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陈芬 《农业科技通讯》2015,(4):158-159,250
2014年进行了9个新选育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新品种(组合)在龙山县区域的筛选试验,对其丰产性、稳定性、适应性、抗性及其他重要特征特性表现进行鉴定评价。结果表明:Y两优900、广两优143、G两优05-1这3个品种表现优良,可以扩大示范及推广。  相似文献   

2.
选用Y58s/1101在龙山县华塘街道官渡8组创建百亩高产示范片,介绍示范区种植该品种的特征特性,总结其高产栽培技术,包括采取创建高产良田、培育壮秧、适龄移栽、配方施肥、绿色防控病虫害等技术措施,以实现该品种的高产。  相似文献   

3.
超级杂交稻直播栽培示范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选用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8830S/P15、两优培九、Y优1号为试验材料,进行直播栽培示范试验,以育秧移栽为对照,研究了两种栽培方式间不同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在产量及其构成因素、部分农艺性状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各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产量在不同栽培方式之间存在差异,不同品种表现不一。两优培九产量直播高于移栽,8830S/P15直播与移栽产量相当,Y优1号直播后期倒伏,产量低于移栽。超级杂交稻在直播栽培下更易于获得较高的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相似文献   

4.
为筛选适应武陵山区生态特点的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组合),加快超级杂交稻的推广和合理布局,为超级杂交稻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开展超级稻新品种(组合)大田展示试验。结果表明,两优 1016、两优 1047、两优 339、两优 5 号和两优 342 产量在 800.00 kg/667 m2以上,丰产性好,抗性强,适应性广。建议以上 5 个品种(组合)可以在龙山县生态条件下扩大示范,并申报农业部超级稻认定品种。  相似文献   

5.
为筛选适应武陵山区生态特点的超级杂交水稻新品种(组合),加快超级杂交稻的推广和合理布局,为超级杂交稻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开展超级稻新品种(组合)大田展示试验。结果表明,两优 1016、两优 1047、两优 339、两优 5 号和两优 342 产量在 800.00 kg/667 m2以上,丰产性好,抗性强,适应性广。建议以上 5 个品种(组合)可以在龙山县生态条件下扩大示范,并申报农业部超级稻认定品种。  相似文献   

6.
Y两优143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两系杂交稻组合,其亲本品种来源为"Y58S/P143",2012年通过广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粤审稻2012018。2012年龙山县引进该品种示范种植,表现出株型较紧凑、茎秆粗壮、生长繁茂、丰产性好、抗逆性强、  相似文献   

7.
超级杂交稻新组合Y两优一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贵银 《安徽农学通报》2008,14(1):146-146,86
Y两优一号(58S/9311)是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的两系超级杂交稻新组合。2005年在永顺栽培示范,平均单产为827.4kg/666.7m^2,实现了袁隆平院士提出的超级杂交稻第二期目标(800kg/666.7m^2)。该组合应选择在合适的生态区域推广,栽培中注意控氮增钾。  相似文献   

8.
两系超级杂交稻Y两优1号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选育,品种来源为Y58Sx9311.该组合2008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国审稻2008001).2007年在建瓯市开始试种,2009年大面积推广,成为建瓯市主推的优质杂交水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熟期适中、产量较高、适应性广、抗性较好、米质优良、株型紧凑、二次灌浆...  相似文献   

9.
山区中稻超级杂交水稻品种(组合)比较试验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2011—2013年在三江县对8个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8个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产量较高,均达到7 685 kg/hm2以上,以中浙优10号产量最高,达8 550 kg/hm2,综合考虑抗逆性、农艺性状、经济性状、稻米品质等,以湘两优2号、中浙优10号、Y两优9号、Y两优302号、Y两优6号较理想,可作为山区中稻主推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0.
超级杂交稻Y两优7号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选育的优质、多抗、超高产杂交稻新组合,该组合株高105~125 cm,分蘖力强,穗大粒多,穗长25~30 cm,马尾长穗形,结实率高,全生育期140天左右。为了探索超高产优质杂交稻的高产技术措施,本县通过省农业厅从湖南省广阔天地公司引进了Y两优7号进行试种。现将超级杂交稻Y  相似文献   

11.
高寒山区中稻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比较试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筛选出适合高寒山区中稻种植的丰产性好、抗逆性强、米质优、熟期适宜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2007~2008年在广西三江县对7个超级稻品种(组合)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7个超级杂交稻品种(组合)的产量较高,均达到7662.0kg/ha以上,其中以Ⅱ优航1号的产量最高,达8743.5kg/ha,其余依次为Y两优1号、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扬两优6号、新两优6号、Q优6号。从产量构成看,7个超级稻品种(组合)均可在高寒山区作中稻种植,但综合参试超级稻品种(组合)的产量结果、田间表现、抗病性、稻米品质、生长势等因素分析,以中浙优1号、中浙优8号、Y两优1号、Ⅱ优航1号4个品种(组合)最为理想,可作为高寒山区中稻主推品种(组合)。  相似文献   

12.
Y两优1号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再葆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0):113-114
为探索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技术,广泛运用于生产实践,南陵县农技推广中心于2008年引进超级杂交稻组合Y两优1号进行试验示范,结果表明:栽培Y两优1号要重点要把好育秧关、群体关、施肥关和后期管理关等4个技术环节,可以达到二期超级稻产量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双向灰色关联分析法,对16个超级杂交稻苗头组合2005年品比试验鉴定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与目标组合关联度优于对照两优培九的有9个,分别为:Ⅱ优172、88s/金18、测超-2、Y优173、58s/金18、388S/H68、繁31/0293、Y优16.测超-1;产量与9个农艺性状之间的关联序前6位依次为: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全生育期〉株高〉穗长〉总粒数,而与千粒重、播始历期、有效穗的关联程度较低,说明在性状选择和高产栽培措施上均应注重增加实粒数及提高结实率(含充实饱满度)。  相似文献   

14.
超级杂交稻研究的重大突破及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袁隆平院士主持的“中国超级杂交稻研究”课题计划,已获得重大突破。按农业部提出的标准,育成的超级杂交稻组合在2000年达到了每公顷产稻谷10.5t,较高产三系杂交稻增产15%.达到了农业部的第一期目标,在此基础上,新选育的超级杂交稻组合义于2003年实现每公顷产12t,较高产三级杂交稻增产30%,基本上达到了农业部的第  相似文献   

15.
以生产上高产两系杂交稻Y两优1号为对照,分析了特大粒恢复系R257与生产上骨干两系不育系C815S、Y58S、N118S所配制的3个杂交稻新组合C815S/R257、Y58S/R257、N118S/R257的库容、产量特性、叶面积动态变化、干物质积累特性及物质转运水平。结果表明:组合C815S/R257、N118S/R257的库容量极显著高于对照Y两优1号,生育后期的上3叶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茎鞘叶物质转运水平均优于对照,最终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2.65%和0.79%。对新配组合的源特征、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特性与产量的关系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以籼粳亚种间杂交稻新组合培矮64S/R292、Y58S/R292为材料,并以籼籼交超级杂交稻丰源优299为对照,研究了干物质积累和分配规律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3个供试组合生育前期干物质积累量与稻谷产量相关性不显著,齐穗期和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与每穗总粒数、每穗实粒数及产量显著正相关,干物质的积累量与同期叶面积指数显著相关。培矮64S/R292、Y58S/R292生育后期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速率显著大于丰源优299,茎杆物质输出速率低于丰源优299。因此,亚种间杂交组合在保证后期干物质积累量的前提下,提高干物质的转化率,改善流的畅通程度,是进一步提高亚种间杂交组合产量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以生产上高产两系杂交稻Y两优1号为对照,分析了特大粒恢复系R257与生产上骨干两系不育系C815S、Y58S、N118S所配制的3个杂交稻新组合C815S/R257、Y58S/R257、N118S/R257的库容、产量特性、叶面积动态变化、干物质积累特性及物质转运水平。结果表明:组合C815S/R257、N118S/R257的库容量极显著高于对照Y两优1号,生育后期的上3叶叶面积、干物质积累量、茎鞘叶物质转运水平均优于对照,最终产量分别比对照增产2.65%和0.79%。对新配组合的源特征、干物质积累及转运特性与产量的关系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Y58S/R800是利用籼粳亚远缘杂交种优势培育而成的迟熟中稻超高产组合,2014年引进龙山县试验种植,666.7m2产量846.5kg,比对照Y两优1号增产7.07%,丰产性好、抗逆性强。采取培育壮秧、合理密植、配方施肥等相应高产栽培技术便能获得高产。  相似文献   

19.
超级杂交稻超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由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超级杂交稻新组合广占63S/1128,在龙山县百亩示范片平均单产13.142 t/hm2,其中丘块试验田突破了13.50 t/hm2,达到了我国超级稻第3期产量目标。从旱育壮秧、规格移栽、合理施肥、科学灌水、病虫防治等方面介绍其超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20.
超级稻Y58S/0293特征特性及其在三亚的高产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Y58S/0293是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选育的杂交稻新品种,具有株叶形态理想、高产稳产、熟期适中、优质多抗等特点。2011~2012年Y58S/0293在海南三亚高产栽培示范产量为773.7 kg/667m2,达到了海南省三亚市生态条件下的单产极限水平。介绍了Y58S/0293的特征特性,并从适期早播稀播、合理密植、平衡施肥、科学管水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