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解长顺县散养绿壳蛋鸡肠道寄生虫的感染情况,本文采用蠕虫学解剖法,对长顺县7个乡镇办事处共11个散养户的65羽鸡进行了剖检,并对肠道各段的寄生虫进行收集。初步得出:散养绿壳蛋鸡寄生虫感染有鸡异刺线虫、鸡蛔虫、鸡棘口吸虫、赖利属绦虫四类,其感染率分别为75%、42%、42%、50%。调查表明,长顺县散养绿壳蛋鸡寄生虫感染较为普遍,其中鸡异刺线虫感染率最高。该调查为制定长顺县散养绿壳蛋鸡寄生虫的防治措施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了调查南昌地区散养鸡寄生虫的感染状况,应用体表寄生虫检查、动物蠕虫学完全剖检、粪便寄生虫检查及分子生物学等技术对青山湖区某农贸市场售卖的农户散养鸡寄生虫感染情况进行调查.实验结果显示:5只散养鸡体表均发现了羽虱和皮刺螨;在消化道中共检查到了55条蠕虫,其中28条线虫和27条绦虫;粪便寄生虫检查发现了6种寄生虫卵,分别是球虫卵囊和蛔虫、毛细线虫、异次线虫、四棱线虫及绦虫的虫卵.利用分子生物学对55条蠕虫进行种类鉴定,结果显示:28条线虫中,有24条鸡蛔虫、4条异刺线虫;27条绦虫中,有轮赖利绦虫24条、四角瑞利绦虫、缩小膜壳绦虫及棘沟赖利绦虫各1条.综上所述,南昌地区散养鸡主要感染的寄生虫是羽虱、皮刺螨、球虫、线虫及绦虫,提示该地区散养户应做好对家禽的体表寄生虫、球虫、线虫和绦虫的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3.
为了了解湖南省商品鸡异刺线虫感染情况,2007年2月~9月,笔者应用寄生虫学完全剖检法,对湖南省长沙、湘潭、永州、常德和娄底五个地区的275羽商品鸡,进行了鸡异刺线虫的感染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商品鸡总体感染率为42.2%(116/275),平均感染强度为10.4。丘陵区鸡异刺线虫的感染率最高,感染率介于70%-100%之间;湖区和市区的感染率依次居后,分别只有36.4%和32.3%。  相似文献   

4.
为鉴定阿拉尔市散养鸡感染的线虫种类,采用形态学观察和PCR法对阿拉尔市2只林下散养鸡盲肠中发现的43条线虫进行种类鉴定。经形态学观察,虫体外观呈白色短线状,两端较细;雌虫阴门到尾端距离为4.12~6.35 mm;口腔短,食道前部圆柱状;雄虫尾端有2根不等长的交合刺,初步鉴定为鸡异刺线虫。基于线虫ITS基因位点,对2条虫体DNA进行PCR扩增和测序,经序列比对,2条虫体序列与我国四川省鸡源异刺线虫序列同源性为99.90%,鉴定为鸡异刺线虫。种系发育分析显示,本研究所获鸡源异刺线虫序列与禽源异刺线虫同处于1个进化支,与其他异刺线虫属的线虫形成不同分支。研究结果为鸡源异刺线虫的种类鉴定和遗传进化分析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5.
探讨四川地区鸡异刺线虫(Heterakis gallinarum)的遗传变异情况,为该地区鸡异刺线虫病的流行特征及防控提供基础资料。采用PCR扩增四川7个地区共59个鸡源鸡异刺线虫核糖体ITS1-5.8S-ITS2片段并测序,所得序列剪切5.8S序列后,得到ITS1/2序列,并分析ITS1/2序列的遗传多样性;同时利用GenBank中已公布的异刺属(Heterakis)ITS1/2序列信息,进行系统发育研究。结果如下:59条鸡异刺线虫ITS1/2序列相似性较高(98.9%~100.0%),ITS1序列间变异较ITS2大;59条序列有20个变异位点和14个单倍型(H1~H14);四川种群具有丰富的单倍型多样性(Hd=0.532)和较低的核苷酸多样性(π=0.000 94);种群间基因交流频繁(Nm=31.72),群体遗传分化不明显(Fst=0.007 82),以群体内变异为主(AMOVA分析值=99.22%);从单倍型网络图及进化树(MP和ML)分析来看,7个地理种群未形成显著的地理种群结构,但四川整体种群曾经历过种群扩张(Tajima’s D=-2.553 31,Fu’s Fs=-10.564;P0.05);进化树(MP和ML)能有效区分鸡异刺线虫与属内其他虫种。四川7个地区鸡的鸡异刺线虫基因交流频繁,遗传多样性较低。  相似文献   

6.
鸡异刺线虫病,是由鸡异刺线虫寄生于鸡盲肠中引起的一种线虫病,又称盲肠虫病,本病在散养鸡群中常见,感染率较普遍,多数为隐性感染。各种年龄的鸡都易感染异刺线虫,尤以雏鸡易感性最强。产蛋鸡感染异刺线虫,较为少见,如果产蛋鸡长期感染后会影响产蛋率,可使产蛋率下降10%-15%,严重的可出现明显临床症状。笔者近来发现两群不同周龄的肉用种鸡群感染了异刺线虫,造成整个产蛋期的产蛋率偏低,鸡群死淘率很高,经济损失很大。  相似文献   

7.
对10组雏鸡(每组3只或5只)从出生第一天起就饲养在无蠕虫环境中,从第三周开始分批试验,每只雏鸡一周内感染鸡异刺线虫胚胎虫卵1,000个,直至第六个月,感染后经30天剖检,结果发现:3—7周龄雏鸡的易感性最强,感染率达100%,感染强度66—106条,从12周龄起感染率下降到33%,8—12周龄的感染强度降至1条以下。该线虫在我省危害严重,建议养鸡户对7周龄以下的雏鸡饲养在干净卫生的鸡舍中,鸡舍、饲料、用具与大鸡隔离,可大大减少该寄生虫的感染与危害。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四川地区鸡异刺线虫的遗传变异特点和种群遗传结构特征,利用PCR技术扩增了四川7个地区共58株鸡源鸡异刺线虫分离株的线粒体12S基因全序列,经测序后分析其遗传多样性。结果显示,58条鸡异刺线虫12S基因全序列均为699bp,序列中共有38个变异位点和34个单倍型(HS1-HS34);单倍型多样性(Hd)和核苷酸多样性(π)分别为0.822和0.003 95。进一步分析表明,7个地理种群遗传分化不明显(Fst=0.007 87),种群间基因交流较频繁(Nm=31.52);分子方差分析(AMOVA)表明,四川地区鸡异刺线虫的遗传分化主要来自于种群内部(99.21%),种群间遗传变异水平较低(0.79%);单倍型网络图和NJ系统发育树显示,鸡异刺线虫7个地理种群的34个单倍型散在分布于不同种群内,分布格局较为混杂,未形成明显的地理分布格局。结果表明,四川地区的鸡异刺线虫遗传多样性较低,遗传分化不明显,还未形成显著的地理遗传结构。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昆明市北郊放养鸡寄生虫感染情况,提供防制措施,对该地区33只放养鸡进行寄生虫学剖解检查,收集虫体,进行计数和鉴定。结果:检出寄生虫7种,隶属于7科7属。其中,体外寄生虫3种为蚤、羽虱和变形膝螨。检出率分别为6.1%、12.1%和12.1%。体内寄生虫4种、665条,其中蛔虫180条,17只感染强度2—60条,检出率51.5%;异刺线虫279条,16只感染强度1~45条,检出率48.5%;旋锐形线虫5条,1只检出,检出率30%;赖利绦虫201条,14只感染强度3~38条,检出率42.4%。结果提示:寄生性节肢动物类感染率最低,绦虫类较高,线虫类最高;混合感染普遍,最高混合感染为5种。  相似文献   

10.
进境海鱼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情况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的78批次、31种、共255尾海鱼进行了异尖线虫幼虫的检验,100尾海鱼检出异尖线虫幼虫感染,总感染率为39.2%(100/255).16种海鱼检出异尖线虫幼虫,占所检鱼种的51.6%(16/31).共检获异尖线虫幼虫1 554条,平均感染强度为15.5条/尾.在体重≤100 g的海鱼中感染率最高...  相似文献   

11.
随机抽检辽宁省不同地区散养鸡300只,采用全身性寄生虫学检查法,发现辽宁省散养鸡体内外寄生虫19种,分别隶属于7纲12科13属,确定辽宁省散养鸡寄生虫优势虫种为四角赖利绦虫、鸡蛔虫、异刺线虫、鸡羽虱、柔嫩艾美耳球虫、毒害艾美耳球虫及小沟锐形线虫。  相似文献   

12.
1989年2月份,武威地区某鸡场成年产蛋鸡拉稀、血便,产蛋量下降。鸡群群体表现精神委顿,冠冉发白,羽毛污乱,食欲不振。剖检病鸡6只,胴体均呈羸瘦,营养不良状;胃肠内寄生虫感染强度为:蛔虫7—9条.异刺线虫14—16条,棘沟赖利绦虫1—6条,斧钩华首线虫3—5条,除此尚寄生有其它内寄生虫;肠粘膜弥漫性出血和脱落,肌胃虫孔处化脓或坏死;细菌学检查未查出致病菌。诊断为胃肠道寄生虫混合感染,优势虫种为鸡蛔虫、异刺线虫和绦虫。为安全、有效做好群体驱治工作,用盐酸左旋咪唑和丙硫咪唑以不同剂量分别对35只病鸡先行驱治试验,筛选理想药物和最佳剂量,以利群体驱治。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试验鸡 10月龄星杂288鸡35只(公19、母16),粪查均有多量鸡蛔虫、异刺线虫、绦虫等虫卵及球虫卵囊。随机分为7组,每组5只。1、  相似文献   

13.
在湖南省长沙市东郊剖检59只褐家鼠、12只黑家鼠,从其肠道中检获2种线虫,经鉴定为巴西日圆线虫(Nip-postrongylus brasiliesis)和四翼无刺线虫(Aspiculuris tetrateres)。前者在褐家鼠的感染率为89.83%(53/57),感染强度为1-14条,在黑家鼠的感染率为58.33%(7/12),感染强度为1-10条;后者在褐家鼠的感染率为35.59%(21/59),感染强度为1-8条,在黑家鼠的感染率为41.67%(5/12),感染强度为1-5条。  相似文献   

14.
对同仁县隆务镇地区的各类型鸡50只,西宁市农副市场购买的公鸡25只,用剖检法检查了消化道寄生虫。结果共检出四种寄生虫,以异刺线虫感染严重,其次是蛔虫和瑞利绦虫,小钩华首线虫仅同仁县隆务地区有(见附表)。异刺线虫成年鸡的感染低于当年鸡,3只去势公鸡未找到寄生虫。  相似文献   

15.
对10组雏鸡(每组3只或5只)从出生后第1天起就饲养在无蠕虫的环境中,第3周开始分批试验,每周每只雏鸡感染异刺线虫胚胎虫卵1000个,直至第6个月,感染后经30天剖检,结果发现3—7周龄的雏鸡易感性最强,感染率达100%,感染强度66—106条,从12周龄起感染率下降剑33%,8—12周龄的感染强度也降至平均1条以下。该线虫是我省  相似文献   

16.
<正> 1983年8—10月,我们在河南省长葛县养鸡场进行了调查,发现鸡蛔虫、异刺线虫和赖利绦虫普遍地混合寄生在鸡的消化道内。我们随机捕获两只鸡进行剖杀,发现鸡,蛔虫高达116条/只,异刺线虫89条/只,赖利绦虫18条/只。这些寄生虫严重影响了鸡的生长发育。该场孵出的一批雏鸡,喂养了五个月后,轻度感染的体重只有1.30公斤,而严重感染的体重仅有0.2公斤,有的甚至瘦弱死亡。  相似文献   

17.
为初步了解山西榆次区放养绵羊消化道线虫的感染状况,采用蠕虫学剖检术对榆次区北郊农村的4只绵羊消化道线虫感染率和感染强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显示,榆次区北郊放养绵羊消化道线虫总感染率为100%(4/4),共检出7种线虫,分别为:捻转血矛线虫感染率为100%,平均感染强度51条;环纹奥斯特线虫为100%,39条;羊仰口线虫为50%,5条;长刺似细颈线虫为100%,29条;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为50%,4条;绵羊毛尾线虫为100%,12条;绵羊夏伯特线虫为100%,81条。经t检验,真胃中捻转血矛线虫与环纹奥斯特线虫两虫种感染强度差异不显著;小肠中羊仰口线虫与长刺似细颈线虫和大肠中绵羊毛尾线虫与哥伦比亚食道口线虫、绵羊夏伯特线虫虫种感染强度差异显著。同时,对长刺似细颈线虫进行了形态再描述。  相似文献   

18.
我县鸡寄生虫危害严重,蛔虫、绦虫、异刺线虫的感染率分别为85%、79%和80%;感染强度分别为5—52条、2—25条和50—280条。为了摸清鸡寄生虫在经济效益方面造成的危害程度,我站进行了蛋用鸡驱虫效  相似文献   

19.
1.福建省家禽通过一年来的检查,家鸭200只,家鸽120只,家鸡60只和鹅50只的结果,检得线虫18种,分隶于8科12属,其中寄生于家鸡和家鸭的各有8种、家鸽3种、家鹅2种。2.福建省已知的家禽寄生线虫18种中、鸡蛔虫、鸡异刺线虫、异刺线虫、鹅裂口虫、钩唇饰带线虫、螺旋咽饰带线虫和膨尾毛细线虫等七种,是国内各地常见的家禽寄生虫。鸭裂口虫、鸟四辐射线虫、鸭瓣口虫、四棱线虫、钩状棘结线虫、厚尾束首线虫、孟氏眼虫、鹅毛细线虫和鸽毛细线虫等9种是我国首次的记录。3.福建省家禽寄生线虫,感染率较高而危害性严重的,有鸡蛔虫、家鸡感染率占36.6%,感染度为2—196个;鸡异刺线虫、家鸡感染率占76.6%,感染度为5—72个;鹅裂口虫、家鹅感染率占80%,感染度为12—94个;鸟四辐射线虫、家鸽感染率占75%、感染度为5—360个:台湾束首线虫、家鸭感染率占60%,感染度为2—26个。  相似文献   

20.
文昌鸡生态放养过程中驱虫程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虫卵漂浮法、麦克马斯特氏虫卵计数法对文昌鸡生态放养期间感染寄生虫的种类与粪便中虫卵数量进行监测。结果表明,文昌鸡生态放养感染的寄生线虫主要为鸡蛔虫和几种异刺线虫。自然条件下生态放养35 d后,每克粪便中寄生虫虫卵数(eggs per gram, EPG)达到了700,呈显著增长趋势。抽样宰杀30只鸡,检出18只感染鸡蛔虫成虫,感染率为60%,平均感染强度为8条/只。因此,建议整个生态放养期间驱虫3~4次为宜,首次驱虫时间为放养后25~30 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