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比较5株黔西北本地蜜环菌与引进的A9菌株的生长速度、生物量、菌索形态、荧光强度等生物学特性。结果发现,各菌株间存在明显差异,菌索平均生长速度依次为MHJ-3MHJ-1=A9MHJ-6MHJ-7MHJ-8,菌索平均生物量依次为MHJ-3A9MHJ-1MHJ-6MHJ-8MHJ-7,MHJ-3在菌丝萌发速度、分枝状况、荧光强度及暗培养20 d后菌索生物量等生长特性方面均优于A9。5株本地天麻共生蜜环菌中,菌株MHJ-3活性最强、性状最优,MHJ-1菌株次之。  相似文献   

2.
蜜环菌-菌材的适宜组合是保证昭通乌天麻高产的关键,为获得优质高产的“菌-材”天麻栽培组合,选取1株萌发菌、2种菌材、7株昭通本地蜜环菌和1株外地蜜环菌与鸟天麻进行组合栽培,测定天麻种子的萌发状况及产量与数量。结果显示:天麻种子的萌发效果不仅与萌发菌有关,还与蜜环菌有关,与SNA04菌株组合时萌发率最高。除“菌材IⅡ-SNA11”组合外,其余组合中,菌材Ⅱ(西南桦)发菌拌栽天麻的效果明显好于菌材Ⅰ(十齿花)。  相似文献   

3.
为掌握不同来源的19株蜜环菌的(Armillaria spp.)的分类地位及生物学特性,对蜜环菌的rDNA-ITS进行测序及系统发育树分析,并对菌索分枝数、生物量和总萜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19株蜜环菌中,12株为蜜环菌狭义种(A.mellea),2株为芥黄蜜环菌(A.sinapina),1株为头柄蜜环菌(A.cepistipes),1株为高卢蜜环菌(A.gallica),1株为奥氏蜜环菌(A.ostoyae);19株蜜环菌只有15株在PDA培养基上能形成菌索,其中,菌株MC1、MC8、MC4、MC7和MA2的菌索分枝较多,菌株MA2、MB1和MC7的生物量较大,菌株MC5的总萜含量最高。因此,19株蜜环菌通过rDNA-ITS序列可以区分为不同的种类,根据菌索的生长特征,MA2和MC7是较优良的菌株,而菌株MC5是提取总萜的优良菌株。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出优质的蜜环菌菌株供猪苓的生产应用,比较了20株蜜环菌菌株的生长速度、菌索分枝、菌索直径、韧性以及菌丝的蕈香味等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菌株AM-06、AM-08、AM-12和AM-13均表现出优良的生长性状,表现在有大量的白色菌丝,萌发和生长较快,菌索分枝较多,尖端幼嫩,菌索粗壮,韧性极好,菌索长满平皿后有浓郁的蕈香味。  相似文献   

5.
程立君  陈玉惠  徐畅  彭淑敏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600-13602
自昭通本地野生乌天麻原球茎上分离获得的两株天麻种子萌发菌(SNm-01、SNm-02)。研究了它们的生长特性及促进天麻种子萌发的效果。结果显示,两株菌的生长特性相似。在PDA上生长时,菌落白色、绒毛状,菌丝分枝、无色透明,具有分隔和锁状联合,均具有气生菌丝。SNm-01菌落生长速度较快,室内促天麻种子萌发效果好。与传统的天麻种子播种方法相比,SNm-01在野外林间大田萌发试验中表现优良,天麻种子的萌发率较高,空穴率为零,原球茎平均达100个/塘,而且对萌发后原球茎的生长也具有较好的促进作用,所以菌株SNm-01是一株优良的昭通本地萌发菌.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自昭通本地分离获得的4株天麻共生萌发菌的生长特性和对昭通乌天麻产量的影响,并与一株外地优良天麻共生萌发菌8103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各菌株间存在明显差异,菌丝平均生长速率和生物量依次为8103MH-013MY-001XCB017MY-002;室内萌发试验显示拌种乌天麻种子后萌发效果依次为MY-001MH-0138103MY-002XCB017,拌种MY-002后种子的生长势最好,MY-001次之;大田栽培试验表现最好的是MH-013,其次为MY-001和8103,MY-002和XCB017较差。4株昭通天麻共生萌发菌中MH-013和MY-001较适合在昭通乌天麻有性繁殖生产中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7.
对蜜环菌进行分离纯化后筛选出性状最好的母种3号菌,利用0.5%的羟胺溶液对3号菌株的菌索处理2 min,诱变产生了生长速度快的突变菌株,该菌株比母种提前2 d萌发且菌索更加粗壮、密集.同时,研究了蜜环菌菌索在不同培养基上的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在25%、pH值5.5~6.0和暗培养的条件下,蜜环菌菌索在5号培养基上的生长速度最快,分枝多,密度大.通过一系列化学试剂对蜜环菌的作用.发现0.5%的羟胺溶液作用2 min后能够选育出生长速度快的优质蜜环菌,且遗传稳定.  相似文献   

8.
红杆天麻共生蜜环菌筛选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充分利用秦巴山区陕西省略阳县丰富的蜜环菌资源,解决当前蜜环菌菌株退化问题。对采自海拔900~1 300 m的野生蜜环菌菌株进行优选培养、鉴定、伴栽天麻试验。结果筛选L1、L3、L4菌株优良蜜环菌菌株,可以用于生产;试验表明红杆天麻共生蜜环菌最佳生长地在海拔900~1 300 m。  相似文献   

9.
蜜环菌作为天麻重要共生菌能为天麻的生长提供营养。了解区域性蜜环菌的多样性有助于选育优良的土著蜜环菌,进而提高区域性天麻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应用纯培养技术和基于ITS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金口河板厂坪天麻种植区分离的21份蜜环菌进行了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21株蜜环菌划分为6个形态类群;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分离菌株与Armillaria 同源性最近,相似性都在99% 以上,主要分布在Armillaria gallica、Armillaria sinapina和Armillaria mellea 3个种内。  相似文献   

10.
《现代农业科技》2019,(20):49-51
蜜环菌作为天麻重要共生菌,能为天麻的生长提供营养。了解区域性蜜环菌的多样性有助于选育优良的土著蜜环菌,进而提高区域性天麻的产量和质量。本文应用纯培养技术和基于ITS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对金口河区板厂坪天麻种植区分离的21份蜜环菌进行了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21株蜜环菌划分为6个形态类群;系统发育分析显示分离菌株与A rmillaria同源性最近,相似性都在99%以上,主要分布在Armillariagallica、Armillaria sinapina和Armillaria mellea3个种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蜜环菌人工培养方法。[方法]研究菌材营养和pH、光照、温度等环境条件下蜜环菌生长形态变化规律和生长量。[结果]pH 5.0浸泡液浸泡菌材、黑暗条件有利于蜜环菌生长;温度较高有利于气生菌丝生长,温度较低有利于菌索生长;用带有栎树、棉秸秆的混合材料作菌材培养蜜环菌,可实现发菌快、菌索多的目的。[结论]试验结果为提高蜜环菌人工培养技术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集约化养殖中,气单胞菌属细菌已成为危害渔业生产的重要致病菌。本研究自患病斑点叉尾鮰体内分离出5株气单胞菌,经形态学观察、生长特性及生理生化反应测试、鉴定,其中AHIA02、AHIA04、AHIA05为嗜水气单胞菌;AHIA01、AHIA03为豚鼠气单胞菌。用20种常规抗生素分别对分离菌株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分离菌株仅对奥复星、复方新诺明、先锋必素等3种抗生素敏感,交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现象严重。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决溶藻细菌分离筛选难的问题,试验以果胶为唯一碳源来分离溶藻菌,然后将分离到的菌株和试验室纯培养的铜绿微囊藻进行溶藻试验,并将溶藻效果与果胶酶活性进行比较分析,探讨细菌溶藻与细菌的果胶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分离到的5株细菌均具有较好的溶藻特性,试验第1天就出现菌胶膜包裹微囊藻下沉黄化的想象,5株菌具最佳溶藻效果时的菌液藻液体积比w01>w03=w05>w04>w02;达最佳降解效果的时间w05>w04>w01=w02>w03;持续抑藻时间w04>w05>w01>w02>w03;果胶酶活性w04>w01>w03>w02=w05。以果胶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可以有效分离到溶藻细菌,但细菌的溶藻效果与果胶酶活性之间无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辽宁兴城育苗场和辽宁省海洋水产研究所育苗室患面盘解体的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 Lamarck幼体中分离出6株菌,经感染试验表明,其中3株菌B01、Y01和Y02为病原菌。根据菌体形态及生理、生化测试,B01鉴定为需钠弧菌Vibrio natriegen,Y01和Y02具有相同的形态、生理、生化特征,鉴定为弧菌属Vibrio。需钠弧菌对庆大霉素、痢特灵、菌必治、诺氟沙星、氯霉素、环丙沙星、多粘菌素B敏感;Y01和Y02菌对诺氟沙星、菌必治、氯霉素、复方新诺明、环丙沙星、磺胺异嗯唑敏感。对海湾扇贝育苗水体中细菌总数和弧菌数量的监测结果表明,幼体发生病变之前的水体中,细菌和弧菌的密度高于正常育苗水体的。文中还对病原菌的传播途径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马占相思根瘤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马占相思根瘤菌的生物学特性,从广西高峰林场马占相思林分采集分离到9株根瘤菌,并对其生理生化特性、抗逆性和固N酶活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菌株能较好利用供试糖源,所有供试菌株在3-酮基乳糖反应、牛肉膏蛋白胨、明胶水解、淀粉水解试验中呈阴性;在B.T.B反应、无机N源利用、柠檬酸盐利用呈阳性,硝酸盐还原试验大多呈阳性;石蕊牛奶试验除MZ02、MZ04产酸外,其余菌株产碱。所有供试菌株在温度30℃时生长最好,耐盐、耐酸碱范围较宽,MZ04在含盐浓度为2.0%环境还能生长良好,MZ04、MZ10在pH9.0环境仍能生长较好;所有菌株对250 μg /mL 庆大霉素(Sm3)均无抗性,不同菌株对其余供试抗菌素表现出不同的抗性,MZ02抗性最差,对所供试的抗生素均无抗性;MZ04、MZ08、MZ09抗性相对较强。所有供试菌株都具有固N酶活性,其中MZ02、MZ06、MZ08的固N酶活性最高。根据广西马占相思栽培区的生态条件,筛选出MZ02和MZ06为优良菌株。西北林学院学报21卷第5期韦原莲等马占相思根瘤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番茄灰霉病高效拮抗菌株鉴定及抗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采用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对分离于淄博感染灰霉病的大棚番茄土壤样品中的6株拮抗细菌进行了分类鉴定和拮抗活性分析。结果显示,6株细菌形态均为直的杆状,有鞭毛能运动,能生成抗热的芽孢,芽孢椭圆形,革兰氏染色均为阳性,通过对菌株16S rDNA序列进行测定和同源性比对,发现与芽孢杆菌同源性达99%,结合生理生化特性确定B-01、B-02、B-03、B-04为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B-06为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B-07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通过滤液抑菌活性测定,B-02、B-06滤液对病原菌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并且在稀释不同倍数时均能抑制灰霉病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河鲈水霉病病原菌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熊刚  尹思璐  梁永增  王咏星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411-3413,3439
[目的]探究新疆地区河鲈(Perca fluviavilis)水霉病的病原菌。[方法]从患病河鲈肌肉及体表分离出多株病原菌,经人工感染试验验证其中1株丝状真菌HL01具有高致病性,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研究了其形态与生长特征。[结果]菌株HL01的菌丝为透明管状结构,无隔,分枝较少;孢子囊呈球状,卵孢子呈肾形,数量在20枚左右。根据形态及生理学特征将菌株HL01鉴定为破囊霉属(Thraustotheca)。菌株HL01对氯化钠敏感,氯化钠质量分数为2.5%时可抑制其生长,氯化钠质量分数为1.0%时其生长最好;该菌株生长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5~35℃,最适温度为25℃;该菌株生长的适宜pH范围为pH 5~9,生长的最适pH为7。[结论]为确定新疆水霉病病原菌的多样性、大规模调查水霉多样性以建立研究模型以及为进一步研究水霉拮抗菌的多样性提供可靠的指示菌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疑似感染的成年散养鸡蛋壳和发病雏鸡的肝脏、脾脏中分离到2株细菌,通过培养特性、镜检结果、生化鉴定、血清学分型等,2株分离细菌均被鉴定为鼠伤寒沙门氏菌,分别命名为AH-DY01和AH-DY02。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表明,AH-DY01对氟苯尼考、左氧氟沙星和环丙沙星敏感,对其他12种抗生素耐药;AH-DY02对阿米卡星、氟苯尼考、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庆大霉素、链霉素、环丙沙星和大观霉素敏感,对其他7种药物耐药,2株沙门氏菌均表现多重耐药性。动物回归试验结果表明,2株鼠伤寒沙门氏菌均可致死雏鸡。对分离菌的16S r DNA进行测序与遗传进化分析,结果表明AH-DY01与标准菌株ATCC-1592和ATCC13311的同源性最高,而AH-DY02与日本分离株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