鱼苗培育池内,以水蚯蚓为饲料,对俄罗斯鲟稚鱼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性培育实验。从开食起培育期25d,稚鱼由全长15cm、均重003g,增至51cm、083g,成活率91%,饲料系数401。实验发现,俄罗斯鲟稚鱼摄食凶猛、食量大,在供饵不足时,互食现象较严重。  相似文献   

8.
史氏鲟鱼特种水产养殖的新品种,其国内外市场前景看好。史氏鲟仔、稚鱼的培育成活率很低,平均仅20%,是影响史氏鲟养殖发展的重要因素。没有合适的开口饵料和病害发生是造成仔、稚鱼成活率低的主要原因,解决好开口饵料的问题,及时控制仔、稚鱼病害发生,可以提高其培育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美洲鲥鱼苗种规模化养殖技术研究--Ⅰ.稚鱼培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经过营养强化的卤虫作为开口饵料,采用配合饲料驯化养殖,水温控制在18=20℃,经30d培育,鲥鱼稚鱼规模化培育成活率达到74.6%,敏感期培育成活率达81.7%。稚鱼体质健壮,规格整齐,个体差异小,平均体长3.8cm,平均体重0.047g。  相似文献   

10.
为了成功地进行真鲷(Pagrosomus major T.et s.)人工放流,本文作者进行了几次试验,以指导生产高质、健壮的真鲷种苗,其试验结果概括以下:1、在水温24和28℃下,体重70~500毫克的稚鱼对丰年虫(Artemia salina)的摄食量为110~160%(湿重/湿重/天)。2、体重为0.4和2.6克的稚鱼,其维持体重的摄饵量分别为1.62%(干重/湿重/天)和1.26%。当它们的摄饵量分别为7.21%和5.83%时,生长率最大。摄饵量越大,鱼体蛋白质和类脂物的含量就越高,且停食耐力也越高。3、每4小时一次采样分析了能登岛箱名海湾内培育网箱中的水温、溶解氧、NH3-N9化学需氧量和悬浮固体。结果发现它们对稚鱼的生存率没有直接影响。网箱内的水体全部交换需要6~8小时。4、44天内在七尾湾放流的种苗回捕了27尾,对它们的体成分和胃容物重量进行了分析,看来放流鱼苗最小需要7天时间才能适应放流水域的环境。  相似文献   

11.
1999年3月11日至5月11日,在省水产科研所院内利用面积为1.7平方米的小水泥地进行培育虹鳟鱼苗试验,放养上浮稚鱼4000尾,经过2个月的精心培育,出池2200尾,成活率55%。  相似文献   

12.
为实现鸭绿江茴鱼全人工繁育,选择人工繁殖的3龄鸭绿江茴鱼进行了繁育试验。在水泥池中,投喂鲑鳟鱼配合饲料进行亲鱼培育。当亲鱼达性成熟后,采用激素诱导、等渗液洗卵以及浸卵授精等方法获得受精卵;之后将受精卵放在玻璃钢平列槽中进行孵化;在玻璃钢槽中进行稚鱼培育,其间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在室外水泥池进行幼鱼培育,其间投喂海溞和配合饲料。试验结果:亲鱼培育成活率为95.0%;共采卵3 711万粒,采卵率为96.7%;共获得受精卵3 210万粒,受精率为86.5%;发眼积温为110~121℃·d,发眼率为93.0%;出苗积温为175~221℃·d,孵化率为90.6%;仔鱼上浮积温为235~242℃·d,共获得上浮仔鱼2 623万尾。经过101 d的培育,共获得体质量0.5 g的稚鱼2 544万尾,稚鱼培育成活率为97.0%;经158 d培育,共获得体质量3.0 g的幼鱼2 379万尾,幼鱼培育成活率为93.5%。  相似文献   

13.
细鳞鱼仔稚鱼培育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银环 《河北渔业》2003,(1):16-16,29
<正> 细鳞鱼(Brachymystax lenok pallas),隶属于鲑形目(Salmoniformes)、鲑科(Salmonicdei)、细鳞鱼属,目前已濒临灭绝。为拯救这一濒临灭绝的珍贵物种,我们对野生细鳞鱼的池塘驯养及人工繁殖技术进行了研究,于2000年已获突破,并通过专家鉴定。为进一步摸索出细鳞鱼一整套人工养殖、繁育及苗种培育技术,达到人工养殖增殖目的,从2001年至2002年在围场,初步建设了细鳞鱼自然救护中心及人工繁育场,重点对细鳞鱼的仔稚鱼培育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我国渔场近十年来人工培育的名贵鱼类增加了1.5倍以上。1982年仅向天然水域投放的鲑科鱼类的稚鱼就有10多亿尾,鲟科鱼类稚鱼为1.26亿尾。为了评价养殖措施的效益,必须制订综合评价渔场培育稚鱼质量的方法。通常使用的鱼的体长一体重指标有时不能正确反映出稚鱼的生物学状况。显然,  相似文献   

15.
《淡水渔业》1977,(12):19-21
在鱼类养殖的生产过程中,从鱼苗养成夏花主要采用豆浆法和施肥法。尽管目前豆浆法已有很大改进,有些地区已部分以肥料代替,但从全国来看,每年在鱼苗培育生产过程中仍需消耗大量的黄豆。我们在试验室进行了打浆试验、摄饵情况观察、消化率测定和施肥作用试验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导了应用外源性类固醇激素:甲基睾酮和雌酮投喂虹鳟稚鱼对其性腺发育和性别分化影响的光显观察结果。利用激素诱导性反转,培育全雌虹鳟种群的研究,对虹鳟鱼养殖生产有一定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虹鳟鱼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商品价值,大大促进了本地区及周边地区人工养殖的快速发展。自 1984年起步试养到目前已发展到养殖面积 1.5万米 2,年产商品鱼 400吨,产值 1000万元,成为名特优养殖中的一大亮点。然而,受自然条件及养殖技术等方面的限制,养殖所需的苗种全部依赖于外埠购卵孵化培育,养殖成活率及生产的主动性都受到了较大限制。因此,搞好虹鳟鱼的人工采卵孵化,提供充足的优质卵苗,对促进本地区及周边地区虹鳟鱼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现将我们进行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报告如下。   一、试验材料及方法   (一 )试验…  相似文献   

18.
虹鳟鱼稚鱼培育试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总结了虹鳟稚鱼培育综合技术的研究成果和提高稚鱼开口成活率、育成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虹鳟是一个重要的冷水性优质高产品种,原产于美国加里福尼亚州西海岸夏思塔山的山涧溪流中,经人工移殖驯化,现已遍布世界许多国家。此鱼适于淡、海水集约化养殖,其饵制转化率、单产以及起水率均较高。1980每底我们引进虹鳟鱼,几年来在冶源水库利用渗漏水试养并繁殖获得成功,现已开始小规模推广养殖。  相似文献   

20.
据于2004年成功地实现了世界上首例蓝鳍金枪鱼全人工养殖(将由人工孵化出生的亲鱼所产的卵再度人工孵化而养殖)的日本近畿大学水产研究所表明,于日前的6月28日已确认了,从人工孵化出的第2代蓝鳍金枪鱼已产卵,并成功地通过人工孵化产出第3代稚鱼。其后,产卵的第2代亲鱼从6月~7月间共进行了6次的产卵,将其中的86万粒受精卵转移到陆上的水槽中饲养,成功地孵化出约5万尾的第3代稚鱼。[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